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小说] 《湖乡人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15: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乡人家》小说创作素材


这是发生在1939年至1949年间的黄盖湖的故事,当时黄盖湖这里发生的故事情节有:


1,江北洪湖发生了大洪水,位于王家洲的王老汉王佑江家的赖以生活的田地被淹,看着即将成年正在长身体需要大量吃饭的几个儿子,愁得不得了,于是与老婆子商量先带着大儿子王勇毅与二儿子王逸舟去到长江对面的太平口古街那里讨点饭吃,就是打工赚钱,等站稳脚跟后,再接大家过到江南生活,逃离这个十年九涝的地方。


2,三个老爷们划船来到太平口这里,还只能住在船里生活,王老汉王佑江有一套打鱼的本事,每天就带着二儿子王逸舟到黄盖湖及上游的新店河与源潭河里打鱼,就拿到太平口古街、新店古街、聂市古街市场上卖。出发打鱼就安排大儿子王勇毅到太平口古街上等活,为来往商家搬运赚苦力钱。


3,经过一年多功夫就在太平口古街沿河边建了一座小茅草屋,总算到岸上生活了,有了固定的家,太平口的一些居户就到王老汉王佑江家里买鱼或找王勇毅搞搬运的活,由于口碑好古街上人家都到家里来找人了。


4,很快又一年过去了,太平口这里的商船来往非常多,且黄盖湖的鱼也是相当的好捞,于是王老汉王佑江就过江把一家老小全部接到江南了。


5,这样一下子家里就多了四口人,需要更多的活赚钱养家了。


6,每天老大王勇毅带着老三王启铭、老四王梓轩、老五王锐锋到古街上等活做,王老汉王佑江就带着老二王逸舟到湖里打鱼,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吃着老伴,儿子们吃着妈妈做的饭菜真是一家其乐融融。


老大王勇毅在太平口这里成立了一个运输队当起来了小老板。后来在父亲兄弟的帮助下买了大船搞短途运输了,也算一个小老板了。
老大在洪湖新堤水码头这里碰到发小阿福,介绍他到新店码头搞搬运工作,后来当了一个小工头。


7,老三王启铭爱动脑筋,认识了太平口一个茶馆的女孩,名叫做林若雪,小名阿雪,相处得很好,老三王启铭觉得茶馆里的青砖茶怎么这么好喝,一来二往就与从羊楼洞贩茶的商人陈泰丰老板认识了,陈泰丰老板看到老三王启铭为人诚实勤快,就说让他跟他一起做贩茶的业务,就这样,老三王启铭走向了长途贩茶的路,即把羊楼洞的砖茶聂市砖茶道贩到蒙古俄罗斯,这段历程的艰辛只有他知道。


老三王启铭从羊楼洞贩茶到蒙古俄罗斯边境往返都要好几个月,与茶馆女阿雪见面非常难得,当船只到太平口古街这里,总要偷偷带茶妹妹阿雪到长江口的芦苇荡里谈情说爱,年轻男女的事情总是令人向往,这里不多说了。


8,老四王梓轩,喜欢钻研技术,看到老三王启铭跟着商人老板贩茶混得不错,在家庭会上说也要跟着老三王启铭混,于是老四王梓轩来到羊楼洞被这里的繁华景象吸引,开始到一个茶厂做工,由于勤奋好学,得到老板赵锦程赏识,老板就教他怎么制砖茶的技术,后来老四王梓轩就走上了种茶、制茶、卖茶,贩茶一条龙的工作,在羊楼洞也算一个小有名气的老板了,娶了两房太太,还建有一个王家大院,真是气派。


这里要调查羊楼洞古街、新店古街、聂市古街、睦里畈古街的几个大屋的情况,做为创作原型。


9,王老汉王佑江带着二儿子王逸舟在新店河、源潭河、黄盖湖、长江水面打鱼,由于勤劳技术好,换了大渔船,在黄盖湖流域混得是黑白两道通吃,在黄盖湖的几个水码头都有自己的鱼档口了,每天鲜鱼是供不应求。


这里要描述王老汉王佑江与二儿子王逸舟跑江湖时为了生存是怎么样与黑白两道打交道的技巧的。


10,二儿子王逸舟每天都要送鱼获到聂市的鱼档,被这个街上的戏曲深深吸引,每次来都要到去听,一来二往就跟戏园老板的小女儿好上了。老板女儿叫做周婉琴,小名婉儿,不多久就把她娶回到太平口成家了。


