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南昌替考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07:42
标题: 南昌替考事件

自由谈 来源:凤凰评论独家出品 2015.06.08

记者卧底考场,“入戏太深”了吗
[url=]作者:西坡[/url]
3人参与 0评论



记者舍身取义,不惜自陷争议,就为了把真相“哐当”甩到台面之上,不给责任者留任何否认的余地,做法本身或许可讨论,但精神绝对值得点赞!


考生忘带准考证、见义勇为斗歹徒、家长堵路拦车护考、各路人马竞写作文……似乎每年高考期间都会被这些新闻刷屏,并且每类高考新闻都有相对固定的出笼时间。

6月7日上午,人们正在假装满怀期待地等待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曝光,突然杀出一条扣人心弦的大新闻。

这新闻有多大,看标题就知道了——《重磅!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此刻正在南昌参加高考》。即使标题里不加“重磅”二字,在这个时间节点,任何人也能一眼看出有多重。

南都在高考第一天第一场就拿出酝酿半年之久的卧底调查,而且细节鲜活、猛料十足,不知道有关部门怎么想,反正读者觉得特过瘾。但随之而来,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巨大争议:究竟记者有无进考场的必要,是否入戏太深了?

入戏深不深,得看具体情况

记者卧底高考组织早已多见,但往往都是在进考场之前找机会溜掉,这也是暗访记者的惯常做法。我们在电视上也看过不少记者卧底调查黄赌毒,在“临门一脚”刚要踢的时候,记者都会祭出“上厕所”、“家里有点事”等万能借口,借故离开。既保证自己的清白与安全,也确保远离伦理争议。

当然在有些领域,记者入戏深点也不会有争议。比如2013年有记者为报道医院乱象,亲身体验男科医院,报道这样写:“没看见消毒,也没有润滑剂,在我意识到探肛将开始时,肛门已经传来了疼痛。‘哎哟!轻点吧,特别疼!’我大喊,但换来的是一波比一波更加用力的搅动。”生动传神的描述让许多电脑前的网友虎躯一震。记者入戏也很“深”,但收获的只有掌声和尊重,还有一些同情,没有人讨论记者该不该挨这一下。

2013年6月21日,北京某医院的宋医生指着男性泌尿系统结构图,给记者“上课”。这位为揭露医院乱象、亲身体验男科医院的记者,也被网友们称为“中国好记者”。


替考、黄赌毒、医院乱象,记者卧底的情境不同,所以涉及到的新闻伦理讨论也不可一概而论。黄赌毒,如果记者不及时刹车,是有可能参与到犯罪活动中去的,有可能产生受害者,所以不能入戏太深。在男科医院献“菊花”,记者是纯受害者,不会伤害到任何其他人,只要自己有牺牲精神,想入戏多深就可以多深,外人管不着。

那么记者卧底高考组织,一卧就卧进了考场,这种入戏太深会有危害性吗?正如有法律媒体人段宏庆所分析,“记者的替考行为相较其揭发的事情的恶劣程度而言,危害性几乎为零。(如果记者不去替考,替考组织仍然会找到另外一个人去替考),而记者卧底完成全部过程之后,能够提供完整证据链,这是有意义的。替考本身是违纪行为,组织替考、制造假文件等才是犯罪行为,记者参与替考是用自身冒险涉嫌违纪来揭发犯罪,法理上也是可豁免的。”

具体的法律细节讨论可能还会持续下去。我目力所见的大多数分析者和一般读者,都是对记者赞赏有加,非议者很少。恰恰是媒体圈自己最早掀起关于此事伦理正当性的讨论,别人没说什么,自己先挑起自己的茬。故而有媒体圈的朋友自嘲道:“贵圈太事儿,没哪个行业像你们这么自省的”。

记者不进考场,又会怎样?

记者的卧底调查,在进考场之前,已经拿到了绝大多数有用的材料,甚至报道文本已经成型。所以记者正在考场内奋笔疾书写作文时,东家就在场外发出了惊心动魄的长篇报道。似乎记者不进考场,报道也能发。那么记者进考场还有必要吗?

