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赤壁籍作家余玮写赤壁的文章上了人民日报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道夫    时间: 2012-6-25 15:15
标题: 赤壁籍作家余玮写赤壁的文章上了人民日报
本帖最后由 清道夫 于 2012-6-25 15:30 编辑

情归赤壁
                                         余玮/文  戴富璆/摄  (载2012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我的家乡湖北赤壁原名蒲圻、旧称莼川,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置县,传言孙权酷爱此地蒲草丛生遂写诗一首而得名。今天,北倚武汉、南临长沙的赤壁,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成为“湖北南大门”。
     
      赤壁摩崖石刻(戴富璆 摄)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明初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中如此诗曰。1800多年前的那一把火,点燃了赤壁的传奇而辉煌岁月。冲天烈焰早已熄灭,浓浓硝烟早已消散,惟有江水滔滔,青山壁立,胜迹如画。
    庞统阅兵处的凤雏庵、诸葛亮巧借一夜东风的拜风台、周瑜观战指挥的翼江亭、栉风沐雨的摩崖石刻、雄姿英发的周瑜雕像……伫立在岁月中的风景,默默诉说着忽近忽远的三国故事。绿树掩映着历史,生机勃勃的还有“夜读兵书”、“草船借箭”、“巧献连环”等口口相传的佳话,根深叶茂的还有“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拾级而上,登临赤壁山,俯瞰大江东流而去,远眺千年的风云,回顾世事的变迁,感怀不已。
    赤壁一战成就多少英雄好汉,赤壁遗址吸引多少中外宾客踏访。历史已越千年,“赤壁鏖兵”的情景被当作习俗流传下来,以壮声威的脚盆鼓在这块土地上一次次擂响,传承的非传质不只是文化,更有精神层面上的。沧桑与现代在这里相拥,山的挺拔、水的坚韧、岸的秀美,铸就赤壁人的精神脊梁。
    公元208,一把火成就了千古赤壁;公元1958年,一汪水再续赤壁新传奇。陆水,因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在此屯粮驻兵而得名。新中国初期,两位伟人挥笔批准在此兴建“陆水三峡试验坝”。这是中国水利史上第一次采用大块体预制安装筑坝施工方法的试验,一系列相关试验为葛州坝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此,葛洲坝工程的“父亲”、三峡工程的“爷爷”就此诞生,“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梦想自这里开始构筑。
    而今的陆水,因拦坝蓄水而成大小珠玑烁玉盘的“千岛之湖”。这里水清、山幽、林绿、竹翠、鱼肥、岛秀;这里碧波浩淼,水天一色,山回水绕,倒影如镜,绮丽多姿。一岛一景,人随景移,鸟语花香。三峡自这里走来,游客在这里陶然。
    “赤壁南大门”羊楼洞,因茶而生,因茶而名。这里,“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镇”。一条百年老街依稀可见国际茶马古道起点上被碾出深深的辙印,两侧并不起眼的老宅在风吹雨打中诉说非凡的往事。这里成为了历史文化名镇,老街、老宅与游客进行着特别的历史文化交流。走在一块块硬朗的、积攒着深厚文化的青石板上,似乎在翻阅一页页有关厚重茶史的书页。在这里,我们用脚步度量岁月的悠长,宛若还可以听到久远的年代里传来的阵阵马蹄声,看到石板上碾槽里深藏着明清岁月熙来攘往的繁华。
    曾几何,这里誉称“小汉口”,天天成了热闹非凡的节日。三个指头亮出的“川”字,成为这里最有特色的标志。老屋那一扇扇半掩的木门,洞开奔向外面的世界,老街那一条条长长的青石板连接了开放的赤壁与昔日的繁华。在长者的言语里,原来的景象清晰而又久远,如同青石板老街蜿蜒、悠长。品着砖茶、听着鄂南腔,历史似乎在开始复活。
    在西藏阿里地区戍边11年的作家毕淑敏赤壁行时说,在这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是呀,在风雪交加的冬日,战士们就靠热“川”字砖茶温暖自己。她说,那时砖茶的味道,让她铭记一生。“喝到第一口,我几乎落泪。”毕淑敏兴奋不已。赤壁砖茶的味道,成为她青春时代的记忆。
    赤壁,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汀泗桥之战在这里展开激战,鄂南秋收暴动在这里打响第一枪,秋瑾曾在这里题过诗、张学良曾在这里洒过泪、彭德怀曾率部途经这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瞿秋白、陈潭秋、郭沫若、罗荣桓、王震、李先念、王任重和**、吴官正、贺国强等曾与这块土地结缘。这里写满传奇,一节节一章章是中国历史上的不朽。这里山川灵秀,多雨、多水,也多才子佳人。张开东、但焘、周逸群、漆昌元、马君武、余日章、张国淦、鲍鼎、邹荻帆、叶文福等都自这块土地走出。
    赤壁境内的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编织着“六山二水二分田”的如画格局,整个地形俨然头西尾东的奔兔,走向开放的世界。这里四季分明,日朗雨沛,空气清新,天蓝云白,环山错湖,林木茂盛,瓜果飘香。“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猕猴桃之乡”、“鱼米之乡”,成为古战场遗址赤壁所在地的新名片。承载岁月的土地不再有刀光剑影,今天的赤壁东风再起,吹起新时代的号角;烈火再燃,打响一场科学发展的新“赤壁之战”,向“又好又快”的高地冲锋。
    喧闹的城市居住久了,总想回家乡看看,繁杂的心绪在家乡往往轻松起来。每一次回赤壁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熟悉而陌生。尽管目光所及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不变的乡情。原来,生活漂游、跋涉得再远,最初的根还深深地扎在这块土地上,浸透着我湿淋淋的情愫。好在我没有走失,一直在家乡人的关注下目光渐远渐近。我寻找着当初的梦,找回久远的情绪,一如那滴滴嗒嗒的雨水缠绵而柔情。往事蜂拥着穿透岁月,接踵而至。醮一口浓浓的乡情,我已酩酊大醉。
    舌尖上的赤壁,有一种家的味道。刁子鱼、山竹笋、野蕨菜、干豆角、红苕粉、堤蒿、鲜藕肠、薰腊肉、鱼糕……家乡孕育出的的特色美食乡土风味浓厚,夹杂着童年的回忆,唤起被封存在岁月里的温暖记忆,诱惑着你的味口,百食不厌!友人的热情把我的肚皮撑得鼓鼓的,离开故土之时,忘不了将家乡原生态的绿色特产裹着乡情、亲情、友情一同打包,一解馋涎与思恋。
    赤壁,中华诗词之乡。家乡是诗意的,处处如诗,事事如诗,人人如诗,连这里的“文化土特产”——方言也是诗般的美,难怪我走得再远,乡音难改。诗的赤壁,值得咀嚼,回味绵长,够我品读一生!
    魅力赤壁,亦武亦文。“赤壁”已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已成为一种精神像基因一样注入在赤壁人的血管里。期待,一个美轮美奂的新赤壁在世人的瞩目崛起!
    赤壁,我梦开始的地方,我为出生在这块土地自豪!

