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红楼逆袭女王:林黛玉(第41~45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熊步青云    时间: 2025-7-28 11:31
标题: 红楼逆袭女王:林黛玉(第41~45章)
第41章:
晨光斜照,潇湘馆内一片静谧。黛玉坐在窗前,手中握着一卷书,目光却未落在纸页之上。她昨夜回府后,便一直在思索对策。窗外竹影婆娑,微风拂过,带起几片花瓣飘落案头。
      紫鹃端来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轻声道:“姑娘该用些点心了。”
      黛玉抬眸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接过碗来,却只是低头吹气,并未饮用。片刻后,她才低声开口:“你昨日打听的事,可有新消息?”
      紫鹃压低声音道:“甄家随行的仆妇中有个姓张的嬷嬷,与贾府厨房里的王婆交好。我借着采买药材的机会,从王婆口中探得,甄家那边已派人回南边取庚帖,说是择日便要送入贾府。”
      黛玉闻言,指尖微微收紧,指节泛白,面上却不显,只淡淡一笑:“果然如此。”
      她放下碗,起身走向里间,脚步轻盈如云。眉心那颗红痣在晨光下隐隐发亮,仿佛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要去趟老祖宗那儿。”她忽然说道,“今日正好是请安的日子。”
      紫鹃会意,忙为她更衣梳妆。黛玉换了件浅青色绣梅纹的长裙,外罩一件薄纱披帛,整个人清雅出尘,一如往常。
      贾母院中,众人早已齐聚。宝玉正与探春说着话,见黛玉进来,眼中一亮,快步迎上前来。
      “妹妹今日来得早。”
      黛玉微微一笑,眼波流转,似有情意藏于其中:“天气渐暖,怕再迟些便错过了老祖宗的茶。”
      宝玉听了,笑意更深,牵着她的手一同坐下。这一幕落在宝钗眼中,虽仍带着笑意,但眼角却透出一丝冷意。
      黛玉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心中已有计较。
      午后,她回到潇湘馆,命人备好笔墨纸砚,开始翻阅空间书架上的《权谋录》。书中一页夹着的纸条依旧让她在意——“梅落东篱,风起南窗。”她想起梨香院那瓶枯萎的白梅,心头忽有所感。
      她闭目凝神,进入空间,来到灵慧泉边,掬水饮下一口。泉水入喉,清凉沁心,思维也随之清明。她再次走到书架前,伸手轻抚那些古旧的书籍,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下一刻,一本崭新的书册浮现而出——《婚配秘闻》。
      她将书取出,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凡姻缘之事,若非天定,必有人为。欲破局者,当先窥其机。”
      黛玉沉思片刻,缓缓合上书页,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诗社之期很快到来。
      大观园内,桃花盛开,香气四溢。众人围坐亭中,吟诗作对,气氛轻松愉快。黛玉今日格外明媚,诗词出口皆含巧思,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轮到她与宝玉合写一首词时,她提笔写下:
      “相思最苦无人问,梦里君来又几分。”
      宝玉接笔续写: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负此生共浮沉。”
      两人笔锋相接,字句缠绵,宛如心意相通。众人都露出惊艳神色,连李纨也不禁赞叹:“二爷与林姑娘果真是天生一对。”
      宝钗坐在一旁,手中的帕子被捏得紧紧的,面上却仍维持着温柔笑意。
      诗社散后,众人各自归去。黛玉缓步走在回廊间,忽听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竟是宝钗。
