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7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随笔] 孖老脚评传——赤壁六O后的集体记忆(赤普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1:20 编辑

                                                                        
                                                                  序

        文艺作品在我的青少年时期,对我的人文理念的形成与培养,打上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诗词、音乐和电影(包括电视剧)。现在回头去看,有的已经遗忘在时光的隧道里,有的早已淡漠在生活的长河中,然而大部分元素都已融入我的身体与思想,时不时会引发一些回忆与思索。

回忆若隐若现,思索似有似无,却经常给我带来些许新的感悟;很多的时候,沉思后的会心一笑与微锁愁眉,就是我提笔的缘由。




(本文是综合了我的同学和朋友的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是一群人的经历,非回忆录,客官仔细,莫自误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些事我敢夸口,有些事却不得不认输,比方说对女性心理及男女感情的把握与表达,我就很菜,一言已蔽之:不懂。


       其实这也与当初接触到的一些文艺作品有关系,先说说影视。年少之时谁不思春?看了一些,记得不多,印像最深和感触最多的有三部:1,《望 乡》;2,《庐山恋》;3,《生死恋》。


        看《望乡》时好像在上小学五年级,大慨是1978年的样子;记得剧中有个穿和服的女人在野外小解的远镜头,被我们这些还未开叫的、不懂事的“小鸡公”们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的议论了大半个学期,用老家的话说就是:细伢冒看到过大人的卵。基本冒看懂,只是对片中那个老婆婆印象深刻。


        《庐山恋》让我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激发了一股学英语的激情(仅维持了一个礼拜),觉得书读好了就能出国,就有可能跟美女拍拖,我最喜欢那句:I love the motherland,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and.这部片子唯美、浪慢的小资情调也让我开始对爱情有了一点最初的、原始的审美趋向。


       《生死恋》则在精神上让我从一个男孩蜕变为一个男人(过程崎岖狼狈不堪),无形中开始以男人的目光去品味、观赏和思索爱的真谛。


        女主角是栗原小卷,她那端庄的五官,白嫩的肌肤,纯真的眼眸,野性的身材让我致今难忘;该片是典型的古典悲剧手法,男女主人公激情四溢的热吻,使人窒息的熊抱以及失去爱人后,男主角冲向码头时像一头公狼吼出的那一声长达数分钟的、绝望的悲嚎,令我叹为观止,模模糊糊感觉到爱情会不会也像生活一样充满了变数呢?!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一)北门电影院



2560937_186715631.jpg (146.24 KB, !downloads!: 10)

2560937_186715631.jpg

bb364a46354b65351b34f8e8acfab8e8.jpg (53.3 KB, !downloads!: 2)

bb364a46354b65351b34f8e8acfab8e8.jpg

20150202203722752.jpg (87.89 KB, !downloads!: 1)

2015020220372275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发表于 2017-4-8 16:31 | 只看该作者
在北门电影院看画皮,电影散场都不敢回家,着实个把我哈了蛮长一段时间。。。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33 | 只看该作者

孖老脚评传(一)北门电影院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8:43 编辑

          家乡是江南无数个小城中的一个,陆水河从城中蜿蜒流过,物产丰富,吃穿不愁,日子平和而安定,就是文化生活太单调。

        就说看电影吧,整个县城只有一家电影院——北门电影院放电影,再就是县委大院旁边楚剧团的大礼堂偶尔放放(主要演楚戏)。


      北门电影院有上下两层,木制的坐椅高大、结实;后面还有个不大的露天放映场,全是一溜溜的水泥长凳,要是看夏天6点那场,要带本书垫屁股,拿一把扇子,一只手扇风,一只手拍蚊子,饮料就是自带的老式军用水壶里的凉白开。


   那时一张票大慨是一角到一角五分钱,我们小孩子哪有钱买,又想看,就动脑筋,去蹭电影看。


   方法有很多,一般是猫着身子,趁守门的不注意,快速从散场的人缝里钻进去,再就是三五成群你拉我拽从露天场的墙角那翻进去,上初中时有一年多的时候,交了个专门检票的哥们做朋友,就好混多了,几个人凑钱买一张票,从那哥门把的口子进,他不撕票,进去的人再把票递出来!


