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西凉中学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19 18:33
标题: 西凉中学
本帖最后由 梦回故乡 于 2016-3-21 11:06 编辑
西凉中学
聂新发
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一所乡村学校——西凉中学。她大约形成于1970年代,消失于2010年左右。这几天,我忽然被少年时代的老同学们拉进了初中同学微信群,不经意聊天中,我发现同学们很怀念这所已经消失的初中。不如为她写点文字吧,这个念头一旦在我脑海里盘旋,我就忍不住敲出“西凉中学”四个字,请容许我以此为文章标题。
正如西凉湖是我心中永恒的乡土社会一样,西凉中学,是一所纯粹的乡村中学。历届在西凉中学读过书的人,全部算起来,估计超出万人。历届在西凉中学工作过的老师与校工们,估计也有几百上千人。也许早就有学长或学弟或尊敬的老师,为我们这所共同的学校写过回忆性质的文字吧,请容许我今天也来分享一下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我曾于1987年秋天到1990年夏天,就读于西凉中学。成绩不算很好、中等偏上,属于平庸的大多数中的一个。我唯一特征是个子很小。
那时西凉有好几所小学,西湖小学、龙岭小学、徐岭小学、钟岭小学、高岭小学、五里界小学、西凉咀小学。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升入唯一的西凉中学读初中。我是西湖小学升上来的,(不过我的小学三四年级是在龙岭小学读的)。
升初中读书,是一件令人十分期待的兴奋事,当然,更多的还是求知的渴望。我还没升初中时,曾经听村里那些十几岁的少年讲他们在中学的操场上搞篝火晚会自发表演节目的事情,我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满向往。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贫乏的那个年代,中学不时搞一些文艺晚会,或者放一些露天电影,那是何等的诱人啊。可惜我那时小,从来未曾跑到“蛮远”的西凉中学看到过晚会或电影。
西凉曾经是个乡,曾经有乡政府,是神山镇下一级政府机构。不过我升上西凉中学读初一时,乡政府就撤了,人事设置全部撤了,只留下政府的房屋、大院、礼堂、食堂、水井、池塘、菜园以及好多挺拔的大树,都给西凉中学了。西凉中学是西凉这个偏僻乡村社会的最高学府,也是最大的机构,乡政府留下的这些遗产,自然都要免费赠予她。西凉还曾有过一个正规的卫生院,伴随乡政府的撤走,西凉卫生院也日渐憔悴。我到蒲圻读高中时,西凉卫生院也撤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全部都给了西凉中学。我到武汉读大专时,西凉中学拆掉了西凉卫生院所有房子,就地兴建了四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学生搬进了这座大楼上学,这是西凉大地上最高最庞大的建筑物。我们就读的西凉中学原址上的教室、校舍就那样废弃了。
我不必在此探究西凉中学最鼎盛的时候是哪几年,这种探究没有意义。我任何时候回忆这所乡村中学,心中都是亲切的。
(未完,待续)
(惭愧惭愧,我修正一处错误,把88年改为87年。多亏同学跟帖提醒我。)
作者: 鲁家庄主 时间: 2016-3-19 18:44
估计你是唯一一个用文字怀念西凉中学的学生。
作者: 雾里清风 时间: 2016-3-19 18:45
好文章,顶~
作者: 鲁家庄主 时间: 2016-3-19 18:45
游子心学子情
作者: protel99 时间: 2016-3-19 19:26
聂新发不是青山个吗
作者: 刘雨潇 时间: 2016-3-19 19:27
好文章
作者: 装修找小苏 时间: 2016-3-19 19:45
西凉人路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19 19:59
