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发海,1951年出生,赤壁市公安局退休民警。2005年至今,他不顾换肾手术后身体的羸弱,毅然坚持着为埋骨南鄂的142名烈士们寻找亲人,曾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全国十大真情人物”、第二届“湖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在全国100多种报刊发表小说、杂文、散文、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150余万字,出版作品12部,其中文集及长篇小说8部,史、志、传4部,曾当选为赤壁市作协副主席。在重阳佳节之际,我们来到这位老民警的身边,一起回忆他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和感人故事。
2005年7月,处于肾移植术后康复期的余发海,因机缘巧合得知在羊楼洞一片茶山上,有一片荒凉而沉寂的墓群。他先后四次前往探寻,前三次都不得而返,2006年再一次踏访时,终于在一片荒郊杂草中发现一片孤坟野冢,但青石墓碑早已风化,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烈士墓?余发海心头一热,他四处寻找,逐个观看,发现有的墓碑已经断裂,有的碑文残缺不全,数了一数,有百多个,一个加强连打不住,他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经过一次次清扫描红抄录、一次次寻访打听回溯,一次次往返求证核实,他终于可以断定,这块墓地安葬的是142名抗美援朝烈士的遗骸。此后,他又无数次踏上这片土地,遍访当地老人、乡镇退休干部及转业到当地的“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整理出一部较为完整的英烈名录和史料,对羊楼洞墓地那段感人至深的往事有了大体的了解--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到最紧张时刻,驻扎在羊楼洞的四野119师独立4团离开驻地赴朝参战。湖北省军区接到上级命令,在独立4团空出的营房组建了解放军第67预备(野战)医院,医院前后收治剿匪和援朝前线转运来的3100多名伤病员,其中有142人因救治无效而牺牲,并被掩埋在羊楼洞。初步了解了羊楼洞墓地的真相,他一次又一次扪心自问,这些不为人知的英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客死他乡,几十年了,不仅亲人们不知道,甚至也被社会遗忘。一定要为这些英烈们做点什么,不然心里总感觉不安!为长眠在羊楼洞的英烈们寻找亲人的念头,就在这一刻涌上了余法海的心头……
从此,他踏上漫漫寻亲路,在12年多的时间里,余发海每年自费近万元,足迹遍布14个省区、60多个县市。至今,已有24省110县市116位烈士的亲人被找到,在媒体、企业和热心人的帮助下,23省59位烈士,共232位亲属来到羊楼洞祭奠亲人,而他所为之奋斗的“羊楼洞英烈墓群”建设也有了大的改观,昔日荒凉的烈士墓群变成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每到清明和建军、公祭日等节日,都会有学生、驻军和各界人士前来拜祭、凭吊,142位英烈不再孤寂。“烈士寻亲之举”被海内外20多家电视台、80多家报刊、120多家网站媒体报道后,每找到一位烈士亲人,余发海就会在“寻亲名单”中的烈士姓名前认真地画上一个五角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单上的五角星多了起来,可他仍心有不甘,还有26位烈士没有找到亲人。他说:“我也知道,越往后,越难找,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完,我要抓紧时间,争取多找一个是一个……”作为一个肾移植患者,医生多次告诫不能这样奔波,可他却不顾劝诅,继续坚持寻找余亲。每每有烈士亲人联络他,前往认亲或祭拜,他都义不容辞为他们引路、讲解。
十三年奔波万里,余发海的的身体、精力每况愈下,如今,他只能被动地将烈士寻亲信息通过各类媒体、志愿者联络群发布,然后等待回音。闲暇时,他就反复整理这些年搜集的各类史料、档案,他说这是自己最珍贵的财富,同时也再次拾笔进行诗歌、散文等零星创作,他说做这些事情使他感到满足、快乐。
年近古稀,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的公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将激励更多的青年民警不忘初心,砥励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