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人生的底色是追求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村夫遥星    时间: 2013-12-23 18:04
标题: 人生的底色是追求真理
人生的底色是追求真理——专访刘志丹独女刘力贞记者 吕其庆2013年12月12日10:5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将领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渡河东征,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刘志丹给夫人同桂荣写信道:

“这次上前线,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不够,您要谅解。”

■人物档案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入中国GCD,同年冬受党指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1931年10月,和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任副总指挥、总指挥。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9月,红26军、红27军与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等职。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1936年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

1929年初冬的陕北,西风已吹得瑟瑟作响,连片的枯草吹倒在干涸的黄土梁。11月17日,刘力贞出生在陕西保安,在这里,她的父亲刘志丹遭受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斗争,最终为中央红军保存下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党中央和毛泽东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以后,这里又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84年后,也是初冬时节,在一个朝霞铺满远天的早晨,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北关的刘力贞家里。84载,坐在记者面前的将门之女已是银发老人,岁月之手镌刻了满脸皱纹,却抚平内心的波涛。古都的城墙巍巍耸立,铭刻岁月的变迁。

老人沉湎于过往的回忆,娓娓道来中展现了父辈为救国救民所历经千辛万苦的精神品格,以及她本人作为一名有67年党龄的老GCD员所饱有的高风亮节。



作者: 村夫遥星    时间: 2013-12-23 18:05

革命摇篮里成长

刘力贞的孩提时光是在随母躲难中度过的。刘力贞出生时,父亲在陕北名气很大,深得老百姓拥护和爱戴,当地传唱着好多首有关刘志丹的信天游,“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欢喜,地主老财吓破胆,刘力贞回忆道,“父亲创建南梁(今甘肃华池县)革命根据地,对国民党形成严重威胁,国民党便派大军围剿红军根据地,并重金悬赏,捉拿我家老少。母亲就常带着我到山崖上的窨子(崖洞)里躲藏。”

当时,刘力贞只有三四岁,经常和母亲在渠沟山洞里一躲就是八九天,靠吃野菜喝露水维持生命。后来,当地群众偶然发现了她们,主动给她们送饭,并设法向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作了报告。习仲勋很快派人把她们接到了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南梁。习仲勋说,老刘带兵打仗,创造革命根据地顾不上管家,但我们不能不管。

“不久,父亲回到南梁,一见到我,就抱起来一个劲儿地亲吻。”刘力贞告诉记者,虽然一生中与父亲共处的时光屈指可数,但父爱在她心中是清晰而深刻的。“我出生时,恰巧父亲在保安练兵团,他把我高举过头顶,兴奋地说:‘咱们有孩子了!’并立刻为我取名,寓意为革命要有力量,革命要追求真理。”在随后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刘力贞没有辜负父亲期望,坚守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这最起码的为人准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陕北。“1936年1月,父亲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率四县集中起来的千人规模的二十八军东征。临行前夜,父亲抱起七岁的我亲了亲说,‘你是爸爸的好女儿’。”这温柔而又有力的一抱,成为父女的永诀,久久印刻在刘力贞的记忆中。

1936年4月,刘志丹在前线不幸中弹牺牲。瓦窑堡南门外的山坡上,红军部队两三千人参加了刘志丹将军的葬礼,中央将刘志丹的出生地——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毛泽东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诗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那天,满院子的梨花开着,洁白一片,好像在替父亲戴孝。”

父亲牺牲后,刘力贞随母离开瓦窑堡到志丹县。“临行前,母亲买了些烟纸,到父亲墓前祭奠,说,‘老刘你放心,我会抚养孩子成人,继承你的遗志,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忠诚的GCD员’”。刘力贞的母亲同桂荣此时已受刘志丹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在红军后勤部做军旗,为红军官兵做衣服、缝被子,看护伤病员。毛泽东、周恩来、谢觉哉等中央领导人都吃过“刘嫂子”的剁荞面。此后,刘力贞一直随母亲生活在陕北。



作者: 村夫遥星    时间: 2013-12-23 18:06

三秦大地就是我的根

1948年,19岁的刘力贞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成为延安大学校部秘书。这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当时在《群众日报》工作的记者张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各类专业人才,20岁的刘力贞选择学医,“父母都说过,革命就是为老百姓做好事,怎样才能为老百姓做好事呢?在我看来,不仅要让大家有吃有穿,而且应该有病能治,让人们生活得健康幸福!”1949年,她离开母亲独自北上,先到哈医大学习一年,毕业后,她不满足只能“开点阿司匹林和白开水”,后又选择到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继续深造,这一学就是五年,毕业后,上海第一医学院选拔副博士研究生,刘力贞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中,成为10名入选者之一。这期间,由于学习紧张,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不得不中断学业,于1958年回到陕西,到西安市医学院任职。

