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沉重地方债埋下隐性危机--房地产业链可能受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48
标题: 沉重地方债埋下隐性危机--房地产业链可能受影响
本帖最后由 赤狼 于 2010-3-16 15:04 编辑

     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平均负债率高达60%以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估算: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
专家分析表示,地方债务的扩大,可能会造成国家货币发行权失控,货币供应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长期来看,还将影响人民币的稳定性。由于地方政府没有破产的约束,债务一旦无法偿还,无非通过中央银行以再贷款的形式化解,这种再贷款也可能“打水漂”……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48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近极限 个别县市债务率超400%
2010年03月15日02:20财新网-《新世纪》 冯哲我要评论(79) 字号:T|T
地方融资平台令人惊悚的风险敞口正在水落石出。

据监管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各级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已达6万亿元左右,这比2009年5月底央行统计的5万亿元已经又上一个台阶。调查表明,其中80%为项目贷款,且绝大部分是2009年突然出现的。

所谓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肥瘠不一的项目。由于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和还款来源均为地方政府,其承担的融资本身即可视为地方债务。

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这和国际上一般控制在80%-120%的标准相比,风险似乎尚在可控之中,但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

无怪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行、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三位负责人回答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应对之策。

发改委主任张平称, 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合理的投资规模,不要超出地方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要通过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加以规范和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支持他们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张平等人均提到,自去年央行、银监会对地方融资平台摸底调查后,地方融资平台管理办法正由财政部牵头,经央行、银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会签制定。2月25日,财政部召集各省区负责人参加有关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座谈会,以征求对《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及其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据本刊记者了解,该《通知》征求意见稿由财政部牵头起草,已进入第二稿征求意见阶段,拟于近期上报,内容涉及已对平台举债进行新老划断,并分类清理和管理。

“不出意外,新规将于3月底或4月初出台。”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对本刊记者表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资产上千亿元,原本在与银行的谈判过程中非常强势。这次等于给了银行坐下来和平台公司平等对话的机会。”

与此同时,银监会正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贷款进行“解包还原”、锁定现金流等整理工作,预计6月底结束。根据监管部门统计,6万亿元负债中93%属于银行贷款。

“短期内,通过检查以暴露风险为主。长期来看,要解决融资平台问题还需要重新梳理地方财政、融资平台、银行在地方融资过程中各自的角色。”阎庆民表示。

“最终解决之道,还是应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一管理,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比例。”一位发改委官员的看法代表了官、产、学界的共识。

银行“打开黑箱”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总额已经下降到了4900亿元。而现在的悬念是,5万多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将有多少变成不良贷款?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6月末,全国各省、区、直辖市合计设立8221家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

融资平台公司在日常运转过程中,一方面由公司统一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则将筹集到的资金再转借、转投到各个具体项目或下属公司。这种机制对地方融资平台而言,灵活而便利,但实际与银监会当年发出禁令的国家开发银行“打捆贷款”的做法一脉相承。

在近期召开的一次监管内部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各银行要借助当前地方政府对自身债务进行清理的契机,对原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逐笔打开梳理,按项目开展重新评审和严密的风险排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要求在2010年6月末前完成“解包还原”、重新立据、锁定现金流等整改工作。

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具有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经济可持续、抵押品完备且手续齐全的贷款,可按商业化原则继续予以信贷支持;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不足的贷款,应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还款有保障。对于涉及两家以上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可以风险敞口较大者为主,组织债权行管理小组或修改为银团贷款的模式予以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要求,以地方财政担保的贷款应尽可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保全资产。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投向产能过剩行业、违规挪用或资金闲置的贷款,要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尽早回收。

上海银监局在3月初率先推出了针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清查工作,要求主要的贷款银行作为“主评审行”,领头对贷款按项目重新分类,并实施保全。

一位监管人士介绍说,有些平台公司的“项目包”打开后,发现部分项目一无资本金,二无现金流,三来无法落实担保。

不过,一位地方银监局中层坦承,“最后结果还要看在政策框架下,融资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博弈。”他表示,手续和流程方面,银行在贷款之前就已经基本完备,具体到资金使用方向的追查,还要看融资平台能够披露到什么层面。

