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评杨继绳的《墓碑》 [打印本页]

作者: 村夫遥星    时间: 2014-8-26 22:59
标题:  评杨继绳的《墓碑》
本帖最后由 村夫遥星 于 2014-8-26 23:00 编辑

 评杨继绳的《墓碑》


              王良生

杨继绳在他的《墓碑》一书中,主要是描写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的状况。他写道,在写书过程中,他采访了全国哪些省、哪些人,还采访了地方上哪些气象部门。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1959年开始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各地气候属正常年景;全国3、4年间,共饿死了3600万人。

有人说过:“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任人雕刻的大理石。”我也对此表示赞成。杨继绳的上述结论到底能否成立呢?我们还是看一下历史事实吧。

一、那几年到底有没有自然灾害?

   其实,那几年到底有没有自然灾害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在1995年出版的《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以下简称《灾情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写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下简称《资料汇编》)中,已有全面而详实的记载,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那几年灾情特别严重。我想再从另外几个侧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1961年的灾情,需要引用《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的有关数据进行补充。

1、我亲身经历的自然灾害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在中学读书。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安庆地区(改革开放后改为地级市——安庆市)。安庆地处长江北岸,西北部是大别山脉,其中分布有皖河及其支流等大小河流,还分布有黄湖等几个湖泊。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临近江、河、湖泊的农田和丘陵地带的山坡梯田都种水稻。自1956年开始,由原来一年种一季水稻改为种两季水稻。

1958年我的家乡是个丰收年,两季水稻都丰收。

1959年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年。1959年那年,6——8月无雨。长期不下雨,丘陵地区的小河和溪流全部干枯,大河和湖泊水位也非常低。正常年景,长江在大汛时期水位就涨得相当高。这时即使安庆地区不下雨,由于长江水倒灌,也会使与之连通的河流、湖泊水位抬高,这就是我们老家人所说的“大河有水小河满”。59年安庆大旱时期,长江的水位也很低,无法给与之连通的河、湖补水。那就说明,长江流域在安庆以上大部分地方也同时干旱。当时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抗旱。但是远离大河和湖泊的地方,无水可取。即使靠近大河和湖泊的稻田,由于那时农业生产条件十分有限,一是用内燃机带动的水泵极少,二是广大农村都不通电,即使有电动水泵也用不上,只能靠人力水车提水。而人力水车提水高度十分有限,即使采用3级水车接力,提水高度最多不超过6米。因此,除了少数湖边地势低洼的稻田有收成以外,大部分农田早稻籽粒无收,晚稻又无水插秧,结果两季水稻都无收成。我亲眼所见,不少稻田因长期干旱而龟裂,裂缝宽度最大几厘米,裂缝深度最大几十厘米;禾苗干枯的像低矮的黄茅草,擦根火柴就立即烧着了。至今每当我想起那时的情景,就心情沉重。

1960年,安庆地区又遭遇干旱,但受灾程度比1959年轻。大部分稻田早稻还是没有收成,晚稻育苗插秧虽等雨等的时间长了一些,但晚稻还是有些收成。

紧接着1961年春、夏又遇到干旱。

上面所写的是我亲身经历的自然灾害。安庆地区当时的自然灾害,虽然不能代表整个安徽省的情况,但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流域地处安徽省段的灾害程度。可是杨继绳的《墓碑》在描写安徽当时农村的情况时,不仅不写当年的自然灾害,他在这本书中还说他采访了华东某气象部门,说那几年华东气候正常。而安徽省在“文革”后全国大区行政区划撤销之前,一直就归华东局管辖。我不知道杨继绳是采访时找错了人呢,还是自己错写了历史?

