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林昭,在中国红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坚强不屈的生命与之奋勇抗争。为了宣扬自由与真理,为了展示人性的尊严与魅力,她从未低下高贵的头颅。即使在上海提篮桥监狱遭受非人的折磨与摧残,依然顽强的坚持正确的观点,并且用自己身上的鲜血当作笔墨慷慨激昂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血书。这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对那个错误年代历史的控诉,这是一个只有三十六岁年轻生命的悲情陨落。林昭走了,带着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理想的憧憬逝去在那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沉沦年代。当人们痛定思痛的时候,北大师生用了两个简短的语言符号作为这个北大中文系学生追悼会的上下挽联:“?——!”。试想,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虽然看似简单,却代表人们在内心深处对那个惨痛教训的沉思,而且还是滴着血的。(凤凰卫视独立导演个人作品展之胡杰作品观后感)
简介:林昭,原名彭令昭。林昭出生于苏州。父亲彭国彦曾做过
吴县县长,母亲
许宪民很早就参与进步革命,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5年春,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在红色革命期间,林昭发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言论,被长期关押,最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