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煜山
新店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西南边陲与湖南交界的潘河东岸。2002年11月份,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店明清石板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新店镇还有战国至西汉土城城址也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店明清石板街以潘河为纽带把湘鄂人民世世代代联结在一起。石板街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明末清初,历经300多年的拓展,具有相当规模。《县志》载:“蒲地环山错湖,陆水径其中,出陆口。羊楼港水径其南,由新溪汇黄盖湖。汀泗水径其北,汇西凉湖出金口,均入江”。经潘河而出的主要是羊楼洞的茶叶运销武汉等地,也包括通城、通山、崇阳一带的土特产运销。最早的水运驿站在港口驿,即赵李桥南2公里处,明洪武年间所建。因潘河是季节河,遇枯水季节,船到不了港口驿,只能在潘河中段即现在的新店石板街处汇集,新形成一座各种物资的集散转运驿站,石板街应运而生。此处原地名无考,新的驿店形成后,人们将此地称为“新店”。“新店”这一地名以及石板街的产生,从明洪武年间算起,已有620多年。
在当时来说,新店潘河的水运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不惜代价修建石板街、条石护砌河岸,即与水运密切相关。那时,近有湘鄂邻近的定湖、坦渡、赵李桥、羊楼洞、茶庵、益阳、余家桥等,远有通山、通城、崇阳、临湘、岳阳、乃至江西的一部分(修水县),都通过这条水运线路入长江。
据史料载,新店横跨潘河的两座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一座是坦渡桥,日军入侵期间被炸毁,于1978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公路桥;一座是万安桥,石墩石梁保存完好,于1991年修正桥墩,将桥面宽度由原来的1米加到2米,伴原有石梁浇筑钢筋混凝土桥面。石桥历史为400多年。
直到20世纪40年代,新店石板街总计达1800余米。20世纪后期,由于多方原因石板街已毁915米,现存877米。解放前夕,石板街沿河建有蜿延500余米的吊脚楼(水下立柱为粗大树木,与街面齐平建木楼,内铺木板),大量商船停靠于吊脚楼下。吊脚楼被日军入侵时毁之一炬。老人们谈起那吊脚楼,甚是回味。
新店明清石板街总体构架呈“T”字形,反映了当时水陆交汇的特征,“T”字的一横沿新溪河排列着大小6座码头、6座寺庙,是古时水运及茶文化的真实反映;“T”字的一竖则是陆上商贸主干道,蜿延千余米。沿街设有几十家著名店铺商行,如:松峰栈匹头行、魏九盛匹头杂行、金盛昌匹头丝绸行、春香大型茶叶行,还有厚生福、周恒丰、冯泰等大型斋铺,生春、张永源等大型药号,朱正昌、蔡义发等大型客栈,刘义昌、刘日林等大型粮行,王隆盛私学馆、陈其昌文房四宝、黄兴发码头总管,刘生祥、黄谦祥、鼎盛祥等酿酒槽坊……
石板街民宅古朴典雅,现存古宅可见石柱门框、条石门坎、一尺见方的铁尺梁、别具风格的可卸木门、木雕花格窗扇、楼道栏杆、室内天窗亮斗、天井、房内木阵板、雕花木床以及大量的明清民俗家用具、石墩、石鼓、石柱等等,蕴含着深厚的明清史文。
石板街以及附属建筑所用的条石,测算累计达2.1万块(不含现今未见痕迹的石建筑)。新店石板街,以石铸造就明清史,潘河新溪水,以水联结湘鄂情。600多年来,石板街居民世世代代维护着石板街历史风貌。
(《咸宁日报》2004年9月2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