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明代景泰江西状元首辅陈循有后人在赤壁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7 11:49
标题: 明代景泰江西状元首辅陈循有后人在赤壁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6-10-7 11:58 编辑

   赤壁人都称江西人为老表,元朝末年,湖广地区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由于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田畴荒芜,当地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人口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然而江西当时是中国第二大人口省,为了平衡人口,朝廷并允许移民“插标占地”,如同美国西部大开发,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明朝后期,江西等省移民仍在源源不断地迁进两湖,虽然不似洪武年间猛烈,但因时间长,总量也十分可观。这些移民主要是为了在经济上寻求发展,以为两湖荒地可随意圈占开垦,有的因苦于江西等地赋重,两湖比之要轻而且逃税机会多才决定西迁。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所以,民间以“江西”来代称移民的来源,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赤壁市很多人家都有家谱证明祖上是来自江西,据万历《吉安府志》记载,庐陵“城市人物繁多”。海瑞的《兴国县八议》也说:“吉安、南昌等府之民,肩摩扶接”海瑞《兴国县八议》亦说:吉安、南昌等府之民,由于“地不能使之尽农,贸易不能使之尽商”,因此“比比游食他省”。
      陈循(1385—1464),明朝第一个在北京中状元的人,是明朝第十二个状元,前十一个是在南京中的。他是江西吉安泰和人,也是泰和继首辅杨士奇之后,泰和出的第二个首辅,被称之为“状元首辅”。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正统中,累进户部右侍郎。景泰中,进华盖殿大学士。尝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英宗复辟,谪戍铁岭。石亨败后,循上疏自讼,释为民。循著有芳洲集十卷,与东行百咏集句,均《四库总目》行于世。1449年—1457年任内阁首辅,卒于明英宗天顺年间。
     赤壁有一木刻匾,上面反刻“钦命仕致少保户部尚书华盖殿东阁大学士陈  月  日  谨封”。此匾应该是抄家的封条模版,查询明代官职名,华盖殿之名应该是在洪武到嘉靖初。这些职位符合的人是陈循。他在景泰元年(1450)升为首辅,景泰二年(1451)升为少保太子太傅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华盖殿大学士,也就是加了更多官职的首辅,其权利相当于宰相。没有想到“江西填湖广”竟然波及到这位大人物的后人,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悄悄的走进了赤壁,成了正宗的赤壁人。

作者: 石半仙    时间: 2016-10-7 14:07
有待继续考证。
作者: 时光会走远    时间: 2016-10-7 15:59
已阅
作者: 淡淡べ烟草味゛    时间: 2016-10-7 16:43
楼主,贴上家谱。内容不是更易懂!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7 17:56
家谱己失,找到最好。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7 18:57
相关帖子
                       据《明史》载,陈循为官比较清正,宣宗时,御史张楷向皇帝献诗本为邀宠,虽知反惹恼皇帝,多亏他为之辩才得免罪。景帝时,他上书“勤政要典”,建议效古代帝王行事,治理朝政。当时江南大雪,麦苗冻死,他请求拨库银、买麦种予农,多为皇帝采纳。后来,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于谦昭雪之后,陈循亦获平反,昭以原职赐祭。
陈循一生有过辉煌,也有坎坷,最后含冤而终。
少年时代
陈循生于明洪武乙丑年(公元1385年)二月十六日寅时,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仲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德逊相依,兄弟二人团结相处,和舟共济,生活清苦。但他少年时候,就以聪慧闻名乡里,“初入乡塾读书,不三数过辄背诵,老成咸异之。叔父陈一敬罢官归,从受业,大有造诣”(《南寮陈氏宗谱》)。陈循十七岁为邑庠弟子员,文学已出其辈类,部使者行县,屡试之,在高等,声誉籍然。永乐甲午年(公元1414年)乡试第一(解元),第二年,礼部会试第二,按会试考官拆卷第一名是陈循,因主考官梁潜是江西泰和人(洪武二十九年举人),与陈循是同乡避嫌,遂改以洪英第一(会元)。殿试时陈循终于以实力获得状元。他是明代第十二名状元,也是在北京录取的第一名状元,明朝前期的十一名状元都是南京考取的。本邑先有谶云:“龙洲过县前,泰和出状元。”杨士奇在南京寄二绝,其一云:“龙洲过县千年谶,黄甲初登第一名,从此累累题榜首,东城迎喜过西城。”其后六年,城西曾鹤龄举进士第一,后十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曹鼐为泰和典史补进士第一。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7 18:59
相关事迹

