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是太巧了
(本贴允许复制张贴,但未经作者授权,不得对内容进行删改)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1-6-29 15:23
本帖最后由 快乐每年 于 2011-6-29 15:23 编辑
特级教师讲作文: 双关——秀才不识欧阳修(连载)
宋朝有个王秀才,只不过读了几年书,就自以为饱读诗书,目中无人。有一天,他又大言不惭地跟一位陌生人谈论诗书,陌生人对他说:“既然你那么喜欢吟诗作对,何不去拜访欧阳修呢?”“欧阳修何许人也?” 王秀才问。陌生人很惊讶地说:“你竟然不知道欧阳修?他是有名的大文豪,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连三岁小孩都认识他,你会不知道?” 陌生人摇摇头走了。王秀才很不服气,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连三岁小孩都认识的欧阳修。
第二天一早,王秀才就出了门,他走啊走,走到一棵枯死的大树下。王秀才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开口吟道:“路边一古树,两枝大桠杈…...”不料下一句却接不下去了,正在为难时,突然有人接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原来欧阳修正好路过,不忍看王秀才为难,便为他接了下联。王秀才高兴地说:“太好了,此诗只应天上有啊!兄台,想必你也喜欢吟诗作对,我正好要去拜访欧阳修,不如我们结伴同行吧!”
一会儿,两人踏上一条河堤,河堤上的鸭群看见有人来了,纷纷跳下水去。王秀才见此情景,诗兴大发:“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他又接不下去了,只好看着欧阳修说:“兄台,该你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吟罢,两人一起坐船渡河,船上只有他们两人。此时王秀才又诗兴大发:“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很快接下去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这则小故事可真有意思。其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是一个词或句包含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表面的意思,一种是暗含的意思。表面的含义是遮掩性的,暗含的意思是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一语两意的手法,往往能表现人的机智,使语言深刻含蓄,增加魅力。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如上面的故事中“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运用的就是谐音双关,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欧阳修已经知道你了,你还不知道欧阳修;但实际上的意思是讽刺王秀才水平太低,不知羞耻。汉语中的许多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构成的。例如:(3)老虎拉车──谁赶(敢)?(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5)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还有一种双关是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吃墨水》一课中,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这里用“墨水”的多义性,表面用的是本义,实际指的却是学问或知识。(本讲选自“中小学生写作技巧七十六招”。通过复制下面地址: linjianmb_y21ge_新浪博客 进行搜索,即可进行下载。)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鲁迅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里的 “碰壁”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碰墙壁,实际上是讲同反动派作斗争,革命者遭到迫害。“四周围黑洞洞的”,也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四周环境黑暗,实际指黑暗的旧社会。另外在《挑山工》中,“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在《白杨》中,“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些运用的都是语义双关。
例文一
痕 迹
杨莹
随着一阵铃声,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安静地坐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师却没像往常那样准时地出现在门口。教室里渐渐有了响动,被同学们称为调皮大王的我,自然也不甘落后。我偷偷地将脚往前伸,准备给张榆的白色外套印上一幅美丽的图案“走着瞧”!没想到她还挺配合,猛然将身子往后挪了一下。这下可好,我的杰作在眨眼间就完成了。只不过这样一来,原来的“匿名画”计划也就宣告失败,还换来一声尖叫及倾盆而下的泪水。教室里立即像炸开了锅似的吵闹起来:哭声、劝慰声、责骂声、议论声,响成了一片……
“哦,对不起,我迟到了!”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眨眼间,刚刚还围在我身边的同学都回到了座位,教室里也立即安静了不少,只剩下轻轻的抽噎声。“张榆,你身体不舒服吗?”老师皱了一下眉头,询问的目光注视着张榆。还没等张榆开口,教室里就响起了七嘴八舌的声音。不用说,这下我等着挨批好了。挨批就挨批吧,反正又不是第一回了。这么一想,我索性将头抬得高高的,一边回敬着有些同学对我的“注目礼”,一边悄悄地观察老师的反应,心想:看你能拿我怎么办?随着老师的点头,教室里总算又安静了下来,连抽噎声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停止了。大家似乎都在等着老师让我站起来,像电视里的公开审判一样给我来个“定罪、量刑”。一发觉老师将目光对准了我,刚才的勇气忽然全跑光了。为了避开目光,我低下了头:不就是一件衣服吗?大不了我赔……不,我们家哪来钱赔?要是让爸爸知道了这件事,非打我一顿不可!哎,早知道这样,我就……“这事的责任在我,如果不是老师来迟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张榆,下课以后老师帮你洗一下,保证不留痕迹。”老师的声音再度响起,却没有我预料中的“暴风骤雨”,难道是……不容我多想,老师已经像往常一样打开了课本,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海洋……
叮铃铃……下课了,“哲南,你过来一下,老师有事要跟你讲。”果然不出我所料,我暗暗叹了口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哲南,请你去帮老师打一桶水,好吗?”带着十二万分的不情愿,我最终还是挪到了办公室,正想坦白从宽,一听这话,猛地抬起了头,看到老师手中的衣服,我明白了……
那一天,老师不但让我帮她提水,还告诉我衣服脏了,只要洗一洗就又干净了,可如果人的思想脏了,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洗干净了!人穷志不能短……
那一天,老师的话就犹如那清澈的水,洗去了我思想上的污迹;老师的话又犹如那刻刀,永远地在我心上留下了痕迹。
例文二
作者: 忒了拐 时间: 2011-6-29 15:33
好好学习。
作者: せ尧 时间: 2011-7-9 10:32
支持楼主的精做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1-8-3 16:07
例文二
带 路 人
陈 悦
今天,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个不停,落在地上,屋上,溅起了朵朵雨花.在密密的雨帘中,街上的人渐渐稀少了.