2、《毛泽东传》中提及的那几年自然灾害

2003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开始出版、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等人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中,也多处提及到那几年的自然灾害。他们只所以在《毛泽东传》中提及到那几年的自然灾害,原因在于毛主席和他的同事们在那几年调查了自然灾害,并研究了防灾、减灾的举措,因此作者们在写人物传纪、记载主人翁活动时,不得不记叙主人翁与自然灾害有关的活动。

(1)、《毛泽东传》中写道:

“周恩来、彭真、王稼祥、胡乔木十一月三日(指1959年——引者注)飞抵杭州,向毛泽东请示……

……

然后又谈到水利。一九五九年中国是个大旱年,入冬以来各地都在大搞水利,特别是河北、河南两省。……

周恩来接着说:‘……现在冀、鲁、豫、苏、皖是一个重点区,……然后就是旱区四川、湖北,还有……’

毛泽东:‘安徽大旱。’

周恩来:‘比湖北还好一点。’

……

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出那一年旱情的严重程度,可以看出中共领导者们如何关心水利和水土保持问题,更可以看出,中国的广大农民为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多大的代价,今天当人们享受着当年大修水利带来的好处时,不应当忘记他们。”(《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025——1026页)

从以上引用的内容来看,1959年不仅安徽很多地方大旱,而且中国是个大旱年。按周总理的话说,安徽旱情比湖北还好一点,那就是说湖北更严重了。杨继绳说他是湖北浠水县人。该县归黄冈市(以前曾叫黄州市)管辖,在安庆市的西部,两市相邻。黄冈市也是在长江北岸,北边是大别山脉,农业生产状况当时也和安庆差不多。安庆那几年特别是1959年大旱,浠水就没旱?湖北旱灾比安徽更严重,黄冈就没灾?杨继绳在墓碑中大写特写那几年他们家乡的生活困难情况,为什么不提旱灾呢?

(2)、《毛泽东传》中写道:

“四月三十日(指1960年——引者注),在专列上同正在这里主持召开全国农村工作部长会议的谭震林、廖鲁言,河北省和天津市的负责人刘子厚、万晓塘谈话。

……

毛泽东十分关切地询问气候和水利建设情况,因为西北、华北几个省,以及河南、山东连续遭受严重干旱。他指出,水利建设要搞十个冬春,而不是农村工作部长会议上定的搞三个冬春。

……

济南是第二站。当天(指1960年5月2日——引者注)下午,同山东省负责人舒同、白如冰、裴孟飞等人谈话。因为山东遭受了严重干旱,毛泽东第一句话就问山东的旱情。舒同说,全省受旱面积九千万亩,严重的三千万亩。毛泽东要他们好好搞水利,要作十年的计划,而不是三个冬春的问题。他提出南水北调的问题,又提出海水淡化的设想。”(《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068——1071页)

为解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缺水的问题,我们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正在兴建或即将投产。而这一世界级的工程,毛主席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来了。

(3)、《毛泽东传》中写道:

“五月六日(指1960年——引者注),毛泽东到达第三站——郑州。

……

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河南的旱情。吴芝圃说:‘全省有四分之一地区一直旱到现在,这个情形跟光绪三年连旱三年的情形一样。……最怕夏旱、秋旱。’”(《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072页)

   (4)、《毛泽东传》中写道:

     “十二月三十日(指1960年——引者注),毛泽东听第三次汇报。

     ……

     听完汇报,毛泽东专门讲了一下总结经验的问题。他说:‘……原来估计一九六0年会好一些,但没有估计对。一九六0年天灾更大了,人祸也来了。……’

     在这里,毛泽东把工作中的错误称作人祸,这可能是第一次。”(《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111页)

   (5)、《毛泽东传》中写道:

“五月七日(指1961年——引者注),周恩来从河北邯郸打电话给毛泽东,汇报他在武安县伯延公社等调查的情况。周恩来汇报了四个问题……邯郸地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无收。”(《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159页)

   (6)、《毛泽东传》中写道: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离开庐山,九月二十一日(指1961年——引者注)到了武昌,准备在那里会见蒙哥马利元帅。……

……

毛:‘……一九五四年这里的大水灾,汉口都几乎淹掉了。还有最近几年的大旱。’”(《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170——1172页)

(7)、《毛泽东传》中写道:

“一月十一日(指1962年——引者注),七千人大会正式开始。……

……

  一月二十七日下午,举行全体大会。毛泽东主持,刘少奇作口头报告。

……

关于国内形势,刘少奇说:……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原因在哪里呢?原因不外是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还有一条,就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他说: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地方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天灾,有些地方不是天灾,而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去,那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我问农民,你们的困难是由于什么原因?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说:总的讲,是不是可以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缺点和错误。”(《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1192——1196页)