                                                                保卫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分兵四路,大举南侵,明军溃败,塞外城池仅剩一座大同(今属山西),也被也先包围。宦官王振鼓动英宗御驾亲征。陈循与礼部尚书胡滢、吏部尚书王直等率百官谏阻。然而英宗被王振蛊惑,不听劝解,执意亲征,结果在八月十六日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丧师弃地、俘君辱国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败,使明王朝遇到严重的危机。消息传到京城,皇宫上下一片恐慌。当时有拥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者,陈循即对众臣说道:“虏寇理屈而情畏,大势必不敢久留圣驾,当立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郕王辅佐,再想办法把皇帝迎回来,其他的不用多说了。”当时宦官金英说:“英宗的长子只有二、三岁。”陈循回答说:“但生一日,即是主人。”于是太皇太后下诏,立英宗仅有二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以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三日推举于谦为兵部尚书,二十九日举商辂、彭时入内阁,协办机务。此时,也先率部准备继续南下,一些胆小的官员鼓噪着迁都南逃。翰林院修编徐有贞,以星象、历数为依据,说:“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纾难。”陈循审时度势,与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等官员,坚决反对南迁,主张以保卫京师为根本。于谦则说:“言南迁者可斩也!”在他们的坚持下,避免了南宋半壁江山沦陷的悲剧重演,使民心得到安定。据户部尚书,当时同为内阁大臣的萧镃为陈循所撰的墓志铭所说:“至若徐有贞建言南迁,以淮为界,尤公力诤阻也。”
十月十日,也先率大军挟持英宗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的空房内,并派信使传话:“现在把你们的皇帝送回来了,请立即派大臣胡濙、王直、于谦出来接驾。”陈循说:“这肯定是诡计,不可派大臣,应先派一般官员前去问安、探望,弄清虚实。如果英宗果然在,而也先诚心送归的话,即去迎接,不可延缓。”探望者回来报告说:“看到了太上皇(英宗),他肯定地说,敌人无意将他奉还,只是将其作为入侵的筹码罢了。”陈循说:“这样的话,应当安排大将守城,不得轻易出战。”并密令城外各个马坊焚烧所存积的马草,以困敌方军马。敌人多为骑兵,见积存的马草起火,急得跺脚,惊恐不安。没过几天,战马果然无饲料。又招募五名勇士,潜行去宣府、大同、永平、辽东等边防守军处传令赴京勤王。所派五个人只有二人到达,其余三人为敌截获。看到皇帝的调兵命令,敌军开始惧怕,并有退兵的念头。又写了许多鞑靼文和汉文的宣传单,派人散发到敌人军营,以张扬我军势,涣散敌军心。以加封“国公”,奖励万金等高官厚禄悬赏也先首级,并伪造敌将喜宁的笔迹书写与太监兴安谋划合兵剿寇的书信,间离敌将帅。十月十三日,于谦、石享率军与瓦剌军战于德胜门外,瓦剌军大败。随后瓦剌军转战至西直门,也被明军击退。瓦剌军不甘心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失利,瓦剌军攻到土城,遇居民阻遏,不得推进。因天寒地冻、人心惶惶,军心涣散,援兵将至,内外交困,于十月十五日夜,也先率十余骑脱身先逃。几天后,宣府和辽东之兵先后到达,宣府兵受命西追敌军,而辽东边防兵原处守备。南北军政边务、保安社稷等大事,主要是陈循谋划。
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陈循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北京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想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陈循的一份心血。


作者: 孤独带点小惊喜    时间: 2016-10-7 19:01

作者: 不忘乡愁    时间: 2016-10-7 23:09
太长了,还冇搞清楚哪庄陈氏为其后人。继续!
作者: 756593220    时间: 2016-10-7 23:37
我们陈氏也是江西迁过来的,我们村属于祖庄。具体我也不清楚,族谱我也是十几年前在我爷爷堂弟家看到过,很厚一本纸张泛黄还是线装版的。
作者: 赤壁禧和纸业    时间: 2016-10-7 23:38