      “妹妹今日诗词才情令人佩服。”宝钗语气平静,目光却深不见底。
      黛玉微笑回应:“姐姐过誉,此乃一时灵感突发而已。”
      两人对视片刻,空气仿佛凝滞。
      “近来天气多变,妹妹身子弱,还是多加调养才是。”宝钗轻声道。
      “多谢关心。”黛玉颔首,“姐姐也保重。”
      说罢,她转身离去,背影清瘦却挺拔,步伐稳健,毫不迟疑。
      回到潇湘馆,紫鹃已在等候。她将今日情形一一告知,最后道:“方才我经过梨香院,听见宝钗对李纨说了句‘林妹妹如今愈发张扬’。”
      黛玉闻言,唇角微扬:“她终于忍不住了。”
      她知道,自己故意在众人面前展现与宝玉的亲密,已成功激起宝钗的情绪波动。接下来,只需耐心等待,便可让对方露出更多破绽。
      夜深人静,黛玉独坐灯下,摊开一张宣纸,开始整理收集到的情报。她将薛家与甄家之间的往来细节一一记录,同时留意是否有其他隐藏的线索。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紫鹃匆匆进来,压低声音道:“甄家那边,又有动作了。”
      黛玉抬头,眼神微敛:“说。”
      “甄家使者今夜悄悄拜访了王夫人,至今未出。”
      黛玉心头一震,面上却依旧平静。她缓缓合上纸卷,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
      “看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她转身,语气冷静:“传信给迎春,让她留意王夫人动向。另外,你明日再去一趟甄家随从处,务必弄清楚他们是否真的已准备好庚帖。”
      紫鹃点头应下,退了出去。
      黛玉独自站在窗前,久久未动。良久,她轻声道:“既然你们想逼我,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她再度进入空间,来到神秘书架前,将《婚配秘闻》放入其中。书架微微震动,似乎在回应她的意志。
      远处,梨香院灯火昏黄,隐约可见人影晃动。一场暗潮正在酝酿,而她,已悄然布下棋局。

第42章

    晨光初褪,暮色未至,贾府正厅灯火通明。今日是贾母六十大寿,宾客盈门,欢声笑语中暗藏波澜。黛玉身着一袭月白色交领长裙,外披素纱薄衫,发间只簪一支银丝梅花簪,端庄而不失清丽。她缓步走入宴会厅,目光掠过席间众人,落在宝钗与王夫人之间。
      宝玉早已候在门口,见她到来,笑意温润:“妹妹来得正好,我正寻你。”
      黛玉轻声道:“老祖宗大喜的日子,岂能迟到。”说罢,随着他步入厅中,落座于贾母左侧下首。
      酒过三巡,气氛渐浓。李纨提议以“寿”为题赋诗助兴,众人纷纷应和。黛玉执笔沉吟,眼角余光却始终未曾离开甄家使者与薛蟠的席位。只见二人频频耳语,神色隐秘,似有大事相商。
      “林妹妹可有了诗句?”宝玉低声问道。
      黛玉回神一笑,提笔写下:
      “福寿天成非人力,儿孙绕膝乐无涯。”
      短短两句,既合题意,又隐隐含意深远。宝玉略一思索,眼中闪过一抹了然,随即提笔续道:
      “愿得年年春常在,花前月下共清嘉。”
      两人合作之诗被呈上贾母案前,老太太抚须微笑,连连点头:“好个‘花前月下’,到底是你们两个心有灵犀。”
      众人附和称赞,唯独宝钗笑容微滞,眼底浮起一丝晦涩不明的情绪。
      “林姑娘果然才思敏捷。”她举杯轻饮,语气平静,“只是这‘福寿天成’四字,倒像是另有深意。”
      黛玉抬眸,目光如水,淡淡一笑:“不过是随口而作,姐姐多想了。”
      两人对视片刻,皆未再言,气氛却悄然紧绷。
      紫鹃在一旁侍候,不动声色地退后几步,悄悄绕向甄家仆从所在的偏席。她低垂眉眼,借着斟酒之机靠近,恰巧听见一句低声交谈:
      “南边来信,吉期不远。”
      她心头一震,不敢久留,迅速折返,悄声将所闻告知黛玉。