     从以上引用的内容,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的确发生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二是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只是说有些地方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并没说全国都是如此。这就使有些人篡改刘少奇的讲话,而销售自己的假货,暴露无遗。

3、党史“二卷”提及的那几年的自然灾害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GCD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以下简称党史“二卷”),也记述了那几年自然灾害的有关情况。

此书“后记”中交代,参加书稿审读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有109人以上,其中有改革开发后著名的主张自由化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那几年如果像杨继绳所说的没有自然灾害,我想吴敬琏是不会同意在党史里写上有自然灾害的。即使他的意见不被采纳,他也会公开“放炮”的。此书“后记”还交代,有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16个省、市、自治区党史部门协助核实了书中有关内容;中央档案馆、农业部办公厅档案处等单位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档案资料;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协助核对了书中所有数据。应该说,这本书是可信的吧。如果杨继绳不相信,那你就应该找他们打官司。

党史“二卷”记述:“1959年的旱灾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受旱面积达5亿亩,其他灾害面积1亿多亩。1960年1月至7月,全国累计受灾面积达6.7亿亩。其中受旱面积6亿亩,主要受旱地区是华北、西南、华南及西北部分地区。7月上半月,全国洪涝面积达3900万亩。广东、福建台风侵袭受灾面积1000万亩。黑龙江、吉林内涝面积1100万亩,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受灾面积1000多万亩。其他灾害(冰雹、霜雪冻害)约3000多万亩。”(党史“二卷”下册561页)

此书还记述:“据后来统计,1959年核实的粮食产量只有3393.6亿斤,仅完成计划的62%,比1958年的实际产量3953亿斤减少559.4亿斤,仅相当于1954年的水平(1954年长江流域遭遇相当于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引者注)。1960年,农业总产值只完成457亿元,在1959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2.6%。粮食产量2876.9亿斤,比1959年减少517亿斤,下降15.2%。”(党史“二卷”下册560——561页)

4、对1961年灾情的补充

《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对1959、1960、1961年我国自然灾害情况都有翔实记载。这三年中,前两年的灾害情况,我在本文已从另外几个侧面作了阐述。根据《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从1960年冬季持续到1961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95亿亩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重灾面积达 2.8亿亩。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1960年又减产50%,湖北有1005万亩农田受灾。同是4—6月,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有10多个县遭受水淹。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最重,受灾面积达2400万亩,占播种面积54%,近1500万亩无收成。 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雨侵袭,山洪暴发,松花江流域105万亩绝收。 8—10月,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遭受台风袭击,最大风速12级,受灾农田2700万亩。

综上所述,1959、1960、1961年全国受灾面积大,受灾种类多,粮食连年减产幅度大,属连续特大自然灾害。这就是当时的真实情况。而杨继绳在《墓碑》一书中说,那几年气候属正常年景,显然是违背历史真实的。杨继绳还说,他跑了多少省,采访了多少人,这就值得研究了。如果不是被采访的人说了假话,就是杨继绳没说真话。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低,不可能有效减灾。我国农村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恰恰是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全国大规模地、旷日持久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从1959年遭遇严重干旱后党中央、毛主席作出决策后开始的。正是从那时起,经过不到20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农业生产力才有显著提高。到1976年,我国农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29.6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9.7万台;排灌动力机械3984万千瓦,原来的人力、畜力等简易提水工具基本为机电泵所代替。化肥施用总量达582.8万吨。农村年用电量达204.8亿度,是1957年农村全年用电量1.4亿度的146.3倍。中小型水库和扬水站、灌溉渠道星罗棋布。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26.2亿斤,是1958年粮食总产量3953亿斤的1.45倍。(以上数据见党史“二卷”下册973页)

二、真的饿死了3600万吗?

