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总理李 克强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开场白言简意赅,既没有空话套话,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强调他的政府将敬畏法律、敬重人民,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这几句平淡无奇的表态恰恰切中了昔日政府的要害,因为有法不依、推诿塞责、漠视民众利益正是许多地方政府的通病。 在万众瞩目中,新总理李 克强昨天通过记者会正式亮相。与前任朱镕基的张扬、**的雅致相比,李 克强个人风格平淡,似乎不擅长篇大论,也不喜抒情拽文,一些不连贯的断句甚至和更早的前任李鹏有些相似。但李克强还是获得了满堂彩——靠的是他的专业和坦诚。 每年一度的总理记者会就成了“两会”的压轴大戏,也是外界了解和解读新任总理的治国理念、施政重点和个人风格的最佳场合。在昨天的亮相中,李 克强没有刻意突出或美化自己的个人风格,而是用朴实无华却直指问题核心的专业回应,向外界宣示他领导的政府将务实解决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 在回答各路记者提问时,李 克强时而较慢的语速和有时不大连贯的断句显示出他的谨慎甚至某种程度的紧张。1988年至1998年担任总理的李鹏即使念稿子时也会出现不恰当的断句,加上他语言乏味,立场保守,被外界视为僵化呆板。但李 克强的语速和断句没有让人联想到木讷等负面词汇,而更像是抱朴守拙或返璞归真,因为他用实打实的“干货”让这些外在的小瑕疵显得微不足道。 李 克强说话时的表情不算丰富,内容却直白生动,引人共鸣。例如,“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等等。对于习惯了“假大空”政治表述的民众而言,这些接近顺口溜式的“大白话”比朱镕基的张扬激烈、比**的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更亲切,也更好记。 展示出经济学和法学素养 作为首位博士总理,李 克强昨天也毫不含糊地展示了他的专业强项。需要指出的是,他并不是用高深空泛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展示出他的经济学和法学素养。在回答大部制改革,经济转型、城镇化、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时,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这些表述少有晦涩的名词,却更为公众所乐见。只是在回应中国黑客攻击美国网络的问题时,李 克强才半开玩笑式地用“有罪推定”这一法学术语表达对美国无端指责的不满。 不过在谈到外交和两岸关系问题时,李 克强的表现略显生疏,不像回答改革和经济问题那样妙语连珠、收放自如。这或许说明,刚刚担任总理的李 克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国内问题上,暂时还顾不上外交和两岸关系。另一方面,虽然李 克强有权参与外交和两岸事务决策,但按照党内分工,由总书记习 近平任组长的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主管外交事务,政协主席俞正声领衔的对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两岸关系,而总理一般不在这两个领导小组任职。因此,李 克强对外交事务和两岸关系相对生疏也算有情可原。 当然,作为总理,李 克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重要名片,他需要尽快补强在外交和两岸关系问题上的短板,尽快适应频繁的出国访问,在重大国际活动中为国家增光,同时也为自己添彩。 整体上看,李 克强昨天在记者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如果把总理记者会看成一次考试,初上考场的李 克强交上的答卷令人满意。毕竟,在众多媒体的“长枪短炮”和亿万双期待而苛刻的目光中,向来低调务实的李 克强能交出这样的答卷已属不易。这位改革开放后中国最年轻的总理不仅有能力接过前任的棒子,还有潜力比前任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