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百年老戏乐乡村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7:58
标题: 百年老戏乐乡村
本帖最后由 张剑18 于 2016-1-12 08:00 编辑

                 随阳是个偏僻乡村,地方花鼓戏流传了几百年,花鼓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品起来越香。花鼓戏又称夕阳戏班 戏班是由十几人组成。最小年龄五十岁,最大年龄七十九岁。逢年过节,这个戏班走村串户。开场锣鼓响起,台下全是黑压压的人头。浓妆的佳人,戏子移小碎步,掐兰花指,娉婷而来,唱腔悠扬回荡山谷,为乡村带来了蒸腾的活力。
                 小时候,我们茅坪村,戏班就有两个。一个叫新屋陈花鼓剧团,一个叫茅坪花剧团。那时候,我们不懂戏,因为戏是一唱三叹,尾音呀呀咿拖得很长,像鸡公那样叫。所以,娃娃把它叫鸡公戏。说起鸡公戏,逢年过节,祝寿、生小孩、娶媳妇等 ,一般都会唱几场戏。戏子忙得不亦乐乎。
             农闲时,他们自编自演,自筹资金,买道具和服装。戏班全是清一色的男演员,就连戏里的小姐、太太,婆婆嬷嬷,都是男演员来扮演的。记得我的父亲就是扮演花旦主要角色。乡下没有人说反串,演旦角叫唱化妆。唱戏之前,都要化妆,打底、吊眉、贴片、带假发、梳妆、加配饰。
                  寒冷冬天,他们自挑道具,翻山越岭,走过很多荒村僻乡,哪里有需求,就往哪里唱,有时,一唱三天三夜。特别是逢年过节,要唱十几场戏才回家。戏台一般搭在村头的大树底下,打谷场上,大堂屋里,家家拆木门搭戏台。不论天晴下雨都能唱戏。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电影,戏成了家乡精神文化。特别在夜晚唱戏,他们用四盏气灯,吊在戏台上。围一方帷幔,锣鼓、唢呐、笙、二胡、笛子,一齐响起。观众早就集满,整个戏场立马鸦雀无声,有凳子的坐在前面,没凳子的站在后面。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都是脚挨着脚,肩碰着肩,盯着戏台。特别是《血掌印》、《南山拣子》、《陈世美不认前妻》等戏。深受观众喜欢。乡客捧腹大笑,笑得前合后仰,整个村子洋溢着的和谐的气氛。
             花鼓戏不仅表演形式活泼,而且剧情是从孝道、恋爱、生娃、夫妻休书离婚等等;形式上,说、表、拉、打、唱、弹,无所不能。有喜剧、有悲剧,演出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演出了婆媳和睦相处。特别在花鼓戏中,一个痴迷的女人爱上她孝顺的儿子。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乡村的花鼓戏多了粗俗和随意,戏中有情有义,流传了人间传统美德。符合老百姓的口胃,可以启发人、教育后代。
            长大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电视、手机侵占乡村文化市场。人们的兴趣发生了改变;逢年过节,很多年轻人,不喜欢看花鼓戏,四人一乐,铸造麻将。有些演员为了赚钱养家,有的流浪他乡。花鼓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不是戏不好看,而是戏不符合观众的口味。戏,却只能在旧时光里徘徊。
               为了让百姓的喜爱,故乡花鼓戏重振旗鼓,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政府扶持下,增加了音响和灯光设备,戏服换新了,有男女参加,村里聘请了超级戏迷,重新组建花鼓戏剧团,根据现实生活进行了改编。唱腔优美迷人。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百年的老戏,又在乡村拉开了序幕,给乡村充满了文化气氛。





psb.jpg (301.22 KB, !downloads!: 2)

psb.jpg

psb (2).jpg (239.76 KB, !downloads!: 4)

psb (2).jpg

psb (1).jpg (269.93 KB, !downloads!: 5)

psb (1).jpg

作者: 漂泊的流云    时间: 2016-1-12 08:36
本帖最后由 张剑18 于 2016-1-12 09:14 编辑

记得1985年在随阳读书时,在化工厂的剧院里看过茅坪戏班的戏,那是因为才十五六岁,没有太多感觉,今天看到了这个场景,有点怀旧了,过年回家一定去随阳走走、看看。
作者: 春天里的旋律    时间: 2016-1-12 08:44
支持老百姓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9:14
漂泊的流云 发表于 2016-1-12 08:36
记得1985年在随阳读书时,在化工厂的剧院里看过茅坪戏班的戏,那是因为才十五六岁,没有太多感觉,今天看到 ...