作者: 风过了无痕    时间: 2012-6-25 15:29
刚刚在博客里看到了,现在再来读一遍,感觉还是那么好!
作者: 淇水滺滺~    时间: 2012-6-25 15:47
很深沉的故乡情,拜读了
同时也更加向往能去羊楼洞的石板街走走,感受百年历史的沉淀
作者: 卧龙赤壁    时间: 2012-6-25 16:07
本帖最后由 卧龙赤壁 于 2012-6-25 16:12 编辑

没多少原创的东西,套用的东东太多,文章感染力由此大为减弱——不过还是表示祝贺。
作者: 金三角花饭    时间: 2012-6-25 16:20
值得庆祝。。
作者: 雾里清风    时间: 2012-6-25 16:50
赤壁籍的作家,一定要支持!~
作者: 就那个样    时间: 2012-6-25 17:07
余玮,赤壁杨家岭村人,现居北京。
作者: 八月的烈日    时间: 2012-6-26 08:43
上了人民日报不简单
作者: 无知的神    时间: 2012-6-26 08:44
这是赤壁么? 还是一顿瞎想?  看着文章还觉得那么有文化有内涵有精神的赤壁 ……  
走在大街小巷上你能感受到哪点? 不了解赤壁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误导" 呵呵
作者: chibiman    时间: 2012-6-26 08:52
赤壁的人才啊。这篇文章间接地对赤壁进行了一种宣传
作者: 麦_加    时间: 2012-6-26 09:09
赤壁人写赤壁的文章,一定要顶!
作者: 胡不说    时间: 2012-6-26 09:24
写得好,也为赤壁做广告了。
作者: 朝阳。    时间: 2012-6-26 09:32
写出赤壁的骄傲,好文章。
作者: 欧美壁纸    时间: 2012-6-26 09:36
{:soso__12616588600303776436_1:}赤壁真是人杰地灵。
作者: 高山流云    时间: 2012-6-26 09:38
赤壁地灵人杰
作者: 牛歌    时间: 2012-6-26 10:14
这是一篇写赤壁的佳作,学习了,顶。
作者: 雷之恋    时间: 2012-6-26 11:25
赤壁的历史都是定了板的,是不能再原创了的,再原创也只能这样的,作者只是借这个我们都知道的赤壁的历史今天来宣传我们赤壁而已,我们赤壁人知道自己的历史和今天,不见得全国和全世界都知道你,所以这个不谈原创,是一种很好的名家宣传赤壁的手段
作者: 赤壁市井    时间: 2012-6-26 11:28
写得好,写得好!
作者: 赤壁周瑞华    时间: 2012-6-26 12:36
当然是赤壁!赤壁的历史就是这样的。支持,特顶一下
作者: 机关枪    时间: 2012-6-26 13:10
余玮不错!
作者: 红牛88    时间: 2012-6-26 14:35
标题:
想不到我们赤壁也出了不少名人学者,值得顶
作者: 龙诺    时间: 2012-6-26 16:40
支持赤壁籍作家宣传赤壁,顶!!!!!
作者: 783307545    时间: 2012-6-26 16:42
余玮,杨家岭村潘山余家人。有红色作家称号,支持。
作者: 只要你想    时间: 2012-6-26 23:28
**曾经也到过赤壁,曾写下《三国赤壁古战场》
作者: ZHUJJ0715    时间: 2012-6-27 02:33
希望赤壁日益壮大。
作者: 无尘    时间: 2012-6-27 11:22
多宣传家乡,支持赤壁发展!
作者: 管食堂的    时间: 2012-6-27 11:35
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  孙权写的好
作者: 因子    时间: 2012-6-27 11:47
关注一下~~
作者: 亲亲☆树懒    时间: 2012-6-27 11:52
对家乡的热爱应该深入每个赤壁人的心!正如我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如我在8264的很户外群,很多其他地方问我是那里的,我都会很自豪的说,我是赤壁人,欢迎您来赤壁玩!!!
作者: 天瑞之城    时间: 2012-6-27 17:12
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赤壁的骄傲
作者: 刘雨潇    时间: 2012-6-27 17:20
卧龙赤壁 发表于 2012-6-25 16:07
没多少原创的东西,套用的东东太多,文章感染力由此大为减弱——不过还是表示祝贺。