初一历史课是王功华老师教的,他也是我们初三时的英语老师,后面会写。地理课是语文蔡老师兼任。政治课(好像是叫青少年修养吧)是姚校长教的。生物课(好像叫植物学、动物学)是数学汪老师兼任。还有一门课,叫劳技,是一个叫聂社和的老师教的。请原谅我在此写几句他。社和是我们村的,也是我们这个家族的,我喊他是哥,他在蒲圻一中高三复读四届还是五届,都没能考取大学,在我们整个西凉,算是闻名的书呆子。他读书真是读出毛病了,走路、说话都有一点不正常,不过人们都说他头脑中数理化知识很熟练的,姚校长也是看他多次高考落榜呆在屋里成为废书生可怜吧,就让他来西凉中学教书。社和哥在西凉中学做了一两年代课老师,主课是数学,兼我们的劳技课。他上课的姿态确实不像个老师,他在窗户外走过,还没推开教室门,全班同学就开始大笑,他有时也忍不住跟我们一起傻笑,但更多时候是知道同学们不尊重他、嘲笑他,所以恼羞成怒。反正我记得他每次来给我们上劳技课,总是要跟调皮男生起冲突。几乎没有学生怕他。社和老师是没有教育部门给他工资的,姚校长安排他兼任过学校司务长,即管理食堂。每到开饭时候,总有学生抢饭吃,跟他又干起来了。社和哥只在学校短短工作一两年,后来就失业了,这也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就业。失业后不到几个月,他在家里茅厕里发病而死。他本来就是有一种“猪巅疯”的病,我在某个暑假里,傍晚在村前的西凉湖游泳时,曾亲眼看过他在湖里洗澡突然发病,人整个呆在水里,两眼发直,自己不能说话也听不见人们说话,很可怕,幸亏被同伴救起。他死时20多岁,算是个悲剧人物。应该说,他的悲剧与中国教育有关,完全是高考让他成了书呆子。
初一那一年,不仅是我们班乱糟糟,这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都很差劲。姚校长好像与多个老师有矛盾。全校老师,人心都很涣散,不知是哪些具体原因。那年的初三中考,竟然只有一个学生考取了卫校,其余全部落榜。这是西凉中学发展史上罕见的笑话。那个唯一中考胜利的学生,叫聂社武,就是社和的弟弟。他是一个读书好料子,但他那时也玩得飞起来,与我们村几个成绩差的同班同学混在一起,完全不搞学习,后来他哥突然死亡,姚校长找他谈话,他马上又用心学习了,只用心了一两个月,中考就考上了,他本来就是尖子生。也幸亏这个尖子生考上了,人们无法指责姚校长全军覆灭。他上面一个哥哥,叫社文,也是西凉中学的尖子生,早他前两年考上了中专。
我读初二,姚校长调走了,王恒德校长主持工作,学校风气立马改善,各项工作一下进入正轨,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就是全校师生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要了,一切以中考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学校几乎没有任何文体活动,唯一觉得放松的是,就是每天晚餐后、晚自习前的半个多小时,同学们围在操场上看老师们打篮球。偶尔也有初二、初三的爱好打篮球的高个子同学打篮球比赛,但进行得很少。从一进入初二起,我就感觉中考的指挥棒时刻向我们敲来。西凉中学,是一所典型的死读书学校,以至于西凉中学中考考入蒲圻重点高中四中的学生,经常受到高中校领导与老师们的嘲笑,说神山那边来的学生,特别是西凉中学的学生,都是死读书读上来的,到了高中,就不可能再拨尖了。王恒德校长主持工作第一年,中考就打了个翻身仗,多个同学考取四中或中专,第二年,即我们初三时,我们这届中考九人成功过线,我也是其中一名,被四中录取。从教学、中考成绩来看,西凉中学的老师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西凉中学的老师们,从来都是深受西凉乡亲们的敬重。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19 22:12
我是西凉人。西湖村的。
作者: WANG13907246213 时间: 2016-3-19 22:12
没有感情是无论如何写不出这般细腻的文字来,想必楼主定是一性情中人,赞一个!