我低头向前跑着,突然我把一个人撞了一下,我急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扶住了墙.“对不起,对不起!”我忙道歉.“噢,不要紧的.”
在朦胧的雨雾中,只见他中等个儿,瘦削的脸上一双木然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他是个盲人.我心里很难受:“大伯,我扶您回去吧!“谢谢你小姑娘。”
我搀扶着他向前快步走着,我望着他那木然的眼睛,唉,真可怜,突然,我被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板,我便嚷了起来:“谁把水道板拿开了,也不放好!噢,大伯,您走这边,小心绊倒.”他迈了一步,又停了下来,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一边说;“说不定还会有人经过这儿,会绊倒的.”他终于摸到了那块水道板,小心翼翼地把它盖好.然后,他站了起来,伸手到口袋里摸手绢.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赶紧拿出自己洁白的手绢,放在他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没听见.我只见他那沾满泥水的手在那块洁白的手绢上擦着,我湿润的眼睛似乎亮了.我从他心灵的窗口,看见了他那纯洁透亮的心,那是一颗时时想着他人的心.我感到,我浑身的血都在沸腾.
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
在回家的路上,是我给他带了路;而在生活的道路上,这位盲人伯伯,却是我的带路人。
在这两篇习作中,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在《痕迹》中,“痕迹”表面上指“我”留在同学衣服上的污迹,实际上是指“我”思想上的缺点。一语双关,作者在结尾处巧妙地点题,让文章所蕴涵的思想得以升华。
在《带路人》中,表面上“我”是盲人伯伯的带路人,而实际上盲人伯伯不顾自己的不方便,一心为他人考虑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教育了我,盲人伯伯成为了“我”思想品质上的带路人。在这两篇习作中,因为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深刻含蓄,增强了感人的魅力。(本讲选自“中小学生写作技巧七十六招”。通过复制下面地址: linjianmb_y21ge_新浪博客 进行搜索,即可进行下载。)
在前面王红心同学的作文《橘子熟了》中,小作者借东升外公的话 “瞧,我培养的橘子成熟了,你培养的这些‘橘子’也熟了!”也成功地运用了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
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只要反复思考,勤于练习,还是能够掌握它的。
练习
1、 注意阅读搜集一些运用双关修辞手法的文章和句子。考虑在你以后的写作中是否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
2、 鲁迅先生在谈“碰壁”时提到了“墙”,卖火柴的小女孩面前那堵“又厚又冷的墙”把她和温暖幸福彻底隔开了。你是否也能在“墙”字上做一番文章?如:两人或两家之间原来非常友好,后来……你能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吗?
(本帖可复制张贴,但未经作者授权,不得对内容进行删改)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1-10-31 10:17
使用双关的修辞手法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只要反复思考,勤于练习,还是能够掌握它的。
作者: 尘埃 时间: 2011-10-31 20:29
这个可以看看!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1-11-25 09:09
注意阅读搜集一些运用双关修辞手法的文章和句子。考虑在你以后的写作中是否也能运用这种修辞手法。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2-3-26 16:31
特级教师讲作文:幽默——爱迪生嘲讽教会
电学研究的先驱者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但他建议人们使用的时候,人们还很迷信,不相信科学。教会相信有雷公,认为电闪雷鸣是雷公在施威风,富兰克林建议安装避雷针就是冒犯神权,是对上帝的大不敬。因此,富兰克林受到费城教会的斥责,他的建议也遭到冷遇和非难。
一百多年以后,科学发达了,社会进步了,连教会也相信避雷针的作用了。当时费城新建了一座教堂,教会就派人去问大发明家爱迪生:“新教堂要不要安装避雷针?”