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则表示,这些整改要求执行难度非常大,很多融资平台隶属当地国资委,而银行今后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银行需要权衡利弊。”他对此很是无奈,银行现在积极营销的正是带有国资背景的客户。

为加强此次排查清收力度,监管层就“解包还原”给银行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即对存在项目不合规、合同手续不齐全等瑕疵的贷款,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资产保全和补救措施。

至于问责方面,“对于不符合条件发放贷款而造成资本金损失的,将会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的责任,并对上一级分管领导问责。”阎庆民如是说。

但是,“融资平台的监管权不在银监会,银监会只能尽力联合其他部门帮助银行设立‘隔离带’。”一位银监会内部人士坦承。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49
争议新老划断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剪不断理还乱,目前,牵头对融资平台制定办法的是财政部。

业内人士透露,财政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欲以2010年3月1日为界,对存量债务实行新老划断。

《通知》征求意见稿以融资主体和项目性质为标准,将存量债务分为四类:一是按照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举借的债务;二是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三是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举借、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四是融资平台因承担竞争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

3月1日后,融资平台只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这主要指能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或承担竞争性业务的融资任务。没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将可由政府财政发债解决。

财政部和银监会对新开工项目都相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已要求各银行严控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停止对无充足资本金和资本金补充实力不足的、单纯依赖财政担保政府融资的、非正式注册登记企业的平台,发放任何新的授信。对债务负担过重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收益前景不明朗、不稳定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授信。

但对3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债务,《通知》征求意见稿原则上通过现有还款措施还款,不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

“现在这些债务大部分都是建设性预算,不能断,在建项目,资金链一断,就做不下去了。等于把泡泡捅破,潜在的风险于是显性化。”前述监管内部人士坦承,现在监管重点应主要放在控制债务扩张的水平上。

《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处理存量债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对属于纯公益性又确无其他资金来源的债务资金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审核后要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多种渠道,安排后续建设资金。涉及银行信贷资金,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宏观调控等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保证这些项目建成投产。

“从规定上看,政府是默认了地方财政在融资平台中承担的偿债责任。”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坦承。谢旭人在谈到此问题时,也称一些地方政府为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担保或协议书、抵押,实际上成为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可能引发财政金融风险。

此前有意见认为,按照担保法的规定,财政部门严禁以任何方式对外进行担保,以对财政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保障,是变相的财政对外担保,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地方融资平台现象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也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基础。周小川认为,这次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城镇化的进程,相当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用于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住房和环境等方面。

“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会采取由城投公司融资建设运营的模式,比政府直接投资效率更高。”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企业利用对政府形成的应收账款作为信用支持融资,应该被界定为合法。

“其实用不着新老划断,新规的目的是管理地方债务,首要是建立一套地方债务的管理体系。” 一位被征询过意见的政府官员表示,过去不承认、也不让地方政府举债;但如果建立地方负债体系,把地方债务的口径确定,制定一个负债率,地方政府再举债参照负债比率核定,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探寻治本之策

“就算把6万亿元都计入中央财政的包袱,占GDP不过从20%提高到40%。很多OECD国家的负债水平都高于此。”一位接近发改委高层的人士表示,“加之中国又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而且有大量的资产在手。”

地方政府的资产多为两类,即地方国企和土地。事实上,土地转让收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也在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抵押中争议最大。

周小川指出,涉及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未来当土地的价值下降的话,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他认为,另外一类风险就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也就是说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的,蕴含着城市财政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一般从四个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在中央代省级人民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中获取部分资金补充公司资本金;二是在证券市场或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三是对拟投资项目委托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四是通过平台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根据监管机构的调查,在这些渠道中,贷款占到了九成以上。

“融资渠道狭窄、过于依赖信贷资金,是平台公司的主要风险。”阎庆民表示,刺激计划中2000亿元的政府债券,分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每个行政区只有几十亿元的额度,不能满足地方发债的需求。2010年,中央财政代地方发的债券规模仍在2000亿元。

《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率、新增债务率等指标体系,进行债务规模审慎管理和风险预警。如果真能实施,将成为一大制度飞跃。但从具体内容上看,财政部的态度仍极为谨慎。