作者: 寒春兰锦 时间: 2016-3-19 22:16
西凉中学我去过。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19 22:18
初二时,我们只有一个班了。初一时的两个班,90多名学生,到初二开学,却突然变成一个班,60名学生。而我们初三开学,只有30多名学生。怎么解释这种现象?现在回个头来看,西凉湖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很多只读了初一就辍学了,读初二,又辍学一批。读初三,则是中考这个关口在那里,成绩无望的孩子知难而退。当然,在初二和初三,班上还有一些从上届甚至上两届留级下来的同学。西凉中学,与全国各地的农村中学一样,人们唯一的出路似乎是读书,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读书。读不上去的,只好无奈回到家中跟父母干农活,或者外出深圳打工。我读初二时,南下深圳的打工潮也席卷到西凉了。不知我的记忆是否准确,我认为西凉湖最早去深圳打工的(姑且叫第一批打工妹吧)是龙家的龙付英、龙菊珍等人。龙付英是我读初一时她读初三,中考落榜,她直接去深圳打工了,龙菊珍则是我同班同学,读初一后也去深圳打工了。“打工妹”这一刚刚兴起的词语用在她们身上最适合。我在蒲圻读四中时,有一次在录像厅看一部《特区打工妹》的电影,我老是怀疑拍的就是她们。我们初一、初二的一些同学,纷纷辍学加入南下深圳打工行列,当然,也有不少在屋干农活,或者到蒲圻、神山找班上,或者成了不读书不上班不外出打工的“社会青年”的。中国社会在这二三十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书成绩好坏,特别是初中成绩好坏,完全不能说明一个人踏入社会的作为。我倒是看到更多会挣钱的人并不是学习成绩好的。一切主要还是看个人的能力与他在社会上面临的机遇。
作者: 卧槽马 时间: 2016-3-19 22:39
虽说不专业,但也引人入胜,不错!
作者: 风之云彩 时间: 2016-3-19 22:45
欣赏美文!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19 23:36
我的初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徐必清老师。徐老师四十多岁,仪表严谨,一看就是教书的,听说他还会点武功,不过我从没见过他展露身手。我印象中他爱好古文,也爱书法、绘画,曾有西凉乡亲家有老年人亡故,到学校请他写悼词,他有一次是用文言文写在白布上,叫我去帮他牵布,我看到悼词上有很多兮字,就知道他写的是骈文,不过我同时也怀疑他是仿照某本书上的骈文写的。他上课有个明显特征,喜欢搬一大堆参考书到讲台上,这一方面可以说明他是一个教学严谨的老师,另一方面则反映出他不属于那种天马行空可在课堂上任意发挥的老师。徐老师对班上纪律管理得很好,很多同学怕他,是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是班上很多同学不爱上他的语文课,特别是坐在后面几排的差生们,给徐老师取了难听的外号,此处不表。每到语文课时,班上那些家伙懒洋洋靠在东边那堵墙晒太阳不肯进教室,说又是某某某的课,真是坐牢呀。徐老师很喜欢刻钢板,油印试卷或优秀的学生作文。我们班的余恒明同学是武汉转入的,是我眼中的天才学生,各科成绩都是数一数二,智商也远远高于我们。余恒明作文写得很好,完全就是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作文水平,深受徐老师喜爱。徐老师曾多次油印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同学人手一份。事实上,余恒明在我们初一到初三的三年,都是及其出色的尖子生,他上课时不时还能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也有个别老师不喜欢他的。我对余恒明同学佩服得不得了,他就是完全不听老师讲课,考试也能考一二名。
初二数学是龙云山老师,个子蛮小,他上课的典型特征就是抬头望向教室最后面屋顶上某一点,似乎不看台下的学生。他的口头禅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她发起火来,也爱用巴掌在你头上敲两下,两眼瞪着你,咬牙切齿,很恐怖。不过调皮的高个子男生不怕他,看到龙老师要发火了,赶紧嘻嘻一笑,身子一拱,让龙老师打不着。龙老师个子在老师队伍中算是最小的,但他也不时也打篮球,我记得每到篮球传到他手上时,全体围观学生都要喝彩,因为他会立即把篮球直接从这边的篮板底下往另一边篮板奋力抛出,他似乎不爱传球给同伴,也知道篮球在他手上呆的时间不能超出一秒钟,会被对手夺去,所以他就以最快速度“嘿到嘿”奋力抛出,他有一点力气,他的目标是要从篮球场这一端直接扔到那一端。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01:48
