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红楼逆袭女王(第12、13、14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19:40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2章

早晨,潇湘馆内仍带着夜露的清寒。林黛玉倚窗而立,手中轻轻摩挲着一枚碧绿丹丸,昨夜炼制的静心丹已悄然收起,炉火熄灭,一切痕迹都被她小心掩盖。紫鹃在屋外低声与小丫头们说话,语气中透出几分不安。

  “姑娘,王夫人那边……怕是没那么容易罢休。”紫鹃轻声道。

  林黛玉将丹丸收入袖中,神色平静:“她不会就此放手,但今日之事,我已有打算。”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丫鬟惊慌的声音:“姑娘,周瑞家的来了!说是奉太太之命,要查问前日那香的事。”

  林黛玉眉眼未动,只淡淡道:“请她在厅上稍候,我这就去。”

  紫鹃忙上前扶她起身,低声道:“要不要先避一避?”

  “避不得。”林黛玉轻轻一笑,“越躲越惹人怀疑。”

  她整了整衣襟,缓步走向正厅。只见周瑞家的已坐在椅上,神情冷淡,目光却锐利如刀,扫视着屋内陈设,似在搜寻什么可疑之物。

  “林姑娘,我家太太听说你这几日闭门不出,又炼制异香,恐怕是有违常理之举。”周瑞家的开门见山,语气不善。

  林黛玉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妈妈误会了。那香乃是我近日调的新方,专为调理身子所用。我自幼体弱,听闻此香可安神宁气,便试着调配一二。”

  “哦?”周瑞家的冷笑一声,“那你可愿交出来,让我带回荣禧堂查验?”

  林黛玉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小瓶丹丸,递过去:“这是成品,若妈妈不信,不妨亲自试服一颗,便知真假。”

  周瑞家的一怔,显然没想到她如此坦然。她迟疑片刻,接过瓶子,打开嗅了嗅,果然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清新宜人。

  “这便是你说的‘香’?”她皱眉。

  “正是。”林黛玉神色从容,“若妈妈愿意,此刻便可服用一颗,感受其效。”

  周瑞家的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服下,只是将瓶子收起:“此事非同小可,我家太太定要亲自过目。”

  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惊呼——

  “哎哟!”却是刘姥姥不知何时路过潇湘馆,被门槛绊了一跤,跌坐在地。

  林黛玉眸光一闪,不动声色地对紫鹃使了个眼色。紫鹃会意,悄悄走到窗边,故意让手中的水杯滑落,摔在地上,发出“哐当”一声响。

  这一声响惊动了刘姥姥,她抬头望向屋里,大声问道:“里头可是林姑娘?出了什么事?”

  周瑞家的脸色一沉,正欲斥责,门外已传来小厮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来了!”

  众人皆是一惊。贾母素来疼爱林黛玉,若她亲至,事情便不好办了。

  不多时,贾母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厅中,目光落在林黛玉身上,满是关切:“我听闻有人来查你的事,可是真的?”

  林黛玉上前一步,福身行礼:“回老祖宗,不过是些小事罢了。王夫人关心则乱,我已解释清楚。”

  贾母点点头,转头看向周瑞家的:“既是调香养病,有何不妥?莫非你们太太连这点子孝心也不容?”

  周瑞家的面色微变,正欲开口,林黛玉却已从袖中取出另一枚丹丸,恭敬递上:“老祖宗,这是我新炼的美颜丹,可延年益寿、驻颜养神。您若信得过,不妨服下一试。”

  贾母看着那颗通体莹润的丹丸,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最终还是接了过来,毫不犹豫地吞下。

  厅内一时寂静无声,众人皆屏息等待。

  片刻后,贾母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精神也明显好了许多,眼神明亮有神,连皱纹都似乎浅了几分。

  她惊喜地看着林黛玉:“好孩子,你竟有这般奇药!”

  林黛玉微微一笑:“不过是偶然所得,若老祖宗喜欢,我日后多炼一些,供您日常服用。”

  贾母连连点头,随即转向周瑞家的,语气已带几分不悦:“回去告诉太太,林丫头身子虚弱,调些香药也是情理之中。若她还疑心,大可亲自来问。”

  周瑞家的闻言,脸色难看,却不敢再言语,只得低头应诺,匆匆告退。

  待她们走远,贾母拉着林黛玉的手,慈爱道:“你这孩子,总能想出些稀奇法子。若能多些这样的灵丹妙药,倒也能惠及亲友。”

  林黛玉含笑应道:“若老祖宗不嫌弃,我自当尽力。”

  贾母满意地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才缓缓离去。

  厅内恢复宁静,唯有窗外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紫鹃松了口气,低声笑道:“姑娘真厉害,竟能让老太太当场服下丹药。”

  林黛玉却并未露出轻松神色,反而望着窗外,若有所思。

  方才赵姨娘从廊下经过,曾驻足多看了几眼,那一瞬的眼神,分明藏着探究与贪婪。

  她心中微微一沉。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她轻轻握紧手中的丹瓶,目光幽深如水。



第13章

晨光初照,潇湘馆的竹影在窗纸上轻轻摇曳。林黛玉坐在案前,手中执笔,神情却有些恍惚。

  昨日那场风波虽已平息,可她心知肚明,贾母的庇护终究只是权宜之计。王夫人不会善罢甘休,赵姨娘也绝非等闲之辈。她必须未雨绸缪,广结善缘,才能在这座深宅大院中站稳脚跟。

  紫鹃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进来,见她发怔,轻声道:“姑娘又在想什么心事?”