      黛玉闻言,指尖轻轻摩挲杯沿,目光微敛。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王夫人,果然见其接过甄家使者递来的礼盒时,手指微微颤抖,旋即恢复如常。
      她心中已有计较,面上却不显分毫,反倒趁着敬茶之际,缓步走向主宾席。
      “老祖宗,请用茶。”她恭敬奉上茶盏,顺势站在贾母身边,目光不经意掠过王夫人与宝钗的脸庞。
      “黛玉啊,今日诗作不错。”贾母拉着她的手,慈爱地说道,“你身子一向弱,倒是愈发稳重了。”
      黛玉柔声道:“全赖老祖宗照拂,儿孙们孝顺,才能安心养病。”
      贾母听后,眼神微动,似有所思地看向王夫人与宝钗,良久未语。
      此时,厅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是小丫鬟不慎打翻了酒壶,洒了一地琼浆。众人哄笑,气氛稍缓,却也冲淡了几分方才剑拔弩张的意味。
      黛玉趁此机会,再次环顾四周,见薛蟠正朝甄家使者使了个眼色,随后起身离席。她心中一动,借故站起,轻声道:“我去更衣。”
      宝玉欲起身相陪,却被她轻轻按住手背:“你且坐着,我去去就回。”
      宝玉只得点头,目送她离去。
      黛玉步履轻盈,沿着回廊缓行,避开人群,拐入一处僻静角落。她靠在朱红柱旁,静静等待。不多时,果然见到薛蟠与甄家使者匆匆走过,低声交谈。
      “……庚帖已备妥,择日便送入贾府。”
      “此事需谨慎,王夫人那边如何?”
      “她已答应,只待老太君松口。”
      两人脚步渐远,声音隐入夜色之中。
      黛玉闭了闭眼,心跳平稳,思绪却飞速运转。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行动,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她转身欲归,忽听得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竟是迎春。
      “你来了。”黛玉轻声道。
      迎春点头,压低声音:“我留意到王夫人今夜频频与甄家使者接触,似乎已达成某种默契。”
      黛玉嘴角微扬:“你也察觉到了。”
      “你想怎么做?”迎春问。
      黛玉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宴席,缓缓道:“先不急,他们既然已经动手,就不怕我们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
      迎春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我会继续留意。”
      两人话音未落,忽然听得远处传来一声瓷器落地的脆响。
      “哎呀!”
      丫鬟惊呼,众人再度骚动。
      黛玉与迎春对视一眼,各自归席,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宴席仍在继续,歌舞升平,欢声笑语不断。然而在这繁华背后,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黛玉回到座位,接过宝玉递来的帕子,轻声道谢,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宝钗脸上。
      后者依旧笑意盈盈,只是那抹笑意之下,藏着几分焦灼与不安。
      黛玉低头抿了一口茶,唇角微扬。
      她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已然奏效。

第43章

    夜色沉沉,潇湘馆内烛火摇曳。黛玉倚窗而坐,手中握着一张泛黄的庚帖副本,指尖轻抚过“贾氏长孙”四字,目光沉静如水。
      窗外风起,竹影婆娑,她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宴席上那一幕幕:薛蟠与甄家使者的耳语、王夫人接过礼盒时微颤的手指、宝钗那看似淡然实则隐忍的笑意。一切已清晰如画,只差一锤定音。