初二英语詹有林老师,前面写过,此处不再赘述。
初二物理老师,不知是不是叫覃军,我记不清了,但他的模样我很清楚。他说话有点风格,似乎有点吃力的那种,讲一句挺一下胸运一下气。他是从其他中学调过来的,结了婚,二三十岁样子,来自高岭那边吧。他有时的表现很颓废,不知是不是教师职业太清贫养不起家还是什么原因,他经常喝酒喝得满脸通红走进教室给我们上物理晚自习,有时下午上课他也是睡眼惺惺地走进教室。他讲物理课没有过多废话,重点讲完了就不讲了,要你们自己看书做作业,或者提问。他的篮球打得好。同期跟他一起调到我们西凉中学另一位年轻的个子矮些的蔡文斌老师,篮球也打得好。我记得覃军老师把他弟弟也转入我们班读书,但成绩一般。
初二政治、历史、生物等科任老师,都记得不大清楚,此处不写。体育课基本没上,音乐、美术课更是没有,经常被语文老师占用,或者数学、英语课占用。正如我前面说的,文体类活动几乎没有。一些有体育专长的男生和一些能歌善舞有文艺潜质的女生,在西凉中学,是无法被发掘的。也没有老师去发掘你。我想,假如我日后兴办一所学校,我一定会重视文体活动,多方面发掘有某方面天分的苗子培养,而不是只强迫孩子们学习功课。
初二下学期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1989年初夏,北京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学潮。学潮似乎也在我们这所偏僻的乡村中学激起了涟漪。除电视上、报纸上的各种主流消息传到我们耳朵外,我甚至还听到小道消息说神山镇高中和蒲圻一中的同学们打算扒火车进京声援北大的学生运动。我在西凉卫生院姑父家看电视,有天上午在电视里看到广场上的大学生团团围住李鹏总理,李总理手执高音喇叭苦口婆心劝说学生们保重身体,回到校园上课。我当时很惊讶,不明白国家怎么忽然变乱了,但心中同时又莫名兴奋,好像我们马上就要长大,浑身充满斗争的力量。后来形势发生变化,我们到初三时候,人手一本补充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那场学潮中一些人定义为歹徒、暴徒,一些人则被定义为英雄。初三中考,政治试卷上就有一道填空题,要你依次填上三个短语,考我们对1989年初夏那次事件的认识,我至今还记得。我爱看报纸看谈论新闻时事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初三时候,我们教室紧挨大办公室,我午休或吃晚饭之余,不时溜到教师办公室,贪娈阅读报纸。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01:50
初三语文是姚玉林老师,我记得他上课时有时很严肃地来一句:政治是最难搞懂的,我从不谈政治,不要问我政治课的问题。姚老师是西凉中学的语文权威,他也是常年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一职。身体似乎不是很强壮,但有一种不严自威的领导气质。他要生气时,从不吼你,也不暴跳如雷,而是不说话,看着你,他那严肃冷峻的眼神就是最厉害的武器,同学们都不敢跟他对着干,而是乖乖听话。师生或家长,叫他姚老师不多,都叫他姚主任。他前后好像在西凉中学做了上十年教导主任吧。我记得他夫人是个医生,学校每到打防疫针,多半都是他夫人来给我们打。姚老师的文言文教得好,我们爱上他讲文言课文。他上课与初二的语文徐老师恰恰相反,总是带一本语文课本进教室,最多就多一个备课教案。学校偶尔开期中或期末考试总结表彰大会,常常是他讲话并主持会议。我语文成绩在他手上不错,我记得有几次测验考试时,他是首先把我的试卷找出来先改,改后把我做错的题目答案写在我的试卷上,然后就把我叫去帮他改全班同学试卷,以我的试卷上答案为准。我很爱好看小说、评书等课外读物,有时埋头偷看得入迷,耽误功课,姚老师有一次生气地收缴了我一本正在阅读的诗歌类刊物吧,他冷冷地说了句:你还想当作家吗?呵呵,我教过的学生中,只有某某某同学是有作家天分的,早你们几届。他这句话一方面教育我不敢做梦,只好专心学习功课,向中考目标看齐,另一方面也有点伤害我的自尊心,使我自卑。以至于我在初中毕业后,一直想搞清楚谁是我们西凉湖唯一令姚老师觉得有作家才华的那个人。不知姚老师说的这个人是不是发表过不少作品的徐泰屏先生或者是刘志毅先生,我不能确定。高我们一届的聂书英、聂全梅等女生,听说作文写得很好,我没读过,只从内心羡慕她们,但我知道姚老师称赞的也不是她们。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01:52
睡觉,明天接着写完。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07:50
