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4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八一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周逸群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1 21:27 编辑

八一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周逸群







“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徐向前元帅





周逸群是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红军高级指挥员。他1896 6月生于贵州铜仁。祖籍湖北赤壁(原蒲圻)。清朝道光年间,周逸群的曾祖父周卓然,从湖北蒲圻县益阳周家园迁来铜仁定居。周逸群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192410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宣传队到国民革命军贺龙部,先后任师、军政治部主任,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278月参加指挥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20军第3师师长。19281月,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组织工农革命军,发动湘鄂边武装起义。后重建中共鄂西特委,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1930 2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兼政治委员。同年7月与第四军组成第二军团,他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对于周逸群等人创造的水上、平原工农武装割据经验,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说:红军时代,洪湖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受到孙中山的教诲和赏识

早在1924年初,刚从日本回国的周逸群回到上海与恽代英一起,以笔作武器,在上海《新建设》上发表《革命与统一》等文,歌颂党的统一战线和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后来他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而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先生兼任黄埔军校的总理。他牢记孙总理送给黄埔学生那“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16字真言,非常想拜见孙总理。于是他与贵州同学李侠公商量,决定联名写封信给孙先生要求接见,请先生当面讲讲“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当前的革命形势。
周逸群连夜给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殷切求见的长信。第二天一早就与李侠公、蒋先云等七名同学签了名,中午就把信连同他主编的几期《火星社》和《贵州青年》杂志给孙先生寄去了。信投了出去,周逸群又有些后悔和担心,心想:一个普通学员,要求革命政府的大元帅接见,是不是有些荒唐?孙先生日理万机,处理国内外大事都来不及,能有时间见我们这些无名之辈么?
然而第四天上午,他收到了孙中山先生亲笔回信。孙先生决定当天下午在广州大元帅府接见他们。周逸群看了信后,激动得眼角都潮润了。他忙去告知李侠公、蒋先云等同学。下午正三点,孙中山先生神采奕奕地在庄严的元帅府里亲切地迎见了周逸群、李侠公、蒋先云等几位联名写信的同学。
孙先生同大家握过手后,亲切地问:“你们中哪位是周逸群?”周逸群马上站了起来,恭敬地一躬身,答道:“学生就是!”孙中山见周逸群眉清目秀,一表人才,既有军人风度,又有文人气质,不住地微笑着点头。周逸群随即向孙中山汇报了日本留学界对国民党改组的种种看法。
孙中山先生诚恳地说:“感谢大家从中国各地投奔广州的革命行动,感谢大家对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看到你们的来信,使我意识到,我这个大元帅有点脱离民意了!名义上兼你们军校的‘总理’,可我们都还不认识,实在很抱歉。
应大家的要求,孙先生给大家进一步讲解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涵意。孙中山拿着《贵州青年》翻阅,指着周逸群写的一篇题为《三民主义与贵州》的文章,赞扬他抓到了问题的要害。并指出,解释三民主义,必须依据国民党改组后第一次代表大会宣传的精神,不能离开三大政策。他说:“改组就是注入新血液,旧的东西太多了,腐朽了,必须毁坏它,然后新的东西才能真正代替旧的”。孙中山以激愤的心情痛斥了那些顽抗改组、反对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右派。谈话中孙中山一再强调改组后的国民党,急切需要注入新的血液,而新血液就是象周逸群这样青年。
就北伐战争问题,中山先生说:“对北伐国共双方都有些不同看法,也可以说有保留意见,我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逸群说:“我本人对先生主张北伐表示拥护,但目前北洋军阀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很大,单靠革命军的力量,能有把握取胜吗?”
孙中山没有作答,反问周逸群的看法。周逸群经过一番思考后,大胆地回答说:“我认为,要战胜北洋军阀及其帝国主义,单靠革命军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工农的力量,武装工农群众。另外,我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后方,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否则,革命军在前方打仗,后院却起了火,反而形成前后受敌,于革命军不利。”周逸群说到这里,孙中山不住地点头,还不时插话说“好!”
周逸群接着说:“商团的叛乱已被镇压,广东革命政府已基本稳定,但是,应看到还有陈炯明的威胁,周恩来同志曾主张北伐应在镇压商团,讨伐陈炯明,建立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之后进行,我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对周逸群的见解,孙中山先生十分肯定与称赞,他说:“说得好!有远见!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要以为我是大元帅,什么都行。当初,我就想放弃广东去进行北伐,对保卫广东革命政府,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没有足够的认识,后来得到***的帮助,才下决心把一部分革命军调回广东镇压商团的叛乱,事实证明***的主张是正确的。周逸群对这个问题认识得如此深刻,真令人钦佩,你们前途无限,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这次终生难忘的会见,对周逸群今后的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312上午930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肝病沉重,拼尽最后力气呼喊了两声:“救中国……救中国!”然后渐渐停止了呼吸。
孙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东征前线,官兵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用各种方式,缅怀孙中山光辉战斗的一生,悼念敬爱的孙中山总理。330下午,黄埔军校教导第一、二团及校直3000余名官兵,召开孙中山总理逝世之追悼大会。周逸群主动到松口中学演讲、散发传单,宣传孙中山先生伟绩和革命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浪花一朵朵 + 10 牢记先烈遗志!
长空来风 + 10 赤壁人的骄傲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1 21:11 编辑

