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5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吴世浩:赤壁文化的培植与开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赤壁文化的培植与开发
吴  世 浩
(根据6月25日晚在热线吧即兴发言录音整理)

      接到冯部长的邀请后,一是感到非常荣幸,第二是感觉非常惭愧。作为赤壁人,参与赤壁文化的讨论,是应尽之责,而有这样一个平台来参与讨论,甚感荣幸。惭愧的是,自己平常就有关方面的思考太少,关注太少,有负期望。
       提到赤壁文化,我想到4个字,就是培植与开发。
      为什么说要培植与开发,因为什么是赤壁文化,到现在为止,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赤壁人来说也好,还是作为我们赤壁政府来说也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赤壁文化的定义。之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也就是因为赤壁文化还没彰显出来,还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需要培植。
       前面几位提到赤壁文化里面的茶文化、养生文化、古今智慧文化、斗争文化,而斗争文化在这个以人为本、在这个和谐社会里,不管是从世界文明主流来看,从目前形势来看,还是时代的发展来看,斗争文化其实现在是不提倡的。但是智慧文化还是值得提倡的。前面说赤壁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也就是高标准严要求来讲的。其实,赤壁从设县治到现在,二千年的历史,怎么可能没有自己有特色的文化呢。这个智慧文化,就是我们赤壁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是有特色的一面。但就赤壁的智慧文化这个特色的彰显方面,还不是特别明显,只有赤壁之战以资论证。没有特色就要培植特色,所以,只有通过培植以后,才能把我们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开发出来。也就是前人所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有地方特色的,才是对世界有吸引力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到开发。
      同时,我们赤壁一直在提,我们赤壁茶文化的茶马古道,也就是前面大家提到的茶文化。可以这么说,赤壁文化里面,最有地方特色的,就是茶文化了。大家认可的茶马古道,是源于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二战中后期很是繁荣的一条国际茶叶贸易线路。这一线路与贸易,涉及到我们的,不外乎就是清末以来,我们通过晋商的开发以后,我们的茶叶才在边疆一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赤壁的茶文化,在波及那么长的时间与涉及那么远的距离的茶马古道里面,我们赤壁自己本身的,能够经得起学术论证的又能占多少比例呢?真正的茶马古道,在学术上定义的茶马古道,我们赤壁所占的份量并不是很重的。但是历史上所留下来的茶马古道的遗迹,可以供人看的原貌,只有赤壁最多,可以再生产的资源也只有赤壁最多。那么这样一来,我们赤壁只要加以培植,我们在茶马古道,也就是茶文化这一块上,我们就占有很大的先机,因为我们现有的资源,是别人所没有的。这个资源,不仅是现有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还包括经过这么多年战争也好,政治运动也好,能够保留下来的,可以让人感受、体验的原汁原味的,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可以让人走进历史深处的建筑、交通、环境等遗留资源。
      同样,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国家,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战争史。那么,在那个战争年代,特别是在那个冷兵器年代能够留下来的军事遗址,又有多少?能够保存如此完整的恐怕也只有我们赤壁古战场了。这就是先人给我们留下来的资源。然后,我们要怎么样在这个资源上来培植我们赤壁的文化?只有培植好了,我们才可以谈到开发。正因为我们有了先人留下来的古战场,有羊楼洞古街、有新店的古街,我们才谈到进一步开发,如果说没有这些古街了,我们要怎么样来谈开发?没有赤壁古城墙了,我们又怎么样来打造赤壁这座古城呢?在我们这一个县级市,没有了古城墙,我们要在县城里面发展旅游,靠什么?对于游客来说,一座再现代化的县城,也不比不上“京、上、广”的吸引力,一座完全仿古的人造古城,其实就是一座新城,根本就没有吸引力。就好比三国赤壁景区一样,一看到那个大气磅礴的大门,好像还有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但是在我个人看来,赤壁新景区所有的东西都抵不上凤雏庵剩下来的那半截庵堂。那半截庵堂,就是能够经得起历史风雨洗礼,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么多年的历史在那里面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要培植赤壁文化,我觉得先要把我们的赤壁文化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就是通过人们一种不自觉的或者说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活动而形成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与民俗有关,与集体活动有关,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最后就是一种文化了。这种文化是扎根于民间的,它是有生命力的,这个文化,从某种方面来讲,才是真正的赤壁文化。第二部分,就是通过历史的大事件,发生在赤壁本土的历史大事件,它发生的时间也许很短,但是,影响很大,是经得起历史风雨洗礼的,它不仅在当地,乃至于一定区域范围内都有影响,甚至会波及到我们中国,乃至于东南亚,都受它的影响。如赤壁之战。这样的历史大事件,当它结束后,它在当地会留下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民间的集体无意识的保留,或是口耳相传,或是形成文字,流传下来,就是一种文化。