这里要描述聂市什样锦戏曲多么美妙,及渔家娶亲的湖乡文化。


11,老五王锐锋,读了几年私塾,被老师的先进思想感染,有了更进一步革命的思想,在太平口古街认识了地下党游击队员的思想熏陶,逐渐走向了革命道路。老五王锐锋往返于黄盖湖流域的一些游击队活动的区域,赵李桥、新店、余家桥、车埠、江南镇、洪湖等地开展革命工作,先后与国民党反动政府、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斗争。




12,在黄盖湖流域活跃着好几股土匪,老五王锐锋利用父亲与老二与他们的关系,成功收编了几股土匪参加了革命。




13,土匪头子宋先德系沔阳人,手下有60多名土匪,属国民党78支队何天向领导,专以欺压百姓、拦路抢劫为生,对来往的船只构成了很大威胁,黄盖湖周边的老百姓对他是恨之入骨。于是老五王锐锋发动广大渔民把这股害人的家伙消灭了。




由于老五王锐锋的革命热情高工作能力强,被当选为嘉蒲临自卫大队第一小队队长,


14,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日子,日本鬼子为了从内地夺取资源,从太平口大举进入,想打通水路掠夺黄盖湖上游的资源,沿途烧杀,羊楼洞、新店古街、睦里畈古街都被日本鬼子烧掉了,还在太平口这里建设碉堡,封锁黄盖湖出江口的航运,严重影响了老百姓正常的进出。
经过几年的暴力抢夺,黄盖湖周边的山林的木材都被砍伐殆尽,就是现在都很难成林了。


15,为了打掉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老五王锐锋带领游击队员成功袭击了鬼子的船队,缴获的物资全部成为了革命资源。


16,为了彻底消灭日伪在太平口这里的根据地,老五王锐锋带领游击队员成功地捣毁了日伪的碉堡,拔除了这个立在黄盖湖出江口的钉子。


17,1943年下半年-1944年2月,国民党一个正规团和六、七、八、九4个支队共3000多人包围了鄂南指挥部驻地太平口大左湖。我军被迫背水作战,王锐锋带领小分队成员利用船只成功让指挥部成员撤退并成功护卫新四军北上。


18,日寇凶残暴行至,繁华一瞬化沧桑,睦里畈惨案


19,日本鬼子投降后,解放军南下,老五王锐锋领导的嘉蒲临自卫大队第一小队,协助新四军第五师和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在鄂南开展扩军和筹粮工作。成功参与了车埠天井山、小柏山的阻击战为洪山之战取得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


20,过年了,老母亲李桂兰与老二媳妇婉儿在太平口古街新屋里做了一桌子菜,想着家里人一起团聚一下。可等到万家团圆之时,屋里只有三个人了,看着准备的菜,五味杂陈说,老头子,我们过来带了几个儿子过来打码头的?他们都干什么去了?


    这里参观了黄盖湖周边的几个革命烈士陵园,从中找到一些革命先烈的素材,这些烈士陵园有:赵李桥革命烈士陵园、新店旺夫山革命烈士陵园、洪山怀英塔、洪山革命烈士陵园、赤壁镇革命烈士陵园、车埠枫桥革命烈士陵园、临湘谷花洲革命烈士陵园、洪湖革命烈士陵园等。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5-6-29 09:46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洪灾迁徙

第一节   洪灾下的抉择与希望​



1939 年洪水凶,洪湖浪高淹田垄。​
佑江望着大水愁,家里没粮心发怵。​
狂风暴雨夜漆黑,油灯摇晃光微弱。​
夫妻二人坐床边,唉声叹气没辙想。​
“我带俩娃去太平口,找条活路再回头。”​
桂兰流泪细叮咛,心里满是舍不得。​
勇毅逸舟志气高,跟着父亲往前闯。​
次日下雨要离家,小船飘飘向远方。​
回头看着岸上人,发誓混好接亲人。


      1939 年,江北洪湖仿佛被命运的恶魔狠狠搅动,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汹涌来袭。浑浊的浪涛似狰狞的猛兽,咆哮着席卷而来,瞬间便将王家洲的大片田地无情吞没。