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19249月,从欧洲回国周恩来就受党的委派和孙中山的任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党组织发展迅速。当时周恩来年仅27岁,由于他出众的爱国精神和忘我的工作作风,立即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周逸群于192411月进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鉴于中共黄埔支部的负责人蒋先云、陈赓、许继慎等第一期学生已毕业,而各地又有一批**进入第二期学习,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改选党支部。经周恩来提名,杨其纲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余洒度为组织干事,周逸群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周逸群成为了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每天夜晚10点钟熄灯号吹响后,周逸群和杨其纲、余洒度、黄鳌等党支部成员就汇集包惠僧的寝室召开秘密会议,商量党组织的工作安排,作了大量带有开拓性的工作。
1925年初,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倡议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在广州正式成立,周逸群是该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经过周逸群、蒋先云等一批***员的精心管理和开展革命活动,使“青军会”成为全国青年军人的革命中心。随着工农运动、青年军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超来。戴季陶抛出《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为国民党右派分裂革命、篡夺革命领导权大造舆论。在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周逸群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面,他口诛笔伐,以流利的语言,犀利的笔锋,据理力驳国民党右派的谬论,深刻揭露他们反对孙中山主新三民主义,反对***的真面目。
孙中山逝世后,一直滞留博罗,窥视广州的杨希闵、刘震寰企图趁广州大元帅府群龙无首,广州城内十分空虚之机,打着反策划、防止广州政权落入苏俄及***人之手的旗号,占领广州省长公署及财政部等机关。黄埔校军教导第一、第二团在蒋介石、周恩来指挥下,消灭了滇、桂军主力,收复广州。为了迅速维护市内治安,周恩来抽调李之龙、周逸群、胡宗南、杜聿明等数十名官兵组成武装宣传队上街巡逻,布告安民,宣传革命军的纪律,制止粤军李福林部趁乱抢劫。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逸群奉命到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任宣传科科长,协助周恩来工作。不断巩固党在黄埔军校的组织,周逸群千得非常出色。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和帮助下,成长为优秀的军事干部。
1926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周逸群受周恩来安排,在长沙组织北伐军在翼宣传队。在南昌起义中,周逸群始终站在周恩来这一边,坚决否定张国焘提出的一定要得到张发奎同意才能举行起义的主张。
192711月,南昌起义后的周逸群、贺龙辗转到了上海。周逸群、贺龙从工作的需要出发,向周恩来提出去湘鄂西拉队伍,搞武装,建立红军。临行前,周恩来约周逸群和贺龙吃了一顿饭。恩来决定派七八个人,组成一个小班子,有周逸群、卢冬生、李良耀等,由周逸群担任湘鄂边前委书记。周恩来又同周逸群谈话,提出“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的方针。
19298月,接周恩来指示,周逸群再赴上海,参加中央军事部召开的“军联会议”。在周思来主持召开的军事联系会议上,周逸群向党中央申述了加强对鄂西地区党的统一领导机构的重要性,陈毅代表红四军前委,介绍了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四军的建军经验和红四军"七大"会议情况。周恩来代表**作了指示,特别推崇毛泽东和朱德建设红军与根据地的经验。他指诉周逸群: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也是中国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周逸群牺牲后,周恩来亲自撰文、发唁电沉痛悼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周恩来多次询问周逸群牺牲的地点和经过,托李侠公打听周逸群家里的情况。19507月,党中央在重庆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期间,周总理又向李侠公问起周逸群家中还有什么人,处境怎么样。1963年,周恩来与贺龙一起写信给贵州省委,进一步了解周逸群家属的情况,要求贵州省委给予照顾。为了纪念周逸群革命先烈的事迹,周总理要求湖北省委在洪湖地区建立洪湖革命烈士纪念馆,后来还在周逸群牺牲地岳阳市塑制了周逸群烈士纪念碑。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1 21:11 编辑

