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摘录 胡 锦 涛 十八大所作报告
茶庵是个好地方。西瓜、甘蔗、糍米(学名荸荠)三大特色农作物在赤壁本地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一个字,甜!
不久前见到网友在赤壁热线发贴说自家在茶庵岭种植的甘蔗今年丰收了,却只能“甘”着急,卖不动。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再不将甘蔗从田里挖上来卖掉,只怕一打霜,那比茄子还得焉,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可能就是白忙活了。
为何茶庵的甘蔗产量增加了,销售却上不去呢?农民们为何“无产量盼产量,有产量愁销售”呢?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现在的农民们还没摆脱“望天收”吗?相关农业部门对“三农”问题持有何种态度?带着这些问题,11月18日,小编前往茶庵岭镇白石村中央湾实地了解甘蔗的种植生产和销售情况。
由于茶庵的甘蔗绝大部分都是市内销售,还没有走出去,所以,在去茶庵的路途,看到有卖甘蔗的,笔者就会上前问一下情况,以尽可能详细了解情况。在十一街,可能天气较冷,时间尚早,在路口临时市场,没有见到有卖甘蔗的。就走到一个卖桔子的跟前闲聊,询问了一下今年桔子的销售情况,发现今年桔子的销售状况也不是太好。去年这个时候,小摊上的价格差不多还维持在二元一斤左右,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每斤卖不到一元了(小编几天前竟然买到了五元十斤的桔子,虽说没有花果山的桔子漂亮好看,但吃起来也还可以)。看着花果山的桔子也卖不起价,心里也真替茶庵甘蔗着急起来了。
在一桥 ,看到前面有人拖着板车将蔬菜从城北拖往城西自产自销,为的就是一个好一点点的价钱。冬日清晨的天然冷气还是蛮冻人的,感觉农民们还是那么辛苦。
(寒冷的清晨,农民自产自销的蔬菜大清早从城北拖往城西销售,只为了卖价好一点点)
作者: 热线小编 时间: 2012-11-20 09:00
晨雾还未散尽,西湖菜市场已经热闹起来。但可能是星期天,气温又低的缘故,还是显得比平日稍安静一点。看到有卖甘蔗的了,拿起相机拍了起来。一卖甘蔗的年青人见到小编拍照,就问:赤壁热线的吧?看来,赤壁热线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还真是不错啊!不过,这位帅哥卖的可不是本地茶庵甘蔗,而是外地贩进来的。看看他旁边的邻居卖的茶庵甘蔗,一对比,茶庵产的甘蔗还是青叶露珠,新鲜着呢。但外地的甘蔗也确实够高够帅,卖相要比茶庵甘蔗要强上许多。这也许是茶庵甘蔗销售起来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吧。(卖甘蔗的那位帅哥,看你对赤壁热线这么关注,也感谢你接受了采访,下次过去送点滚银给你啊,当时身上没带哦。不过,如果可能,你还是帮忙销一点本地茶庵甘蔗吧。)
(这是帅锅的外地甘蔗摊,桔子也卖到5元6斤了)
作者: 热线小编 时间: 2012-11-20 09:00
(浓雾尚未褪尽,西湖菜市场前,近处是茶庵产的甘蔗,和远处那位帅锅的外地甘蔗比起来,哪个更好吃?)
距西湖市场约一公里的地方,新的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不能用冷冷清清来形容。早上快八点钟了,还信奉着“无利不起早”的原则。看看一家家紧闭的门店,不是房顶上面的招牌,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将打造成辐射鄂东南的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果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一个专销队伍,将赤壁本地的名特优农产品,农户小规模自产自销不方便进城销售的农产品,集中到此销售,也许不失为解决当前困境的一个方法。
作者: 热线小编 时间: 2012-11-20 09:00
(冷清的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
107国道两旁,茶庵地段。家有甘蔗的,可能都会摆上几捆放在路边,等待过往行人捎上几根或几捆。这种景象让笔者想起了广东荔枝成熟时节。按20~25元一捆10根甘蔗的销售,如果天气好加运气好,竟然也可能卖出五六百元的收入。笔者调查了几家,今年甘蔗产量确实提高了,因为农户种植技术一年比一年进步了,平均亩产甘蔗约八千斤左右,技术好的,管理到位的,亩产超万斤。这样,按一元一斤的价格计算,除去成本和人工,每亩地可纯收入2000多元。农户们普遍认为,只要解决好了销售问题,从农民经济角度考虑,种植甘蔗确实比种植水稻甚至是西瓜要划算一些。
(摆放在107国道旁的甘蔗摊,农民们主要靠这种方式销售自产的甘蔗)
作者: 热线小编 时间: 2012-11-20 09:00
由于气侯、土壤和人工技术的原因,茶庵的甘蔗虽甜,水份也很充足,长相却没有南方甘蔗好,并且成长期长,收获期相对南方要短,天气一冷下来必须要收上来并及时卖掉,否则就会冻坏烂掉。不比广东广西等南方,冬天气温相对较高,甘蔗可以在田里不急于挖起来。
在尚未装修完工的茶庵岭工业园区武深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楼前的国道旁,村民们也将自家的甘蔗摆起来销售。村民们说,虽说茶庵甘蔗是当地三大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并且销售好的话确实比种植水稻等收入要高,但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平时耕作管理上也更累一些,收获后农户们还得自找销售渠道。所以,家里强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农户,都不太愿意种植甘蔗或者少种一点,维持一下基本生活。这也许就是茶庵岭农户每家甘蔗种植面积都不大的原因。因为种植面积不大,产量总和不算太多,所以大多采取的象这种摆路边摊自产自销的形式,上不了规模,形成不了产业链。一旦遇到天气不好,要么产量不行,要么销售不好,这也成为必然。
所以,茶庵岭的甘蔗种植要真正形成特色农业,还得村委、镇委牵头,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各农业科技站的作用,指导农民优种优产;二是合理规划种植,最好能连片种植,形成规模化,这样除了便于管理,还可以在特色农业旅游方面进行有效宣传;三是政策适当倾斜,鼓励农户种植这种有特色,收益好的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积极促销,最好是集中销售,解决农户们既要担心种植,又要担心销售,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的双重担心双重身份问题,解决农户担心风险过大,不敢或不愿大面积种植甘蔗的局面。其实不仅仅是甘蔗,恐怕茶庵岭的其他特色农产品也是如此;五是开发形成产业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形成农业生产集约化,农村生产专业化,农民生产组织化,农品销售社会化。
(长势喜人的甘蔗林,还静静的立在田头,只挖了一小块销售)
(这样一根根的砍下去,不知何时才能砍完卖完眼前这片甘蔗)
作者: 热线小编 时间: 2012-11-20 09:00
(摆在茶庵岭武深高速公路协调指挥部前的甘蔗摊,全靠过往的行人购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