  林黛玉回过神来,接过碗,微微一笑:“我在想,姐妹们平日里各有烦忧,不如将这静心丹赠予她们,也算是我一番心意。”

  紫鹃点头称是,随即问道:“那要送去哪些人?”

  “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宝钗。”林黛玉语气平静,“尤其是迎春,性子最是柔弱,若能借此安定心绪,于她有益。”

  紫鹃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带着几个小巧玲珑的锦盒回来。每盒之中皆是一枚碧绿丹丸,配以一笺素笺,字迹清秀,写着“愿君心安”。

  当日下午,各房陆续传来回应。

  探春遣了小丫头来道谢,说是在诗社上果然心境清明,下笔如有神;惜春年幼,只说“姐姐给的糖丸真甜”,倒惹得众人莞尔。

  唯有宝钗那边,紫鹃送完回来时神色微异。

  “怎么?”林黛玉抬眸问。

  紫鹃低声答道:“宝姑娘接过去时笑得极好,还夸姑娘细心体贴。不过……”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她收起盒子后,目光落在桌上一份账册上,似是在思索什么。”

  林黛玉心中一动,面上却不显。

  宝钗向来聪慧,若说她对这丹药没有别的心思,反倒奇怪。

  正当她沉思间,外头忽然有人通报——

  “二小姐来访。”

  林黛玉忙起身相迎,只见迎春缓步而来,面色比往日多了几分从容。

  “姐姐。”迎春福身行礼,语气温和,“多谢你那颗丹药,这几日心头竟不再郁结,夜里也能安睡。”

  林黛玉含笑扶她入座,亲自斟了一盏茶递过去:“你能好些,我也就安心了。”

  迎春捧着茶盏,犹豫片刻,终是开口:“其实……我今日来,还有一事想与你说。”

  “你说便是。”林黛玉凝神倾听。

  迎春低声道:“这几日,我瞧见邢夫人常去父亲那里,神色匆匆,似乎在商议什么要紧之事。我本不想多管,可总觉得……不太寻常。”

  林黛玉眉心微蹙,指尖不自觉地轻敲桌面。

  邢夫人素来与王夫人不对付,若她频繁与贾赦密谈,恐怕不是为了贾府大局,而是另有图谋。尤其如今贾府内忧外患不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掀起波澜。

  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迎春点点头,眼中透出一丝感激:“我知道你心思细腻,若有什么我能帮上的,尽管开口。”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之间仿佛更近了一层。

  待迎春离去后,林黛玉独坐屋内,久久未言。

  她取出一枚新的静心丹,放在掌心,眼神幽深。

  这丹药,原是为助人安宁所炼,却不知能否真正平息这府中暗涌的风雨?

  暮色渐沉,潇湘馆内燃起烛火,光影摇曳间,映出她纤细的身影。

  紫鹃悄然进来,轻声道:“姑娘,明日诗社又要开始了。”

  林黛玉缓缓点头,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去吧。”她说,“让她们看看,我林黛玉,不只是一个会写诗的病弱女子。”

  夜风穿廊而过,吹动帘幕,卷起几片飘落的花瓣,轻轻落在她的肩头。



第14章

晨光微熹,潇湘馆内一片静谧。林黛玉倚在窗边,手中执一卷旧书,眉心轻蹙,思绪却早已飘远。

  昨夜迎春的一番话仍在她心头萦绕不去——邢夫人频繁出入贾赦房中,似有密谋。而王夫人那边也未曾消停,宝钗虽收下了她赠的丹药,可那目光落在账册上的神情,让她隐隐察觉到一丝异样。

  她深知,贾府这座大宅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若不能掌握先机,恐怕连自保都难。

  正思索间,忽觉眉心微微一热,那颗隐于红痣中的灵韵空间悄然开启。她闭目调息片刻,待再睁眼时,已置身于熟悉的绛珠灵韵空间之中。

  清泉潺潺,药田郁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气。她缓步走向角落里的神秘书架,心中已有定计:如今贾府风波频起,单靠丹药与才情已难以应对,唯有从根源处查探真相,方能寻得破局之机。

  书架高耸入云,层叠如山,每一本书都泛着幽幽微光。她抬手轻抚书脊,指尖掠过无数典籍名册,心中默念:“我需要一本能助我解开贾府危机的书。”