      紫鹃轻步走入,将一封密信放在案上,低声道:“奴婢已从甄家仆妇处取回这些物证,连同庚帖一起,都是今夜他们随身携带之物。”
      黛玉睁眼,轻轻点头:“辛苦你了。”
      紫鹃迟疑片刻,还是开口道:“姑娘真要明日就去见老祖宗?此事若无十足把握,恐反遭其害。”
      “正是因为没有退路,才必须快刀斩乱麻。”黛玉语气平静,“她们以为我体弱多病、心思浅薄,却不知我早已看透她们的算计。”
      她说罢,将庚帖与书信叠好,放入一个素白锦囊中,又取出一方绣着梅花的小帕子,将其仔细包裹起来。
      “明日午前,我要亲自面见老祖宗。”她站起身,披上外袍,“你去安排,就说身子不适,请太医来诊脉,借机避开监视。”
      紫鹃应声而去,屋内一时寂静无声。黛玉走到妆镜前,将发间一支旧簪换作新饰,镜中人眉目清冷,神色坚定。她轻轻一笑,像是自言自语,又似对镜中自己说:
      “这一局,该收网了。”
      翌日清晨,荣禧堂外廊下,晨露未晞。黛玉裹着一件淡青披风,缓步行至门前。她昨日请了太医,今日便以“养病调息”为由,绕过王夫人布下的眼线,顺利来到贾母居所。
      迎春昨夜已传话过来,称王夫人派人暗中盯梢潇湘馆,意图阻拦她面见贾母。黛玉早有准备,借着太医诊治的机会,从后园小径悄然离开,再由迎春安排的侍女引路,避开了所有窥视的目光。
      此刻,她站在荣禧堂门前,深吸一口气,抬手叩响门环。
      不一会儿,丫鬟开门,见是黛玉,忙行礼道:“林姑娘来了,老太太正在里头用茶。”
      黛玉颔首,缓步入内。贾母正靠在软榻上,手中执一卷书,神情专注。听见脚步声,她抬起眼,露出一抹慈爱笑意:
      “黛玉来了,坐下吧。”
      黛玉依言落座,将手中锦囊轻轻放在几案之上。她并未急着开口,而是先问安道:“老祖宗今日气色甚好,想必昨晚歇得安稳。”
      贾母放下书卷,笑道:“你这孩子,倒比旁人更知疼我些。”
      两人寒暄几句,气氛和缓。黛玉知贾母年事已高,最厌听那些拐弯抹角的话,便也不再铺垫,直接道:
      “老祖宗,黛玉今日前来,并非只为请安,而是有一件要紧之事相告。”
      贾母眉头微挑,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哦?你说。”
      黛玉从袖中取出锦囊,小心展开,将庚帖与书信一一陈列于案上。
      “这几日,黛玉偶然得知,甄家与薛家私下往来频繁,竟已有婚约之意,欲将薛家小姐许配给宝玉哥哥,且此事已得王夫人默许。”
      此言一出,屋内空气骤然凝滞。贾母面色未变,只是目光落在那张庚帖上,久久不语。
      黛玉继续道:“昨日寿宴之时,黛玉亲耳听到甄家使者与薛蟠谈及‘吉期不远’,并言及庚帖已备妥,择日便会送入贾府。更有此信为证——乃是甄家使者亲笔所写,提及与王夫人商议此事的过程。”
      她将那封信轻轻推到贾母面前,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
      “黛玉不敢妄言,只愿老祖宗明察。”
      贾母终于伸手拿起庚帖,缓缓翻阅,脸上看不出喜怒。良久,她才缓缓开口:
      “此事,你可曾告知宝玉?”
      黛玉摇头:“尚未。黛玉思虑再三,觉得此事牵涉重大,若贸然告知,恐生波澜。唯有请您亲自裁断。”
      贾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门外:“去请大太太来。”
      丫鬟领命而去,屋内重归沉默。黛玉垂眸敛神,静静等待。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不多时,王夫人匆匆而来,进门便笑盈盈道:“老太太唤我,可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她目光掠过案上的庚帖与书信,笑容稍滞,旋即恢复如常。
      贾母淡淡道:“你看看这个。”
      王夫人低头一看,脸色瞬间变了三分。她强作镇定,道:“这……这是从何处来的?莫不是有人伪造,故意污蔑?”