      王佑江,这位平日里坚毅果敢的汉子,此刻却满心忧虑。他伫立在家门口,望着那片汪洋,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痛苦。家中几个儿子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食量惊人,然而如今田地被淹,家中存粮迅速减少,生计已然断绝。“这可如何是好,孩子们正长身体,却要跟着遭这样的罪。” 王佑江在心底暗自叹息。


      夜幕降临,狂风裹挟着暴雨,肆意拍打着破旧的房屋。屋内,昏暗的灯光在风雨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熄灭,一如这个家庭岌岌可危的命运。王佑江与老伴李桂兰相对而坐,愁容满面。


      “他娘,这日子没法过了,咱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饿死。” 王佑江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沙哑,透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我打算先带着老大和老二去长江对面的太平口,看看能不能讨口饭吃,等站稳脚跟,再接你们过去。” 说出这番话时,王佑江的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为可能找到新的生机而抱有一丝希望,另一方面却又因要与家人分离,割舍对故土的眷恋而痛苦不堪。


      李桂兰默默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抬起头,看向丈夫,想说些什么,却又被哽咽的喉咙堵住了话语。她深知丈夫的决定是无奈之举,却也是为了这个家的生存。“他爹,此去路途遥远,你和孩子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李桂兰强忍着泪水,嘱咐道。“家里这边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的。”


      一夜无眠,王佑江躺在床上,望着破旧的屋顶,思绪万千。他想起曾经这片土地上的丰收景象,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又想到即将踏上未知的旅程,心中满是忐忑。但一想到孩子们的未来,他的眼神又坚定起来。


      第二天清晨,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王佑江早早起身,简单收拾了行囊。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也知道了即将远行的消息,虽年纪尚小,却也懂事希望父亲在外面快点站住脚跟,带我们一起出去。


      “爹,我们不怕吃苦,一定能帮你撑起这个家。” 王勇毅稚嫩的脸上满是坚定。王逸舟也在一旁用力点头。王佑江看着两个儿子,心中既欣慰又心疼。


      李桂兰为他们准备了简单的干粮,眼中满是不舍。“他爹,孩子们,一路平安。”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王佑江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说道:“他娘,等着我们,等日子好了,就接你们过去。”


      父子三人撑着破旧的雨伞,缓缓走向小船。回头望去,李桂兰还站在门口,身影在风雨中显得那么单薄。小船缓缓驶向长江对岸,王佑江望着逐渐远去的家园,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在太平口闯出一片天,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离开熟悉的老家,踏上充满未知与艰辛的外出谋生之路,而这份对家庭的责任与爱,将成为他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19:14 | 只看该作者
《湖乡人家》


第一章:洪灾迁徙
1939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王佑江带着两个儿子渡江谋生。在太平口古街,他们以渔船为家,靠捕鱼和搬运维持生计,逐步在异乡扎根。

目录:
第一节:洪灾下的抉择
第二节:初到太平口
第三节:生活渐有起色
第四节:勇毅招工
第五节:全家团聚
第六节:勇毅助力 阿福进军新店码头掀风云


第二章:茶道情缘

老三王启铭在茶馆邂逅林若雪,被青砖茶文化吸引,跟随茶商陈泰丰踏上万里茶道。驼铃声中,少年在蒙古草原与江南水乡间往返,情窦初开的爱情在茶香与烽火中生长。

目录:
第一节 茶馆初遇,情牵青砖茶
第二节 结缘茶商,踏上贩茶路
第三节 异地相思,爱情坚守
第四节 事业有成,邀约闯荡

第三章:湖乡娶亲

王佑江父子的渔业发展、与黑白两道的周旋以及王逸舟的爱情和娶亲经历来创作提纲。着重展现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智慧,以及湖乡独特的戏曲文化和娶亲习俗。目录:
第一节 渔业崛起与江湖周旋
第二节 戏曲结缘与爱情萌生
第三节 湖乡娶亲

第四章  茶商之路

王梓轩初到羊楼洞的惊艳写起,突出他在茶厂的成长过程,包括与老板的互动、技术学习。还会详细描述他发家后的生活场景,结合对几处古街大屋的调研融入王家大院的构建细节。
目录:
第一节 心动与启程
第二节 茶厂磨砺
第三节 独立创业
第四节 成家立业


第五章:血色黎明

老五王锐锋受革命思想感召,在黄盖湖流域组建游击队。从策反土匪到奇袭日军船队,铁山嘴的芦苇见证着年轻革命者的成长,也浸染着兄弟们的热血。
目录:
第一节 思想启蒙
第二节 革命初期
第三节 睦里畈惨案
第四节 黄盖湖消灭日军船队之战
第五节 太平口之战
第六节 突围之战

