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主体阐述线上企业与线下企业互补及、延展发展融和的一些事例,并且讲述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性问题: 1. 如何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区隔. 2. 如何对消费者实行精准定位. 3. 线上线下结合中连锁模式的重要性. 4. 如何寻找新的多元化赢利模式 并提出了商业模式“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几个实例,概述了新模式应用成功的几个实例. 对于此文,我反复看了几次,有如下不周详的想法。 1. 如何用线上的操作来实现公司营业创收。 A. 利用淘宝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开辟专营店。 利:无投入,零库存 弊:与品牌公司的经营策略相关,无法自主开辟 B. 利用本身公司的企业网站开辟商品销售版块。 利:无投入,零库存 弊:需专业人员维护,人员投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入,相比淘宝成本高。配, ,:与品牌公司的经营策略相关,无法自主。烦或者投入与产出比差跑不 2. 如何利用网络促进线下销售的增长率。 A. 利用区域的各种论坛,网站来发布最新的促销信息,增大信息接收的客户群。 B. 利用本公司的企业网站来发布最新的活动,促销信息,和公司的运营情况,让客户能够了解,知晓公司的近况。 3. 如何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机会开辟第二位面的商业模式。 此点考虑较多,作为代理商,我们本身的发展优势都集中在了品牌公司身上。对于自身发展的辗转余地较小,如何有一套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这才是确定发展优势的根本因素。就像以前在领跑一样,对于领跑的发展,我有对接触到过的领导层谈过。为什么不去想走一下拥有自己品牌的道路,就像龙浩(同为刘氏所有)一样,走自己的路,掌握一切资源。 必竟这只是我自己非专业性的判断,这些判断是没有任何数据基础与理论基础,只是自己认为被人掌握了资源就意味着被人指定了发展道路。前景是明确的。 由此,如下几点想法,就油然而生: 以现有品牌资源为依托,线下延展: 1) 拓展学生消费群体。 从目前公司产品的颜色与品牌设计,可以明显看出来,活力,青春的因素在增强,相对于品牌以前的定位群体来说,逐渐有所细分,那么对于我们现在的固定营销模式,是否需要改变或者增强来消化由于产品受众群体细分之后的客户群流失呢? 为此,我觉得要拓展学生消费群体,让活力,青春的因素因为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能够激发起来。 我理想的针对措施为: 在学校中开设特专卖场,激发学生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让学生群体习惯于此品牌,潜意识里接受此品牌。 此专卖场的特点: 1. 货品款式及折扣:只卖最新,最好的货品,一律不能低于8折销售,将此货品建立在一个潮,新,靓的基础上,并且针对学生是有优惠活动,但是优惠活动并不是要牺牲将货品的品牌价值 2. 货品陈列:每天醒目位置推出最潮搭配款,陈列时,一定要有醒目标识(内容为,最潮,最新,最靓都可以,只要显示此示的新潮,稀缺都行) 3. 道具及货架准备:卖场面积规划在十平方以内,货架主要为前场一排销售台(台面放鞋子,台下存货品),左右各放鞋柜,后场为墙挂(作最新款货品的展销)。道具使用现有道具,但是货架有些需要特制,为了撤场开场便利。 4. 货品库存:按学生的身材将货品的库存保持在吊牌价6折总额为1万元以内。 5. 专卖场的经营者:为学校的学生,学生提供一万元或二万元的保证金后,就可以在学校里进行经营活动。货品可以每周按吊牌价6折到指定卖场进行随意更换。如果不想做,可以退出(但是保证金需要一个月后才可以退换,以免该专卖场的经营者卖假货或者其它的货品)。此专卖场的经营可以与学校联合,作为增加学生就业或者学生创业的机会。 2) 拓展乡集市场: 乡集市场的广大消费能力对于现在来说还是可以有拓展空间的。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我们的市场范围,有如下想法: a) 放权给县级代理商,让其有充分的货品批发权限。此项需要严格控制,避免由于货品积压导致我们库存货品紊乱及市场混乱的情况 b) 我们教县级代理商寻找批发客户群的方法,和鉴别批发客户群的能力 c) 广大的乡集市场租金便宜,人群数量固定,人情生意占一定比例,且对于乡集的消费能力来说,可以起到增加客源的目的。 d) 对于乡集市场的装修标准和进货标准,我们可以依情况而定。 以公司资源为依托,与现有线上广大资源相结合,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1) 与知名线上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线下的市场:现在的发展趋势为线上企业增多,但是苦与无法将自己的品牌,实体的展现给广大群体,经营橱窗店,展示店,旗舰店的成本及经营成本无法承受,我们作为线下的有能力,有技术,有基础的企业,可以寻找此类机会,自由的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者公司,进行合作,往专业的代理方向迈进。 2) 寻找合适的工厂,在网上寻找设计源,在各地寻找制造源,自己创建一个安全属于自己的品牌,尝试性经营。 最后一点,以公司资源为依托,暂时是一个想法,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想法,需要慢慢考虑。 我认为我们公司的优势资源就是拥有广大的服务群体,拥有服饰连锁的专业管理经验,同时拥有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 以上是我看到线上线下后的一些感悟。 张磊 201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