贺龙的革命引路人

1924年秋天,贺龙驻兵贵州铜仁时,正好住在周逸群家里。周逸群给贺龙寄来了许多书刊和关于广东时局以及黄埔军校开办情况的材料,贺龙读后十分欣喜。1926年,当北伐军从广东进军到湖南常德时,党中央派周逸群带领一个宣传队,到贺龙同志的队伍中工作。贺龙同志立即去找周逸群,要求参加***和改造部队。周逸群告诉贺龙:***不是关门的,只要够条件,一定有人找你。在周逸群同志的帮助下,贺龙同志更加接近***,认为***的主张好,有办法,能够救中国,决心在***的领导下干革命。贺龙从周逸群的话中受到很大鼓舞,对周逸群更加信任了。
19267月,在中国***的影响和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贺龙组织响应改编部队,在常德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周逸群任政治部主任。贺龙按照周逸群的主张,在原随营军官学校的基础上,开办“国民革命军九军一师政治讲习所”,由周逸群带来的大部分宣传队员担任教官,周逸群本人则担任讲习所第一任所长。开办讲习所,是贺龙方面欢迎左翼宣传队来帮助改造部队的重大决定,也是贺龙和他的部队接受中国***领导的开端。
自贺龙与周逸群结识以来,他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周逸群能从政治上影响贺龙,甚至在关键处展开批评,贺龙也能欣然接受,不存芥蒂。贺龙从军事上鼓励周逸群,有时训斥几句,周逸群也并不介意。一军一政,两人相得益彰,互为诤友。
19274月,贺龙奉命第二次北伐,开赴河南前线。出发前,贺龙的参谋长陈图南唆使少数人闹事,谋刺贺龙。贺龙果断处理,交武汉**局枪决了陈图南,迅速平息了骚乱。这一当年在武汉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虽使贺龙历经风险,但确实增长了政治斗争的经验,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更显示出他与国民党右派的彻底决裂和在政治上历经严酷考验后的进一步成熟。这一切是与优秀***员、贺龙的良师益友周逸群分不开的。他的宣传教育在贺龙思想转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贺龙自己也说过,周逸群对他的影响,是对他思想上的第三次推动,也使他真正地接近了***。
19275月,贺龙已是北伐中的一员左派名将,部队也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仍为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为了拉拢贺龙,曾派参谋长朱绍良秘密来武汉,向贺龙封官许愿,说什么只要拥蒋,就委为中央委员,当江西省主席,赠送一幢地处南京的大洋楼,条件是要注意周逸群……然而贺龙对此断然拒绝。与此相反,贺龙对中国***和周逸群的信任有增无减。
贺龙为了避开蒋介石方面的说客,经周逸群安排,于62829日由英租界搬到了俄租界,住在苏联公使馆内。在这里,贺龙结识了不少中共中央的负责同志。也就是在这里,他对***员从思想上、政治上接近,进而发展到组织上的一致了。71,在周逸群的安排下,贺龙的新寓所里迎来了中共中央负责人周恩来,贺龙对周恩来的到访非常感动。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和周逸群又代表前委,委任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起义后,在瑞金城边的一所小学校里,贺龙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周逸群、谭平山作为贺龙的入党介绍人,找贺龙谈了话并宣布了党的这一决定。周恩来出席了贺龙的入党仪式并讲了话,贺龙高兴万分,由衷地感谢党对他的信任,感谢党组织给了他政治生命。入党后,贺龙的立场更加坚定,斗争更加坚决。