初三数学是王恒德校长教。王校长是西凉中学数学权威,总是带初三数学。他身材高大,天生领导派头。不过他在我眼里有些和蔼,不是那种每天板着脸过于严肃的校长。王校长讲课也没有过多废话,从容自若,气度自如,他的板书也是一丝不苟。他讲课时总是面对笑容,此时你几乎看不出他是一校之长。某些同学有数学方面的天分,被他发掘出来了,余恒明、黄道义等尖子生就不必说了,王恒杰同学的数学成绩就很了得,但他的语文成绩就很一般。数学王老师就写这些,他是校长,管理有方,中考成绩突出,我们毕业后不久他就上调到神山镇中做校长,又过几年上调到蒲圻市了。这里不表。
初三英语是王功华老师。这个老师也是西凉中学英语权威吧,长期都是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他是蛮有意思的一个老师,喜怒无常,有时发起火来大喊大叫,吓得死人,但有时明明是在生气,却突然又哈哈大笑,当全班哄堂大笑时,他转瞬又板着脸。他讲课的声音很大很大,老远就能听到他声音。他的板书龙飞凤舞,有时狂草起来,一个英文单词或一个汉字的某笔某划要夸张地在黑板上飞上天。功华老师似乎不是一个蛮好说话的人,有时看到他与学校其他老师、校工甚至领导吵架。他的太太也是龙岭小学专教六年级的一个语文老师,教学名气蛮大。这对教室夫妇的两个孩子在小学读书成绩也是特别好。教师子女的学习成绩大部分都很好,可能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吧。我初三英语成绩不算出色,但不知为何被功华老师指定为英语科代表。好多次测验考试我的英语成绩排名不高,我觉得好羞愧,内心期盼老师不如撤掉我这名不副实的科代表,换那些英语成绩最棒的同学担任。但他没有这样做,我也不敢提出来,估计是看我很老实听话有上进心吧。功华老师对历史感兴趣,全校的历史副科都是他带。功华老师边教书边养了几头猪,似乎我们在初一那年,他还承包了学校食堂养的几头猪的饲养。每到下课铃快响起,学生们要吃饭的时候,他总是飞快地在每个教室门前放一个盆子,回收同学们倒出的剩菜剩饭去喂猪。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07:52
未完,待续。上午要去参加一场活动,下午看有没时间回来写完此文。晚上也有活动安排。
作者: 茄子炒辣椒 时间: 2016-3-20 10:07
记忆力真好,不过,当初的人,景,物,何不是在心里安家了呢?
作者: BillLiu 时间: 2016-3-20 12:26
新发牛文!
作者: 826527155 时间: 2016-3-20 14:47
点赞!写得好!我以后也写写我的学生时代,令人难忘!
作者: 826527155 时间: 2016-3-20 14:48
点赞!写得好!我以后也写写我的学生时代,令人难忘!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0 15:58
初三物理是余新橙老师教的。余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他是一个年龄稍长的老教师,很有意思,估计每一个在西凉中学读过书的人都对他有很深印象。余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讲故事,整节课绝大部分都是在跟我们说闲话,临到下课铃快响的最后几分钟,他才讲正课。他上课讲的那些闲话,笑得死人,很幽默,甚至还有些不文雅的流话在里面,以致所有同学,无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同学都在背后喊他外号。这个外号在此不必写出,怕对老余不敬。不过同学们都喜欢听余老师在课堂上讲闲话、笑话。余老师经常是一副笑脸面对同学们,有谁不喜欢这种和蔼的老教师呢?他讲起闲话来,喜欢把自己家的事也拿出来讲,毫不在乎,有时把自己的某个儿子骂得要死,而赞美另几个儿子。其实被他不时数落的那个儿子就是我们班的余恒明,我眼中的天才同学。有时老余在讲台上又在给我们讲一些不文雅的笑话,他儿子都听得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只好把头埋在桌上偷看我们的反应,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当然是笑翻了,不管男生,还是害羞的女生,都爱听老余吹牛。他的课堂,几乎没有人打瞌睡的。余老师家是我眼中的教育世家,他的一个大哥以及他的一个长辈都是在武汉名牌大学做教授,有一次一个八九十岁的老翁到我们学校办公室,一口流利英语,听说他就是余老师的一个父辈吧,我们觉得好稀奇,围在窗户外偷看那位了不起的老教授。我一直以为,整个西凉湖,智商最高的家族就是余老师家。余老师一笔字呀,那真是写得好,看他的备课本,简直就是美的享受。在西凉中学读了三年书的少年,如果从来都不曾听过余老师的课,那真是遗憾的初中。
作者: protel99 时间: 2016-3-20 16:58
