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灾难前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消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灾难前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消费”
2013-04-22 09:39:17 华声在线 【大 中 小】
    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截至21日下午5点,死亡人数已达186人,受伤人数近7000人。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旧伤未平,川地又再添新伤,每一次伤亡数字的刷新,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痛感。在举国上下将目光与关切再一次投向四川时,生命之间也迅速生成了联系纽带,地震发生后,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传输系统,第一时间将各种相关讯息予以发布、传递,有效集结人群之间的多种反应,包括专业知识提供、捐款平台的建立、接力找人等等。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相比,这次的社会良性反应无疑借助网络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且这种反应不再只是纯粹的热血激情,而更多地体现出了专业的一面。
    人类总是在试错中前行,面对灾难亦是如此。无论是从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还是从援救的专业性,以及官方、民间各个组织在灾难前的表现而言,都存在着不少的校正可能,也因此,虽然全国人民都心系灾情,但以“人本、信任”为根本的社会诉求仍然引发出一些意见和质疑。这些情绪的产生或源于它所针对的对象公信力的坍塌,或因为灾难援救专业性的需要,或因为对部分人消费灾难、过度渲染悲情的天然反感。
    在这次社会反应信息的重新整合中,人们很容易便看到了民众的情绪走向与选择倾向。就捐款而言,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壹基金”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便募得3000多万捐款,而深受负面影响所害的中国红十字会,除在官方微博上收获了一大堆的“弱”表情之外,只募得区区数万元民间捐款。尽管红十字会近两年来一直希望通过内部改革、外围宣传来扭转形象,但信誉坍塌之下,失去的无疑是整个社会的信任,面对民众的用脚投票,官方慈善组织在灾难救援中的尴尬亦是社会一痛。当然,民众从未丧失援助热情,从映秀数十位的哥自发组织前往雅安施行救援,到一些志愿者前往灾区前线帮助工作人员发放物资后主动撤离,灾难面前,整个社会形成的互助氛围一直是温暖人心的体现,感同身受的痛苦使每个个体结成命运共同体,以微薄之力凝成大爱。
    在这次雅安地震中,不要消费灾难,不要过度炒作几乎成为了救灾、报道中的共识。当地电视台某女主持人震后身披婚纱做现场报道,虽迎来了不少人将之赞为“最美新娘”,也有不少人认为她是全程作秀,借灾出名。虽说各种猜测难以厘清真相,亦从侧面反映出人们拒绝灾难消费的情感倾向,消费灾难,或许在以往会赢得满屏感动、漫天泪水,但随着民众理性的增强,这种消费其实损耗的是人们对传播者的信任,以及对其专业性、人道主义稀缺的怀疑。汶川地震后,国内某门户网站曾经作过“你觉得中国媒体在震灾报道中的表现如何”的调查,投票者中有85%的人认为“有些记者为抢新闻不顾灾民感受”,显然,这种消费灾难的报道行为需要靠增强新闻专业性以及人性化新闻呈现来进行转变,这也给予了报道雅安地震的国内媒体反思和进步的机会,毕竟,冷静、真相、人道才是灾难报道的前提,而并非用荷尔蒙来激发社会情绪。
    对人类而言,灾难不啻于一枚试金石,可以检测出生命之间的信任、关怀程度,亦可试探出人性的高贵与低劣,物质上的毁灭不会使我们陷入绝境,信任、精神上的枯竭才会使灾难感加剧。唯愿大灾之中信任递增,消费递减,如此,才更能使我们充满信心与感受温暖。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29 | 只看该作者
野猪王子 发表于 2013-4-22 13:07
顶。。。。。。。。。。。。。

感谢朋友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23 08:37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6:46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宏義道馆 发表于 2013-4-23 08:37
顶.....................

感谢朋友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2 15: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