贺龙不会忘记,自己从认不了几个字到能读书看报,周逸群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南昌起义后,周逸群给贺龙念了宋庆龄的宣言,贺龙听了觉得很好,便要周逸群再念三遍给他听。贺龙听后,居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这使周逸群非常惊奇,他认为贺龙如能多读书、多识字就更好了。于是,周逸群实话实说:“胡子,我是一字不差地念给你听,你是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这说明你的脑瓜够灵光。可这样还不够,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惜你识字不多,如果念给你听的人有歹心,你不就会上当吗?”贺龙感动地说:“这真是知己的肺腑之言,从现在起我决心每天认20个字。”贺龙说到做到,从那以后,他每天坚持识字雷打不动,即使是指挥战斗,他仍能利用战斗间隙读书识字。
1928年,周逸群受党中央派遣,与贺龙等一起前往湘鄂边组织红军,开展武装斗争。1931年,周逸群牺牲后,贺龙听到噩耗,不禁失声痛哭。贺龙这条枪林弹雨里闯荡过来的硬汉,不知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挫折,他从未流泪退缩。即使在知悉父亲、弟弟、妹妹惨遭敌人杀害时,他虽然满腹悲伤,却没有这样痛哭过。周逸群对于贺龙来说,不仅是同志关系,而且是精神上的指导者。贺龙曾说:“没有他,我可能要走很多弯路,不会这么快成为***人。逸群同志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正是在贺龙的倡议下,中共湘鄂西特委为了纪念这位牺牲的领导人,将洪湖军校改名逸群军校。
1933年,已经牺牲两年、与贺龙一起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周逸群被中央代表夏曦诬蔑为改组派,贺龙劈手抓住了夏曦的衣领,吼道:“周逸群决不是改组派,是他指引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他,做我的入党介绍人;是他,领导创造了洪湖苏区,他怎么会是改组派呢!”19671月下旬,已经蒙难的贺龙还想起周逸群这位早年的战友、同志。他对妻子薛明说:“过去,周逸群曾跟我说过,要警惕党内有‘老鸡婆’(机会主义分子)。我哪懂什么是老鸡婆?参加党才那么几年,政治水平只有那么高。”由此可见,周逸群在贺龙心目中的位置。
197511月,贺捷生受父亲贺龙元帅生前之嘱托,来看望、慰问湘鄂西老区人民。贺捷生没有忘记父亲的革命引路人周逸群,在石首桃花山,贺捷生向当时的桃花山公社负责人详细了解了周逸群牺牲的经过和遗体安葬的地点,表达了对周逸群的无限崇敬。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7-30 21:01 编辑

