开心笑一笑 发表于 2018-8-16 07:13

泰山游记壶天中天南天,柏洞天梯石桥,唐槐汉柏入云霄

泰山游记
壶天中天南天,柏洞天梯石桥,唐槐汉柏入云霄。云海鸣蝉细瀑,更催游人汗水,借问归客多高?遥指皇顶还早。
碑刻石刻壁刻,正楷行书狂草,或三或四或五,又见古今骚人诗抄。夜宿山顶遇雨,未见云海日出,归途雨水漫石阶,晚客鞋脚浸泡。昔日皇道,今日人潮。
                        ——登泰山记之
      早知泰山难登,因此准备两天,一天登上南天门,第二天观日出后下山。
      上午八点从“一天门”漫步到红门准备登山,红门虽是登山之始,但与其它景区不同的是,上了步道进入景区,还要走近二十分钟才到万仙楼购票点,才真正进入泰山。
       头顶烈日骄阳,两旁唐槐汉柏夹道耸立,由“卧龙槐”至“三官庙”达“斗母宫”,最好走在用条石似街道标志线铺成的较平的石板路上,绝勿蹦蹦跳跳,以养精神,进入几段沙石路后便“渐入佳境”踏上左拐右折的“天梯”。至于什么“三叠瀑布”只是一个名称,旁边深沟不见水响,也许是下雨时才见吧?
       登泰山就是爬山,与其说是走石阶不如说是“数”石阶,更不用说在烈日下。几乎人人一根拐杖,还是有人扶着路边条石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亦有人横着脚手按大腿一步一步挪移而上。
       来到“壶天阁”,只见两颗古柏从阁门顶上钻出来,一左一右,左边的那颗更接近门顶,象梅花鹿的两只角,凌空生长,盘旋而上,宛如守护山门的雷祖、真武二将军,堪称奇景。信仰者来求其大慈大悲,将其门洞上的双柏视若神灵,名曰:“壶天生悲(柏)”。门上有幅对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其意在鼓励人们继续攀登,前面还有的是好景致,而只有达到极顶才能“一览众山小”。其实只是到中天门的“一半”,实为误导。过“回马岭”还没到“步天桥”,衣服早己湿透,没有吹干过,有人坐在条石上脱下衣服可以拧出水来,游人虽然挥汗如雨还是相互鼓励,一路拾级而上,到中午才到中天门。
       游人到此若坐索道而下,会失却许多美景,泰山的景致奇观大多在此之上。
      远远望见云步桥西绝壁上有三个行书大字:云步桥,桥东有个亭子,名酌泉亭。正面四根方石柱上刻着两幅楹联,内联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刘光照撰书: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 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外联为同年刘振声撰书: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桥前的瀑布是细水流洗刷着“雨霖苍生”四字,右下还有“河山元脉”四字壁刻,其下又有小楷“都归一览”石刻。在返回时才见珍珠飞溅,一泻而下,气势恢弘,遮住了石刻,其中“河山”二字仍清晰可见,是难得一见的奇景。
      来到十八盘,民间流传着“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讲的就是泰山十八盘的险峻。自开山(古称云门)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其“紧十八”最为险要。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道中最险要的一段,虽然不到一公里(0.8公里),著说有石阶1600余级,盘道两侧崖壁如削,题刻遍布,忽隐忽现,有的仅知有字却不见“迹”。远望如天梯高悬,明代诗人祁承濮曾写有诗句“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赞叹泰山十八盘的雄伟险峻,是泰山标志性景点。
       下午四点多终于登上南天门,进入了泰山妙区,即岱顶游览区。深切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和先人留下的遗迹。看见南天门,自然而然想起《西游记》中的南天门。
      “南天门”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南天门是泰山的骄傲。南天门以上围绕着泰山极顶的区域,被称作岱顶景区。岱顶海拔已高,景观与山下迥然有别,堪称奇妙,因此
又称岱顶为“妙区”。
      过天街牌牌坊是一段山顶上罕见的天路,远远望见“碧霞祠”的“西神门”牌篇,左侧“孔子庙”高高在上,爬上台阶进入胜地“碧霞祠”,右侧过“东神门”就是专门为善男信女设置的硕大的焚香处。次日观日出返回时就在天街见一朝圣女子在泥水中走三步匍匐贴地,双手合十举过头顶,起身再拜,其心诚如此,不免感叹。
       穿过东神门,左上玉皇顶,直行往右直达日观峰。
