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阳光洒在回廊的青砖上,斑驳光影间透着几分暖意。林黛玉缓步而行,心中却如压了一块石头般沉甸甸的。昨夜那道暗道中的神秘窥视者依旧萦绕心头,而她手中那瓶尚未完全装满的灵气,更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回到潇湘馆后,她便将琉璃瓶藏入妆匣最底层,又取出一卷旧书翻阅,佯作无事。紫鹃进来添茶时问了几句,她也只是淡淡应了,语气轻柔却不带情绪。待紫鹃走后,她才悄然闭目调息,将灵慧泉中汲取的清明之气缓缓流转周身,以平复昨夜惊扰带来的波动。
次日清晨,她早早起身,趁着天还未亮、园中尚无人迹之时,再次悄悄出门。这一次,她并未前往秦可卿旧居,而是绕道至贾母院后的一处僻静小径。那里有一株老槐树,枝干虬结,树根旁常年潮湿,是她前几日在空间书中查到的“阴灵聚地”之一。
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拨开一层枯叶,果然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这与昨日暗道中所遇不同,更为细弱,却也更加纯净。她从袖中取出一个拇指大小的玉瓶,瓶口刻着繁复符纹,是她在空间药田边炼制的特制收灵器皿。
黛玉心中一凛,迅速将玉瓶藏入袖中,尽量压低身形,利用树干和晨雾的双重遮挡,防止被发现。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窸窣响动。她立刻收回玉瓶,侧身靠向树干,借着晨雾遮掩身形。不多时,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厮匆匆走过,眼神四处张望,脚步急促,显然是在寻找什么人。
黛玉认得他,是赵姨娘身边的贴身小厮阿旺。她心中微微一沉——赵姨娘素来心机深沉,尤其对宝玉之事极为执着,如今竟派人在外探查她的行踪,怕是已察觉到她近日的异常举动。
她没有贸然行动,等阿旺走远后,才悄然离开老槐树,沿着小径返回潇湘馆。一路上,她思索着赵姨娘此举背后的用意,同时也在盘算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午后,园中热闹起来,众姐妹齐聚诗社,吟诗作对,笑语盈盈。黛玉端坐席间,面上笑意温婉,偶尔回应几句,显得从容不迫。然而,她的心思早已飞往那条幽深的暗道之中。
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完成灵气收集。不仅是为了空间升级,更是为了应对可能即将面临的危机。
暮色渐沉,晚风拂面。黛玉借口身体不适,早早退回房中。待紫鹃服侍她歇下后,她便悄然进入绛珠灵韵空间。神秘书架前,她翻开《秘境指引》,果然发现一页新内容:
“灵气源多隐于幽暗之地,尤以古宅旧址、密室暗道为甚。然此类场所亦常藏凶险,需谨慎行事。”
她合上书页,目光落在药田边的火折子和打火石上。昨夜光线昏暗,行走艰难,这次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翌日傍晚,她换上一身深色衣裙,将长发束起,披上一件薄斗篷,悄然出了潇湘馆。她并未直接前往秦可卿旧居,而是在园中兜了个圈子,确认无人跟踪后,才绕道而行。
月光如水,洒落庭院,映照出一片清冷寂静。她推门而入,屋内一如昨日,尘埃遍布,唯有那幅古画后的机关未曾变动。她小心挪开画轴,按下机关,墙角砖石再次滑开,露出那条通往未知的暗道。
她点燃火折子,火光跃动,照亮前方道路。这一次,她带着火把,光线比昨晚明亮许多。她沿着湿滑的石阶缓步前行,脚步虽慢,却稳重有力。
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那股带着奇异香气的潮气,墙壁上的刻痕更为清晰,如同古老符文与图腾交织,散发着神秘的吸引力。
她继续深入,心跳逐渐加快。她能感觉到,灵气正在前方汇聚,浓度比昨日更高。她加快步伐,很快来到一处较为宽敞的石室,中央一块青石上,赫然浮现出一团淡绿色的光晕。
她惊喜不已,立刻取出玉瓶,准备开始收集。然而,就在她刚靠近几步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脚步声。
她猛然回头,火光照不到尽头的黑暗中,隐约可见一个人影正站在入口处。那人低垂着头,看不清面容,但从身形来看,分明是个男子。
黛玉心中一紧,迅速熄灭火折子,整个人贴紧墙壁,屏住呼吸。她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那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缓缓迈步向前,每一步都极为小心。他走到青石前停了下来,伸手触碰那团光晕,动作轻柔,仿佛在试探。
黛玉躲在角落,心跳如擂鼓。她认出了那人——竟是宝玉!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宝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又是如何找到这条暗道的?