     更多的时候是去几个大点的单位看露天电影,去得多的是:机械厂、木材公司、食品、陆水等处,在这几处看电影就有很多的故事了。


   一般是夏天,天还没黑就去占位子,热得要死也乐此不疲,因为要等北门电影院的铐贝(我们那叫“跑片子”),有时要等很久,把“加影”,也就是纪录片看完了还要等,我们又闲不住,满场追逐打闹,疯得一身的汗也不停,等到“正片子”,也就是故事片开始放的时候,说不准就一个个嘴角流涎睡着了!


   又或为占位子、挡了后面的视线、为片中的某个镜头等事,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电影没看成还打起架来,回家要是让老爸晓得了,说不准又要挨揍!要是跟那个单位的小孩打了架,几个星期(一般各单位是每个周末放一场)都不敢再去,要是这期间正好放没看过的片子,那就惨了。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二)名字      


wd070322030.jpg (89.58 KB, !downloads!: 4)

wd0703220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4-7 18:34 | 只看该作者
八几年个家看电影都是446或碳素厂,或我们自己厂,那时候我们厂也经常放电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36 | 只看该作者

孖老脚评传(二)名 字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1:13 编辑

                                          

       母亲说,我是在车站卫生院生个。是在X月X号下午去的,下午天气还蛮好,到半夜生个家,风雨大作,全城停电,母亲甩紧张,恰了不少苦。

              因为上面是个姐姐,而父亲又是老大,两边个老人都蛮高兴。可是祖母她老人家已在那一年年初因病过世了,后来母亲告心我,祖母去世前有几次跟她拉家常个家,都情不自禁地、充满期望个说:“达次应该是个男娃了吧?”
      

        有一年清明,我跟父亲回祖籍专程去给祖母扫墓,开始还好,后来三姑姑说了句“您冒见着的大孙专门来看恩哪来了!”当时我个眼泪就下来了,父亲个眼睛呀马上红了!

      
        我的名字是外祖父(胡爹)的弟弟(我们喊“么爹爹”)起的,他老人家说当时的“文化大革命”声势浩大,不同以往,超过了解放后个历次运动,所以就给我取了单名一个“?”字。么爹爹从冒上过学,只是解放后在单位高滴扫了哈盲,但他老人家见多识广、头脑活泛,就从给我取名就略见一二,那时我个好多同龄人都叫莫家“文革”、“红军”、“革文”、“国庆”等等,重名个核多。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每一个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和它特定的含义,而其中饱含最多的就是上辈们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期望,你使用它、理解它、牢记它、融入你的血液,刻进你的骨髓,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看,名字也是家族传承的一部分。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三)开口讲的第一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42 | 只看该作者

三 开口讲的第一句话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1:18 编辑

                                
             小个家,我开巧说话蛮案。
                         爸妈哈阔了,担心我可能是个哑巴,慌忙火急地把我舞倒省城武汉个大医院去搞检查。好在老天慈悲,我美个零件呀好得熬,父母达才长出了一口气,把心郭倒肚子里去了,因为大姐小个家得过小儿麻痹症,落下个右腿不方便个毛病。大姐个病本来可以避免,因为那场该死个“文化大革命”,制药厂停产闹革命,三种预防小儿麻痹症个糖丸只生产了两种,偏偏大姐火不好,就落下个终身残疾。
         
               一直到三岁我才开口说话。因为父母都要上班,外祖父他们又要带大姐,父亲就把三姑姑从老家黄陂涩口李家咀舞倒蒲圻来带我。三姑姑那个家还冒成家,说话有滴结巴,所以我开始讲话呀达拉差不多,闹了核多笑话,出了甩多洋像。
         
               当年乡镇卫生院个食堂呀是那种农村家户人嘠屋里随处可见个那种烧柴个土灶,记得是在车埠皂潭卫生院,冬天大人们一老把勺(红薯,蒲圻话叫“勺,用来说人时有傻的意思”)焖在炉堂个热灰里烤熟了当点心恰,香喷喷个,又好恰又好闻,比如今街上用炭烤个好恰多了。
      
              我说话搞不称条,可鼻子挖时得很,勺一熟我就闻到了,马上跑到灶屋里,眼睛瞄倒灶堂,手值卡指倒舞饭个王大妈急急地说:“王,啊,王,伯,伯,勺~~~~~~”
      
              王大妈又好急又好笑,回答说:“是个咧,王伯伯勺,王伯伯是勺,不勺不就达你妈样去当医生了!”
        
              当然善良个王大妈一面笑一面挑了个硕个把我。大人们又撩我,问好不好恰,我一面忙不赢个塞一面结结巴巴个说:“王,啊,王,伯,伯,勺~~~~~~”意思想说王伯伯个勺好恰,可每回都只说了前地那几个字。
        
            后来拉自就达王大妈起了个“勺伯伯”个外号!
            