欢迎楼主回家过年。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9:15
春天里的旋律 发表于 2016-1-12 08:44
支持老百姓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感谢你的支持!
作者: 佬龚    时间: 2016-1-12 09:29
怀古!
作者: 平虎    时间: 2016-1-12 09:33
文艺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越是民族的越亲切。拜读欣赏!
作者: 赤壁li    时间: 2016-1-12 09:41
这样传统戏曲应该让它发扬光大!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9:43
佬龚 发表于 2016-1-12 09:29
怀古!

感谢朋友点评!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9:44
平虎 发表于 2016-1-12 09:33
文艺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越是民族的越亲切。拜读欣赏!

感谢平虎 精彩点评!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09:45
赤壁li 发表于 2016-1-12 09:41
这样传统戏曲应该让它发扬光大!

现在很多传统戏曲失传了。
作者: 哥老童    时间: 2016-1-12 17:04
能将生、旦、净、末、丑演绎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都不敢相信他们只不过是些泥水未干的老农!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喝彩!希望能将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2 17:07
哥老童 发表于 2016-1-12 17:04
能将生、旦、净、末、丑演绎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都不敢相信他们只不过是些泥水未干的老农!为家乡的父老 ...

楼主建议很好的。
作者: 西凉湖1111    时间: 2016-1-13 08:59
hhh
作者: 妖精丫头    时间: 2016-1-13 09:09
以前在浙江,村子里经常可以看到地方戏剧,搭台唱戏一搞就是几天

在赤壁几乎都没有,希望咱们自己传统文化能传承下来
作者: 清道夫    时间: 2016-1-13 09:34
2009年9月28日,在赤壁体育馆,看了一场随阳农民的演出,看完之后,当即写了一篇博客《随阳农民的演出很打动人》,全文如下:
2009年9月28日上午,赤壁市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演出在市体育馆举行。
这是一场可以载入赤壁史册的演出。
演出气势宏大,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大家一致叫好的是随阳山里农民的原生态演出。
随阳山,可能是赤壁,乃至鄂南尚存原貌的山区之一。
那里地处偏僻,交通相对不便,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在赤壁,流传很广的一个段子,就是那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很难开展。
一次,市里分管计划生育的领导到随阳去调研,问村里的干部,是什么原因导致随阳的人口生育率一直降不下来?
村里的干部回答说:“因为随阳交通不便,很多村寨没通电,也没通有线电视,到了晚上,成年男女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床上的那点事,你说,能不多生孩子么?”
但是,今天的演出,改变了我对随阳的看法。
随阳人尽管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但正是这相对闭塞的环境,使他们较少受到山外的辐射和污染,保留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原生态,保持了他们的质朴和纯粹。
他们也正是靠着这种质朴和纯粹,打动了我们。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09:56
西凉湖1111 发表于 2016-1-13 08:59
hhh

感谢楼主顶贴!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09:57
妖精丫头 发表于 2016-1-13 09:09
以前在浙江,村子里经常可以看到地方戏剧,搭台唱戏一搞就是几天

在赤壁几乎都没有,希望咱们自己传统文 ...

只有乡下才看得到这样场面!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09:58
清道夫 发表于 2016-1-13 09:34
2009年9月28日,在赤壁体育馆,看了一场随阳农民的演出,看完之后,当即写了一篇博客《随阳农民的演出很打 ...

《随阳农民的演出很打动人》清道夫写的不错!
作者: 地球村人    时间: 2016-1-13 11:21
赤壁市域的地方戏就数隨阳花鼓戏了,要好好继承!趙李桥片的打锣腔地方花鼓戏快要失传了!
作者: 鲁家庄主    时间: 2016-1-13 12:24
本帖最后由 张剑18 于 2016-1-13 15:46 编辑

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生活也丰富多彩了,传统戏曲现在很受留守人员欢迎!
作者: 玲玲当当    时间: 2016-1-13 12:32
一种艺术!!
作者: Jerry_lujie    时间: 2016-1-13 13:45
张老师,非常不错!小时看一次充满了文化气氛。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15:44
鲁家庄主 发表于 2016-1-13 12:24
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生活也丰富多彩了,传统戏曲现在很受留守人员欢迎!

传统戏曲现在快要遗失了。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15:45
玲玲当当 发表于 2016-1-13 12:32
一种艺术!!