她犹豫片刻,最终决定现身。她轻声道:“表哥,是你吗?”
宝玉猛地转过身,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松了口气:“原来是你……我跟了你一路,一直没敢出声。”
黛玉皱眉:“你怎么会来这里?”
宝玉低声答道:“我见你这几日神色有异,担心你遇到什么麻烦。昨夜你从秦氏屋里出来时,我就起了疑心。今日看你又来此地,便想跟来看看。”
黛玉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你不该来的。”
宝玉却坚定地看着她:“我是为你好。你有什么事情,总不能一个人扛着。”
黛玉望着他眼中那份关切,心中一软,但更多的是担忧。她知道,这条路她必须独自走下去。否则,只会连累身边的人。
她正欲开口解释,忽然,整座石室微微震动了一下,仿佛地下有什么东西苏醒过来。紧接着,那团光晕剧烈跳动,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吸力。
黛玉脸色骤变,连忙拉着宝玉往后退去。那股吸力越来越强,仿佛要将整个空间吞噬。她咬牙道:“快走!”
两人转身疾奔,火折子早已熄灭,只能依靠记忆中的路线奔跑。背后传来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有巨兽在追赶他们。
他们冲出暗道,跌坐在地,大口喘息。黛玉回头望去,只见那扇机关门缓缓合拢,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她低头看着手中玉瓶,里面还残留着一丝灵气。虽然未能全部收集,但总算有了收获。
宝玉扶着她站起,满脸担忧:“你还好吗?”
黛玉点头,却未看他,只是喃喃道:“看来,这条路并不简单。”
她不知道刚才那股力量究竟为何物,但她清楚,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等着她。
她抬头望向夜空,星辰闪烁,仿佛在预示着什么。她握紧玉瓶,心中已有决断。
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与危险,她都不会退缩。因为,她已无路可退。
第20章
夜色如墨,黛玉与宝玉从那条神秘暗道中逃出生天,跌坐在地。她喘息未定,指尖仍残留着灵气的微凉触感。两人相视片刻,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惊魂未定。
“你先回去吧。”黛玉低声说道,语气虽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还有事要处理。”
宝玉欲言又止,终是点头,转身离去。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单薄,仿佛随时会被这夜色吞没。
黛玉站起身,整理了衣裙,回头望了一眼那扇已然闭合的机关门,眼神复杂。她知道,自己不能久留此地,赵姨娘的人或许仍在暗处窥伺。
她沿着原路返回,脚步轻缓而谨慎。途中,她特意绕过几处可能有人埋伏的角落,直到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悄然回到潇湘馆。
紫鹃正倚在门口张望,见她回来,忙迎上来:“姑娘可算回来了,奴婢都担心坏了。”
黛玉微微一笑,语气温和:“不过是园子里走走,哪会有什么事?”
紫鹃狐疑地看了她一眼,终究没有多问,只是扶着她进了屋。
屋内烛火摇曳,映得墙上花影婆娑。黛玉靠在榻上,装作疲倦之态,对紫鹃道:“今日身子有些乏了,你去厨房给我熬一碗安神粥吧。”
紫鹃应声而去,临走前还嘟囔了一句:“最近姑娘好像总是有心事。”
待她走远,黛玉缓缓坐起,目光落在自己的眉心。她轻轻按住那颗红痣,意识一沉,便已进入绛珠灵韵空间。
眼前景象骤然一变,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灵慧泉在不远处静静流淌,泛着淡淡的荧光。药田里各种珍稀草药随风轻摆,神秘书架静静地伫立在一旁,书页翻动间似有低语呢喃。
她快步走到神秘书架前,果然看到一页新出现的文字:
“灵气已满,空间即将升级。请静待其成,莫要躁动。”
黛玉心头一震,连忙寻了个安静的角落盘膝坐下,运转体内灵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能量波动。
不多时,整个空间开始轻微震动,仿佛天地初开般涌动着一股原始的力量。灵慧泉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药田中的草药竟也发出细微的共鸣声。
一道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光芒自书架上升腾而起,将整个空间笼罩其中。黛玉只觉身体被一股柔和的力量包裹,原本疲惫的神识顿时清明了许多。
当光芒散去,四周已焕然一新。
灵慧泉旁多出了一座小巧的亭台,池水清澈见底,隐约可见水中游动着几尾银鳞鱼。药田面积扩大了不少,新增了几块尚未种植的空地,旁边摆放着一些从未见过的工具。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空间深处,一座古朴的石门静静矗立,门上刻着模糊不清的符文,似乎诉说着某种古老的秘密。
黛玉缓步走近,伸手轻抚石门表面,冰凉而坚硬,隐隐传来一股熟悉的气息。她心中一动,这气息……竟与那暗道中的香味极为相似。
她正欲推门而入,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她回身一看,只见紫鹃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进来。
“姑娘,粥熬好了。”她将碗放在案几上,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发呆?是不是不舒服?”
