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清道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建言献策] 应该让赤壁的年轻人知道叶文福是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9-14 11:1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不要这样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32
发表于 2013-9-14 12:16 | 只看该作者
叶文福我认识,是我战友妻子的叔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9-14 12:36 | 只看该作者
叶先生语言幽默、风趣、善谈、平易近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9-14 19:0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 没听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9-15 10:28 | 只看该作者
红雨林 发表于 2013-9-12 17:20
《黄岩岛》
  
           南海风云入梦中,苍苍白发亦英雄。

      給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9-15 12:24 | 只看该作者
叶文福《将军,不能这样做》这首长诗,我找了三十年今天才找到。这首诗1978年在《诗刊》发表之后,一些报刊转载纷纷转载,一时间洛阳纸贵,街谈巷议,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像一股旋风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据说还惊动了中央首长,邓小平在这首诗上留言:“诗人,不能这样写”。

将军,不能这样做

叶文福

历史,总是艰难地解答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而前进的。
  据说,一位遭“四人帮”残酷迫害的高级将领,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竟下令拆掉幼儿园,为自己盖楼房;全部现代化设备,耗用了几十万元外汇。我……
  我说什么?

   我怎么说?……
  你——
   是受人尊敬的前辈,
       我是后之来者。
  你我之间
    隔着硝烟弥漫的
      三十年代、
        四十年代,
  批评你——
    我从来,
      没有想过。
  因为
    也许正是你
      用抱着机关枪
        向旧世界猛烈扫射的手。
  把抽在我脊梁上的皮鞭
    一把夺过——
  你把我搂在
    满是血污
      和热汗的胸前,
  大滴的
    泪水
      砰然而落!
  你抽泣着
    摸着我
      浑身的伤疤,
  厚厚的嘴唇,
      哆嗦着,
        你说:
  “孩子,
    我们
      解——
        放——
          了——”
  于是,
    我赤着脚,
  小小的脚丫
     踩着你
      又深又大的脚窝
        走进了
         新中国……
  不!将军——,
    即使是这样,
  我也要说,
    我更应该说!
  记得么?
    那年
      抢渡泸家桥——
  身后:追兵!
  对岸:烈火!
  一河如虎的浪山呵,
    几根沉沉铁索……
  革命
    在危崖上
        焦灼——
  难道井冈山的火种
    要被这大渡河水
         无情吞没?
  你大瞪着
     布满血丝的眼睛,
  驳壳枪
    往腰间
      猛地一掖,
  一声呼啸,
    似万钧雷霆,
  挟带着雄风,
    冲进了
      中国革命
        英雄的史册!
  那时候
    将军,
      你想的是什么?
  我敢说,
    你想的是:
  “为子孙后代
    都过上
      幸福的生活!”
  你说的是:
     “最艰巨的任务
      给我!
        给我!……”
  多么不幸!
    我的浑身弹痕的将军呵,
  四十多年后,
    你英雄的身躯,
      竟会让功劳
        压得
          步履蹒跚,
  你雷霆般的声音
    被时光的流水
      侵蚀得
        多么孱弱:
  “给我……”
    “给我……
  给你月亮
    你嫌太冷,
  给你太阳
    你嫌太热!
  你想把地球
    搂在怀里,
  一切,
    都供你欣赏,
      任你选择……
  什么都要,
    你什么都要!
  为什么
    就是不要
      你入党时的誓言?
  为什么
    就是不要
      无产阶级的本色?
  难道大渡河水都无法吞没的
    井冈山火种,
  竟要熄灭在
    你的
      茅台酒杯之中?
  难道能让南湖风雨中
    驰来的红船,
  在你的安乐椅上
    搁浅、
      停泊?
  难道一个GCD人
    竟要去写
      牛金星们
        可悲的历史?
  难道一代一代
     揭竿而起
       殊死抗争,
  竟只是为了
    你一家人
      无止无休地享乐?