第六章 洪山之战

1945年5月底,我359旅南下支队,由左齐、李平、汪昌贵等同志率领,路经蒲圻境内桃花坪,嘉蒲临自卫大队急信请示,请战消灭“和二师”左部批准了这个请示。左部与嘉蒲临自卫大队组成了敌前指挥部,决定首先拔掉天井山、偏颈山。六月十日,战斗打响,并取得了彻底胜利。
目录:
第一节 洪山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嘉蒲临自卫大队的组建
第二节 捶子队--和二师入境
第三节 洪山之战前凑--天井山传捷
第四节 擒惩敌密探
第五节 洪山之战打响
第六节 寒门坳阻击战
第七节 洪山围歼凑凯歌


第七章:团聚与牵挂

1949年除夕,李桂兰守着满桌佳肴等待团聚。码头依旧,五个儿子却各有归宿:茶商、船主、革命者,曾经挤在渔船上的少年们,终在时代浪潮中走向不同人生
目录:
第一节 新春筹备
第二节 等待与牵挂
第三节 儿子们的现状
第四节 团聚的希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5-6-29 08:5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牛B,点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5-7-1 12:5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洪灾迁徙

第二节  初到太平口​





长江黄盖交汇点,太平古街好地段。​
青石路上人挤人,百多家店紧相连。​
杂货店里货物全,药店飘出草药鲜。​
包子馒头热气冒,馄饨锅里浪翻卷。​
铁匠铺中火星溅,裁缝机声耳边传。​
商船挤满小码头,货物堆得像小山。​
王佑江,划小船,带着儿子来这边。​
住在船上不喊苦,打鱼搬货把梦圆。


     在黄盖湖与长江的交汇处,有一处令人瞩目的所在 —— 太平口古街。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湖乡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古街依水而建,长达一里多路,街边店铺林立,多达 150 余家商户在此扎根。这里,是崇阳赵李桥山货、茶叶等物资运往长江的必经之路。铁山咀作为转运枢纽,承载着无数商船的往来,而太平口,凭借其平缓的水流,成为了商船进入长江前绝佳的停靠码头。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唤醒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街道。杂货店率先开门,店主们忙着将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整齐,从日常的锅碗瓢盆到精致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满足着往来行人与周边居民的各种需求。不远处的药店,飘出阵阵药香,老药师们熟练地抓药、配药,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吃店的伙计们也早已忙碌起来,蒸笼里热气腾腾,包子、馒头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馄饨摊前,摊主手法娴熟地将薄如蝉翼的馄饨皮包裹着鲜嫩的肉馅,投入翻滚的锅中,片刻后,一碗碗鲜香可口的馄饨便端上了桌。酒楼里,大厨们精心烹制着一道道美味佳肴,鱼香肉丝、粉蒸排骨等招牌菜引得食客们大快朵颐。店内人声鼎沸,食客们或是谈天说地,或是洽谈生意,热闹非凡。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铁匠师傅们抡起大锤,一下又一下地锻打着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伴随着 “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一件件坚固耐用的农具、刀具在他们手中诞生。裁缝店中,裁缝们飞针走线,将一匹匹布料变成合身的衣裳,为人们增添生活的色彩。


     往来于古街的人群络绎不绝。有从崇阳赵李桥赶来的船工,他们带着辛勤劳作的成果,满脸疲惫却又带着对生活的期望;有周边乡村的百姓,背着自家的农产品,来此换取生活用品;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贾,怀揣着商业的梦想,在这条古街上寻找着商机。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在古街的各个角落穿梭。


     码头上,商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一起。搬运工人们忙碌地装卸着货物,一包包茶叶、一箱箱山货被有序地搬上搬下。船主们则在一旁指挥着,与商户们讨价还价,敲定着生意。船只的桅杆如林,船帆随风飘动,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街上,给整个街道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古街渐渐安静下来,但仍有几家店铺亮着灯,为那些赶路的人提供着最后的便利。太平口古街,在这一天的喧嚣与繁华中,见证了人们的奋斗与生活,它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散发着永不褪色的繁华光芒 。


     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划着破旧的小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颠簸了许久,终于抵达了太平口。初来乍到,他们只能暂住在船上,狭小的空间,潮湿的环境,却无法磨灭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