  仿佛回应她的祈愿,某一刻,一本封面略显斑驳的古籍忽然发出淡淡荧光,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取下那书,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篆体小字——《宫廷秘闻录》。

  翻开书页,纸张泛黄,字迹潦草,但内容却令她心头一震。

  “贾氏曾与北靖王结怨……昔年因军功之争,两家反目成仇……今王爷掌权,恐有旧事重提之意……”

  她屏住呼吸,继续往下看去,却发现关键之处竟被水渍浸染,模糊不清。只依稀辨认出一个姓氏:“宁”字,后面的名字却无法看清。

  她将整段话反复诵读几遍,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个念头:难道贾府近来的不安,竟是因这旧日恩怨所起?

  她不敢耽搁,迅速将书中内容牢牢记下,又取出随身携带的素笺,将重要信息誊抄一遍,藏入袖中。随后便退出空间,回到现实。

  梳洗完毕后,她换上一件素雅衣衫,命紫鹃备好些时令点心,准备前往贾母处请安。

  “姑娘今日怎么这般早?”紫鹃一边替她整理发髻,一边问道。

  黛玉淡淡一笑:“老太太年纪大了,我们做晚辈的,自然要多尽孝心。”

  不多时,她便来到了贾母房中。贾母正倚在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见她进来,笑吟吟地招手道:“我的玉儿来了,快过来坐。”

  黛玉盈盈上前,屈膝行礼,随后将带来的点心奉上:“这是新做的桂花糕,特意给老太太尝尝鲜。”

  贾母接过,笑着夸她细心,又拉着她说话。黛玉顺势坐在床沿,一面为贾母揉肩,一面闲聊起来。

  “老太太,前几日听人说起京城里有些新奇事儿,说是哪位王爷最近升了职,您可知道?”

  贾母闻言,微微一顿,随即笑道:“你这孩子,怎的对这些朝堂之事感兴趣了?不过是些旧人旧事罢了。”

  黛玉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贾母的表情,果然发现她眼角微微一颤,虽转瞬即逝,却逃不过她敏锐的目光。

  她轻轻点头,语气随意:“我只是好奇,听说那位王爷与咱们贾家还有些渊源呢。”

  此言一出,贾母手中的佛珠猛然一顿,眼神倏地变得深沉。她缓缓放下茶盏,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试探:“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黛玉连忙低头笑道:“是听外头丫鬟们议论的,也不知真假。只是觉得咱们贾家门楣显赫,能与王爷有来往,也是件光彩的事。”

  贾母看着她,良久未语,最后只是淡淡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你年纪小,不懂这些纷争,还是安心读书写诗才是正经。”

  话音落下,屋内的气氛顿时凝滞了几分。

  黛玉乖巧应是,不再多问,转而说起些园中趣事,逗得贾母开怀大笑。待时辰差不多,她便起身告辞。

  走出贾母房门,她回头望了一眼紧闭的帘幕,心中已有计较。

  看来,贾府与那位宁姓王爷之间的旧怨,并非小事。而贾母的态度,也印证了这一点。只是,她为何不愿多谈?这其中,是否还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回到潇湘馆,她遣退众人,独自坐在案前,取出方才记录下的笔记,细细推敲。

  宁姓王爷、北靖王、军功之争……这些关键词串联在一起,似乎指向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贾府或许早已陷入一场更大的权力漩涡之中。

  她闭目沉思,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若能弄清这位王爷的身份,以及他与贾府之间真正的恩怨纠葛,或许就能找到化解眼前危机的关键。

  正当她思索之际,门外传来紫鹃的声音:“姑娘,二小姐又来了。”

  黛玉一怔,忙起身相迎。只见迎春依旧神色温婉,却比昨日多了几分决断。

  “姐姐。”她低声开口,“我方才路过父亲书房,听见他在与邢夫人商议什么‘宁王府’的事情,语气甚是紧张。”

  黛玉眸光一闪,不动声色地示意她坐下,轻声道:“你说详细些。”

  迎春压低声音道:“他们说,近日有人传言,宁王府有意弹劾贾家,牵扯出多年前的旧案。父亲似乎很担忧,想找个妥当的人去疏通关系。”

  黛玉听完,心中已是翻江倒海。原来,贾府的危机,竟真的源自那位宁姓王爷!

  她望着迎春,眼中闪过一抹感激:“你告诉我这些,我很感激。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切莫再与旁人提起。”

  迎春点头:“我知道轻重。”

  待迎春离去后,黛玉独坐房中,烛火摇曳,映得她的影子在墙上晃动。

  她缓缓展开手中的纸条,指尖轻触那几个模糊的字迹,心中已有了决定。

  无论如何,她都要查个水落石出。

  夜风穿窗而入,吹动帘幕,也吹乱了她鬓角的青丝。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渐深的暮色,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一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25-7-22 23: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7-26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