首先,我认为,记者卧底卧到考场,并不是添乱,而是有意义的。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验证入场、监考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以往的许多高考弊案都是里应外合,离不开监考者的配合。记者一行人能够顺利用假的证件进入考场,已经说明了漏洞的存在。记者如果不进考场,或许就不会具有那么强的说服力。有关方面看到报道时会说,“他如果再往前走一步,我们肯定能抓住他”。现在板上钉钉,全国人民都在盯着,谁也不能否认秃子头上的虱子,只能承认问题、解决问题。

人们可以认为记者卧底考场带有行为艺术色彩,不排除是为了“搞个大新闻”。虽然记者不用“搞”,这新闻本身就足够大了,即使记者有意为了把新闻搞得更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6月7日这天正当人们议论不休之时,曾经的南都记者鲍小东就抛出一篇文章《如果南都记者不卧底考场,后果可能是这样的……》。他提醒大家,如果这次南都记者不卧底考场,结果可能会和他多年前做的《谁策动了洋县“替考事件”?》一文所展现的掩盖情节相似。“那次是事后调查,所以我穷尽一切办法,试图掌握完整的证据链,但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所有的责任方,以及当地政府等等机构都企图掩盖真相,甚至参与造假!”

同行才最理解同行。鲍小东的这句话尤值得深思——“不顾真实情境,纯粹真空状态下探讨记者卧底的伦理,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国内一些政府部门的作风人们早已熟悉,能推就推,能藏就藏,能拖就拖,总之不见棺材不落泪。在这种国情之下,记者舍身取义,不惜自陷争议,就为了把真相“哐当”甩到台面之上,不给责任者留任何否认的余地,做法本身或许可讨论,但精神绝对值得点赞!

别放过幕后的腐败黑手

媒体和记者的付出,只有得到回应和接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否则再硬的菜,都会放凉了。

这次南都曝光跨省替考团队,同一天,教育部表示,已责成江西方面迅速核实情况,并请GA机关立案侦查。被替考的考生所有成绩将一律取消,并暂停参加高考。参与作弊的大学生将按规定开除学籍。

6月7日下午,江西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南昌高考替考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


上述动作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接下来,这个被记者选中的替考组织自然会被打掉,这也是可预料的。人们更关心的是,处理考生、打掉替考团伙,然后呢?

不兜圈子,我们说的是腐败。南都的报道显示,“枪手”的照片登上了教育网,没有教育系统内部人的配合,很难想象替考组织能有这种本事。如果最后抛出个程序员或者临时工,必将难以服众。

高考替考几乎每年都有,屡禁不绝,一个枪手倒下去,无数个枪手站起来。不是替考组织有多大的本事,而是替考的土壤何其肥沃,“枪手”只是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下的考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才是问题的根源。不拔掉树根,砍树的姿势再决绝,都挡不住春风吹又生的循环反复。

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绝不应该断头。之所以事先提醒,是因为有过令人失望的先例。2000年新快报踢爆广东省电白县高考舞弊案,之后案犯之一、电白县原教育局长陈建明被判刑。然而,八年之后,媒体愕然发现,陈建明其实从来没进监狱一步,如“天外飞仙”般脱离法律惩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看到了精彩刺激的记者卧底,更要看到替考组织和被替考考生背后的利益链条。

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是记者的职责,但是解决问题需要公权力的有效作为。我们希望,“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游戏,切莫重出江湖,毕竟这么多双眼睛在看着呢。

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往小了说,记者卧底、报案,哪怕只为帮助几个清白的考生上大学,也是有意义的。往大了讲,记者戳破一斑,“教育公平”的全部底色都有待重新审视。




作者: 金不沉默    时间: 2015-6-8 08:06

作者: 鹘鹰    时间: 2015-6-8 08:07
拉去毙了。
作者: 风过了无痕    时间: 2015-6-8 08:32
心情很沉重,这就是现实。
作者: 博盛车租    时间: 2015-6-8 09:20
必须追根问题
作者: 赵李桥砖茶    时间: 2015-6-8 09:31
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哦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19:12
风过了无痕 发表于 2015-6-8 08:32
心情很沉重,这就是现实。

这个社会就是有权和有钱人的天下吗?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19:13
鹘鹰 发表于 2015-6-8 08:07
拉去毙了。

全国人民都在盯着,谁也不能否认秃子头上的虱子,只能承认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19:15
赵李桥砖茶 发表于 2015-6-8 09:31
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哦

被替考的考生所有成绩将一律取消,并暂停参加高考。参与作弊的大学生将按规定开除学籍。
处理太轻,起不到震慑作用!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19:16
金不沉默 发表于 2015-6-8 08:06

“枪手”的照片登上了教育网,没有教育系统内部人的配合,很难想象替考组织能有这种本事。如果最后抛出个程序员或者临时工,必将难以服众。
作者: 906251767    时间: 2015-6-8 19:18
博盛车租 发表于 2015-6-8 09:20
必须追根问题

不是替考组织有多大的本事,而是替考的土壤何其肥沃,“枪手”只是水面上的部分,水面下的考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才是问题的根源。不拔掉树根,砍树的姿势再决绝,都挡不住春风吹又生的循环反复。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