作者: 力薄德厚    时间: 2016-10-8 00:54
老婊好
作者: 超级好人    时间: 2016-10-8 0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晨光得力配送部    时间: 2016-10-8 05:49
赞!赞!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8 06:32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6-10-8 06:51 编辑
756593220 发表于 2016-10-7 23:37
我们陈氏也是江西迁过来的,我们村属于祖庄。具体我也不清楚,族谱我也是十几年前在我爷爷堂弟家看到过,很 ...

关键是能查到明代早期在江西的情况。有些家谱因为战争遗失等或者怕遭到政治报复缺失也有,这个陈家在黄龙靠近嘉鱼地方,他只知道有上人在朝中做过官,其他情况一无所知,与你可能是同支。
作者: Jerry_lujie    时间: 2016-10-8 08:21

作者: 756593220    时间: 2016-10-8 13:22
大天行者 发表于 2016-10-8 06:32
关键是能查到明代早期在江西的情况。有些家谱因为战争遗失等或者怕遭到政治报复缺失也有,这个陈家在黄龙 ...
这个我也不清楚,12年的时候还重新修谱。我们村差不多有一半人都姓陈而且都是同宗的,字辈我也只知道到几个,字辈是:清.儒.光.文.思.世.学.永。最前面的和后面的我就不知道了,我字辈是思,现存字辈最高的是儒字辈也只我们队有俩三个了。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8 13:48
本帖最后由 大天行者 于 2016-10-8 13:51 编辑
756593220 发表于 2016-10-8 13:22
这个我也不清楚,12年的时候还重新修谱。我们村差不多有一半人都姓陈而且都是同宗的,字辈我也只知道到几个 ...

年代久了很多事情就无法彻底弄清楚,像明代右都御史谢鹏举在赤马港月山七里冲的和车埠官田的谢家现在也没有联系了,可是《明史》记载谢鹏举是车埠官田人,实际上他的故居在赤马港月山,可是认他的还有神山,官塘等地。官田的反而不认,可是车埠官田仍然有很多精美的石雕证明应该与谢鹏举有关系,谢鹏举父亲墓在九十年代开发新区的时候被人盗掘,谢鹏举墓在陆水筑坝淹没,博物馆至今有一对石人是他坟前之物。
    所以有很多事情都只能慢慢的摸索了。这个陈家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祖上有人在朝廷做过官,只有这家人因为这个东西还记得,历史总是这样喜欢作弄世人。
作者: 756593220    时间: 2016-10-8 15:48
ки701в۩
作者: 756593220    时间: 2016-10-8 16:14
大天行者 发表于 2016-10-8 13:48
年代久了很多事情就无法彻底弄清楚,像明代右都御史谢鹏举在赤马港月山七里冲的和车埠官田的谢家现在也没 ...
最可惜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候老祠堂和土地庙都拆了还每家大门上面调刻的狮子麒麟等吉兽都被砸掉了,我们家的狮子头被砸掉了。我们村里还有很多雕刻的石头都在池塘里和水井里。村里的池塘和水井里都是那种雕刻的石头和墓碑。见得最多的是有俩至四根长方形的石柱一头是球型跟人的脑袋样。还有块石头雕刻的像庙宇的房顶一样长度大概在70公分到1米左右。
作者: 大天行者    时间: 2016-10-8 16:55
756593220 发表于 2016-10-8 16:14
最可惜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候老祠堂和土地庙都拆了还每家大门上面调刻的狮子麒麟等吉兽都被砸掉了,我们家的狮 ...

神山这个名字大有讲究,是个出人物的地方,也是一个大人物喜欢隐蔽的地方。我所知道的在神山有很多人家,在古代上人曾经在外地为官,后来移民去的,因为挨着神山的嘉鱼,西凉湖以前都通长江。在过去以水路为主的情况下,神山并不封闭。所以人才辈出,有很多卧虎藏龙隐身在该地。你家有精美的石雕就能证明你家以前曾经辉煌过。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