南昌起义的关键人物

当时党内职务并不高的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是个关键人物。他到贺龙部队后,首先开办政治讲习所培训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军事素质,并在湖南招收新兵3000人。周逸群给部队带来了新的气象,带来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发展了不少党团员,所以,有人说周逸群“像一滴红水落到缸里,正在逐渐扩散,改变着部队的颜色。”他在许多关键时刻为贺龙出主意、拿决策,清除军内的反动分子,粉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阴谋,使部队日渐壮大,并决心跟着***走。
贺龙与***人周逸群长期接触,对党的战线、方针、政策逐渐有所了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才能救中国,才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不顾个人安危,把个人的命运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对贺龙绝不是一次谈话能把他拉过来的。这好比春天播种,夏天除草,到了秋天该收获了。”
正是因为周逸群的不懈努力,使贺龙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为***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以致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军。部队在改造中也更加提高了贺龙的威信,在准备南昌起义时,周逸群给中央写的报告中说:“自师长以下莫不视贺龙为神人,故当时唯有利用贺之主张及言论为宣传之资料”。
其实早在从河南回师武汉时,周逸群和贺龙就曾向党中央和周恩来建议要在武汉起义,但当时党中央来能采纳。部队到达九江后,原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专程会晤贺龙,把党内正在酝酿中的南昌举行武装暴动的计划透露给了他。贺龙表示热烈拥护。不久,决定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形成了,周逸群为安排叶挺和各省在浔代表与贺龙会见共商暴动大计而奔忙。
在即将举行起义的关键时刻,张国焘来到南昌,反对举行起义。周逸群参加了前委重要会议,坚决抵制张国焘的错误,支持前委举行南昌暴动的决定。会后,周逸群将会议精神传达给贺龙。728的傍晚,由周逸群同志陪同,周恩来到了贺龙驻地。在谈话中,周恩来分析了形势,谈了***对政局的看法和主张,精辟的见解使贺龙思想上豁然开朗。周恩来和盘托出“八一”南昌起义的设想,并且传达中央指示,要贺龙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贺龙激动地向周恩来表示:组织上叫我干啥我干啥,我一切服从党的决定。为了保证起义成功,周恩来代表前委委托刘伯承、周逸群协助贺龙制定起义计划,进行军事布置。
周恩来起草的南昌起义命令,以总指挥贺龙的名义发出。七月三十一日深夜,贺龙和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走到二十军军部即起义军总指挥部大院门口,掌握部队的动向,指挥部队的行动,注视“八一”零时这个有伟大历史意义时刻的到来。起义打响后,贺龙、刘伯承和周逸群,冒着呼啸的子弹,直接指挥攻打相距不到二百米远的设在藩台衙门内的敌军总指挥部。周逸群率领二十军教导团和第六团,将敌第九军的有生力量歼灭,对南昌起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起义后周逸群任第20军政治部主任兼第3师师长,而第3师党代表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部队酷暑行军,非战斗减员严重。起义军南下路线有两条。周逸群主张走大路,沿赣江南行,首先解决朱培德部,以壮声威,然后由赣州乘胜向东江前进。同时,列举了走小道给养困难等种种不利因素,使贺龙、刘伯承甚为感动。但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起义军还是走小路,进入了赣东山区。后来的实践证明,周逸群的决策是正确的。
对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竟连国民党左翼分子都说:“周逸群是南昌起义时贺龙的实际政委,没有周逸群,就没有贺龙;没有贺龙,就没有南昌起义。”周逸群在南昌起义中建树了不朽的革命功绩,也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八月一日》中周逸群与周恩来、贺龙在一起









《八月一日》中的叶挺、周逸群、贺龙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1 21:12 编辑

左权的入党介绍人

左权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副参谋长(实际的参谋长)。19379月随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参与指挥平型关战役。19384月,率部粉碎日军九路重围。曾一度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
192411月左权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大队。在黄埔军校,左权与周逸群都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19252月,左权由周逸群、陈赓介绍加入中国***。从此,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他以后近20年政治生活的准绳。他曾参加由周逸群、蒋先云等***人秘密成立的革命团体火星社,后来与蒋先云、周逸群、许继慎、李之龙、陈赓等人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重要人物,同“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份子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广东革命政府东征的几次战役中有突出表现,被称为“黄埔新星”。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逸群积极培养干部,发展党、团员,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由周逸群介绍入党的军地干部非常之多,黄锦辉和杨至成也是其中的两位。
黄锦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中国***早期著名军事干部之一。19251月,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选举第二届执行委员会,蒋先云、周逸群等五人当选为执行委员,黄锦辉、王柏苍等三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不久,黄锦辉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
杨至成是19263月在广州考取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的,在军校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3月转人中国***,接着在贺龙的二十军任连指导员。81,与周逸群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 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军需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还有邓小平同志的亲家贺彪,原名叫贺永年,是周逸群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贺彪。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受革命影响,在农运中担任少年先锋队队长,后来担任了周逸群的交通员。经周逸群同意加入了中国***,并担负地方工作,是当地革命的骨干。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1 21:12 编辑