黛玉摇头,微笑道:“没事,只是想静静。”
紫鹃点点头,退到一旁,低头整理桌上的东西。
黛玉望着那扇石门,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这扇门背后,一定藏着更多关于这个空间的秘密,甚至可能牵涉到整个贾府的命运。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明日再深入探索。
翌日清晨,黛玉早早醒来。她披衣起身,趁着紫鹃还未醒,悄悄进入空间。
阳光透过空间特有的云层洒落下来,给这片天地镀上一层金色光辉。她径直走向那扇石门,手掌贴在门上,缓缓注入一丝灵力。
石门微微震动,符文亮起幽蓝色的光芒,随即缓缓开启。门后是一片未曾踏足的新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灵气,地面铺满了柔软的青苔,远处隐约可见一座小型瀑布,水流自山壁间倾泻而下,落入一个碧绿的湖泊之中。
湖边,生长着数株形态奇特的植物,叶片泛着淡淡金光,根茎缠绕如龙蛇交错。黛玉走近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竟散发出一种令人心神安定的气息。
她蹲下身,取出一个小玉瓶,小心采集了一些叶片和根须。就在此时,湖面突然泛起一圈圈涟漪,一只通体雪白的小兽从水中跃出,落在湖畔岩石之上。
它身形不大,毛发柔顺,双眼如星辰般明亮,颈间挂着一枚小巧的玉牌,上面刻着一个古篆字——“守”。
小兽好奇地看着黛玉,鼻尖轻嗅,似乎在判断她的身份。片刻后,它轻轻点了点头,转过身,朝着瀑布方向走去,步伐稳健,仿佛在示意黛玉跟随。
黛玉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迈步跟了上去。
穿过一片密林,前方豁然开朗。一座古老的祭坛静静矗立在山谷中央,周围环绕着十二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刻着不同的星象图纹。
祭坛中央,有一枚圆形凹槽,似乎正是用来存放某种重要之物的地方。
黛玉环顾四周,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里,或许就是空间的核心所在。
她正欲上前查看,忽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吸引力自凹槽传来,仿佛要将她的神识吸入其中。
她猛地后退一步,心跳加快。就在这时,那头白色小兽轻轻跃上祭坛,口中吐出一道微光,落入凹槽之中。
顿时,整座祭坛开始震动,十二根石柱上的星象图纹逐一亮起,宛如夜空中真实的星辰排列。
光芒交织之间,一道模糊的身影逐渐凝聚而出。那是一位身穿素白衣袍的女子,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清澈如水,透着无尽的智慧与温柔。
她看着黛玉,声音轻柔却带着威严:“你是新的主人,能否守护这片天地,还需你自己证明。”
话音刚落,身影化作点点星光消散于空气之中。
黛玉怔在原地,良久才回过神来。
她不知道刚才那位是谁,但她能感觉到,那是一种来自空间本源的认可。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玉瓶,里面装着昨夜收集的最后一丝灵气。如今,这股力量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祭坛,准备将这一切告知宝玉,却又迟疑了。
这条路,终究只能由她独自前行。
她抬头望向天空,晨曦初现,新的一天已然到来。
第21章
晨曦微露,潇湘馆的竹帘被轻轻掀起一角。林黛玉披衣起身,站在窗前望向园中那片朦胧的雾气。昨夜空间的变化仍在她脑海中回荡,尤其是那扇神秘石门后的新天地,仿佛在召唤她去探寻更多未知的秘密。
紫鹃端着热水进来,见她怔怔地望着窗外,轻声问道:“姑娘又在想什么心事?”