“当然要装,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爱迪生嘲讽地回答。
爱迪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并不因为教会敬雷公,教堂就不会遭到雷击。爱迪生用幽默的手法嘲讽了那些迷信上帝和雷公的人们。
幽默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利用语言条件,对事物表现出诙谐滑稽的情趣。幽默从表面看是轻松愉快的,往往能引人发笑,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情趣。但实质上是严肃的,它往往是在微笑中对可笑的行为进行批评、劝阻甚至是嘲笑、讽刺。
幽默可以用于对人,也可以用于对物。对人的幽默往往是在微笑中对可笑的行为进行批评、劝阻甚至是嘲笑、讽刺;对物的幽默往往是在对自然的嘲笑中显示人的力量,表达出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本讲选自“中小学生写作技巧七十六招”。通过复制下面地址:linjianmb_y21ge_新浪博客
进行搜索,即可进行下载。)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也运用了幽默的修辞手法。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鲁迅先生在谈“碰壁”时说:“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在这里鲁迅先生用幽默的语言,在谈笑中抨击黑暗的旧社会,表现出鲁迅的乐观主义精神。另外在《狱中联欢》一课中的“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在《饲养员赵大叔》一课中,赵大叔对牲口说:“大家静一点儿,守点儿规矩嘛!反正都有份,叫唤也不多给。”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一上午耕了三亩地,真是好样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这些地方都运用了幽默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文一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2-4-10 09:27
“当然要装,因为雷公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爱迪生嘲讽地回答。
作者: 有怨不悔 时间: 2012-4-12 15:21
辛苦看!谢谢。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2-9-7 15:56
幽默——爱迪生嘲讽教会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2-9-25 15:38
例文一
自习课 (片段)
李明明
自习课,班主任没来。嘿!您瞅瞅,说笑逗唱,百家争鸣。男低音,女高音此起彼伏,港台明星被侃得云天雾地。想学习的感叹道:“说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小事、趣事、无用事,事事关心。”
同桌的他,眼珠转了几圈,没有发现“敌情”。从书包掏出一本书,包上语文书皮,压在物理书下,用手捂住边缘,眼晴又迅速地扫了一周。说时迟,那时快,这一系列动作都是眨眼工夫完成的。同时,他又叮嘱了我一句“帮我看着点儿”,就开始“两耳不闻班里事,一心只攻课外书”。
过了一会儿,窗下的“哨兵”忽然发出了“特级警报”:“鬼子进村了,同学们快隐蔽!”一阵桌椅的碰撞声之后,一切都像静止了似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个片段描写的是自习课上,班主任老师到来前的情景。语言幽默诙谐是它的特点。尤其是对班主任即将来教室的一瞬间的描绘,更是精彩:“‘鬼子进村啦,同学们快隐蔽!’一阵桌椅的碰撞之后,一切都像静止了似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正是通过如此的描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道出了心中的“压抑”之情——我们被“管”得太严了!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3-1-29 09:22
在回家的路上,是我给他带了路;而在生活的道路上,这位盲人伯伯,却是我的带路人。
作者: 尘埃 时间: 2013-1-29 14:32
孩子的写作不是能教出来的,必需多阅读书籍!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3-3-12 15:12
说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小事、趣事、无用事,事事关心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3-7-1 17:03
说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小事、趣事、无用事,事事关心
作者: 紫乾 时间: 2013-7-31 17:31
支持技巧,支持教师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3-9-4 09:33
例文二
妈妈的怪发型
媛 婧
国庆节前的一天,我放学回家正在写作业,大门“哐啷”一声响,不用说,是妈妈回来了。我没抬头,等着妈妈像平常那样扔下皮包,拍拍我的脑袋,然后去厨房做饭,可半天身后却没有动静。我奇怪地回头一看——啊,妈妈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早晨上班时,她梳着披肩卷发,别着黑白相间的发卡,显得那么文 静和蔼——一个人人喜欢的女医生……可现在全走样了。她鬓角的头发变得短短的,露出大半个耳朵,简直是个马桶盖!
“你剪的什么头呀,真难看!”我大叫着跳了起来,拽着妈妈的衣袖仔细端详。妈妈用双手捂着后脑勺,躲来躲去就是不让我看她的后面。最后,在我答应了她“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证不笑”的前提下,才慢慢转身放下手来。好家伙,比前面更精彩!脑后的头发长短不齐不说,还一层一层的,活像个“青皮大萝卜”。我没有实践诺言,忍不住大笑起来。爸爸听见笑声走了进来。好半天,他才说了一句话:“整是一个‘哈巴’。”这是四川人对傻瓜的“美称”。
我妈妈怎么把头发剪成这样呢?吃饭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十﹒一”前,医院里组织义务理发,妈妈是工会委员,负责这项工作。那些“理发员”还不是“武林高手”,妈妈就当了第一个“托儿”。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几个“师傅”轮番上阵,几经修理,才得到了这个“集体智慧的结晶”。妈妈一再强调,不是人家手艺“潮”,实在是咱的脑袋长得不好,充其量是个“手术意外”。我让妈妈去理发馆“抢救”,妈妈马上反对说:“那不行,一来打击‘师傅’的积极性;二来‘萝卜’头一烫不就成了‘菜花’头了吗?”
作者: 快乐每年 时间: 2014-1-13 09:46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几个“师傅”轮番上阵,几经修理,才得到了这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 李爷爷 时间: 2014-2-21 10:04
路过,哈哈!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