       上玉皇顶先上大观峰,有一小广场,巨石壁立,大石壁墙上承载了数代君王的题词。题刻遍布,“天日苍茫”、“呼吸宇 宙”、“置身霄汉”、“青碧丹崖”等大字与《纪泰山铭》辉映,《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 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纪事碑。文词雅训,隶书遒逸,碑刻体伟幅巨,金光夺目 。明代王世贞评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玉皇顶前盘道两侧有“登峰造极 ”、“五岳独尊”、“擎天捧日”等大字题刻。其中“五岳独尊”最为著名,右侧上刻有“昂头天外”四字,两块石刻似一块整石被一剑劈为两半。玉皇庙前有无字碑,旧传为秦始皇封禅立石或为汉武帝立石,又传碑内封藏金简玉函 ,故又称石函。
       其上就是泰山玉皇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这里是泰山绝顶,是历代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筑物。古称太清宫,创建年代无考,明代重修。山门额书“敕修玉皇顶”。正殿内祀明代铜铸玉皇大帝像。神龛上匾额“柴望遗风”。远古帝王多在此祭天封神,祀山川诸神,望国泰民安。
       歇息一夜,不到四点起床,虽然半夜下雨,心知难见日出,但仍难抵诱惑存一线希望,跟随早行君的灯光长龙深一脚浅一脚,也顾不上鞋湿,摸黑前行来到日观峰,却见峰顶早已挤满了人。或站或坐静待日出。
       至五点十分,人群开始骚动,灰蒙蒙的天际现出丝微霞光,不一会儿又暗了下去,只听见声声叹息,再现一丝光亮,引来一片期待,都准备好了手机相机,然而日出终于没有出现,人们陆陆续续带着遗憾散去。
       再观周围群峰,置身岱顶“仙人桥”上舍身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约3米,石旁大书“瞻鲁台”三字,俗称幡杆石,传孔子曾登此瞻鲁都曲阜,石上有赵朴初题“造化钟神秀”,周而复题“烟横云倚”等诸刻。
站在凌空崖石上只觉日近云低,几千年来构造的“天府仙境”与大自然赋予的奇异景致交相辉映,使人感到虚幻飘渺,不知这里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真是“壶天中天南天,天在山上,山在天下”。
       登泰山没有崂山的洞中钻攀,没有黄山的悬崖攀爬,更没有华山的险峻脊背,登泰山就是“数”石阶,漫长而艰苦是耐力与毅力的体现;登泰山是体验一种文化,碑廊林立,石刻遍布,文人骚客多有留迹,岱顶的摩崖石刻群更是奇观;登泰山是感人生,没有登泰山是感觉不到登上泰山之巅而油然而生的“小鲁”而“小天下”的豪迈精神,对生活充满敬畏,挑战自我,提出新的希望,不断寻求人生的“制高点”。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2462.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2831.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136.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465.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566.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653.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743.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832.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3921.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4014.jpg
http://pic.app.0715.cn/20180816_618785_1534374794104.jpg

07155圈 发表于 2018-8-16 14:59

{:255:}

仲明 发表于 2018-8-16 16:42

图文并茂!爬台阶太伤身体了,没有非凡的耐力还真不行,这也让人对泰山产生了敬畏.

曼尔迪 发表于 2018-8-17 08:21

敬畏.{:252:}{:252:}{:252:}{:252:}

热线跟帖局局长 发表于 2018-8-18 11:16

现在爬山都是爬台阶,

开心笑一笑 发表于 2018-8-24 10:37

仲明 发表于 2018-8-16 16:42
图文并茂!爬台阶太伤身体了,没有非凡的耐力还真不行,这也让人对泰山产生了敬畏.

不错,爬山的乐趣就在这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游记壶天中天南天,柏洞天梯石桥,唐槐汉柏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