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上温州这片土地,骤然溢起丝丝缕缕亲情。融入温州人群,乡音时尔缭绕耳际,故土泉州的方言,居然能够在此觅到知音,心中不禁浮起一种联想:温州与泉州是多么相似,同为沿海城市,同是古代海港,同样气候温宜,同能通用闽南话语,而且,许多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一样……据说,早在唐宋朝代,就有不少福建沿海渔民前来温州沿海打鱼谋生,之后逐渐移居至此,尤其是温州沿海的洞头百岛县,闽南人的后裔比比皆是。温州与泉州有着同一血脉,温州让我这个泉州人越发感到那样亲近,那么亲切……
郁郁苍苍巍峨绵延的括苍山,坐落于温州西北边,形成自然屏障,挡住了凛然寒冷的西北风,使这个沿海城市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故而得名温州。蜿蜒美丽的瓯江,滔滔穿城而过,注入东海,哺育着两岸众生万物,更使温州成为最适宜人居之宝地。
源远流长的重商文化,滋养壮大了温州古城。早在南宋时期,以温州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无功利则道义不存”,抨击重农轻商的儒学传统观念,提倡重商,从而孕育了一代代“温州商业人才”,“重商”成为温州的社会风尚,“善贾”成为温州人的传统。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著称于世,雨伞、刺绣、皮革制品等早在南宋就享有盛名。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温州也被辟为通商港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温州又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的城市,形成了开放的观念和文化;开放的文化培育了开放的温州人。地少人多的温州人大胆地走南闯北,海纳百川,表现出一种勇敢强烈的开放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的足迹,更是遍布大江南北,撒向东疆西域,甚至跨出国门……祖国的大城小市,处处有“温州村”;海外的名都小镇,也常见“温州街”,温州人走遍全中国全世界。
温州走到如此的巅峰,其实是不易的。温州也有过许多挫折和失败。“*”之前后期间,勤奋的温州人早就偷偷搞起家庭作坊,悄悄走乡串镇,四处谋生,可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大刀,大大砍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有些假冒伪劣产品,又使温州信誉扫地……然而,坚强的温州人又勇敢地站了起来,拍掉身上的污浊,反省内心的失落,重塑信心,重塑信誉,重新开步拼搏……
一位温州老板讲述了他遭遇挫折后又怎样再度奋起的经过。他说,他是在报刊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而受到启迪的: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不慎摔断了腿,住进医院,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极为苦闷,每日以泪洗脸。与她同病房、靠窗口床位的病友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的伤将痊愈了,天天坐起身痴迷地向窗外眺望。小女孩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请求老太太为她讲述窗外的景色……老太太欣然答应……每天,老太太绘声绘色地为小女孩描述着窗外美景。小女孩边听边想象着窗外的一幅幅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心中郁闷倾刻化为乌有……后来,老太太出院了,小女孩迫不及待地恳求医生把窗口的床位调换给她。当她好不容易移动到窗前,伸长脖子朝外一看,却猛地惊呆了:窗外竟是一堵黑墙!然而,小女孩的心却猛地豁然开朗。是老太太为她打开了一扇心窗……正是这个故事,使这位温州老板在遇到挫折艰难时,想到美好,想到美好的明天。大约这位老板的经历,正是温州人的缩影。正因为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温州才能如此快速地发达繁荣……
柳市是温州最闪亮的一颗明星。柳市,不是市,而是温州所属的乐清市的一个小镇。柳市地处独龙岗,杨柳成荫。镇上有武桥、龙首桥。两桥之间有一棵千年古老的大柳树,如同一团绿色云朵,遮盖了一方天地,庇护着四方百姓。乡人们多聚集于此,交易经商,年久天长,形成集市。“柳市”之名由此而生。柳市很小,但其名声很大。全国很多人不知道有个乐清市,却知道有个柳市。这个小小的柳市,拥有全国七个名牌产品,在跻身全国家电行业前列的正泰集团工业园参观,宛如置身于美丽的公园。高大敞亮的现代化厂房、车间、宿舍楼,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一条柳浪莺歌碧波闪亮的古运河,横亘于工业园之中,为工业园增添了婀娜姿色……
“回望走过的路,我们欣慰,我们自豪,我们庆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但我们绝不陶醉于昨日的辉煌……我们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