           再后来有一年王伯伯在街上碰到我喊我,我楞在那不认得拉,直到拉说:“那个勺好恰吧?”我才晃然大悟,哈哈大笑。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从小我就苏懒好恰,不会说话,达门多年过去了,还是现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44 | 只看该作者

孖老脚评传(四)一 砣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8:45 编辑

           我冒上过幼儿园,而是在母亲个单位上、黄陂涩口李家嘴祖母家、蒲圻车站西街外祖父(好爹爹、胡爹、么爹爹)几个位子打游击。
                     有一年我在黄陂住了一些时回到蒲圻,当时母亲在桂家畈卫生院上班。因我一巧个黄陂话,陈福顺伯伯个几扎崽就三不之笑我、学我说话,还一老作弄我。拉里四扎崽,老大慧明大我4岁,达我姐一样硕,老二慧新达我一年个,后来高中达我同学,老三尖老四呀比我小。
      
             老四长得胖乎乎个像个肉球,人送外号“一砣”,甩之好玩。要是拉里三个哥不尺他个家,拉就来找我玩。
      
            拉是屋里个老么,所谓“爷爱长孙,娘疼么崽”,拉里妈儿马阿姨牛几惯身拉,有滴好恰个、好玩个呀把拉,当然那些好恰个有蛮多呀进了我个肚子,那些个好玩个有些个呀让我玩坏了、玩阮了。我又不准一砣回去说,不然就不达拉玩了。
      
            拉太小嘛,我哪门说拉就哪门做,有个家拉回气了,要是拉里妈儿不在屋里,拉里牙就三不之“修理”拉,嘿嘿。
      
           三十多年过去,去年在一次恰饭个家碰到拉,变化好牛几硕哦!拉达我一样,调发冒得几尖儿了,就是样子冒变莫家,说起小个家个事,我自两个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有件事我自两个印象特深:有一回我自领倒一大乓吖儿在拉里菜园里玩“打仗”,搞倒昏天黑地,把菜呀沸之。拉里牙气阔了,解下皮带准备抽他,哈倒我几两个麻身跑了。
        
            当时拉里妈儿不在屋里,我就把拉带到嘠逼一个人里屋里躲倒,一呀冒回。哈倒两家个大人打倒手电筒,满生秦。
      
            第二天回去,我自两个都好生恰了一顿“竹笋炒肉”,打倒我自活机鬼哇,鼻涕眼泪一齐流,屁股肿倒项个皮球,几日都不得消,走路呀是崴呀崴个,坐个家只能郭半边屁股倒板凳高地,还要轻拿轻放,一不注意碰到打红了个位子,就疼倒腔个鬼样
                     从勒个时家起,我自再呀不敢到别个屋里过夜了!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上学的第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47 | 只看该作者

孖老脚评传(五)上学的第一天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0 18:41 编辑


                打小我就爱玩,又鹿,一分钟呀坐不住。上了学也冒改一滴卡,有时就有意无意的出滴小岔子。
                              小学一、二年级是在蒲圻县城关二小读的,平生进校门的头一天,我就把同学打了。事情是这样的:同班的肖福安(小名弟弟)家是马来西亚回的归国华侨,穿的用的都比一般人家的好些。那时放学家在一个方向的要排队回家,我俩在一个路队里。刚出校门,穿过当时的县政府(现在的赤壁市教委)时,有五个附近南门头个绿鼻滴拦住去路,要弟弟个莫东西把拉自,弟弟当然不肯,他们就嘠势抢。
         
                  对方有五个,呀比我自大,好锵是三年级个;我自咧,有八九个,不过男哑只有三个。弟弟燥得耳面鲜红,当路队长个女生也哈得说不出话来。我向来不怕事,就劝道:“他蛮老实给,算了撒!”达一说不打紧,对方那个带条个真不站,伸手把我往旁边一蒿:“架开滴,讨打?”他哪晓得上学前我跟小伙伴们玩得最多、闯祸最多的就是打架,我二话不说,飞快滴把书包里个书一倒,说时迟那时快,一下把空书包套在他个脑壳上,上去就是一脚爪(四声)到肚子高地,同时作劲个阔一声“搞撒!”
         
