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到了,前几天就听到鞭炮响。因为已形成了一个传统,再忙再重要的工作都要放下,来祭拜一下自己的祖先,国家也就规定了这一天放假,这也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吧。中国二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已在人们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国家则进一步强化这种观念。我先姑且不对这种观念本身加以评价,只看看现状——人们对清明节扫墓的意义的一种扭曲:漫山遍野的坟山上到处都是纸扎的商品假花;有钱的家庭都是成群结队地开着轿车到野外游一趟,人越多、车越多,越是显摆、越是威风;到处都有买假花、鞭炮、香烛、钱纸的,人们都瞄准了这一行档,都想在这上面赚一大笔钱,而“消费者”在这上面也非常舍得,所以这已形成了一个“清明产业”,这个产业对社会发展是起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我认为是一种大大的消费。按照传统的观念,扫墓、祭祖是我们活着的人对已逝去的前辈(当然也有平辈或晚辈)表示祷念,表示我们记得他。而现在人们把它变成富人摆阔、游山逛水的一种活动,跟本就忘了扫墓的初衷和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国家正在强化的这一观念本身,实际上国家这是对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礼义恬耻的一种强化,慢慢地将形成一个制度。。。。在这里我要问一句:难道没有扫墓、祭祖的人就不孝了吗?他在长辈活着的时候对他特别好,死了的时候时常怀念着他,这难道不比那些长辈生时虐待、死了假惺惺地去放放鞭炮、插插花要强十倍?社会发展至今日,中国人虽然已不再去固守那些礼教,但是对长辈的尊敬,对上级权威的服从还是存在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的思想中,我觉得,我们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更应体现在他的有生之年,而不应该在他去世之后。相对西方那些发达国家,我们的文化是追求的是集体的和睦、荣誉、目标和成就的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而西方人追求个人主义,反对一致性,极力显示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展现个人主义取向。他们讲求实际,不搞“面子”工程,不搞虚伪的东西,他们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占主导地位,没有权威之说、没有所谓的孝顺之说。平心而论,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他们的观念和做法还是先进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