作者: 百特陶瓷旗舰店 时间: 2016-3-20 17:09
哈哈,他在四中教历史了,我高中班主任,我们班的都叫他鸵鸟
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时间: 2016-3-20 19:19
好文章
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时间: 2016-3-20 19:20
姚老师和王余音在武汉,楼主有机会也可拜访拜访啊
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时间: 2016-3-20 19:21
楼主貌似应该是87年秋读初一的吧???不晓得是不是我记错了哈
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时间: 2016-3-20 19:27
对楼主的帖子内容是既陌生又熟悉,我觉得楼主应该再接再厉,莫只停留在曾经教过你的几位老师身上,还应该适当写写学校的变迁直到现在,记得后来中小学合并为中心学校也有几年的辉煌过。
作者: henqi 时间: 2016-3-20 19:43
看了楼主的文章,那曾经熟悉的名字在记忆的某个地方被唤醒,佩服你好记性。
作者: 梅川酷紫 时间: 2016-3-20 21:30
鲁家庄主 发表于 2016-3-19 18:44
估计你是唯一一个用文字怀念西凉中学的学生。
其实有很多,只是这是最长的一篇!
作者: 梅川酷紫 时间: 2016-3-20 21:31
甚是怀念!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09:19
惭愧惭愧,此文还没写完呢。昨夜招待外省来的客人,酒搞多了,至今头还晕,今天一定抽点时间写完。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10:37
哇?好像是1987年秋天。我问一下同班同学,可能是我记错了。
作者: 地球村人 时间: 2016-3-21 13:37
楼主的西凉、赤壁的西凉、中國的西凉、世界的西凉!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17:49
大家的西凉,我们共同的乡土。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20:22
初三还有一门综合课,史地生,中考也要考,三门综合在一张考卷上,也是100分吧。教这门课的是蔡文斌老师。很年轻的一个老师。个子似乎不高,但很会打篮球,而且胸部肌肉和上胳膊肌肉蛮发达,玩单杠、双杠很厉害。史地生那时都是靠背靠记,他整了好多资料、油印很多试卷给我们不断做呀、背呀。他讲课声音很大,不过这史地生综合课也不需要他多讲。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中考还考不考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我认为历史、地理知识还是有必要学一些。有一定历史知识对了解社会有用。传承中华文化,应当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之一。而地理,则有助于我们规划事物。
以上回顾了初中三年教过我的各位老师。说是写老师,其实是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主旨并非是只写老师们。当然,西凉中学还有很多老师值得我们怀念,但没教过我的老师我就不好写了。
作者: 郑氏雷人 时间: 2016-3-21 20:59
好文顶起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22:16
下面专门写一个事物吧。摘茶。初一,摘茶的时间全部累积起来,估计有四十多天,初二也差不多。而到初三,则因中考的压力,就完全不用上山摘一天茶了。摘茶,算是西凉中学劳动的全部,除此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劳动(每天扫地卫生值日与每周一次的大扫除不算)。除西凉中学外,西凉半岛上的各个小学都有茶山,学生都要摘茶的。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用摘茶了,各个学校的所有茶山,都已湮灭于沧桑岁月中。