  如果真的是这样,
    将军,
  你怎么对得起
    牺牲在你怀里的战友
      最后的嘱托?
  怎么对得起
    那白发苍苍的
      《GCD宣言》的作者?
  去呵,将军,
    穿上当年的
      红缨草鞋,
  去吻吻你曾为之流血的土地吧——
  那一寸一寸
    从敌人手中
      夺过来的土地呵,
  那一寸一寸
    从苦难深渊中
      捞起来的土地呵,
  那一寸一寸
    打着革命印记的土地呵,
  那一寸一寸
    养育过经军、
       八路军、
         新四军、
           解放军的土地呵,
  喂过你小米汤的,
    那太行母亲
      手中的木勺,
        还在碗里
          搅拌着野菜;
  当年为你包扎伤口的
    洛阳大嫂
      一家三代。
  堆在一间六平方米的
    小屋子里:
       床上架锅……
  我的官高权重的将军呵,
    你戎马征战几十年,
  到底为的什么?
  置人民疾苦于不顾,
    你!
      一个GCD员的良心
        难道就不受
          真理的谴责?
  莫非你真的坚信
    法律
      永远是你手中的纸牌,
        或者至多是
          夏夜柔和的晚风?
  难道你
    浑身的毛孔
      现在竟渗不进一丁点
        周总理的
          美德?
  为了你的“现代化”,
    幼儿园都拆掉了,
      后人都不管了!
  满头飞雪呵,
  你还能舒适几年?
  明天是孩子们的
    是孩子们的呵!
  孩子们都不要了,
    谁来捧你的骨灰盒?
  也许
    你骄傲地说:
      我有儿子……”
  是的,你有儿子——
    你的儿子
      如果是
        革命者,
  他就会
    愤而离开
      你的高楼;
  如果他是
    不肖后代,
  他那白皙的手
    将永远捧着
      人民对你的指责!
  我有一位
    当收购员的朋友,
  要是知道了
    你的慷概之举,
      心里该有
        多么难过——
  当他得知
    牛耳朵里
      有几根茸毛
        能换取外汇,
  几年来
    他辛勤地
      剪呵,
        剪呵,
  一根
    一根
      竟剪了十斤多……
  人民
    像春蚕抽丝那般
       为祖国积累财富,
  你有什么权利,
    把先烈的热血,
      把人民对党的信赖,
        把劳动者辛勤的汗水
          肆无忌惮地
            挥霍?!
  难道周总理
    庄严宣告的
      四个现代化,
  难道党和人民
    忍住十年伤痛
      在炉前
        在田野
          为之挥汗流血的
            四个现代化,
  竟是你
    打着饱嗝,
      信手弹给我们的
        油星
          和
            唾沫?
  真不幸——
    我的将军!
  第一次长征
    你征服了大渡河,
  而今天
    新的长征,
     你想过了没有——
      你再后退一步
       就会变成了
        大——
          渡——
            河——
  不!
    牛金星的悲剧
      决不会重演——
  因为人民
    决不会
      沉默!
  但愿我的诗句
    也化作万钧雷霆,
  挟带着雄风
    冲进你的耳朵,
      冲进你的心窝,
  在这新长征的路上
    且听前进的后人
     和前进的法律一道
      大喝一声:
        “将军,
          不能
            这样做!”

         1979,6,14,三稿于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9-15 20: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见到叶文福老师时我还很小,是在1983年的初夏,哥哥带我参加的,由叶老师主持的在二招的一个会议室召开的蒲圻文学爱好者讲座,到会的有曾卓,莎篊,饶庆年等老师,他们都朗诵了自己的作品,还现场作诗,记忆最深的是叶老师激昂洪亮的演讲和他热情周到的主持作风,甚是崇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9-16 08: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9-16 09:3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得,我同事的叔叔,上次他病了我同事还去照顾了好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9-16 09:44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想另辟一贴写一个

《更应该让赤壁的年轻人知道唐小平是谁》

作为赤壁的本土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赤壁的文化建设 赤壁市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他所发表的一千多篇博文中,都是对赤壁文化的深入思考,
有对赤壁民众的一腔深情,
有对时政的热辣评述,
有对人生的点滴感悟,
赤子之心可鉴。

下面转摘一下紫衣的博文来评一下他们这个人吧!