黛玉收回目光,淡淡一笑:“不过是在看园子里的景色,今日天气不错。”
紫鹃应了一声,低头替她整理衣衫。黛玉则心思早已飞远——昨日宝玉提到太虚幻境附近有奇异光芒,这是否与暗道中的灵气有关?她隐隐觉得,这两者之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
午后,园中花木扶疏,阳光透过枝叶洒落斑驳光影。黛玉携紫鹃缓步而行,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目光始终在搜寻太虚幻境可能的方向。一路上,她不时驻足赏花,低声吟诵几句诗文,引得紫鹃连连称赞。
“姑娘今日心情似乎比往日好了些。”紫鹃笑道。
“不过是春光正好,人也便舒畅了。”黛玉随口答道,脚步却已悄悄朝着一处视野开阔的小山坡走去。
此处地势略高,可俯瞰园中大半景致。黛玉立于坡顶,目光扫过远处假山、亭台、水榭,试图找出那传说中太虚幻境的踪迹。忽然,她的视线落在不远处的一块青石上,那石头表面隐约泛着一丝淡淡的银光,与她在空间中见过的灵力痕迹极为相似。
她心中一动,正欲走近细看,忽听得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妹妹在此处赏景?”贾宝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我方才远远望去,你站在这儿许久,像是在找什么。”
黛玉转身,笑意盈盈:“不过是被这园子的景色迷住了眼,一时出神罢了。”
宝玉闻言,神色稍缓,却仍有些迟疑:“你这些日子总似有心事,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要我叫人请个大夫来看看?”
“我好得很。”黛玉笑着摇头,“倒是你,近日忙些什么?听说宝姐姐又送了你一本新书?”
话题被巧妙转移,宝玉果然被勾起了兴趣,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起自己读到的趣事来。黛玉一边听着,一边不动声色地将视线投向那块青石。待宝玉说得兴起,她借口脚酸,示意紫鹃去取帕子,自己则趁机走向那块石头。
靠近之后,她果然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灵力波动。她装作随意地蹲下身,指尖轻抚石面,感受到一股微弱但稳定的能量流转其中。她心中一震——这块石头,恐怕与太虚幻境有着某种关联。
就在此刻,耳边传来宝玉的声音:“妹妹怎么蹲在那里?可是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黛玉迅速收回手,站起身来,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这石头形状有趣,想着若是雕成小兽模样,倒也别致。”
宝玉闻言凑近一看,却不以为意:“寻常石头罢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奇。”
黛玉也不多言,只笑了笑,转而提议道:“今日天色尚早,不如我们去那边凉亭坐坐,你再讲讲那本书里的故事给我听。”
宝玉欣然答应,两人并肩离去。然而黛玉的心思早已不在交谈之上,她清楚地知道,这块石头上的灵力痕迹绝非偶然,它很可能是通往太虚幻境的关键线索之一。
夜幕降临,潇湘馆内烛火摇曳。紫鹃服侍完黛玉歇息后,便自去偏房休息。待屋内寂静无声,黛玉轻轻按住眉心那颗红痣,意识沉入绛珠灵韵空间。
眼前景象骤变,灵慧泉依旧静静流淌,药田中草药微微摇曳,神秘书架伫立如初。她快步走到书架前,果然看到一页新浮现的文字:
【太虚幻境边缘灵气异常,或为开启通道之关键。】
黛玉凝视着那几行字,心跳微微加快。她缓缓伸出手,翻动书页,却发现其中一页竟有轻微的磨损痕迹。她凑近细看,只见那破损处隐约浮现出几个模糊的字迹:“梦游之境,需以心印启之。”
她心头一震,这是她从未见过的提示。难道……进入太虚幻境,并不仅仅是依靠灵力,还需要某种特殊的“心印”?
她思索片刻,决定明日再去园中探查一番,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心印”的线索。同时,她也要设法弄清楚那块青石上的灵力究竟来自何处。
就在她准备退出空间时,忽然发现那座新开启的山谷中,湖边那株金光闪闪的植物叶片竟微微颤动了一下,仿佛感应到了什么。她皱眉盯着那片叶子,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片空间,似乎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或许会牵动整个贾府的命运。
翌日清晨,黛玉早早醒来,趁着紫鹃尚未起床,再次悄然进入空间。她径直走向那座山谷,仔细观察那株植物的变化。叶片上的金光比昨日更盛,根须也隐隐透出一丝丝淡蓝色的脉络,仿佛在吸收某种力量。
她取出一个小玉瓶,小心采集了几片叶子。刚收起瓶子,那头白色小兽便从湖水中跃出,落在岩石上,目光平静地看着她。
黛玉试探性地开口:“你……能告诉我关于‘心印’的事吗?”