     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脚盆鼓文化,它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没有赤壁之战这样的大的历史事件,是不可能产生脚盆鼓这样的文化活动的。正如没有屈原,就没有端午节一样。那么,我们有这个脚盆鼓的文化,我们在培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开发。当我们在发展旅游的时候,这个就可以作为一种地方特有的文化,就像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中,以歌舞来娱乐旅客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脚盆鼓这种形式,来吸引游客。赤壁民间的舞龙灯,在我个人来讲,我是不喜欢看,可能像我孩子一样的90后也不喜欢,但是龙灯并不因为部分人不喜欢,不欣赏而消失,事实上是龙灯每年都在舞。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些人喜欢舞,更是因为有人喜欢看,会欣赏。还有一个是那些舞龙的民间组织有一定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而有了一定的市场,有一定的生命力,才使得他们有这种表演的动力,也才有吸引力。虽然我不喜欢看舞龙,但是,今年春节,我们赤壁八蛇畈吕家的龙灯,就很有影响。为什么有影响,我想,一个是八蛇畈吕家,据说是三国东吴吕姓大将的后人;另一个,这个八蛇畈吕家在舞龙的时候,在整个过程中,保留了其祖先对这一仪式或者是活动的要求,是严格遵守古训的。这其实也就是我开头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祖先的,才是有吸引力与生命力的。正因为八蛇畈的龙灯保留了传统,所以,在今天这个商品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它的特色是那么明显,才有吸引力,才能产生影响。
      所以,我认为在培植与开发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握的就是两个意思,一个是要突出重点,另一个要因势利导。赤壁文化通过培植以后,我非常赞同陈总(陈天生先生,小编注)之前提到的那几个文化,那几个文化就是赤壁目前来说可以以资开发的,在这个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再因势利导,以资开发。
      那么我们茶文化怎么样来开发?我们赤壁的茶文化要开发的话,一定要避开宏观,只能走小、走实。我们原来一提茶文化,就说是什么商贸文化。讲商贸文化,我们讲得过大城市?拼得过沿海?争得过那些历史文化名镇?但是,我们只讲茶贸易,只讲茶文化,这个,就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特色不能彰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就是讲茶文化,自陆羽的《茶经》后,茶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很广,各地都有茶文化,我们怎么来彰显我们的茶文化的特色?我们赤壁的茶文化,特色还可以进一步的只走砖茶这条路。在赤壁文化开发上,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件事,就是作为县级市,要做大一个项目,先要从细做起,越细越好。商贸是个大项目,茶贸易是个大项目,那么砖茶呢?就只是其中之一了。把砖茶做好,我们的特色就出来了,吸引力就也来了,影响就出来了,名声也就出来了。而做砖茶,就要归根其源头——赵李桥砖茶厂。目前我们在建的茶文化生态园只能体现茶文化的百花齐放这一形态,而真正能够走出去的,能够打响赤壁茶文化的招牌的就只有砖茶。甚至于在某一情形下,我们还要在这一招牌下面加上“蒲圻”二字,因为很多人只认“蒲圻”,只认“赵李桥”,而不认“赤壁”。虽然说“赤壁”知名度很高,但是在某一行业里面,“蒲圻”的知名度还要高。我记得贺国强同志来赤壁的时候说,他还是在求学的时候,每次一到蒲圻心情就特别激动,因为蒲圻站过了,就进入湖南,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所以,在砖茶来讲,外界还是只认“蒲圻”,只认“赵李桥”。要发展茶文化,突出发展砖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龙头企业,目前赵李桥砖茶厂要牵起这个龙头,形势很不乐观。砖茶厂目前的现状,不仅是赤壁茶文化的一种伤害,也是对赤壁旅游、赤壁经济发展的一种伤害,再拔高一点就是对赤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种伤害。要说这么多年来,中国驰名商标,整个赤壁甚至整个咸宁都只一家,那就是赵李桥的砖茶。我们要谈茶文化,就要保留赵李桥砖茶厂的原名,至于说怎么来开发,怎么跟之前的历史相衔接起来,这个文章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做,但是赵李桥砖茶厂这块牌子不能丢,就像我们原来的机械厂一样,牌子一丢,它这个行业所占的比重也好,影响力也好,都不能与以往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在谈到茶文化的时候,那么就需要传承,没有传承的文化,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它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当我们以赵李桥砖茶厂为龙头,以我们羊楼洞茶文化的这种百花齐放的生产格局为依托,然后,我们再进行开发。把目前的茶叶市场,因势利导往羊楼洞古街那边转移。赤壁现在比较集中的茶叶市场就是体育路的那条街上,那条街上有三家供人休闲、品茶的场所,有几十家专业进行茶叶销售的商铺。我在接到冯部长的邀请后,专门跑到这条街上转了几圈,我想看看这个茶叶市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行情,想看看经营人员对茶叶了解多少,对赤壁的茶文化了解多少。每到一家店,我发现经销商有一个习惯,他们都会问到,是要砖茶,还是要绿茶。这说明我们的砖茶还是有市场的。所以,要因势利导,把这个市场引到羊楼洞去。一定只能是借助市场的力量,不能搞行政强制,市场才是有生命力的。把销售与消费这块引到羊楼洞,一个是生产销售方面比较便利了,另一个是让游客体验到生产的过程。这样,就把销售与赤壁茶叶的历史连接起来了,与开发羊楼洞旅游结合起来了,让游客在浓郁的古韵味里面,感受砖茶的历史,品味赤壁的茶文化。