领导过陈赓、许光达大将

在黄埔军校,陈赓与周逸群都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常委。一次,参加东征的周逸群站在井台上,饱含激情地向村里老百姓演讲。前来听他演讲的百姓越来越多。老百姓过去是被陈炯明糟蹋够了,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听着听着,有的抬起衣袖揩着眼泪,有的自觉为路过的军校官兵送水送饭。陈赓也在人群里听周逸群演讲,他灵机一动,与蒋先云、胡宗南联合创作了一幕短剧《我要控诉》,经过简单排练,就搬上舞台。
19278月,南昌起义时,陈赓在贺龙第203师任营长,而3师师长就是周逸群。起义军南下广东后,在掩护部队后撤中,陈赓负了伤,在卢冬生的扶助下,两人死里逃生,辗转到了香港。然后,陈赓决定到上海去找党组织。卢冬生和一位工人把他抬进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这时,陈赓身上只有20块钱,虽然买到了船票,但只能和卢冬生呆在货舱里。这班船从香港开出,先绕道到汕头港装货。汕头还在戒严,一派杀气腾腾。船靠岸后,周逸群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腋下夹着一领烂席子,混在乘客中也急匆匆地上了船。一上船,他也往货舱里钻,面向船舱壁侧身躺下,把破席子从头到脚严严实实盖了起来。这一切被正躺在船舱看报纸的陈赓发现,他非常高兴,但没吭声,而是用报纸遮住面孔,决意与师长开个玩笑。陈赓突然说道:“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上就登出来了。” 周逸群吓了一跳,忙拉下席子,可仔细一想,这声音好熟悉啊,他听出是陈赓的腔调!战友相逢,两人好不高兴。工友们见周逸群这个样子,主动送来饭菜,照顾非常周到。他们乘同一班船,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
许光达大将也参加过南昌起义。2910月,许光达在中央军事训练班学习结束来到洪湖。11月,周逸群于石首横沟市才见到他们。初见面时,许光达看到“一个三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个子不大,显得很清瘦,头发胡子好久没有剃了,头上裹着一块青布头巾的同志”,经介绍后知道是周逸群同志。许光达是具有较高的政治军事素养的军事干部,他来鄂西,也是周逸群久已盼望的。随即,周逸群主持召开了监、石、江等县委联席会议。会上,请许光达介绍了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估计,传达了中央关于正式组建鄂西红军的指示。在新成立的红6军中,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军长,许光达担任参谋长。他们指挥红6军攻打盘踞龙湾的敌人,首战告捷,接着又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大大鼓舞了指战员们的斗志。19307月初,贺龙率红4军东下鄂西,与红6军会合,组成红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许光达担任17师师长。
1955年,在受衔前,周恩来通知许光达他将被评为大将,许光达感到很不安。周恩来让贺龙做他的工作。贺龙说:“这次授衔,10个元帅、10个大将,是毛主席、**几位副主席反复研讨、权衡,又照顾各方面而决定的。”许光达却反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贺龙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不忘却共患难的亡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7-30 21:02 编辑