小兽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随后用爪子在地上划出一道简单的符文。那符文形状古朴,却与她在空间书架上见过的某些图案极为相似。
黛玉心中震动,正欲继续询问,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她猛然回头,只见紫鹃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焦急:“姑娘,外头有人来找您,说是王夫人身边的婆子来了,说是有要事相商。”
黛玉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她最后看了那小兽一眼,才转身离开山谷,走出空间。
回到现实世界,她深吸一口气,整理好情绪,朝门外走去。但她知道,这场关于太虚幻境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第22章
晨光微曦,黛玉披着一件素色披风,轻步走出潇湘馆。园中雾气未散,竹影摇曳,她脚步轻缓,似在闲庭信步,实则目光悄然扫视四周。昨夜紫鹃说王夫人身边的婆子来找她,所为何事尚未可知,但她心知,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太虚幻境边缘那块青石上的灵力痕迹。
绕过回廊,黛玉故意放缓了脚步。辰时将至,园中已有丫鬟洒扫,偶有三两主仆低声交谈。她沿着湖边小径缓行,避开主道,借着垂柳掩映,一步步靠近昨日发现那块青石的位置。
柳荫下,青石静静卧于草丛之间,表面泛着淡淡的银光。黛玉蹲下身,指尖轻轻抚过石面,果然感受到一丝熟悉的灵力波动。这股力量与她在空间中感应到的极为相似,仿佛来自同一源头。
她正欲细察,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带着几分急促,又透出几分慵懒。不用回头,她便知道是宝玉来了。
“妹妹这么早就出来了?”宝玉的声音里透着惊讶,“我方才路过沁芳闸,见你往这边走,便跟来看看。”
黛玉站起身来,微微一笑:“园子里清早最是安静,我想出来走走。”
宝玉走近几步,目光落在她刚才触碰的青石上,忽然怔住,神情有些恍惚。
“这石头……”他喃喃开口,声音低沉了些,“我梦里见过。”
黛玉心中一动,面上却不显:“哦?梦见什么了?”
“梦中有座楼阁,云雾缭绕,仙音袅袅。”宝玉回忆着,语气变得迷离,“一位仙子站在门前,唤我‘通灵’。我问她这是何处,她只说我命中注定要来这里。醒来后,竟还记得这地方的模样——就是眼前这般景致。”
黛玉心头一震。通灵二字,正是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之玉的名字。而他说梦中所见,竟与自己感知到的太虚幻境边缘如此相似。难道,宝玉真的与幻境有所联系?
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梦里的事哪能当真?你这些日子读多了神仙志怪,怕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宝玉却似未听进去,仍盯着那块青石发呆。片刻后,他忽然道:“你说,若真有那么个地方,我会不会有一天真的走进去?”
黛玉一时语塞,只得道:“你若真想进去,恐怕也得先换件衣裳才是。这露水重,你穿得单薄,别着凉了。”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那我不打扰你赏景了,先回去更衣。”
目送宝玉远去,黛玉的心绪却无法平静。她回头望向那块青石,眉心红痣隐隐发热,仿佛在回应某种召唤。她深吸一口气,确认四下无人,便缓缓迈步向前,踏入雾气缭绕的幻境边缘。
空气骤然变得粘稠,像是走入了一层无形的屏障。她的步伐放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雾气中隐约传来低低的呢喃,似有人在耳边轻语,却又听不真切。
她闭上眼,调动绛珠灵韵空间中的灵力护体,同时以眉心红痣为引,感知周围灵气的流动。果然,在这片模糊不清的空间边缘,有一道极其细微的灵力脉络在缓缓流转,如同一条隐秘的小径,通往未知的深处。
黛玉睁开眼,正欲再往前一步,忽然察觉脚下的地面微微震动。她迅速停下动作,仔细聆听周围的动静。
雾气中,一道浅浅的脚印赫然显现,从她脚下一直延伸至更深的区域。黛玉皱眉,心中警铃大作——她记得自己并未踏足至此,而这脚印明显新留不久,说明先前有人来过!
是谁?又是何时来的?
她环顾四周,试图寻找更多的线索。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声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踩碎了枯枝。黛玉立即屏住呼吸,迅速退后几步,躲入雾气较浓的一侧。
不多时,一个身影从雾中缓缓走出。黛玉定睛一看,竟是迎春。
只见迎春神色凝重,手中握着一块小巧的木牌,正低头观察地面的痕迹。她的目光扫过那道脚印,眉头紧锁,似乎也在思索着什么。
黛玉心中疑惑更甚。迎春素来低调,怎会独自来到此处?她虽平日看似懦弱,但心思细腻,绝非无的放矢之人。难道她也察觉到了幻境边缘的异常?