      黛玉抬起头,语气冷静:“证据皆出自甄家仆从之手,若说是伪造,不妨请刑名师爷辨认笔迹。若老太太不信,也可召甄家使者当面对质。”
      王夫人一时语塞,嘴唇动了动,终究说不出反驳之词。
      贾母目光幽深,缓缓道:“我一直以为,你是为宝玉打算。如今看来,倒是太过心急了些。”
      王夫人慌忙跪下:“老太太明鉴,我只是担心宝玉年纪渐长,婚姻大事不可耽搁,甄家乃名门望族,与我们贾家也算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贾母冷笑一声,“宝玉的心意呢?他与黛玉自幼情投意合,你怎敢擅自做主,连我都不曾禀报?”
      王夫人低下头,不敢言语。
      贾母叹了口气,道:“罢了,此事暂且压下。我自会派人彻查,若有半点虚假,绝不轻饶。”
      黛玉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贾母虽未当场决断,但态度已然偏向自己。
      她起身行礼:“谢老祖宗明察。”
      贾母摆摆手:“你回去好好休息,莫要太过操劳。”
      黛玉躬身告退,转身走出荣禧堂。阳光洒在青石阶上,暖意融融。她迈出门槛的那一刻,唇角微微扬起。
      阴谋既破,她便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林黛玉了。
      身后,传来贾母低沉的一句话:“去把宝丫头叫来。”
      门帘轻晃,光影交错,一场新的风波,已在酝酿之中。

第44章

    潇湘馆内,晨光透过竹帘斜斜洒入,映得案几上的茶盏泛起一层柔和的金晕。黛玉正倚在窗边小憩,手中帕子滑落半角,露出一抹深紫绣纹。昨夜一场风波虽已落幕,她却未觉轻松。贾母虽未当场发难,但那句“去把宝丫头叫来”,让她心头微微一紧。
      门帘轻响,紫鹃提着食盒进来,见她醒了,便低声禀道:“姑娘,薛姑娘来了,在外头候着呢。”
      黛玉轻轻坐直身子,神色不动,心中却已转了几转。宝钗昨日才被贾母召去,今日便亲自登门,必是有所图谋。她整了整衣袖,淡声道:“请她进来吧。”
      不多时,宝钗缓步而入,身着素色长裙,鬓间珠花微晃,笑容温婉如常。她手中捧着一方绣帕,走近几步,柔声道:“妹妹这几日身子可好些了?前日宴上听闻你又病了,我心中挂念,特地寻了些安神香料,亲手缝了一方帕子,还望你不嫌弃。”
      黛玉接过帕子,指尖触到帕角微硬,似有夹层。她不动声色地一笑,道:“姐姐费心了,倒叫我受之有愧。”
      宝钗摆手笑道:“咱们姐妹之间,何须这般客套?倒是昨日老太太问起婚事,我竟一时语塞,未能替你说上几句,心中着实不安。”
      这话听着温和体贴,实则暗藏试探。黛玉垂眸,掩住眼中一丝冷意,语气依旧轻缓:“姐姐哪里的话,我不过是个外姓人,怎敢劳你多言?倒是宝玉哥哥的亲事,自有老太太做主,旁人插不上话。”
      宝钗笑了笑,目光掠过她手中的帕子,似乎不经意地道:“这帕子我绣了两日,针脚还算齐整吧?”
      黛玉点头,顺势将帕子叠好,放入袖中:“自然好看,姐姐的手艺一向是极好的。”
      两人交谈表面融洽,实则彼此揣度。
      片刻后,宝钗起身告辞,临走前又叮嘱了一句:“妹妹若有不适,只管差人来梨香院找我。”
      待她离去,紫鹃立刻上前,低声道:“姑娘,方才我看她眼神闪烁,怕是有诈。”
      黛玉淡淡一笑,从袖中取出帕子,轻轻展开一角,果然发现内里夹着一张纸条。她小心抽出,纸张略显陈旧,墨迹清晰,上面写着一行字:
      “东廊账目三月无对,南库银钱五出四归。”
      她眉头微蹙,这分明是一串暗语,涉及贾府内部账目漏洞。宝钗为何要送这张纸条?是警告、试探,还是另有目的?