     王佑江凭借着一身出色的打鱼本领,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前往黄盖湖及上游的新店河与源潭河。他们撒网、收网,动作娴熟,每一次拉起渔网,都带着对生活的期待。打来的鱼,被他们拿到太平口古街、新店古街、聂市古街的市场上售卖。而王勇毅则听从父亲的安排,每天早早地来到太平口古街,在街边等待搬运的活计。他那结实的身板,憨厚的笑容,很快就赢得了一些商家的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13: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洪灾迁徙



第三节 搭建草棚,开启新生活​



洪水无情毁故园,父子三人渡江南。​
太平口畔寻空地,傍水临街好营盘。​
晓踏河岸觅劲草,暮入山林伐良椽。​
长茅选罢汗如雨,直木伐成力未残。​
木竖绳扎架初立,茅铺竹缚顶渐圆。​
邻里相助情暖暖,数日辛劳终得安。​
草棚虽简遮风雨,鱼货勤收市巷传。​
勇毅搬工酬岁月,逸舟理鲤笑开颜。​
棚中灯火映欢语,新梦从今此地延。


       王佑江带着大儿子王勇毅和二儿子王逸舟,在洪水的肆虐下,背井离乡,从江北洪湖的王家洲来到了长江对面的太平口。初来乍到,他们只能挤在狭小潮湿的船上,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飘摇度日,可即便处境艰难,父子三人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却从未熄灭。


       经过一番仔细寻觅,王佑江相中了太平口古街河道边的一块空地。这里紧邻河流,取水方便,又靠近古街,无论是卖鱼还是承接搬运活儿都极为便利。选定地址后,父子三人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搭建草棚的事宜。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父子三人便迎着略带凉意的江风出门了。他们沿着河岸寻找合适的茅草,王佑江经验丰富,一边走一边给两个儿子传授辨别茅草好坏的诀窍:“勇毅、逸舟,你们看,这茅草要选又长又结实的,这样搭出来的棚子才经得住风雨。” 兄弟俩听得认真,不时蹲下身子,伸手摸摸茅草的质地,挑出最上乘的抱在怀里。


       除了茅草,搭建草棚还需要木材做支撑框架。王佑江带着儿子们来到附近的山林,林中树木种类繁多,可他们需要的是笔直且粗细适中的木材。王勇毅和王逸舟年轻力壮,干劲十足,挥舞着斧头砍伐树木,王佑江则在一旁指导他们如何下斧才能既省力又高效。每砍倒一棵树木,父子三人都齐心协力将其拖出山林,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


       材料备齐后,搭建工作正式开始。王佑江站在空地上,指挥着儿子们将木材一根根竖起,用绳索牢牢捆绑固定,搭建成棚子的骨架。王勇毅负责扶住木材,确保其垂直稳定,王逸舟则在一旁递上绳索和工具。遇到棘手的问题,父子三人便停下手中的活儿,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你一言我一语,最终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接着便是铺设茅草。王佑江亲自爬上棚顶,将茅草一层一层地铺好,并用竹条和麻绳加以固定,确保茅草不会被风吹落。王勇毅和王逸舟则在下面将整理好的茅草递给他,三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随着茅草逐渐覆盖棚顶,一个初具雏形的草棚呈现在眼前。


       周边的居民们看到王家父子忙碌的身影,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有的居民路过时,会停下脚步,夸赞几句:“这王家父子可真勤快,看着这草棚,以后日子肯定有盼头。” 还有些热心的居民,主动上前帮忙,有的帮忙递工具,有的分享自己搭建房屋的经验。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草棚的搭建进度加快了许多。


       经过数天的努力,一座简陋却结实的草棚终于搭建完成。父子三人站在草棚前,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草棚外观简单,仅仅能遮风挡雨,但在他们心中,这是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扎根的标志,是新生活的起点。


       从那以后,王佑江依旧每天天不亮就带着王逸舟去黄盖湖及上游的河流打鱼。每次收获归来,父子俩便在草棚前将鱼分类整理,等待着顾客上门。王佑江为人豪爽,卖鱼时从不缺斤少两,价格也公道合理;王逸舟热情好客,总是耐心地为顾客挑选最新鲜的鱼。而王勇毅则在古街上四处揽活儿,凭借着一身力气和踏实肯干的态度,为往来商家搬运货物。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从不抱怨,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家父子的勤劳和诚信在太平口古街渐渐有了口碑。居民们都愿意到王佑江家里买鱼,找王勇毅搬运货物。生意越来越好,父子三人的生活也逐渐安稳起来。每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草棚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分享着一天的经历和收获,虽然饭菜并不丰盛,但欢声笑语回荡在草棚内,充满了温馨。