《通知》征求意见稿称,符合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并经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可在规模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市、县级政府可由省级政府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限额内转借。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等不得自行举债。

以财政机构补助和专项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如供水(气、热)等公用事业单位一般不得自行举借债务,特殊情况下确需举借的,应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查批准。

同时,《通知》征求意见稿再次重申,严禁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承诺、回购协议等方式,为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各种融资行为提供直接或变相担保。

“但比例如何确定?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平衡?中央政府是否有倾向性的增加转移支付比例?这都是问题。”一位地方财政负责人表示担忧。事实上,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查,一些县市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已经是当地财政收入的4倍,远远超出了业内建议以110%作为警戒线的标准。

“融资途径仅是地方融资平台待解矛盾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励弘认为,实际操作中,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成立项目公司,都是政府决策的产物。既然决策在先,项目公司在后,如果决策本身失误的话,必然导致由决策人——政府埋单。因此,真正要改的,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0
去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近3.8万亿元
2010年01月27日05:09中国证券报钟正我要评论(0) 字号:T|T
权威人士26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去年9.5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量近40%,总量近3.8万亿元。其中,县(市)级融资平台占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总量的75%。

这位人士表示,需要警惕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以政府所拥有的土地作质押进行融资,靠综合收费能力而非项目自身的收费能力偿还债务。因此,可能造成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欠缺、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等问题。

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已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防止变相使用银行贷款作为项目资本金;引导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贷款投放。

19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防范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将是今年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1
风险有多大?
[详解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融资绑架国家?]

一位来自地方融资平台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当前面临的是四大风险:举债规模过大、融资平台数量过多、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原审计长李金华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严重风险]

5日在中共界别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言表示,很担忧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2
详解融资平台风险 地方融资绑架国家?
2010年03月12日01:47第一财经日报熊剑锋我要评论(5) 字号:T|T
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哪些风险?两会期间,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问题。

地方融资“绑架”国家?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递交的题为《关于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建议》的提案同样指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存在多项风险,他甚至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有可能“绑架”国家财政和银行。

一位来自地方融资平台的全国政协委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当前面临的是四大风险:举债规模过大、融资平台数量过多、地方财政违规担保和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

通常的做法是地方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

而实际上,地方融资平台由来已久,只不过在这一轮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让其引发公众和社会的关注。

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地方融资平台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

对于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尚无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只有5万亿、6万亿和8万亿几种不同的估算。

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2009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约6万亿至7万亿元,此后还将进一步上升,直到2011年达到峰值,为9.8万亿。

报告认为,从2012年开始,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较快,潜在风险可能会逐渐显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将逐步回落,至2014年为4.9万亿,接近于2008年底的水平。

而至少5万亿的新增债务规模也超过了地方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的总额,即其地方财政的负债率已经远远超过了100%。

中金报告认为,鉴于从2012年起偿付本金的余额显著上升,地方政府偿债率将从2009年的12.0%继续逐年上升,至2012年将突破20%的警戒线,为26.6%,之后缓慢回落但继续保持在20%以上,直至2014年下降为19.5%,回落到20%的警戒线以下。

地方政府建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由省级政府向市(地)级、县(市)级移动,甚至集镇、乡村也设立了融资平台。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有70%的投融资平台是集中在区县级。

在此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急剧扩张至数千,当前业内对此的估算范围在4000家到8000家左右。

区县融资发热

做了大量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发现,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增长非常快,这类融资平台以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单位,最多在地级市,现在发现大量的区、县以及县级市都有大量的投融资平台。

业内专家指出,这些公司的设立、运作不规范,包括资本金来源、资产的组成以及贷款的使用很不规范。从实际情况来看,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政府融资平台的层级越低,其运作越不规范,潜在风险也越大。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在扩大融资量的同时,尽可能延长融资偿还的期限,把还贷负担转给了后几届政府。

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导致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错综复杂,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比较混乱以及各地融资平台在贷款使用上缺乏统一安排和部署等问题。

另外一个风险是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担保不规范,存在瑕疵。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通常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融资担保。