正当黛玉思索之际,迎春忽然抬头,朝她藏身的方向望了一眼。黛玉心头一紧,连忙压低身形,不敢稍动。
迎春迟疑片刻,最终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雾气之中。
黛玉松了口气,却更加确信一件事:太虚幻境并非无人知晓,至少在贾府之中,已有人开始留意它的存在。
她收回思绪,再次看向那条隐秘的灵力路径。如今,她不仅有了进入幻境的契机,还多了一个新的疑问——到底还有谁,已经提前踏上了这条神秘之路?
她没有贸然前进,而是悄悄记下路径的走向,随后悄然退回原处。今日探查已足够深入,下一步,她需要更多准备,才能真正踏入幻境核心。
回到园中主道,阳光正好,花香扑鼻。黛玉整理了下衣裙,缓步前行。然而,她的心绪早已不再停留在眼前的美景之上。
她隐隐觉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她,必须比任何人都更早察觉它的来临。
第23章
黛玉站在雾气缭绕的幻境边缘,脚下的泥土带着夜露的湿润。她回头望了一眼宝玉离去的方向,确认无人跟随后,缓缓闭上双眼,指尖轻轻按在眉心那颗红痣之上。
刹那间,一股清凉之感自眉心蔓延至四肢百骸,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将她的意识牵引向某个未知的空间。空气骤然变得稠密,像是踏入了水中一般,每一步都沉重无比。
她睁开眼时,已身处一片朦胧之地。四周无边无际地弥漫着淡紫色的薄雾,隐约可见几缕银光在雾中流转,如同游鱼般忽隐忽现。地面不再是园中的青石小径,而是柔软如苔藓般的土地,踩上去无声无息。
“这里……”她低声呢喃,声音却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吞噬,连回音都没有留下。
忽然,耳边响起一阵低语,断断续续,似远还近,仿佛有人贴着她的耳畔轻声诉说,却又听不清具体说了什么。她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却发现自己的脚步竟未移动分毫。
那些声音像是从四面八方涌来,又像是从她的内心深处浮现。她咬紧牙关,舌尖一痛,一丝血腥味在口腔中蔓延。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调动绛珠灵韵空间中的灵力护住心脉,同时从袖中取出一枚静心丹含入口中。
药效迅速生效,原本躁动的心绪逐渐平复。她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去捕捉那些低语的内容。
“金陵十二钗……劫数……血书……”
几个词断断续续地浮现在她脑海中,令她心头一震。金陵十二钗,那是大观园中最重要的女子名单,而“劫数”与“血书”这两个词,更是让她隐隐感到不安。
她不敢再久留,正欲退出幻境,却猛然察觉脚下传来一阵异样的拉扯之力。低头一看,地面竟然开始扭曲,一道微弱的漩涡正在她脚下形成,仿佛要将她吸入某个更深的区域。
她立即切断与空间的联系,强行抽离意识,脚步猛地向后一蹬。身体瞬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离原地,重重跌入现实世界的空气中。
她踉跄几步,扶住一旁的柳树才稳住身形。胸口剧烈起伏,额头渗出细汗。她低头看向手掌,发现掌心中静静地躺着一片淡金色的花瓣,微微泛着荧光。
她怔怔地看着这片花瓣,心跳仍未完全平复。刚才的幻境低语、突如其来的吸力,还有这片凭空出现的花——这一切都太过诡异,却又真实发生。
她将花瓣小心地收入袖中,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已经恢复平静的雾气地带。那里,似乎藏着一个连她都无法轻易窥探的秘密。
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紫鹃的声音:“姑娘?您在这儿啊!我方才熬好了安神粥,端过来给您喝。”
黛玉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襟,转身微笑道:“来了。”
第24章
潇湘馆内,夜色渐淡,檐角风铃轻响。黛玉倚在窗边,目光有些迷离,手指不自觉地伸进袖中,轻轻摩挲着那片淡金色花瓣,白日幻境中的低语如鬼魅般在心头萦绕不去。紫鹃端着安神粥进来,黛玉冲着她温和一笑,便起身走向案前。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案上青瓷盏中,映出她眉心一点朱砂般的红痣。那颗痣在夜色里微微泛着光泽,仿佛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紫鹃走后,屋内恢复寂静。黛玉望了一眼门帘,确定脚步声远去,才缓缓闭上双眼,指尖轻触眉心红痣。一阵清凉之感自额间蔓延,意识仿佛被什么牵引,下一瞬,已置身于一片幽静空间。
