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水田,先养一季小龙虾,小龙虾卖完后再种上一季晚稻,并在稻田里养鸭,这样就实现了“一田三收”。湖北省党代表、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淑娴自创“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走进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已成熟的晚稻。今年,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种植50亩试验田,在今年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下,50亩常规稻产量依然可观。
“产量大概是作为常规稻八九百斤一亩,和正常年份相比是差不多的。”田淑娴说。
2017年,田淑娴从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赤壁市安丰村开始了自己的稻田追梦之旅。在饲养过一段时间小龙虾和成功探索“鸭稻共生”模式的基础上,2020年,田淑娴萌生了“稻—虾—鸭”综合种养的想法,并在2021年首次试种了50亩试验田。然而,创新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去年的高温天气让鸭子产生了热应激,导致鸭苗大批量死亡。
“我们养的鸭子一开始损失特别大,当时是四五千只鸭苗,最后只有几百只可以下蛋的成品鸭。”田淑娴说。
困难没有压倒这个不服输的姑娘。田淑娴后来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向相关专家请教。在今年的种养过程中,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应对了今年高温天气对鸭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控制鸭子下田的时间段,在太阳升起来不久时让它们下水活动,在中午时间段就赶回圈舍里休息。建在田边的鸭舍全部用反光的黑白膜把阳光阻挡在外面,然后在里面安装喷淋的设施,可以人工进行喷雾降温。饮用水添加维生素、黄芪、金银花等中药成分,既增强体质,又解暑降温。”田淑娴说。
田淑娴介绍,“稻—虾—鸭”综合种养模式抗旱效果好,试验田为了零排放、节水和生物习性考虑,四周铺设了土工布,就是这个土工布在今年抗旱过程中发挥了大作用。
田淑娴说:“土工布能阻止小龙虾在田堤上面打洞产卵,阻止鸭子在活动的时候把堤岸破坏掉。铺设之后保水效果特别好。整个夏季,在田里面的水蒸发掉了之后,我们只抽了一两次的水让它漫过这个田面,它就一直维持到现在。”
田淑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养殖一亩小龙虾,可收入3000元左右。无抗鸭子80块钱一只,每亩田可饲养30只,养鸭收入2400元;每亩田可产900斤稻谷,可生产精米450斤,今年这种绿色生态大米的价格是10块钱每斤,水稻收入4500元。这样一来,一块田实现三收,稻田综合经济效益接近万元。
田淑娴说:“这种模式已经经过了两年的生产试验,基本上技术和管理已经成熟。下一步,我们就要把这种模式进行复制推广,计划在明年扩张一个400亩的‘稻—虾—鸭’标准生产基地。也会和其他的镇村合作,去把合适的地方改成这种现代的农业基地,让稻田的亩产值更高,产出更加优质的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讯员 肖天胜)文章来自: 咸宁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