感谢你的顶贴!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3 15:46
Jerry_lujie 发表于 2016-1-13 13:45
张老师,非常不错!小时看一次充满了文化气氛。

现在花鼓戏改进了不少。
作者: Jerry_lujie    时间: 2016-1-13 15:56
张剑18 发表于 2016-1-13 15:46
现在花鼓戏改进了不少。

呵,看来现在随阳农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了!
作者: 楚之南    时间: 2016-1-13 17:44
喜欢充满泥土芬芳的乡村戏剧,欣赏精彩介绍!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3 19:49
好像又回到家乡,顶一个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3 19:50
好像又回到家乡,顶一个,老哥辛苦了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3 19:50
赤壁li 发表于 2016-1-12 09:41
这样传统戏曲应该让它发扬光大!

李哥好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3 19:50
平虎 发表于 2016-1-12 09:33
文艺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越是民族的越亲切。拜读欣赏!

老哥好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3 19:51
顶帖支持
作者: 驾虎骑行    时间: 2016-1-13 20:17
本帖最后由 张剑18 于 2016-1-14 07:17 编辑

随阳花鼓,百年经典,源远流长,久盛不衰。顶起来!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07:16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3 19:51
顶帖支持

感谢老乡顶贴!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07:18
驾虎骑行 发表于 2016-1-13 20:17
随阳花鼓,百年经典,源远流长,久盛不衰。顶起来!

随阳花鼓一直流传在今天,因为戏吸引人。
作者: 轩涌枫pjc    时间: 2016-1-14 16:41
很有生活气习,我在你的消息中有留言,请查看一下,给我回话。谢谢!
作者: 莲叶何田田    时间: 2016-1-14 17:40
好一幅风情画卷。
作者: 莲叶何田田    时间: 2016-1-14 17:42
长短句,整散句结合,描写生动,读此文,耳旁似乎传来咿呀的戏曲声。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18:33
楚之南 发表于 2016-1-13 17:44
喜欢充满泥土芬芳的乡村戏剧,欣赏精彩介绍!

感谢朋友精彩回复!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18:33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3 19:49
好像又回到家乡,顶一个

感谢老乡关注!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18:34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3 19:50
好像又回到家乡,顶一个,老哥辛苦了

感谢兄弟支持!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18:35
轩涌枫pjc 发表于 2016-1-14 16:41
很有生活气习,我在你的消息中有留言,请查看一下,给我回话。谢谢!

感谢编辑关心!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4 18:36
莲叶何田田 发表于 2016-1-14 17:42
长短句,整散句结合,描写生动,读此文,耳旁似乎传来咿呀的戏曲声。

感谢才女精彩点评!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4 21:37
顶起来,支持老哥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4 21:37
顶起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4 21:38
支持老哥宣传家乡
作者: 天外天    时间: 2016-1-14 21:45
俺喜欢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5 06:58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4 21:37
顶起来,支持老哥

感谢兄弟顶贴!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5 06:59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4 21:37
顶起

此文被赤壁报刊采编了。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5 06:59
天外天 发表于 2016-1-14 21:45
俺喜欢

感谢朋友支持!
作者: 驾虎骑行    时间: 2016-1-15 07:37
赤壁风情姹紫嫣红
随阳花鼓
一枝独秀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1
张剑18 发表于 2016-1-15 06:59
此文被赤壁报刊采编了。

恭喜老哥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1
早上好,老哥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1
今有一帖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2
想传到文学论坛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2
在我QQ说说上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3
郑氏雷人笑谈修手机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3
你看一看么样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4
请支持哟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1-15 08:24
话不多说了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5 09:29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5 08:24
话不多说了

欢迎常来!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1-15 09:31
郑氏雷人 发表于 2016-1-15 08:21
早上好,老哥

你真的每天好早!
作者: 何小娜    时间: 2016-2-28 21:08
不错哦,今年在家里就看到他们的戏了。我也是茅坪人。
作者: 寒春兰锦    时间: 2016-2-28 21:12
古老的文化不应该失传,应该延续下去。
作者: 地球村人    时间: 2016-2-28 21:42
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目前传承保留较好的就数隨陽花鼓戏,趙李桥茶庵片的打锣啌花鼔戏快要失传了。这都是我們赤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一,要好好保护传承!为隨阳花鼔戏点赞!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2-29 08:40
地球村人 发表于 2016-2-28 21:42
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剧目前传承保留较好的就数隨陽花鼓戏,趙李桥茶庵片的打锣啌花鼔戏快要失传了。 ...

感谢朋友关注!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2-29 19:12
何小娜 发表于 2016-2-28 21:08
不错哦,今年在家里就看到他们的戏了。我也是茅坪人。

谢谢家乡人的关注!
作者: dc@Tao    时间: 2016-4-12 19:58
那时在中学读书时就很流行这个
作者: 张剑18    时间: 2016-4-13 07:13
dc@Tao 发表于 2016-4-12 19:58
那时在中学读书时就很流行这个

现在要又重耕老业了。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