地方政府为了让融资平台公司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想方设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既有地方人大、政府出具的还贷支持性文件,也有地方财政出具还本付息的承诺函,尽管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有瑕疵但却有一定的普遍性。

银行方面,据两会期间各地银监局的委员和代表透露,中国银监会已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要求金融机构在最迟6月末打开地方融资平台“资产包”,进行项目还原清理评估。同时,严格控制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对违规贷款进行责任追究。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3
原审计长李金华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严重风险
2010年03月05日20:05中国新闻网符永康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符永康)5日在中共界别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言表示,很担忧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

  在李金华发言之前,吉林省政协主席王国发指出,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关于全国负债总额,王国发说:“我看过的材料,有的说是6万亿,有的说是4万亿。”

  李金华说:“现在许多省、市、县级政府都在借钱,通过所谓融资平台向银行借钱,据我了解,有些市县的负债额已经超过当地财政收入的几倍,数额是很大的。”

  这位曾掀起多轮“审计风暴”的原审计署审计长建议,由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调查。李金华说:“我在审计署工作的时候,曾经调查过,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财政风险。”

  李金华还表示担心金融风险问题,“地方政府借的钱究竟哪里去了?我建议对银行的这部分贷款也进行调查,很多贷款是以政府的名义借的,将来到底要怎么样?不能把我们这代的问题留给子孙后代去。”

  当天上午,国务院总理**在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李金华指出:“这句话很重,应专门组织研究。”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4
调控陷两难境地
[三部委一把手谈地方融资:要防潜在财政风险]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这三位部委“一把手”都做出了回应,并强调下一步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


[地方融资平台进退两难 代表建议开闸市政债券]

 一方面地方经济建设资本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获得贷款难度增大,悖论由此产生。计承江认为,这种背景下,市政债券的发行愈发成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4
三部委一把手谈地方融资:要防潜在财政风险
2010年03月06日14:29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新网3月6日电 针对媒体关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这三位部委“一把手”今日都做出了回应,并强调下一步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以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出现。

  3月6日上午10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问题答记者提问。

  在回答有记者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国家今年是不是会有一些措施改善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怎么改变地方财政靠卖地的尴尬局面?”等问题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在去年,扩大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出现了比较快、比较高的增长,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处理的话,就会带来潜在的财政风险或者说金融的风险。中央政府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现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张平表示,发改委方面要采取三项措施正确处理好融资平台的问题。第一,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合理地安排政府的投资。**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地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要控制新开工的项目,要把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在在建的项目、续建的项目、收尾的项目,也就是说,保持投资的合理规模,而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盲目地扩大投资。这样就可以减轻地方投资的压力,或者说筹措资金的压力,以减少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

  第二,要规范融资的行为,要坚持量力而行。根据各个地方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收入的状况,来合理确定自己的融资规模,不要无限的扩大,不要盲目地追求融资,要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财政部正在牵头研究具体的措施。

  第三,要加强监管。要严格地按照中央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确定各个地方可能产生的投资的需要,以及对资金需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提出了一些限制,譬如说对“两高一资”的一些产能,对于一些已经过剩的产能,就应该严格地控制它的融资。对于一些新开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加强监管,控制它的融资规模,这样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这次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我们国家城镇化的进程有关,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是用于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住房和环境等方面。当然,融资平台也是复杂的,一部分融资平台的融资是有明确的偿还能力的,不值得太大担忧。

  但也有一部分值得大家关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大家要注意,凡涉及到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未来当土地的价值下降的话,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另外一类就是由城市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也就是说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的,这里面蕴含着城市政府以及财政性的风险。

  周小川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我们主要强调他们的决策程序和风险防范。首先,要从各种参数和监管的角度使他们能够对于贷款项目的评判、风险权重的安排、土地价值的评估等等方面做到合规,而且要审慎,就是要保守一点。另外,凡是出现了不良资产,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按照现行的贷款分类标准来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处理,也就是说,该减记的就要减记,该核销的就要核销。因此,新的制度就是要使任何做错事的金融机构都会损失自己的盈利能力,甚至损失它的资本,直至要收缩。要在标准方面,对于金融机构从事这一类贷款大概有哪几个比例关系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超过这个比例,风险过大的要想办法减下来。通过这些措施,争取把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和金融机构支持他们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通过这个渠道融资,地方政府筹集了不少资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市政建设、公路建设以及住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融资平台融资规模扩张太快,再一个就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尽规范的地方。所以,下一步怎么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准备进一步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