                  达一脚可能有蛮重,那个伙解当时就“唉呦唉呦”猛倒肚子倒到地哈去了,弟弟可能已经忍无可忍了,猛地伸出双手卡倒那个翻他书包个伙解个井井,另一个男同学(名字忘了)手脚比我还索利,一个打两个,我一看形势大好立即就跟对方最后一个扭打起来。
         
                 当时政府院子后面的山坡上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住宿平房,打到那时,我和那同学在一户人家门口一人搞了一根干柴棒子,把那三个伙解打得头破血流,恶涩里跑。正打到起劲,不晓得莫时家几个女生把班主任田敏英老师阔来了,要我自马上停手。再去找到弟弟时,他还达那个伙解紧紧个箍倒一起,在地哈打滚,开学第一天穿个新衣服都磨破了,有硕俺呀有细俺。
         
                 结果是:除了弟弟脸高地被搞破了滴皮,我自两个一滴事都冒得;拉自几个除了达弟弟打个那个外,其他四个全部挂彩,特别是那个恰了我一脚个伙解,还在医院观察了一呀。因为此事,罚我(因为先动手)和拉自五个扫了个把礼拜个大操场。
         
                再后来,拉自不服气,我自两个班个男生备倒老师和家长,约倒在东洲那边个河滩上又干了一架,又是我们赢了。从此,我们班打架齐心、手狼个名声就传出去了,在本校也就再冒得人惹我自了。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每天都想戴新的红领巾


e208b39a-c957-4bae-bf70-29121bb13a17.jpg (51.9 KB, !downloads!: 4)

e208b39a-c957-4bae-bf70-29121bb13a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4-7 1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曹操 于 2017-4-7 18:59 编辑

     坐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0:24 | 只看该作者

孖老脚评传(六)每天都想戴崭新的红领巾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1 11:12 编辑

          本来第一批入少先队的名单里有我,因为打架和其它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校长,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亲自发话,说让俺第二批入。后来听班主任田老师说,因为我成绩老是全年级前三,就是特几鹿了,所以讨论个家老师呀粘到直蒲,冒法,只好说道校长町,所以就第二批了。
                  
           我对入队个事无所谓,只是甩牛几喜欢唱那首郭沫若先生作词个《少先队员之歌》(我小学特喜欢的另一首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再就觉得在雪白个白衬衣上戴条红彤彤个红领巾不晓得几神。
                 
         入队前个一段日子,我日日在屋里练习系红领巾和敬少先队举手礼。宣誓个家,别个新队员都是由老队员帮忙系,我冒叫别个达我系,而是飞快个自己系好,然后屁颠屁颠个、一溜烟个跑到田老师和校长跟前,“啪”个一个立正,行了一个标标准准个举手礼。老太太高兴阔了,一把把我箍到怀里,嘴里不停个说“不错不错”,田老师呀蛮高兴,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滴卡(个缝)。
      
         红领巾新个戴倒还蛮好看,旧了就看不得。于是,只要领巾旧了,我就去跟那些戴新红领巾个同学换。有一回,我连道几日都是戴倒崭新个红领巾上学,田老师注意到了,她瞄了我几哈,欲言又止,只说了一句:“换是换,莫欺负小同学啊”。莫非她晓得我这个新养成个“以旧换新”个习惯了?!哈倒我瞄倒拉、锵鸡的捉米样把个脑壳点了又点。
      
          红领巾戴旧了或弄丢了,可以去教务处买新个,当时好锵是几角钱一条。我成天带着班上这帮小子到处野,斗鸡、玩水、抓特务、打珠子啊,红领巾脏得也快,我又讲体面,洗得也勤,一条新个没戴多久就发白、毛边了;再说家里难得把个那滴零花钱呀被我送道嘴里去了,哪有闲钱去买新红领巾?于是就常常去跟同学换,说是换,就是换个家蛮过瘾:换呀得换,不换呀得换。田老师说话个意思就是叫我老实滴,莫换了别各个红领巾还打别各——知我者,田老师也,嘿嘿!
      
           我呀甩几听话,自打田老师说了后,我一般就不找本班本校个换了,而是放学后,在巷子那儿,在马路高地,找嘠逼一小个、那些戴策新策新个红领巾个同学换了!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下篇:背我的大爷
           

3f48bdba-da91-4c22-85c0-667356947d47_副本.jpg (53.15 KB, !downloads!: 11)

3f48bdba-da91-4c22-85c0-667356947d47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孖老脚 于 2017-4-11 23:57 编辑

   
                                                                                     热爱家乡  文明上网  建设赤壁  请讲赤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3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