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7.0级地震后,又是举国沸腾,但关于地震和救灾的一些认知误区仍然存在。
下面,有亲临过汶川、玉树地震现场的记者左志坚就这些误区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关心灾区的朋友有些帮助和启发。
2008年5月,我刚从国外出差归来,立即上了去四川的飞机。那次我负责川震南线(映秀—汶川—茂县)的采访。我本行是商业报道,但没想到那次巨灾之后,竟成了灾难记者。 一年之后,灾区回访,把北线(绵竹—北川—安县)所有重灾区走了一遍。2010年,又逢玉树地震,再次带队去了青海。2011年,四川灾区完成重建,三赴灾区,那次去了遥远的青川。同年,日本大地震,调派记者去东京,并在后方组织和协调专题报道。 是的,几乎每年都在做地震报道。我的意思是,灾难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上周六,我刚刚到成都,做川震五周年的回访,并在映秀住了一天。没想到刚离开,又是七级强震撼动四川。这一次,又是举国沸腾,但一些认知误区仍然存在。我想就这五年来的观察,做一些简单的总结,希望对关心灾区的朋友有些帮助和启发。
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一定。
在2008年的灾难中,当地震局监测到震中在映秀时,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里。加上映秀道路中断,天气恶劣,直升机又无法抵达,这放大了外界的焦虑。又因为映秀离成都非常近,许多民间救援资源就都发往映秀。但另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北川其实更惨烈,整个老县城被埋。其实当时北川的交通条件比映秀好许多,如果有更多资源投放到北川,或许能救出更多人。 你能看到的重灾区,都只是媒体和官员最容易抵达的地方。你视线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严重。
二、救灾越快越好?也未必。
速度和效率是两码事。比如说,你在第一时间把大量部队集结到映秀,结果人员伤亡最惨是在北川,那整体救援效率未必就高。我们要的是救援效率,这就要求指挥者必须很专业,而不是很热血。科学决策更重要。 512那次因为气候太恶劣,直升机无法获取完整信息图,这次就很好,无人机很快拿回了全景图,这就对指挥者调配救灾资源起到很大的作用。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三、救人应该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乱?这话要一分为二的看。
08年我基本是和先头部队同时抵达映秀。部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们走整整一夜,抵达震中时,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而且山区道路不畅,意味着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亲眼看到两位士兵花了很长时间去搬卡住的楼板,却只能无奈的放弃。 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外来的部队有优势。这时候,防灾教育就特别重要,平时的演习和组织,在灾难真正来临时,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后,四川各地的防灾教育做的如何?
四、记者去灾区只会添乱,最好不要去?记者的作用比你想象的可能要大。
记者在灾区挤占不了太多资源,如南方周末编辑今天在微博上所说,“在中国权力差序格局制定的资源分配体系中,媒体和志愿者的排序往往处于末端。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路口实行交通管制,绝大部分记者和志愿者的资格是最后通过”。 那年一进映秀,一位在哭的女教师不仅说要给我做午饭,还希望我去映秀小学看看。她是本能的认为如果记者重视,就可以带去更多的救援资源。五年后我再去映秀,当地民众对记者仍极其友善。 资源是随着信息走的,没有透明的信息,就没有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最优的救援效率。而且,有没有媒体在场,救援队的工作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媒体的在场,也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别想当然以为灾区就不需要监督。
五、志愿者最好不要去灾区?这个要看是什么志愿者了。
如果你连山区都没去过,必要的冲锋衣、睡袋什么都没有,我也觉得没必要去。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灾区可能很需要。比如说,我当时是和广东的医疗队同时进的映秀,医疗人员体力未必有多好,但灾区很需要。 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户外俱乐部的朋友,他们背70升的包,全部是药品,送到之后部队非常感激,当时最基本的消炎药都缺。这些志愿者也没有停留,送到就离开,给我印象很深。 其实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问题不是志愿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组织起来,让救援更有效率。这方面政府应该统筹。
六、红十字会不放心,我该给谁捐款?我觉得普通个人前三天不需要考虑捐款的事儿。
玉树地震那次有朋友给我电话,让我在灾区给灾民几千块钱,回来她给报销。我说现在有钱也没地方用啊。其实但凡这种巨灾,对人类文明是瞬间毁灭性的打击,一下打回原始社会。停电停水停电话,钱没用。最紧缺的反而是物资,可以组织急缺物资尽快发过去。一般来说,前三天,最需要帐篷(防余震只能住户外)、药品(伤员太多)、电源(没法住楼里或者干脆电厂损毁)、食品和水。 等到72小时过去,进入灾民安置和重建的阶段,如果你还关注灾区,可以考察一下他们的需求,以及公益机构的口碑,再决定要不要捐以及捐给谁。一定要捐给账目公开的机构。
七、政府完全不可信,所以志愿者尽量不要和政府合作?救灾一定是以政府为主,要改进的是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机制。
实际上,即便在日本这种地震多发、NGO已十分成熟的国家,政府也依然是救灾的主体。任何国家,政府在基础信息、机械装备、动员能力等方面,都是民间不可能比拟的,民间组织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政府成为救灾的主导者,而民间机构若要提升救援的效率,还是得尽量获取政府的支持。 政府也亟需改进官办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并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整合信息,并与各大民间机构联络对接。最大的问题往往不是物资匮乏,而是不知道物资往哪儿送,政府有义务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平台和衔接机制。
八、我们要给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资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钱。
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还有汉旺。但以我之后回访的经验来看,这三个地方重建资金绰绰有余,因为他们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其实更缺钱。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这个地方离成都太远,坐车要大半天,山路长又弯,但惨烈一点不弱于映秀,有整个村子被全部埋掉的。问题在于,由于交通闭塞,记者、官员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业没法获得曝光的机会,官员也捞不到政绩,那自然不重视。这种地方往往经济基础偏弱,反而更应该救助。 恐怕政府、媒体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专业的NGO才可以。当然企业也可以做的更专业,而不是更热血。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关心那些尚未被报道的灾区。
九、地震局没有尽责,有人预测了地震,政府不重视?这个是误解。
我很小时就在科普书上看到说地震是无法精准预测的,现在依然如此。现代的科学只能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带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保命了。 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减灾上。只要地震时房屋主结构不垮,就有足够时间跑路,小命就能保住。政府的重心应是组织演习、核查建筑质量、加强科普教育,但这些不容易出政绩。
十、这次电力、通讯抢修及时,国企都很给力,所以这些重要行业,一定要国有?这个跟所有制并没有关系。
电力、通讯企业反应确实很快,而且在西部山区抢险,其工作强度和危险度远超大城市。通讯企业也很及时的宣布灾区电话免费,这是08年汶川地震就有的传统。但我们并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国企救灾一定就比民企快,或更有社会责任。比如说第一批宣布捐款的,就是民营企业,一捐就是500万。要说对通讯保障做出贡献,民企腾讯的微信也立了功。许多民营快递公司,也宣布了灾区免费政策。民办的壹基金的效率更是不输部队,他们在玉树地震时响应就极快。只能说,国企所在的行业比较重要,而且政府宣传时也更重视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