上世纪60年代,陕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省上派一支医疗队到陕北重灾区米脂县巡回医疗。当时刘力贞结核病还未痊愈,经常发低烧,她拖着病弱的身体,担任30多人规模的救灾医疗队队长,风餐露宿地辗转在沟沟壑壑的黄土梁,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采访中,记者请她回忆当时治病情景,但老人摇摇头,“太多了,具体的病例记不清了,那时候老百姓真苦,我们医疗队只能哪有病人就赶过去治,治完了又马不停蹄往下家赶。在没有手术台的情况,我让几个医疗队员举着灯泡为病人开刀。”

之后,刘力贞一直没有离开三秦大地,尽管有好多调动的机会,但她都坚守在岗位上。1979年,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工作会议补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力贞作为区里的人大代表参选,并高票当选。但刘力贞不愿离开自己的业务工作,迟迟没有去省人大履职,最终在1987年,58岁的刘力贞从业务岗位上退下来后,才到省人大常委会履新,主抓科教文卫工作。好多人认为,好不容易从业务岗位上退下来,应该颐养天年,但刘力贞却更忙了,“大家选我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她一上任就往县乡跑,“那里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有一年,一个叫“山丹丹”的小学生给她写信,说村里穷得办不起学,自己很想上学。刘力贞看了信后心急如焚,立马启程赶到几百公里外的山区。眺望远山,她眼里噙着泪花,“没想到,父亲几十年奋力改变的地方,今天还穷成这样,孩子们连上学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刘力贞立誓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她四处联系,在任6年期间建起5座希望小学。并为缓解三元县等地的旱情,协调有关部门为老百姓建起两座拦河大坝。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退下后,她又担任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会长,只要对老区发展有利的活动她都要参加,坚持为老区发展发挥余热。

从当时的热血青年到如今的耄耋老人,几十年来,她的脚步一直站稳在这片生养她的土地。老人说,“只要心是热的,脚步就是稳的”。现在老人有时唱两句秦腔,她喜欢唱一段秦腔——《花木兰替父从军》,“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儿我有心中话禀告父亲,遇国难我理应挥戈上阵,也为了尽孝道替父从军……”



作者: 村夫遥星    时间: 2013-12-23 18:06

六十载风雨同路

采访中,谈到兴浓之处,老人会哈哈笑几声。她笑道,“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是个‘死心眼’,认准了的事情就咬住不放松。我们家老张更是这样,我们俩‘死心眼’凑一块了!”

采访过程中,张老一直坐在刘老旁边,脸上的笑容从未散去,时不时地补充些信息。

张光,曾任《陕西日报》总编辑,与刘力贞同岁,干了一辈子宣传工作。因为自小字写得好,在马栏中学时就负责刻字印课本。“我当时13岁,有一次,习仲勋到马栏检查工作,见我字写得好就问我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我说要上前线打敌人。习老说等你比枪高了就当兵去。”后来张光没有当兵,而是当了记者。在《群众日报》当记者时,他常给时任地委书记的习仲勋送审稿子。“习老还记得当年在马栏中学的谈话,并勉励我当记者要和战士上前线打仗一样,必须到第一线去才能写出好文章!”张光回忆道,“习老对文章要求很高,要短要实”。

在延安期间,习仲勋知道张光和刘力贞谈朋友,嘱咐张光道,“要认真,真诚相待”。1954年3月7日,张光和刘力贞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但因工作和时局关系,分多聚少。

先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刘力贞常年带着医疗队在县乡巡诊,之后又遭遇“文革”的冲击,1969年,两人被下放两年,“造反派要让我俩分得远远的,把我分到陕南,把老张分到陕北”,两人被迫离开工作岗位,开始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人生最好的光阴都在颠沛坎坷中度过,但两位老人对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回忆过往,老人平静而坦然。刘老说,“我们俩一辈子没红过脸,我们俩不争,我们也不跟别人争,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这就够了。”

明年就是两位老人60年结婚纪念日,六十载的携手相伴珍稀而美好,他们眼前,民族复兴、国家昌盛所展现的画卷越来越绚烂。抚今追昔,老人无限感慨。1979年3月,刘力贞和张光曾受习仲勋之邀到深圳走走,“当时深圳还是个小渔村,但习老对我们说要在这里搞经济特区。他多次说,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改革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不能踏步不前,更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当时是深信改革一定会成功的。”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