      紫鹃凑近看一眼,脸色微变:“这是……她在暗示什么?”
      黛玉沉吟片刻,缓缓将纸条折好,放入袖中贴身之处,道:“先别声张。她既送来此物,定是想探我反应。若我贸然行动,反倒落入她的圈套。”
      说罢,她将帕子重新叠好,恢复原状,又命紫鹃将帕子放回原处,以免引起宝钗怀疑。
      紫鹃担忧地道:“可若是她真有什么打算,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
      黛玉抬眼看向窗外,阳光落在竹叶上,光影斑驳。她轻声道:“她越是表现得温柔贤淑,越说明她心中有鬼。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等她露出破绽。”
      午后,黛玉独自坐在房中,翻阅书卷,实则心思早已不在纸上。她将帕子反复摩挲,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线索。帕角的绣纹颜色比寻常更深,且用线极细,不似一般女红手法。
      她忽然想起一事,便唤来紫鹃:“你去一趟梨香院,看看宝姑娘近日是否与谁往来频繁,尤其是王夫人那边。”
      紫鹃应声而去,屋内一时寂静。黛玉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脑海中浮现出宝钗今早的笑容——那是一种刻意维持的温和,仿佛在掩饰什么。
      她缓缓睁开眼,心中已有计较。宝钗此举,绝非单纯的示好。她送来的这张纸条,或许是某种试探,也可能是更大阴谋的一环。若真是如此,那贾府内部,恐怕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
      思索间,门外传来脚步声,紫鹃回来了。
      “姑娘,我打听了,宝姑娘这几日除了去老太太那儿,还曾私下见过李纨几次,谈话内容不知,但神色颇为谨慎。”
      黛玉微微颔首,将手中书卷合上,轻声道:“看来,她并未因甄家之事就此收手。”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远处的小径。那里,正是宝钗每日散步的必经之路。
      “从明日开始,留意她的一举一动。”她低声吩咐,“若有异动,立刻报我。”
      紫鹃点头,悄然退下。屋内只剩黛玉一人,她轻轻按了按眉心那颗红痣,感受到一丝微弱的灵力波动。
      绛珠灵韵空间,此刻正悄然运转,仿佛也在回应她的警觉。
      暮色渐浓,潇湘馆内烛火初燃。黛玉坐在案前,手中握着那张纸条,目光沉静——不会再让任何人轻易操控自己的命运。

第45章

潇湘馆内,晨曦微透,竹影摇曳,黛玉独自坐在窗前,手中轻抚着那方绣帕。昨夜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她心知宝钗此举绝非示好,而是另有所图。此刻,她不再犹豫,将帕子小心折起,起身走向卧房深处。
      紫鹃已去梨香院打探消息,屋内一时寂静无声。黛玉轻轻掩上门扉,指尖按在眉心红痣上,闭目凝神。一道微弱灵光闪过,她的意识便已沉入绛珠灵韵空间之中。
      眼前是一片朦胧雾气,灵慧泉汩汩流淌,水面泛着淡淡银辉。药田里草木繁茂,香气清幽。而那神秘书架静静伫立于泉边,仿佛早已感知她的到来,一本古旧典籍缓缓浮现其上,封皮上赫然写着《密信解析术》四字。
      黛玉伸手取下书卷,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记载着以灵力激发特定药汁显影隐文之法。她心中一喜,立刻前往药田采摘所需药材——白芷、青莲、玄参各一株,又取了一盏灵泉水,回到泉边石桌前开始调配。
      药汁熬煮之时,她将帕子夹层中的纸条取出,小心翼翼地平铺于桌面。待药汁冷却,她蘸取少许滴于纸上,墨迹竟渐渐晕开,原本空白处浮现出几行小字:
      “薛家账房,三月无对,五出四归。”
      黛玉瞳孔微缩,心中已有猜测。这并非贾府账目漏洞,而是指向了薛家内部的秘密。若真是如此,那宝钗送来的这张纸条,或许正是她设下的一个圈套——想让她顺着这条线追查下去,从而落入某个陷阱。
      她沉思片刻,决定将计就计。既然对方想引她注意账目之事,那她不妨借李纨之手,暗中调查,看看是否能从中找出破绽。
      念头既定,她便从空间中取出一张素笺,提笔写下几句看似平常的诗句:
      “春来花事忙,谁与问东廊?
