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1170年的长江 ——由洞庭湖江豚之死回溯长江生态环境变迁 姜 洪 4月19日深夜,身在长江边一座城市的笔者,从中央电视台收看到长江洞庭湖江豚大量死亡的报道,这条消息立刻牵动了笔者的心。 为此,笔者回想起近千年前的一次长江之行。那是一条怎样斑斓喧闹的长江。 1170年,诗人陆游由长江下游的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溯江西上,一路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最后到达三峡里的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一路上,陆游见闻并记录了长江水产风物,堪称一次长江生态调查。 在安徽境内,七月二十日,陆游在芜湖县江段发现,“江中江豚十数出没,色或黑或黄,俄又有物长数尺,色正赤,类大蜈蚣,奋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二三尺,殊可畏也。”二十三日,过铜陵县阳山矶,泊梅根港,“巨鱼十数,色苍白,大如黄犊,出没水中,每出,水辄激起,沸白成浪,真壮观也”。二十八日,至马当,“忽有大鱼正绿,腹下赤如丹,跃起舵旁,高三尺许,人皆异之”。背绿腹下鲜红如丹的大鱼,类似鲜红大蜈蚣的不明水生物,小牛那样大的白色鱼且动辄成群,那是个怎样奇异的水世界啊。 进入江西后,陆游盘桓十日。八月十二日,泊赤沙湖口,“江中见物,有双角,远望正如小犊,出没水中有声”。又是小牛般的水生物,且有双角,莫非是髻头鲸?十四日晚,泊蕲州界地刘官矶旁,观大龟浮江。 在湖北江段,陆游续有见闻。八月三十日,黎明离鄂州(今武昌),过谢家矶、金鸡伏,得缩项鳊鱼,重十斤。随后入沌——与长江平行的一条小支流——行七日。八日早,泊江陵建宁镇,这里已是沌水出口,“见大鱼浮江中无数”。十一日,行至潜军港,又有水禽双浮江中,色白而类鹅大,飞骞绝高,当地人称之天鹅。十六日,近沙市时,见天鹅数百,翔泳水际。 陆游笔下的长江还不时有“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鱼尤不论钱”这样的风景。鱼卖不起价,可能是因为那时长江里的鱼太多,同时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养成对鱼的消费习惯。就像姚明在一则关于鱼翅的电视广告中说的:没有需求就没有杀戳。 陆游之前,曾在长江中游黄州任官的苏轼笔下亦时见长江生态风情。这位宋代大文学家《后赤壁赋》中记道:“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于是携鱼与酒,复游于赤壁之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文中记载了长江物产:“巨口细鳞”的疑似鲈鱼,翅如车轮的横江巨鹤。至于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记的秋七月既望,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饮酒乐甚,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其下酒菜想必多半也是水产品。苏轼《赤壁记》亦记“以小船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这一方面固然是奇异之事——难道鱼也会闻乐起舞?另一方面“大鱼皆出”,亦可略见当时长江生态一斑。 陆游、苏轼笔下的长江,是一个生机勃勃、驳杂斑斓的长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竞自由,充满了奇异的水生物和富饶的生物资源,如东晋郭璞《江赋》所言:“尔其水物怪错”。这样的生态胜景如今已经远逝,令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