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最近跟外国的朋友聊起来,他们问我:“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但是来到中国,我们觉得中国人生活压力仍旧很大。这是为什么?”
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社会保障不健全,医疗体制有待完善,人均收入低,生活成本高,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这个问题一时让我很难回答。
我只能说,中国“太”注重经济发展了。我们的GDP年均增长率以高于8%的速度一路狂飙,把我们的文化、政治、社会保障等远远地抛在后面。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应该关注的“奢侈”问题,却并没有看见,因为忽略其内在的逻辑相关性,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按照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观点,发展的途径与最终目的,应该是人的自由权利的发展。在这里,发展不仅仅是GDP、工资水平和生产效益,还包含了政治参与的提高、社会保障的实现、透明性制度体制的建立以及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有效保护。
长久以来,我们推行的往往是集体利益至上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政策一般都是“大处着眼”、“高瞻远瞩”,由集体至个人,先集体后个人。逻辑是:只有整体好了,社会经济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民生活的提升。如此,我们忽略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忽略了个人的自由发展对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而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这个逻辑可否倒过来试一下呢?如果一个社会满足了个人基本的自由权利的发展,个体的参与意识和表达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民众参与度的提高会促进社会民主的进一步发展,而民主的促进将会促使社会系统良性运转,带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这样一来,恶性循环就会转变为良性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政府不可能代表所有国民的意愿和喜好;没有政府的力量当然也是不行的,因为政府在社会有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带动作用。但是,不该忽略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我担忧的不再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而是忽略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背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民意识和民主法治的滞后。那么,提高民主参与、社会保障、教育水平等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真的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发达国家“奢侈的专利”吗?我们真的需要等到坐拥足够的经济基础的时候才能去搞上层建筑吗?
在19世纪末日本的明治维新中,经济改革首当其冲,但是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以及社会保障的各项措施紧随其后开展,也正是因为上述各项因素内在的相互关联性和促进性,使得日本很快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转变为现代化的新兴国家。
发展的含义长期以来被我们单一化、扭曲化。很多人视GDP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这有情可原,因为中国正在用几十年的时间经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变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视GDP,重视工资增长,重视企业利润。但走到现在,好比是一个十字路口,中国要么选择继续沿着老路走,要么选择一条艰辛但是回报更多的路。坦白地说,这是一场艰难的抉择。
中国是时候仔细地思考一下国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了。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一个社会的进步,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
45度质感 发表于 2013-10-9 17:12
这沙发又没有人坐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