      暗香藏旧径,莫负掌灯人。”
      她在末尾画了一个小小的“?”符号,然后将纸条仔细叠好,放入信封之中。
      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紫鹃回来了。黛玉迅速收起帕子和纸条,将信封交给她:“你亲自送去李大嫂子那里,务必亲手交到她手中,切记不可让旁人瞧见。”
      紫鹃点头应下,转身离去。
      黛玉站在窗前,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她知道,自己已经布下了第一步棋。接下来,就看对方是否会出手。
      紫鹃沿着东廊缓步前行,手中紧握着那封信。她虽不知信中内容,但黛玉特意叮嘱“走东廊小径”,让她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
      果然,刚转过一处假山,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竟是几个身形彪悍的男子,脸上带着几分凶相,正朝她疾步而来。
      紫鹃心头一紧,下意识地加快步伐,却听身后一声喝斥:“站住!”
      她不敢回头,只顾往前跑,可那几人越逼越近。眼看就要被追上,她猛地将信塞入袖中,转身迎向来人,厉声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贾府撒野!”
      其中一人冷笑道:“小姑娘,乖乖把东西交出来,咱们也不为难你。”
      话音未落,他伸手便要抢夺。紫鹃后退一步,正欲呼救,忽听得远处传来一声怒喝:“何人在此喧哗!”
      几名家丁打扮的侍卫闻声赶来,手持长棍,将几人团团围住。为首之人认得是薛蟠的随从,眉头一皱,喝道:“你们胆子不小,竟敢擅闯东廊,还动手抢人!”
      那几人脸色一变,其中一个强作镇定道:“我们只是路过,没做什么……”
      “放屁!”侍卫头领冷笑,“刚才可是有人亲眼看见你们意图抢夺信件?”
      紫鹃趁机上前一步,道:“回大人,奴婢奉命送信,这几人拦路索要,分明是有意为之。”
      侍卫头领脸色一沉:“带回去,好好审问。”
      几名随从还想挣扎,却被侍卫们押着往偏厅而去。紫鹃松了口气,转身继续往李纨处赶去。
      潇湘馆内,黛玉正倚窗远望,听见外头传来的动静,嘴角微微扬起。
      她早已预料到这一幕,故意让紫鹃走东廊,便是为了引蛇出洞。如今果然不出所料,薛家果然忍不住出手了。
      她缓缓坐回案前,指尖轻点桌面,思索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账目之事,若真有猫腻,那必然是薛家与甄家联手所为。而李纨虽表面温和,实则心思缜密,若能借助她之力调查,定能更快掌握线索。
      至于王夫人与宝钗,她们或许以为自己在布局,殊不知,她早已将局势逆转。
      她轻轻闭上眼,感受眉心红痣的灵力波动。绛珠灵韵空间内的神秘书架再次微微震颤,仿佛感应到了某种即将到来的变化。
      她睁开眼,目光坚定。
      这场棋局,她不会输。
      紫鹃归来时,天色已晚。她低声禀道:“信已送到,李大嫂子看完后神色有些异样,但并未多言,只让我带回一句:‘明日午后,西园赏花’。”
      黛玉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西园,是贾府后花园最僻静的一处所在,极少有人踏足。李纨约她在那里见面,显然不愿被人察觉。
      她轻轻一笑,低声道:“看来,她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暮色渐浓,潇湘馆内烛火初燃。黛玉坐在窗前,手中轻抚着那方绣帕,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账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她等着,答案即将揭晓。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