      在羊楼洞培植、开发茶文化,还可以因势利导地跟我们的国学相结合。赤壁这个地方,除了茶文化,养生文化之外,还有一个文化,在中南地区来说,还是比较有名的,那就是佛文化。养生文化是属于道家文化,我们中国从汉代开始对中国,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还是佛家文化,那么佛家文化在中国来说影响最大的,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密宗。而这两宗在赤壁来说都是存在的,但还没在我们的赤壁文化当中体现出来,也是赤壁没有引起重视的,这一资源利用好了,按照佛文化的影响力,把赤壁的影响通过佛家的渠道这一块来扩大,甚至是可以扩大到世界,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赤壁的观音寺,是属密宗,是在中南地区最大的密宗传教场所,它与西藏的佛文化是系出同源,而大家都知道西藏佛文化的影响力的。那么,在我们中原,在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部,我们赤壁有这么一家在中南地区是最大的密宗传教道场,如果我们能稍加利用,我想这其中的影响力是不得了的。我们赤壁的圆通寺,是属禅宗。圆通寺的方丈在禅宗的五宗里面就占了二宗,其造诣也是颇深的,方丈的弟子,遍布海内外,是真正的桃李满天下。陈总(陈天生先生,小编注)说品茶需要一个幽静的环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圆通寺正好是一处幽静之所。我们在品茶,讲茶道的同时,还会回到禅上面来,在中国文化里面,很多时候茶、禅其实就是相通的。因此,这一块就可以开发出来。而我们的国学就可以在利用佛教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比如在羊楼洞附近,在原来的师范旧址,办一个国学馆之类的,以讲授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经典为主,成员可以是以赤壁本地学生为主,利用夏令营或者别的活动发展起来,这样既可以让游客观赏,同时也能让赤壁的少年儿童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
      赤壁一直文脉不兴,包括我们周边的县市崇阳,都出过状元,而赤壁没有。通过培育国学,把这一块搞起来以后,这个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我们要发展赤壁文化,就是要提高整个赤壁市民的素质,我们要想提高整体素质修养的话,还是要回到我们祖宗这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人文智慧上面来。只有这样,一个地方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种活力。
      总之,我认为现在要发展赤壁文化,就要培植具有赤壁特色的本土文化。只有把赤壁本土的文化培植得有了影响,有了规模,有了生命力之后,我们才能谈到开发,才能利用。
      没作多少准备,按照刚才冯部长的要求,零零碎碎谈这么多,就不耽误后面各位的时间了。
      冯部长要求想一个广告语,我想的是:两千年风雨洗礼 三国赤壁古拙依然。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2-6-29 23:54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双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30 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能说好 只能顶了

一目了然的让人知道了赤壁的文化底蕴以及可操作引导的方向
凤雏庵剩下来的那半截庵堂 八蛇畈的龙灯保留传统
这俩条深感认同 简直就说到心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30 00:2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钦佩我已无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1 08:17 | 只看该作者
烧火泡茶话三国。广告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1 10:3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拜读了吴校长的即兴讲话,我认为校长讲这些话,还是颇费了一些精力的,把我们本乡本土民间的一些东西放在了文化的层次上,这就需要校长对事物有了观察和了解后,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上来。年初和校长他们文化人一起小坐,也没有谈到赤壁文化的话题。 补充一点,要说赤壁文化,我认为大街小巷的麻将也算是赤壁一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1 12:47 | 只看该作者
  突然发现赤壁和成都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满城的麻将声,茶文化(成都遍地的茶馆),三国遗址(武侯祠)。但是赤壁毕竟不是成都,成都的文化产业之发达不输京沪。也许我们可以有所借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4 17:2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实在到开发,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文化,不是口头谈谈说说,而是要落到实处。
文化,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深入人心的底蕴。
文化,不是政府或官场层面的,而是人民百姓心灵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9-4 17:30 | 只看该作者
赤壁文化,如果在面子上或政府层面上谈,
不管如何奢华,那都是肤浅的。
赤壁文化,要政府真正引导人民群众讲究文化和文明,
没有文明的人民群众,没有文化的人民群众,
赤壁文化就无从谈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9-7 10:42 | 只看该作者
吴先生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2-23 06: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