灵慧泉依旧汩汩流淌,水面泛起淡淡荧光。药田里的千年人参和灵芝随风轻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静静伫立在泉畔的神秘书架。
书架高耸入云,木质古朴,隐隐透出岁月沉淀的气息。此刻,它正微微泛着微弱的光芒,似在回应她的到来。
黛玉缓步上前,目光扫过层层叠叠的书脊。忽然,一道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她在幻境边缘所感受到的灵气波动。她心中一动,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断断续续的低语:“金陵十二钗……劫数……血书……”
随着思绪集中,书架上的光芒忽明忽暗,几本书籍轻轻震动,最后,一本封面泛黄、封皮刻着“幻”字的古籍缓缓飘落至她掌心。
她轻轻翻开书页,纸张泛黄,墨迹斑驳,文字晦涩难懂。她蹙眉细读,却发现其中一段被符文遮蔽,只依稀可见几个模糊的字迹:“贾氏祖魂……遗音……破其真言……可避祸三载。”
黛玉沉吟片刻,从袖中取出那片淡金色花瓣。她将花瓣轻轻放在空白页上,指尖轻点,注入一丝灵力。花瓣顿时化作一缕金色流光,渗入纸页之中。
符文开始消散,文字逐渐清晰起来。
“太虚幻境,乃警幻仙姑所设,为警世之镜。凡入此地者,皆需面对自身命运之影。若能识得低语之意,便可窥见未来之一线生机。”
她心头一震,继续往下看:
“金陵十二钗,乃天命所归之人,各承宿命因果。然贾府气运将尽,劫数临头,唯有解得幻境低语,方可延缓灾厄。低语非幻,实为贾氏列祖列宗遗音,藏于幻境深处,以试后人之心。”
黛玉呼吸一滞,手指不自觉收紧。
原来,那些声音并非幻觉,而是来自贾府先祖的警示。
她咬唇思索,幻境低语竟与贾府的命运息息相关。若她能破解其中含义,或许不仅能保全自己,还能护住整个大观园。
她再次翻动书页,试图寻找更多线索。然而,当她翻到某一页时,纸面突然泛起涟漪状波纹,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隐约可见一行小字浮现又消失,速度极快,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她屏息凝神,再度催动灵力,指尖轻点那页。波纹愈发剧烈,最终定格成一句话:
“欲破低语,须得‘通灵’之力。”
黛玉怔住。
通灵?
她猛然想起白日宝玉所说的话——梦中有仙子唤他“通灵”。
难道,宝玉的通灵玉,竟与幻境有莫大的关联?
她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她终于找到了破解幻境低语的方向;另一方面,这条路似乎并不容易走。她需要宝玉的力量,但如何开口?又该如何让他相信这一切不是幻觉?
她合上书,将《幻境秘闻》小心收好,抬头望向书架。角落处,一枚残缺的印章图案悄然浮现,模糊不清,却让她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她皱眉盯着那枚印章,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具体细节。
就在此时,书架忽然微微震动,一道新的书籍缓缓升起,停在她眼前。封面上写着两个字——
“通灵”
黛玉心跳加快,伸出手,轻轻触碰书脊。刹那间,一股熟悉的气息涌入脑海,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召唤她。
她深吸一口气,翻开第一页。
一个名字赫然跃入眼帘:
“通灵宝玉”
她瞳孔微缩,意识到这本书记载的,正是宝玉那块神秘玉佩的真正来历。
她还未及细看,忽然感到一阵晕眩,意识开始模糊。绛珠灵韵空间的光影开始扭曲,仿佛要将她推出去。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到了。
她迅速将书收入怀中,闭上眼,意念一动,身体瞬间被一股柔和的力量包裹,下一瞬,已回到潇湘馆的案前。
她喘息着,胸口起伏不定,额头微汗。窗外风声轻拂,烛火晃动,一切仿佛未曾改变。
但她知道,一切都变了。
她低头看向掌心,那片淡金色花瓣已经不见,唯有一道淡金色的印记,留在皮肤之上,如同烙印一般,无法抹去。
远处传来紫鹃的脚步声,她迅速整理衣襟,将那本书藏入抽屉最深处。
门帘掀开,紫鹃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药走了进来,眉头微蹙:“姑娘脸色不太好,可是身子又不适了?”