这不晓得是你的水平太高了 还是水平太低了 几么家你也上个报看看
作者: 卧龙赤壁    时间: 2012-6-27 21:07
刘雨潇 发表于 2012-6-27 17:20
这不晓得是你的水平太高了 还是水平太低了 几么家你也上个报看看

你先上个我看看?
作者: 刘雨潇    时间: 2012-6-27 21:09
卧龙赤壁 发表于 2012-6-27 21:07
你先上个我看看?

我自叹不如 所以也不小看人家 更不敢点评
你既然敢点评 肯定是水平比人家高啊 或者自认很高啊
作者: 卧龙赤壁    时间: 2012-6-27 21:10
刘雨潇 发表于 2012-6-27 21:09
我自叹不如 所以也不小看人家 更不敢点评
你既然敢点评 肯定是水平比人家高啊 或者自认很高啊

不知道你的肯定从何而来,我哪敢跟刘兄比,我对你也是自叹不如呀
作者: 赤城赤子    时间: 2012-6-27 21:12
好文采,我最怕写作了,
作者: 刘雨潇    时间: 2012-6-27 21:19
这个难道还不简单啊 只有高过其水平才看的出其不足 你既然能说出来 这篇上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内容里有那么多硬伤 可见你水平确实是高于作者的

我自叹不如
一叹不如作者对赤壁家乡感情如此深厚
二叹不如卧龙先生 火眼金星一眼就发现了这么多文章的缺陷 又是否定人家的原创 又是指出了人家套用 是哪里敢跟卧龙去争高低

只是不晓得人民日报的编辑 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来一句 既生瑜何生亮啊



作者: 因子    时间: 2012-6-28 10:45
刘雨潇 发表于 2012-6-27 21:19
这个难道还不简单啊 只有高过其水平才看的出其不足 你既然能说出来 这篇上了人民日报的文章内容里有那么多硬 ...

分析依旧如此犀利。。。分点文采给我吧~~~11
作者: 赤子龙腾    时间: 2012-6-28 15:36
好文章,好文章
作者: 刘雨潇    时间: 2012-6-28 17:40
因子 发表于 2012-6-28 10:45
分析依旧如此犀利。。。分点文采给我吧~~~11

11说他仰慕因子好久了 还有那篇香水的影评 或者读后感 么时间交啊 几年了个咧 欠了这么久 收点利息好吧 要不再写点德普或者阿尔帕西诺的补偿哈我


作者: eowyn    时间: 2012-12-18 17:10
无知的神 发表于 2012-6-26 08:44
这是赤壁么? 还是一顿瞎想?  看着文章还觉得那么有文化有内涵有精神的赤壁 ……  
走在大街小巷上你能感 ...

难怪很多去赤壁旅游的都失望而归
作者: zhewen    时间: 2017-4-23 10:30
不好意思,余玮是我大哥,我还不是在赤壁剃头,西湖老百姓理发店,多多照顾生意
作者: hanchibi    时间: 2017-4-23 12:53
上了人民日报不简单    赤壁人的骄傲,咸宁人的荣誉!!!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