牺牲经过及历史迷团

19313月初,中央代表夏曦来到了洪湖苏区。25日,夏曦在下车湾上了长江北岸,便急急忙忙地成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担任了分局书记。周逸群和段德昌等苏区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隆重地欢迎了夏曦。夏曦新官上任,神采飞扬,他批判了李立三的“盲动主义”路线,同时也带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他要求攻打城市,夺取政权。周逸群和段德昌对此非常忧虑,但考虑到夏曦在党内是老资格了,与郭亮、毛泽东不相上下,觉得应该尊重他,不好当面冲撞。
夏曦虽然大权在握,但他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在苏区军民心中的地位并不高,与此相反的是,周逸群和段德昌的威性比他这个分局书记要高得多。夏曦便决定先去掉有刚有柔的周逸群。夏曦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说湘鄂西特委与中央分局实际上是重复的,遂自作主张撤销了湘鄂西特委。特委书记周逸群一夜之间便失去了职务。夏曦心中十分清楚,以周逸群在洪湖苏区的威性,没有职务自然说不过去,刚好这时江南的洞庭湖正在建立党的组织和政府机关,夏曦遂将些“重任”交给周逸群,要他以巡视员的身份去那里检查、指导工作。这样,夏曦既对苏区军民有了一个交待,也把周逸群支得远远的,好让自己放开手脚施展。
周逸群一方面自己忍辱负重,另一方面又说服段德昌等其他同志要积极配合夏曦的工作。一天半夜,周逸群乘着一只乌篷船,顶着大风,破着洪湖上的滚滚波浪,悄悄地离开了湘鄂西苏区中心瞿家湾,直奔长江之南的洞庭湖。在夜色中,默默为他送行的段德昌等人满眼都是泪水。
夏曦还派段玉林和马武一道来江南,监视周逸群的行动。段玉林被周逸群的大局观念所感动,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就在周逸群着手建立洞庭湖特区之际,夏曦担心周逸群开辟了洞庭湖特区,自己控制不了,尤其怕他将来与贺龙和段德昌串通一气,把他这个中央分局书记架空。夏曦来信指责周逸群,说他开劈洞庭湖特区是分散兵力,是逃离洪湖的‘右’倾逃跑主义,并责令周逸群速回瞿家湾汇报“南巡”工作情况。
夏曦又派宋盘铭来江南,准备以他取代周逸群的工作的。周逸群心中虽然激愤,但还是平静地说:“我马上组织开一个会,然后就回江北。”宋盘铭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认为周逸群开辟特区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见开辟特区的工作十分复杂,也建议周逸群不必往返江北,那样太浪费时间。宋盘铭和周逸群联合给夏曦写信,报告江南的情况,但夏曦还是坚决要周逸群回江北汇报工作。
1931520下午,周逸群乘船由洞庭湖出发。战友们不放心,派了一个班的战士护送。周逸群一行扯起船帆,直奔洞庭湖东岸。护送班发现有一只船在跟踪,他们便在岳阳附近的采桑湖上了岸,然后从树丛中隐蔽前进。当他们行到贾家凉亭王家屋场附近时,与从岳阳过来偷袭的敌军遭遇。在交战中,周逸群不幸中弹牺牲。由于敌人的火力密集,他的遗体未能抢出。战斗结束,护送周逸群的战士大部分牺牲,活着的也被敌人全部抓走。因为知道周逸群是红军,他的遗体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安葬在君山许市镇月台村。
那天早上本是个大晴天。周逸群牺牲后,忽然雷雨交加,倾盆而下。这一年,周逸群同志只有33岁。周逸群的死实际上始终是个谜团,当年就有人指出是党内出了叛徒,但是,一直没有证据。八十年代的时候,存在一种意见就是夏曦是暗害周逸群的主谋,不过也缺乏足够的证据,所以没有定论。

2008年8月1日作者在周逸群墓前敬献花篮

8
发表于 2009-7-30 21: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顶。。。。。。。。。。。。。
9
发表于 2009-7-30 21:18 | 只看该作者
顶。。。。。。。。。。。
10
发表于 2009-7-30 21: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赤壁传奇版主给我们上了一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5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