  谢旭人表示,总体来看,一是在固定资产投资这方面更好地体现量力而行、优化结构、保持适度规模的要求。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说,就要通过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加以规范和控制。第二,对于目前的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进一步清理、核实,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处理。这里面的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融资平台融资当中有一些是企业行为,也有一些是当地政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协议书、抵押,这实际上就成为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了,当然这不是直接债,但也可能会引发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所以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清理、核实,区别对待,进行妥善处理。

  第三,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包括融资平台规范管理,这就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财政的偿债机制,还有就是根据财力状况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过清理以后,应该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地运行。

  第四,加强金融机构对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的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控制集中度,对贷款对象要严格进行审核,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提高贷款的质量,切实防范风险。总之,通过综合治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5
地方融资平台进退两难 代表建议开闸市政债券
2010年03月12日08:58每日经济新闻聂伟柱我要评论(2) 字号:T|T
  地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融资平台风险高筑,悖论之下,发行市政债券建议走向前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办法将由财政部牵头实施,最快本月出台。上海银监局局长闫庆民称,对地方融资平台应分层分级管理,对东、中、西部设立不同标准。

  此前有消息称,相关监管办法出台之后,地方政府和人大所开具的“担保函”将无效。若上述消息做实,无异于给融资平台致命一击。

  人大代表、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他表示,现阶段可以允许省辖市一级的地方政府融资,此后根据发展状况可扩展到县级政府。

  警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800多家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2008年初,各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到2009年中期则迅速上升到5万亿元以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以河南为例,到2009年中期政府融资平台共401家,平均每个地市有10家,每个县有2家,共吸收银行贷款1273.2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支撑融资平台的主要是地方的卖地收入,这种卖地财政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经济回调,或卖地财政受阻,地方的隐性财务问题就会爆发。

  地方的这些隐性债务债权人绝大部分为银行,若问题爆发,银行将冒出大规模的不良资产。“融资平台负债率非常高,这构成了地方政府大量的隐性债务。”计承江说。

  本周,央行副行长苏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承认,去年扩大投资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资本金,只能利用政府投资平台来操作,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对银行会带来的风险。

  代表建议开闸市政债券

  对于融资平台的畸高负债率,监管层已经开始警觉。上海银监局局长闫庆民日前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应分层分级管理,对东、中、西部设立不同标准。有关的监管办法将由财政部牵头实施,最快本月出台。

  最新消息显示,监管办法中重要的一条规定是:地方政府和人大所开具的“担保函”无效。这意味着,融资平台通过上述渠道获得担保贷款的路将被堵死。而这条道路是目前绝大多数融资平台获得贷款的主要路径。

  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必须进行评估,判断还款能力,有没有经济来源,是靠土地,还是靠未来的现金流,“我们希望各家商业银行在今年的贷款中要关注这方面的风险,确实保证资金安全。”

  在掐紧融资平台增量贷款的同时,商业银行已开始对发放的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回顾、检查。

  随着监管层逐渐收紧对融资平台的贷款,商业银行投向融资平台的贷款数量将有所减少。谢卫表示,地方政府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政府的强势介入,在一个时期内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容易使各级官员获取很好的政绩,但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对资金渴望的冲动是长期存在的。

  一方面地方经济建设资本缺口巨大,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获得贷款难度增大,悖论由此产生。计承江认为,这种背景下,市政债券的发行愈发成为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应当允许地方政府自主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市政债券。“发行市政债券可以给地方政府合法合理的融资渠道,减少其各种隐形的负债和潜在风险,促进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计承江说。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5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戕害经济
[《瞭望》:2010年中国经济潜在最大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

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成戕害经济的定时炸弹]

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绝不是鼓励地方政府疯狂举债,一定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信贷投资的方向、规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控,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7
本帖最后由 赤狼 于 2010-3-16 14:58 编辑