       这座小小的草棚,见证了王家父子在太平口的奋斗历程,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它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更是他们开启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5-7-4 13: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洪灾迁徙
第四节 勇毅口碑展现 接兄弟闯荡​江湖


晨曦初照太平口,勇毅临风壮志酬。​
笑应孙商搬布垛,力扛重负汗盈眸。​
同侪不解辛劳意,赤子唯知信义谋。​
日暮功成身倦极,名传四野客相求。​
归乡夜话围炉暖,献策兴家壮志遒。​
父虑弟幼难承重,母忧儿累语含愁。​
三昆争欲分亲苦,一诺铿锵解众忧。​
明日扬帆同共济,弟兄携手写春秋。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太平口码头,王勇毅已早早来到这里,他卷起袖子,露出结实有力的臂膀,眼神中透着朴实与坚毅。不一会儿,一位身形微胖的中年商人,手提算盘,迈着匆忙的步子走来,正是镇上布庄的孙老板。


     “勇毅啊,今儿又得麻烦你帮我搬些布料进店,这生意一忙起来,人手实在不够。” 孙老板满脸堆笑,话语里满是对王勇毅的信任。

     王勇毅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连忙应道:“孙老板,您这说的啥话,帮忙那是应该的!您尽管吩咐,保证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说罢,便大步走向孙老板停靠在码头边的货船。

     码头上的货物堆积如山,王勇毅却毫无惧色。他一趟趟搬运着沉重的布包,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浸湿了他的衣衫,可他脚步依旧稳健,动作迅速而有力。一同帮忙的几个伙计,看着王勇毅这般卖力,不禁纷纷摇头。​


     “勇毅,你这么拼干啥,一样的工钱,何必把自己累成这样。” 其中一个伙计喘着粗气,忍不住劝道。​


      王勇毅憨厚地笑了笑,边搬边说:“咱出来干活,就得对得起人家给的钱。多使把劲,老板们满意,往后活儿不就更多了嘛。”​


     孙老板在一旁看着,不住点头,心中暗自赞叹:“这王勇毅,真是个实在的好小伙!干活又快又踏实,我这以后的活儿可都得指望着他了。”​


     一天下来,王勇毅累得腰酸背痛,可看着码头的活儿都被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心中满是满足。然而,来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活儿多得实在忙不过来。勇毅找个给客商搬货到洪湖去的空档时间,回到子王家洲的老家,王勇毅趁着一家人围坐吃饭的间隙,开口说道:“娘,我跟你们说个事儿。现在码头上找我干活的人太多了,我一个人实在应付不过来。咱几个兄弟都有力气,要不把老三、老四和老五也叫上,一块儿去码头挣钱,这样咱家日子也能过得更好些。”​


     王佑江停下手中的碗筷,沉思片刻,点头说道:“勇毅,你这想法不错。咱一家人就该齐心协力,只是他们年纪都还小,能吃得消这苦不?”​


     王勇毅连忙说道:“爹,您放心,我会带着他们的。他们也都不小了,该学着为家里分担些责任。再说了,这活儿虽然累,可挣得也不少,多挣点钱,往后家里日子也能宽松些。”​


     李桂兰心疼地看着大儿子,说道:“勇毅啊,你自己都累成这样了,再带着弟弟们,能行吗?”​


     王勇毅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娘,您就别担心了。我肯定能照顾好他们,让他们也能凭自己的本事挣钱。”​


     这时,老三王启铭兴奋地说道:“哥,我愿意去!我也想为家里出份力,而且在码头上说不定还能认识更多人,学到不少东西呢。”​


     老四王梓轩和老五王锐锋也纷纷附和:“我们也去,哥,你带着我们,肯定没问题!”​


     母亲看着几个儿子,心中满是欣慰:“行,那就这么定了。从明天起,勇毅你就带着弟弟们去码头干活,记住,一定要踏实做事,别给咱王家丢脸。”​


     王勇毅用力地点点头:“爹,您就瞧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7-15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