杨继绳在《墓碑》中说,经济困难时期3、4年间全国饿死了3600万人。杨继绳说的是不是事实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有关人口的相关数据。为便于查看,我从中选取1953——1966年人口情况制成下表:

年         份
   (年)
年末总人口
(人)
出 生 率
(‰)
死 亡 率
(‰)
自然增长率
(‰)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首先应该说,杨继绳在计算时段上是不准确的,他说3、4年间,应该说就是3年。因为我们国家当时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就是3年,即1959年——1961年。大家知道,1958年全国农业是丰收年,1958年生活没有出现困难;而1962年又是丰收年,并且是国民经济开始好转的一年,同时从1961年开始,毛主席根据周总理和陈云同志的意见,开始从国外进口粮食,所以1962年生活困难基本过去。

      从上表我们可以计算出,1959——1961年全国共死亡3602万人。按照杨继绳的说法,这死亡的3602万人中,只有2万人不是饿死的,其余3600万人都是饿死的。凡是从那个时期过来的人都知道,这纯粹是天方夜谭,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应该说这死亡的3602万人中,大部分是老死、病死,属正常死亡,其余属非正常死亡。引起非正常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列举以下几种情况。

     1、地质灾害引起死亡

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死亡的人数,大家是知道的,十分惨烈。山区下大暴雨,如果山体地质构造存在重大缺陷,就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这就叫地质灾害。在居民集中区发生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数量就比较大。我们来看看那几年的暴雨情况吧。根据《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的记载:
     1959年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1960年6—10月,台风造成暴雨频繁,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 。1961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雨侵袭。

那几年发生那么多次暴雨,在地质条件不好的山区,就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大量伤亡。

2、洪涝灾害引起死亡

1954年,长江发大水,在我老家安庆的怀宁、望江等县,引起江堤和圩堤决口,淹死很多人。那别的地方发大水,不同样要淹死人吗?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能力都很低,抢险救灾的手段十分有限,一旦发生大的洪涝灾害,要死很多人。除了上面讲到的既与地质灾害有关又与洪涝灾害有关的暴雨以外,根据《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的记载,那几年还有如下水灾:                                                                     

1959年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1960年6—10月,台风暴雨频繁,引发洪涝灾害,广东等11省受灾直接死亡5000余人。在同一时期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里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深度3—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143.7万公顷,鞍山、本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1961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市区、县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仍积水未退,山东聊城、河北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地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 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雨侵袭,山洪暴发,冲入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工。

可想而知,在这连年的严重水灾中,不知死了多少人。

3、风灾引起死亡

我听浙江海边的老人讲,有一次几百条船在海上打鱼,突然台风来袭,翻了不少船,死了不少人。前面我已提到,那时候我们国家天气预报水平低,对台风移动速度和行进路线很难预报得准。同时那时候的渔船和陆地上的居民住房,抗风能力也很差。一旦台风来袭,人员伤亡往往惨重。《灾情报告》和《资料汇编》对那几年的台风侵袭也有记载:

1959年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1960年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1961年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占9次,是建国后最多的。

这么多次的台风袭击,海上和陆地伤亡的人数肯定很多。

4、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伤亡

随着1958年大跃进的开始,全国各行各业基本建设项目(基本建设项目依托的是建筑业)大上,矿山开采大上,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部门也急剧扩张,必然造成工伤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因工伤亡。那时我国建筑业和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低,主要靠人海战术。1960年底,仅国有企业职工人数高达5044万人,比1957年增加2593万人,而增加的人,都是进城的农民,他们缺乏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那时候,远离城市的工矿企业,医疗救护条件都很差。由于上述原因,工伤死亡的人数可想而知,尤其是建筑业和采矿业,工伤死亡比例一直是很高的。即使在今天,科学技术极大的进步了,管理也先进了,建筑业和采矿业工伤事故率仍然是高的。

5、其他原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

引起非正常死亡的其他原因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由于长期生活困难、营养不良造成体质衰弱迸发其他疾病死亡等等。

现在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也不算低,据有关专家测算,高峰期一年非正常死亡人数大约是300多万人。

总之,我感到杨继绳的《墓碑》所描述的历史,不是真的历史。



作者: 鲁家庄主    时间: 2014-8-27 07:40
读文章,知晓历史真相!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