清明前后的大好春天,隔不了几日就要摘一两天茶。我记得有一次似乎连续摘了二三十天,课都不用上。摘茶有任务,还比赛,还评先进,还开表彰大会,表彰的方式往往直接就是现金奖励。贫穷的、营养不良的我们,要是通过摘抄获得学校发的几块钱酬劳,那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实、听话、爱学习的同学往往也是卖力摘抄的标兵,而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同学,往往也是不肯卖力摘的。茶山上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年少易冲动喜欢争强斗殴的高个子同学不时在茶山上骂起来、打起来,而每到这时候,人们赶紧跑过去围观看热闹,如果只是斗嘴斗狠,而没有真正动手打起来,则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起哄,就是希望打起来,看好戏。我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摘抄,我也同样争先恐后,生怕摘不赢人家,生怕完成不了任务而怕老师怪罪。我有时天刚刚亮,就赶紧爬起来,往茶山上跑。可是呢,这件事物很微妙,你太积极,也容易遭其他同学嘲笑,我也蛮怕这种嘲笑,往往就是偷偷积极、暗中积极,但表现出来的态度呢,也是随大流,把自己表现出讨厌摘茶的形象,骂老师、骂学校。
一些在教学工作上似乎与学校领导搞不好,似乎有负面情绪,课堂上不那么忠诚敬业的老师,在监管学生摘抄时,却格外有劲。我记得初一、初二我们在摘茶季节,校领导把全校老师分配任务,哪几个老师合在一起承包某个班。王功华老师就曾经与几个老师一起承包过我们班,有几次他挑两个箩筐,沉甸甸、干劲冲天上茶山,挑的是一担什么?包子、馒头、稀饭、咸菜。有一两次似乎还有炒好的带有热气的猪肉呀、新鲜蔬菜。老师们为了完成学校分包的任务,不惜把饭挑到茶山上分给我们学生吃,以节约时间,冲刺目标。蔡光景老师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热情不高吧,但在摘茶上,也是一股子劲呀,哈哈大笑的声音,响彻天地,他放纵大笑,我发现他本已很突出的喉结更加突出了。功华老师似乎跟光景老师搞得蛮好。校领导在摘茶这件事物上有一个文雅体面的词语:勤工俭学。其实茶山是学校除校舍、课桌椅、教学设备外的一大资源,这项资源每年都要变成钱的。学校还有专门的炒茶房、炒茶设备,老师轮流亲自开启设备炒茶,炒干的茶叶还要负责销售出去。当然,也有不炒茶的时候,直接把刚摘的茶叶,卖给西湖茶厂,让他们去做专业加工与销售。每年我们摘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绝大部分由老师们分享了,也应该是他们分享,教师工资不高,还有少部分没有上级给他发工资的民办教师呀,学校拿什么钱来给工资与补贴,只有经营茶山。所以老师们对摘茶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干劲冲天。他们承包的任务完成得好,就能获取好的金钱奖励。
记得初二时,我与陈柏河、龙亚军两个同学搭伙,我们三人总是在一起摘茶,三人摘茶水平肯定有高低,但却是倒在一起拿去称重量,老师记录斤两时,三人平分。摘茶收工称斤两时,总有一些同学想作弊,我们也不例外,也爱作弊,我胆子小,怕被老师发现,柏河无耻些,他有一次在一蛇皮袋茶叶里放了一个大石头(西凉话叫麻勒古)拿去称重,被余新橙老师翻出,遭到一顿臭骂。余老师把我和亚军也连带骂了几句,说:你们又与陈柏河绞在一起了?!莫跟他混在一起。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22:19
龙亚军是蒲圻城里转到我们班的,她妈妈就是一个老师。我跟他搞得蛮好,似乎还是同桌,他一看就是城里孩子,我好羡慕他。他上课太爱讲话了,屁股坐不稳,好动,经常被老师批评,但是他完全不是我们这种羞涩腼腆的孩子,而是出得众,很爱上课发言回答问题,成绩呢,中等稍稍偏上,他考试老是喜欢偷看我的答案。他有一个特长:画漫画,那种卡通式的古代士兵,有时整节课都不听讲,来瘾了,埋头画呀画,一张纸上画几十几百个古代士兵,千军万马对阵。他为何喜欢画这些?因为他爱看评书,我比他还要爱看。他家里有不少评书,经常拿来给我看,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我看得如痴如醉。苏联文豪高尔基说他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看到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就属于这种。他后来忽然得病死了,真是遗憾。我在武汉求学,某天回家,我爸妈告诉我说他死了,我不敢相信,我当时流了眼泪,带着哭腔不断追问他怎么就死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似乎也是唯一一次听说一个人死了而当场流泪,我爸妈也被我当时的激烈情绪而感染,他们才知道我跟亚军这个同桌有深厚友情。