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

  “房地产涉及六十多个行业,所构成的产业链很长,其增长速度低了,不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还涉及到就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以购买住房、汽车为主的阶段,2010年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但是,2009年以来,由于信贷空前宽松,自住性需求与投资需求相结合,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导致社会恐慌心理加重,投资需求日盛,供求矛盾凸显,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市场面临调整。

  对此,余斌借历史经验强调,亚洲金融危机源于部分亚洲国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他分析说,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难以为继,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有效抑制泡沫已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大,导致房价由升转降,消费心理随之改变,则有可能重现2008年下半年所出现的市场萧条局面。一旦陷入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

  在上述两难选择中,余斌强调,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

  基于此,他提出要区别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市场特征,宏观调控切忌“一刀切”,不宜根据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价格等情况的变化制订针对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二是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旺盛,加重了市场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在保障首次购房、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通过利率、税收等政策有效打击投资性需求,减轻商品房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压力。

  三是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房价上涨,难以承受目前房价的人增加,政府应通过加快廉租房建设等,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王玲更具体指出,调控房地产市场,决不能把稳定仅仅理解为控制价格,“涨太快了,就赶紧挡一挡。过两天老百姓不吭声了,就继续让它涨”,而是要通过保障房制度、土地财政和物业税等综合角度,“拿出长远、系统的政策办法”。

  消费扩张难以持续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0年政府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保持不变,有些领域还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这将有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但是,在余斌看来,一方面,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成本不断提高,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未消除,2010年消费增幅难以达到2009年的水平。

  他指出,现阶段,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7%,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个和24.3个百分点;三是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1990~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8。最高20%收入组所占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高收入者消费意愿不足,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必然影响整体消费的增长。”因此,余斌认为,无论从短期内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还是从中长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扩张,政策重点都应当着力消除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

  其一,改善初次分配格局,以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垄断行业改革为突破口,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其二,在二次分配中,加大调节力度,有效抑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善消费者预期。

  其三,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释放强大内需潜力。

  其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7
《瞭望》文章警示2010年中国经济五大风险
2010年03月14日07:39《瞭望新闻周刊》我要评论(160) 字号:T|T

  贸易摩擦和升值压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尹中卿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2010年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在实施了力度较大的救助措施之后,金融体系趋于稳定,金融机构信贷功能逐步恢复。但居民消费不振,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攀升。发达经济体从本国利益出发,为保护其脆弱的实体经济、有限的就业岗位和维护社会稳定,金融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且不排除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后面临重大调整的可能。因此,余斌指出,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由于发达经济体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所占份额较高,贸易争端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对相当部分出口产业构成威胁。

  同时,前一阶段,美元在波动中呈现贬值趋势,相应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相对贬值,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0年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对于稳定出口预期是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反思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过程,持续、小幅度的升值方式,虽然减轻了汇率调整对出口产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和利益损失。”余斌的建议是,阶段性、跨越式的升值方式,则有利于阻止国际资本的涌入,在相对脆弱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保持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并减少利益损失。

  同时,他强调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有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和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外向型企业,促进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地方财政风险加大

  去年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1.6万亿,地方融资总量7.2万亿。按照6%的利率计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280亿元的利息,也意味着从土地获得的近1/3资金都付了利息。而今年地方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收入大幅减少。现在中央三令五申严格管理不许乱收费,土地收入又成问题,地方政府会比较困难,地方财政压力将加大。”

  许善达分析说,“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长远看地方债务偿还很成问题。原来曾搞过用一般预算的结余去偿还债务,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元以上,而地方预算大概有7万~8万亿元,怎么可能还得上?”