他是 个很和蔼儒雅的一个人,中等身材,肤色黝黑,头发现在已经白了不少
可是笑意芬芳。闲暇时也喜弄文字,06年就在新浪网开了博,网名“清道夫”希望大家多关注

我这人是一向远离政治的,对于本市政界谁谁担任何职务一概不知道,也不想或不必

去知道。譬如,有天医院要我陪某领导吃饭,之前他们介绍这是某某书记,闲谈中觉

得这人蛮和气的,就开口问他:您是哪个单位的书记?一旁听着的医院领导哈哈大笑

起来,惊讶我连市委第一副书记都不知。于是这事便成为他们后来不时揶揄我的笑资

了。

也就是说,如若不是因了文字,我与唐小平先生可能就这么一直陌生下去,而不会感

知彼此的存在,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后来,他出书了。后来,他又特邀了可儿和我,专门赠书给我们。

这书中文字便是他从自己的博文中选编的。

正如他在《写在前面的话》所说:“4年多一点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写下1000多篇博

文,有生活的真实记录,有人生的点滴感悟,有工作的酸甜苦辣,有往事的琐碎记

忆------,想写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对于一个又话想说的人,是一件多么惬

意的事件啊”

我便在这几个字词中纠结起来:“4年多”、“1000多”、“人生”、“生活”、

“感悟” 以及“说”和“写”等等。

一切源于热爱和道义。而爱与道义,则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意味着使命、责任、

担当、守望与守护。“文以载道”向来是华夏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是每一个秉承本民

族文化的文化人使命之所在。

作为一名宣传战线的干部,一名名实相副的文化人,唐小平先生无疑是承继了汉文化

中最沉重的那一部分的:道义与责任。亦即,情系大地,心系苍生!

   

    书分四辑。分别为“《赤壁疑云》真令人生疑”、“新官上任能否烧‘三把

火’”、“回家:最奢侈的年货”、“‘上帝’的尴尬”。所取文体属杂文笔法,所

及乃家事国事天下事身边事。文字质朴简约,文笔明白晓畅,或慷慨或沉郁、或简淡

或辛辣,平实处如涓涓细流,雄辨处如排浪叠起,文风亦庄亦谐、鞭挞刺讽挥洒自

如,这一切使文本指向厚重。而厚重的文字是离不开思考与批判的。

是的,思考与批判,是他为文的根本。

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清道夫”。

在《我为何叫做‘清道夫’》一文中,他坦言道:“我觉得‘清道夫’三个字有着很

浓的悲剧色彩,是一种悲剧英雄。我一直觉得悲剧与喜剧相比,更加具有摄人心魄的

力量。---

‘清道夫’就意味着要为他人清除路障。我一直扮演的就是为他人清除路障的角色。

‘清道夫’就意味着要甘当铺路石。必要时,把自己‘铺’到路上去,为他人的成功铺平道路。我一直认为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

正是因为‘清道夫’与我早已融为一体,所以就将自己叫做‘清道夫’”---

这是角色的自我选择。这一角色的自我认同,其人格的魅力尽显其中。

这让我想起一人,他“肩扛了沉重的黑暗的闸门”,只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从黑暗中冲出来,走向光明。他是鲁迅。而唐小平先生取书名为《‘阿Q’是创可贴》是颇有意味的,其文笔,颇有鲁迅之遗风。

在批评的锋芒上,他少有鲁迅先生那种犀利、冷峻、阴郁与刻薄。鲁迅先生的文字是有“毒”的,如果非有一种对世事彻骨的洞明,是不易领悟到其思想的精髓的。因与鲁迅生在不同的年代,所担当的角色亦不尽相同,所以其文锋温和许多,题旨亦明朗明晰,竟其情,皆出于善意。