单独为龙亚军同学写上下两段文字,有必要,他是从城里转到我们这所乡村中学的一个,有一定代表性。乡巴佬的我,总是很羡慕城里的孩子。我同时也是想借写他之际,说明我们那时可以阅读的书籍太少太少了,就像美术、音乐这些培养艺术素养的课程奇缺一样。初中三年,同学们的生活并不是丰富多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亚军给我带来了一点新奇感。我纪念这个早早亡故的同学,应该。
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同学,就不写了。那时我们都年少,人生远未成型,也许直到今天,我们年过四十了,都未完全成型,都有人还在为了事业、家庭、孩子、亲人而奔波而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不是我能记载的。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1 22:55
行文至此,该收尾了,感谢同学们对此文的关注,要写的东西很多很多,标题叫西凉中学,可能有点不大恰当,继续往下诉说,再写十万字、百万字不够,敬爱的老师们和亲爱的同学们,每一个都足以写一本书。我这业余爱弄点文字的无名之辈,不能再献丑了,业已写出的这些文字,肯定会有一些不当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欢迎同学们批评指正。西凉湖是我热爱的故乡,以前很穷很闭塞,但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并不比哪里的人低等,这三十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人早已离开了这片乡土,但我们的根在故乡,我们难忘的少年时代在那所乡村中学。我在想:那所存在于我们美好回忆之中的中学,她会不会在未来重建?社会的变迁,让她消失了好多年,那么,未来的社会变迁,会不会让她以新的面貌重现西凉湖畔?如果社会大环境有这种可能性,那她的归来,就离不开我们身为西凉人的群策群力。理想,从不泯灭,藏在心中,随时可牵引我们携手前进。
(剧终,谢谢)
作者: 冰雨2 时间: 2016-3-22 04:08
真诚^_^平淡人生 发表于 2016-3-20 19:20
姚老师和王余音在武汉,楼主有机会也可拜访拜访啊
姚老师在武汉哪里?
作者: 真诚^_^平淡人生 时间: 2016-3-22 07:18
冰雨2 发表于 2016-3-22 04:08
姚老师在武汉哪里?
具体不是蛮清楚,应该可以问到!
作者: 行者千里 时间: 2016-3-22 19:43
亚军是我堂哥,年纪轻轻就不在了。
作者: 清道夫 时间: 2016-3-24 11:21
情真意切的文字
作者: 佬龚 时间: 2016-3-24 13:54
我同事聂安勇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西凉个具体那个村就不晓得了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4 19:39
是的,他病故可能20岁左右吧。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4 19:39
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 梦回故乡 时间: 2016-3-24 19:41
名字熟,但不知道是哪位,估计年龄大我一点,龙岭村的吧。
作者: 田律师 时间: 2016-3-24 19:52
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土匪班,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作者: 偶是红姐 时间: 2016-3-26 15:13
好文采!好记性!该引起多少人的情丝!
作者: 偶是红姐 时间: 2016-3-26 15:14
勾起对读书年代的回忆!
作者: 受凉风吹 时间: 2016-3-26 21:04
王恒德是我姨爹??
作者: 受凉风吹 时间: 2016-3-26 21:21
佬龚 发表于 2016-3-24 13:54
我同事聂安勇不知道你认不认识,西凉个具体那个村就不晓得了
我认得,他是西凉街上六组的。
作者: 受凉风吹 时间: 2016-3-26 21:22
这里面龙云山现在回去继续开他的小卖部了啊。
作者: 受凉风吹 时间: 2016-3-26 21:22
刘志毅那个时候听说是最喜欢写文章的。
作者: 天涯倦客 时间: 2016-6-11 06:51
给你一点资源,这是去年拍的教室。人去楼空。
-
1465599065301.jpg
(33.85 KB, 下载次数: 6)
作者: 天涯倦客 时间: 2016-6-11 06:53
我们摘茶都是自备饭水。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