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6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从赤壁词条的谬误说到改错之难(陈天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蟲蟲飛 于 2012-5-29 14:09 编辑

    知错就改,有错必纠,这本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是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态度。可是,有的人就不这样,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认错,更谈不上改错、纠错。
    例如,赤壁古战场的发生地究竟在哪里?这本是不容争辩的事,因为,山川形胜、出土文物都赫然在目,证明“赤壁”就在今湖北省赤壁市之西北的赤壁山。但是,“辞海”及众多出版物都以讹传讹,写成是“嘉鱼县东北”真是南辕北撤,谬误千里。奇怪的是,这一明显错误,就是难以纠正。最近,中共赤壁市委、赤壁市人民政府,邀请了众多专家来现场考察,开研讨会。希望词条之谬得以纠正。虽然与会专家“眼见为实”,但因还有更权威的“老先生”不认账,“赤壁”词条仍不能纠正。
    据说,这些“老先生”们之所以不认账,是因为他们只认比他们更老的老先生们在一千多年前写的什么书,上面写了嘉鱼之说。至于实际情况如何,他们才不管呢!这种态度对也不对,神精正常的人都明白。难怪列宁说,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难怪毛泽东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书也并不是终极真理。因为书也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任何书,都只能是“参考资料”。
    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表现。可以说,人类的文明,是在识错改错中前进的。如何辨别对与错,陈云同志有过精辟的论述:“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态度。以“赤壁”词条为例,执错不改,看起来是“唯上(权威)”、“唯书”,照顾了老先生的面子,但客观上遗祸后世,明白人会嘲笑“老先生”无知,嘲笑编辑部无能,最终会使“权威人士”、“权威书籍”失去权威!这些道理人人都明白。现实则往往是头发白的压制头发黑的,级别高的压制级别低的,部门大的压制部门小的。哪还有什么真理、事实!
    赤壁词条如此,世间还有多少诸如此类的事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门户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2-5-28 19:11 | 只看该作者
[知错就改,有错必纠,这本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是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态度。]

好样的{: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28 19:23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市委\市政府是不是冒得事做了,对已认定的事实还搞个什么专家来考插\开研讨会纠正?又花了纳税人多少钱?嘉鱼东南是什么地方在地图上一找就知道了,还要请专家来实地考?黄冈赤壁都不争了,蒲圻赤壁没事找事还争个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5-28 19:27 | 只看该作者
赤壁之战”词条修正研讨会举行
2012-5-28 10:06:36 来源:光明网 作者:夏静 张磊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1800多年前发生的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震古烁今的战争,因发生地被混淆误传,在学术领域引发连串的争议,绵延至今。5月26日,湖北省赤壁市邀请文史专家、学者与辞书编纂者一起,举办“赤壁之战”词条修正研讨会,探讨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为赤壁词条的修正提供参考资料。

  会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张修桂根据自己撰写的《和谐联动开发赤壁古战场的旅游资源》一文,发表了对“赤壁之战”发生地的看法。他说,古战场发生地的考证应注重史料文献的选用原则,要以接近事件发生时间、记载详实可靠的资料为依据,还要注意地理变迁等因素。张修桂认为,赤壁之战是由多个战役组成,从赤壁市赤壁山到武汉市武昌赤矶山都属于赤壁古战场。

  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博士生导师吴如嵩表示,在定位赤壁古战场时,要坚持史料记载又要兼顾赤壁市现状。此次研讨会的结果将为赤壁词条的修改提供一个参考资料。赤壁市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继续打造赤壁古战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郭得河说,古战场发生地的确定需要通过文献、军事等各方面的考证,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赤壁古战场确定在赤壁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同样坚持认为赤壁古战场在赤壁市这一说法。郭得河还为赤壁大战陈列馆题词,书写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研究室编审、研究员顾之川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针对赤壁之战的介绍及注释进行了阐述说明,他表示,教科书需要立足于学术研究,又要考虑不同的观点,赤壁之战争取注释的更完善。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编审、《辞海》编纂部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张敏也表示,《辞海》中关于赤壁词条的解释暂不修正,但会争取在下次修订时,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再进行修改。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破曹操,最终确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赤壁之战发生地,因地理地名的变迁,对古籍记载的误判等原因造成诸多争议。湖北省有多个地名为赤壁,因此有多个版本:“蒲圻赤壁说”、“黄川赤壁说”、“武昌(江夏)赤壁说”等等,苏东坡的词赋以及李白的《赤壁歌送别》更是造就了文、武赤壁说法,在《辞海》、《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等工具书中也出现多种说法,莫衷一是。

  湖北省赤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李满林等赤壁市领导以及词条修正小组成员出席研讨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本想主动发言,给张修桂之流的“专家”上一课。可主持人不给机会。
看来研究古战场不仅要懂历史,还得懂军事。而这位张教授连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严重偏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8 20:29 | 只看该作者
想知道这位所谓的“老先生”是谁,好去度娘看看他的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8 20:57 | 只看该作者
JZM不说大笔一挥基本确定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8 21:1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初中的语文老师教过我们:皇帝写的错别字是不能改的,名人名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是不能改的,我们要按照原样抄下来。当时是在学鲁迅先生的作品,里面就有错别字,不能改,要按他的写。

还有更过分的。据说,《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遇到的一个故事,说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荔枝蜜》中误将“蜇(zhē)”字写作“螫(shǐ)字,结果《现汉》专门增收了这个“螫”字,解释为“蜇”的书面语。作家的一个笔误竟然使《现汉》这样一本权威性词典为其专收一字,专释其意,迫使千百万人把它当作真理性知识来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9 10:06 | 只看该作者
     研讨会当晚,我和参加研讨会的人教社顾之川余桂兰两位一起谈起赤壁之争。作为历史界的知名学者,余先生说,目前学术界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说法不一,主流的认识是黄冈的肯定不是,嘉鱼、江夏、蒲圻三说都有相当的支持。其实,纠结于到底哪个赤壁是真的,其实并非最重要,能够持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热议话题就是成功。关键在于,要搞好风景区的建设,使之有韵味,有吸引力。他说,黄冈赤壁,多数人不赞成其为真赤壁,黄冈却能将其打造得很好,蒲圻赤壁完全没有理由落于人后。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29 15:51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犀利啊,寓意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4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