无论是“清道夫”,还是鲁迅式的“战士”,都肩担了道义,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时代,这角色是颇有几分悲壮的。于我,更愿意把唐先生看做是一位“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于一个守望者,他肩担的道义一点不亚于前二者,他的角色是集二者于一身的,甚至更趋向一种责任。

于他来说,家乡赤壁这片古老的土地,便是他立身安命的“麦田”。他立足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坚韧的守护、了望。

其笔墨首向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指向生发在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他思想意识里,传统文化的挖掘、守护与现代文明的创建同样重要。其发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新浪网等网站上的文章《<赤壁疑云>真令人生疑》、《<赤壁疑云>‘专家’访谈述评》等文论,是针对CCTV-4《走遍中国》2007年12月12日播出的节目《赤壁疑云》中一些颇值得探讨或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甚至是谬论的言论而写的一系列质疑与反驳的文章,旨在为“赤壁”正名,为“赤壁古文化”正本清流。其文论思辨严密、论据充足、论证有力、见识独到,文笔老道沉雄,文史功底深厚、见识渊博。此文一发,在网络上即刻反响激烈,吸引了大量网友参与这场文化讨论,影响力所及,亦颇深远巨大,因此,有力地捍卫了发生在家乡“赤壁”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古老的文化。

当然,仅有守护是不够的,他深知这点。作为一个宣传战线的带头人,他把目光更是地投向城市文明和新文化的建设上。他的一系列文章,如《只要血是滚烫的》、《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城与文明人》、《赤壁‘水缸’保护的误区及建议》等,以冷静的目光透视城市中不文明的现象,对其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并指出其出路。他甚至把忧虑的笔触指向未来,其刊发在《领导与参考》上的文章《城区学生上学途中不安全》让人揪心,其《‘理念’与无形价值》让人深思、其《新区竟养不活一个书店》更是发人深省。

这些,源于文化的自觉。

而这些,即是守护与了望!

当他把目光投向故土之外的广阔天地时,尤显一个文化人的胸襟和魅力,更见真性情和境界。其文集 “新官上任能否烧‘三把火’”、“回家:最奢侈的年货”、“‘上帝’的尴尬”中,世事天下事身边事,都是他关心关注的,可谓笔墨纵横,探微洞幽,或关怀或思虑或鞭挞或批判,锋芒无所不在。

他是热血的。文章《应该彻底封杀莎朗.斯通》是一篇针对莎朗.斯通辱华事件的时文,也是一篇呼吁人类社会良知和人性回归的檄文。面对莎朗.斯通人性和良知的缺失,他认为仅仅道歉是不够的:“有些事,仅仅只有道歉是不够的,比如,故意踩伤别人的脚,比如,故意将唾沫吐在别人的鞋上。”因此主张封杀她,不是在肉体上而是人类学的意义上或日精神上封杀她,让她“远离社会、远离人类”,因为“她不是人”,她“没有良知,她亵渎了人的称呼,亵渎了所有正常人的感情”, 文笔凌厉有力,甚至激愤,尤见血性。像这样文章占有一定比例,比如针对毒奶粉事件而写的文章《奶粉事件十问》、《奶粉事件再次拷问执法者的良知和责任》等,其洞见深刻,其忧患深重,批判与忧愤的笔墨在质疑、在拷问,直指时代道德和人的良知!

他又是温情的。最能体现这点的是这样一系列文章,如《姚明的伤能避免么?》、《要像保护熊猫那样保护陈晓兰》、《给郑小琼博客的评论》等。面对这些时代名人,他投以一束关爱的目光,这目光中有怜惜、有温暖、有慈爱,他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生存状况,并设身处地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而忧虑、而期待、而献上真诚的谋略。特别是在《给郑小琼博客的评论》一文里,他为诗人郑小琼“在这样的艰辛里能够坚守,坚守着清醒、自尊和责任”而感动,但当他得知诗人谢绝了东莞作家协会的驻会聘请,执意继续打工时,便怀着一颗慈父般的关爱之心在郑小琼博里写下这么动人一笔:

