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雾霾是“天灾”or“人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地址:【转载】雾霾是“天灾”or“人祸”?作者:天地秀
本文来自《不执着的博客 》
       昨天,西南地区的大雾和华北地区的霾有所减缓,而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的雾霾依然严重,并且污染过程已持续了4天。特别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大雾弥漫,上海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入冬以来首个大雾橙色预警。有专家认为,雾霾高发或将持续一二十年。

       公众对于水、土、气等环境污染早就苦不堪言。中国的水,早已五颜六色,北方有水皆干、南方有河皆污,华北地下水污染严重,城市自来水过半不合格;中国的空气只要看看网民新造的词汇就知道后果了,“喂人民服雾”、“十面霾伏”、“北京咳”和“雾都孤儿”都是雾霾时代的真实反映。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其中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现在我们监测的一般都是细颗粒物,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也就是PM2.5。

        细究PM2.5的化学成份,也不是特别复杂,一共是五类。第一类就是硫酸盐,硫酸盐是二氧化硫转化来,是用燃煤来的。第二类是硝酸盐,硝酸盐是由汽车排放氮氧化物排来的。第三类叫铵盐,铵盐汽车排放一部分,农业养殖方面排放一部分,这是三大盐类。第四类是OC,也叫有机物,就是小树叶、小树枝这种磨的非常细小的粉末,或者是燃烧过程中没有完全燃烧的小粉末。第五类是EC,就是黑炭,这五类成分占了我们PM2.5大约70%到80%。

       很多人可能对雾霾天气的危害性认识还不足。笔者举个先例:在1952年最著名的伦敦大雾,当时有统计数字,由于呼吸系统生病而死亡的人数,那一周增加了9倍,48岁以上的死亡率比上一周增加了3倍。我们现在可能没有当时伦敦那么严重,但至少从呼吸系统的疾病来讲,雾霾天气和这个之间有相关的关系。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称,截止目前,全国平均雾霾日数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看来雾霾在我国不仅范围由北向南在逐步扩大,而且各地的雾霾天数也在增加。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苏皖大地,雾霾触目惊心的程度呢?雾霾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其一,我国这些年来,各地区一味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而对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于是大量基建项目纷纷上马,这样带来的不利后果,除了使GDP充满泡沫之外,还造成了环境出现了大范围污染。今年初北京等地区紧急采取措施应对极度污染的天气,勒令一些水泥厂、施工工地停止作业,为的就是减少雾霾天气对城市的危害。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能耗污染排放已经到了迫在眉捷的时候了。

       笔者认为,各地要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中国的的经济增长是牺牲资源、压低人力成本和污染环境作为代价,特别是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实在太大,所以中国各地区要想减少雾霾出现天数,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上消费而非投资拉动经济的轨道上来,否则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其二,汽车污染对空气的危害已相当严重。一般而言,汽车有三要素:车、油、路。第一是车,我们应该量开节能环保型车,或者干脆少开车,而采取其他(比如地铁)交通工具出行。第二是油,我国的成品油品质有待提高,也就是说急需“脱硫”。欧洲欧色欧标准的含硫量可能是15个PBM,日本是5个PBM,但是我们还是在35个PBM,这个硫含量在汽油中太高,使得汽车的三元催化器低效,这样污染物就会大量的从汽车中排放出来。第三是路,路一堵,汽车在路上待的时间长了,原来是10分钟就到家,现在堵了一个小时,那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就多了五倍。

       其三,细心的人会发现,PM2.5的化学成份的第一类就是硫酸盐,硫酸盐是二氧化硫转化来,是用燃煤来的。尽管这些年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将一些发电厂搬到了城市的更偏远地区,以减少其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尽管苏皖地区的各大重要城市都将燃煤发电厂搬到郊区。但终究不能解决燃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因为只要城市周边电厂仍在用燃煤发电,其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就难以消散。

       从理论上看,中国西南和华北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天灾也占据一定因素,比如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但是人祸因素终究占着主因。所以各地政府应该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建设对空气的污染;鼓励民众减少私车出行,多坐公交和地铁,减少汽车尾汽排放;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减少燃煤发电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这些措施出台之后,都可以减轻城市的雾霾天数和对民众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9 2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