  “这些年,尽管花了很大力量,还没有完全解决乡级财政因‘普九’达标而留下的多达6万亿元以上债务。现在,市、县两级政府又因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巨额债务。”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而且,按照朱民的分析,由此会引起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项目延期等相关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资金供应有变化,不良债务问题将会在几年后浮出水面,这个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密切监控投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强化对地方外债指标监测和风险管理,增强制度约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4:59
警惕地方债务黑洞成戕害经济的定时炸弹
2009年12月02日02:19东方早报马光远我要评论(3) 字号:T|T
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中央一再对外宣传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前不久的政治局会议对此亦有重申,但已经首次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种悄然的“变脸”,除了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之外,地方政府今年暴增的债务亦引起了高层的警觉,加上通胀的压力,泡沫、物价和地方债务的“三重门”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宏观政策的具体走向。

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的暴增,基本是在宽松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的公开大规模扩张的行为。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投资的认同而论,一般的逻辑是,中央会严查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和举债行为,但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对4万亿元投资,中央和地方在认识上可谓高度一致,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绝对是难得的盛宴,而在中央要求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高达1.3万亿元规模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成了解决配套资金不足问题的最佳窗口。

总体来看,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基本有三个路径:一是中央政府代发的2000亿元的地方公债,这个显性债务在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里占比甚小,加之中央政府在偿还和风险控制方面设计了严密的制度,引发大规模坏账的可能很小。二是中央要求地方政府跟进的4万亿元的配套资金,但在去年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地方财政要筹集配套资金显然很困难。今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的公告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下达的中央投资和今年第一、二批中央投资项目中,有些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48%。对于不到位的资金,只能通过银行举债的方式体现,据估计,有些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资金与银行贷款的比例高达1:10。三是在中央要求的配套项目之外,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今年难得的政策大放松的历史机遇,通过建立各种融资平台,以“城投债”的名义,向银行贷款,带动项目投资,负债规模呈现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按此三大路径,粗略计算,今年全国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将高达6万亿元,按此规模,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0%多,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预警线。尤以财政实力不济的西部为甚,比如,宁夏石嘴山市2008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9.98亿元,而该市2009年确定了的项目投资高达466亿元,杠杆比例高达20多倍。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在前八个月的8万多亿元信贷中,有近5万亿元贷给了地方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仅4个直辖市通过该方式就融资近1万亿元,负债规模急剧扩大。更甚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降低银行贷款的名义规模,在城建等项目上通过“股权信托”的方式,将银行的贷款通过信托转换成在建项目公司的股权,并通过未来回购的方式归还银行。而这种股权信托的方式在今年上半年更是盛极一时,如果考虑到这部分在数字上被隐藏的债务,很显然,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目前统计数字显示的风险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暴增形成对比的,则是投资项目的效益令人堪忧,从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领域看,大多属于回收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高速公路建成,如果没有车跑,何来经济收益,违约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也就是说,在项目质量和投资效应不佳的情况下,银行会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规模,即使按照银行未来形成坏账保守估计的30%的比例,也足以透支多年来各届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解决的银行坏账的制度红利,提升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而中外以解决银行坏账的历史证明,其成本之高,足以拖垮整个经济,如果不对此有足够的警惕,随时都可能成为引爆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造成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双输的结局。

在一个难得的宽松政策下,期待地方政府减少负债,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理解中央在宏观政策走向上担心投鼠忌器的统筹考虑,但对于各地疯狂的举债行为和地方财政“信贷化”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必须充分考量。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绝不是鼓励地方政府疯狂举债,一定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信贷投资的方向、规模,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控,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迪拜过度举债的发展模式已经倒下,殷鉴不远,不可不防。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0-3-16 15:00
结语:
在一个难得的宽松政策下,期待地方政府减少负债,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理解中央在宏观政策走向上担心投鼠忌器的统筹考虑,但对于各地疯狂的举债行为和地方财政“信贷化”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必须充分考量……
作者: xjm8188    时间: 2010-3-16 15:24
我还是先占个位子慢慢看,不过楼主最好搞杯茶得我
作者: lai2007    时间: 2010-3-20 15:42
楼主,太长了,冒看完!!!
作者: savage    时间: 2010-3-20 17:22
我承认,我没有看完!下潜!
作者: 聂枫    时间: 2010-3-20 18:28
这么长连坐的位子都冒得了
作者: 顶级帐号    时间: 2010-3-21 01:53
中央今年实行法制房地产,在不可能有牛市了!
作者: 赤狼    时间: 2012-7-18 08:58
理论探讨竟然没人关注?天天只是嘴里昂到房子涨价吗?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