黛玉轻轻摇头,嘴角扬起一抹浅笑:“无妨,只是今日有些疲惫罢了。”
紫鹃将药碗放在桌上,担忧地看了她一眼,终究没有多问。
黛玉端起药碗,缓缓饮下,苦涩的味道滑入喉咙,她却恍若未觉。
她的心思早已飞出了潇湘馆,飞向那片迷雾重重的幻境,飞向那个可能解开一切谜题的关键人物——
贾宝玉。
她必须找到他,必须让他相信,这一切并非虚妄。
而她,也必须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窗外,月光悄然移过屋檐,落在她眉心那颗红痣上,泛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光。
第25章
晨光初露,大观园东角的柳林间雾气未散。黛玉一袭淡青衣衫,袖口微卷,指尖轻抚眉心那颗朱砂痣。昨夜所得的《通灵》古籍仍在袖中贴身藏着,纸页上的字句如烙印般在她脑海中回响。
她今日的目标明确——必须再入太虚幻境边缘,收集足够的灵气,以解书中所言“破低语”之法。而宝玉的通灵玉,便是关键所在。
紫鹃已按计划引开巡逻丫鬟,留出片刻空隙。黛玉快步穿行于林间,脚步轻盈却不失急切。她来到昨日那片柳荫下,地面青石纹路依旧隐现,仿佛某种召唤的印记。
她从袖中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玉瓶,瓶身剔透如冰,内里却空无一物。这是绛珠灵韵空间特制的灵瓶,专为吸纳天地灵气所用。
她盘膝坐下,闭目凝神,体内灵泉之力缓缓流转。她将意念集中于瓶口,借着晨风之势,引导四周若有若无的灵气汇聚而来。
空气中开始泛起微光,如同萤火虫般的流光缓缓向灵瓶聚拢。
第一缕灵气入瓶,瓶底浮现出一道模糊符文,似曾相识。黛玉心头一动,记忆翻涌——那符号,竟与贾母房中供奉的一尊木雕佛像底部的刻痕极为相似。
第二缕灵气悄然进入,瓶口荧光愈发明显。
正当第三缕灵气即将被吸纳之际,远处传来清脆的笑声:“这园子里最宜人的时候,还是清晨呢。”
黛玉猛地睁眼,手中灵瓶一颤,刚凝聚的灵气瞬间逸散大半。
她迅速起身,转身看去——宝钗正缓步走来,身后跟着李纨与几名丫鬟。她们皆是晨练归来,见黛玉独自在此,脸上不由露出几分诧异。
“妹妹怎么一个人在这僻静处?”宝钗笑意盈盈,语气亲热,“莫不是身子又不舒服了?”
黛玉轻轻一笑,掩住方才的焦躁,故意抬手揉了揉额角:“不过是走累了歇息罢了,倒是你们好兴致。”
李纨也笑着接话:“林妹妹一向爱清净,我们也不打扰了。只是这林子深处湿气重,多坐不得。”
宝钗目光微闪,落在黛玉袖口露出的一角暗红绣纹上。那是她母亲旧时常用的绣样,如今早已不再流行。她不动声色地记下这一细节。
“那边新开的木芙蓉倒也清雅。”黛玉忽然指向远处花丛,语气轻松,“姐姐可愿一同去看?”
宝钗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微微一笑:“也好。”
几人说笑间向前走去,黛玉却趁机将灵瓶藏入袖中,低声对身旁的紫鹃道:“回去吧,今日不宜久留。”
紫鹃点头,扶着她缓缓离开。
待走远后,黛玉回头望了一眼那片林间空地,心中满是遗憾。灵气已散大半,今日的采集算是失败。
但她更担忧的是宝钗那一瞥的眼神。那眼神太过敏锐,仿佛察觉到了什么。
回到潇湘馆,黛玉并未立刻进屋,而是站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株老梅树发怔。枝头新绽的梅花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她低头看向袖中灵瓶,瓶口残留一丝淡淡荧光,几乎不可察觉。
她知道,自己已被盯上了。
但真正让她心绪不宁的,是书中那句话:
“欲破低语,须得‘通灵’之力。”
她必须尽快找到宝玉。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急促而不失稳重。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小厮匆匆而来,手中捧着一封帖子。
“姑娘,二爷派人送来请帖,请您午后到怡红院一叙。”(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