“生活和诗不可得兼。你要么做一个签约诗人,较为体面地生活,结婚生子;要么继续做一个这样的利用打工的间隙写诗的诗人,为许多和你一样的打工者活着,保持诗歌的原生态,保持着亲历者的痛感。

但我希望你选择前者,因为我爱你。

不希望你再漂泊,不希望你再屈辱,不希望你再在忍受了十二点钟工的劳苦后,再去写诗。”

这是大爱。因为太怜惜,因为是旁观者清,因为是洞明了世事的过来人和长辈,所以这爱也带上深深的忧虑和痛!

而这,也是一种守护和了望。

他亦是悲悯的。他在《回家,最奢侈的年货》一文中记述,他因自己的不能回家过团圆年的儿子,想到天下该有“多少父母”像他一样“在盼望着不能回家的儿女”,想到在广州火车站的广场上,那些“站在雨水中,一站就是几天几夜”只为了买票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从而感慨“回家,成了最奢侈的年货”时,不禁“泪流满面”。这种由己及人,心怀天下,关注苍生的胸怀,是一种情系天下心济苍生的人文情怀。在《祈祷》中,这种情怀表现更浓烈,面对“5.12汶川大地震”,面对灾区受苦受难的民众,他写道:“我每天都忧心如焚,我每天都流泪满面,我每天都食不甘味,我每天都寝不安席”。他一再拷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并因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微薄而内疚自责:“除了关注,除了捐助,除了祈祷,我还能做些什么?”。这粒粒和泪写就的文字,情炽如斯,情真如斯,即便今天重读,亦读得人心颤抖!而《孩子,我拿什么礼物给你》,面对受“非典”等时疫威胁以及“在上学或放学途中,遭擂肥,遭殴打,遭砍杀”的无辜的孩子们,他忧虑,他“心急如焚”,因而把批判的笔触指向社会,指向造就这些社会不安全的症结所在,指出其隐患和出路,呼吁还“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其忧患之心,与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同出一撤,这情怀,又岂是“悲悯”一词所能涵盖的。

与大多数自觉参与社会干预并自我担当的文化人一样,他亦把笔锋适时回收,指向自我和内心深处,自我审视,自我批判以达到心灵的自洁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还自我一个干净的灵魂,其诸如《阿Q是创口贴》、《我也需要救赎》等文中,他调侃自我身上“阿Q”式的以“遗忘”而达到自我慰藉的“精神胜利法”, 对自我“在体制化”下养成的“顺从、依赖和安于现状”进行反思、自省,而后警醒,并以期自我救赎。

他有些文章不乏理性之光,如《断想好人》、《什么是好男人》、《我所理解的爱情》、《生病也是学习》等篇章是颇有见地的,可谓世事洞明,见解独特,文笔睿智而明达,实属一种极富人情味儿世俗哲学,正因其字里行间饱含人间烟火气息,这哲学味儿亦是普世的,予人以启迪,亦或深思。

他亦有一部分文章,是写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的,如其《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忆外婆》、《绣花鞋垫》、《哦,又到三月三》,其间的亲情、友情温润感人,文笔温暖和煦。这让人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性之光尽显其中,让人感受到人世间的温馨宁静与美好,一如他的为人。这让我想到与唐先生初识那天的情景,他温和的笑脸,和缓平静的语调,内敛而不张扬的性情。

这是另一种守护和了望!

写到这里,忽而想到他文章中的一句话:我们扪心自问,我为赤壁做了什么?

这不禁让我脸红,甚至羞愧。同样的摆弄文字,境界却如此不同,而那些我所喜弄的脱离了时代和人间气息的所谓的“风花雪月”,在他的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文字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轻浅!

是的,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人,他热爱这片土地。他看得深远,思虑深远,他做了他应该做的。

因此,我敬重唐小平先生,包括他的这些显现其襟怀的文字!

W020101028485769495439.jpg (21.72 KB, 下载次数: 0)

W0201010284857694954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5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