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h我的拖鞋 于 2013-12-21 12:10 编辑
北京當初承諾香港的一國兩制,正在變調中。香港學者認為,比起台灣,香港更讓北京頭疼。 中國買不到的心 「香港現在讓中南海很頭疼啊,」著名社會學者,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憂心地說,香港變得不耐煩,變得政治化。讓人聯想到二十世紀幾次大革命,基本指標就是愈來愈不耐煩。對北京而言,香港恐怕比台灣更棘手。 在過去五年,大陸、台灣、香港,正形成一種糾結的三角關係。 ○八年起,香港人一年比一年瘋台灣,同時港人的香港認同攀高,中國認同卻快速走低。根據香港大學的政府信任度淨值民調,透過「信任政府」減去「不信任政府」的比例淨值,來衡量一國政府推動政策的社會資產。去年,回答不信任大陸政府的香港人,比例第一次超過信任者,十二年來首度轉負。 ○三年,北京政府送出「陸客自由行救香港經濟」的大紅包,讓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度逐步回升。一二年,陸客到港人次近三千五百萬,是○三年的四倍,香港人口不過七百萬。香港卻陷入經濟愈好,失業率愈低,衝突愈多,對台灣好感也愈多的「巧合」。 大陸與台灣倡導的是兩個恰恰相反的價值:富國強兵與生活人文。 「當大陸忙著宣傳『神舟五號』上太空,台灣在宣傳台灣的生活小情調。五月天的香港歌迷比香港歌手的歌迷還多,」遊走在政治人、媒體人之間的《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說,「現在是三十年來,香港人最愛台灣的時刻。」 香港寓言 台灣啟示 過去十年,屢屢使出「絕食」手段方得收場的香港社運,現在社運人士卑微的期待是「不再悲情」。但不論是讓香港老牌雜誌《號外》復活的台灣總編張鐵志、香港文化局長提名人黃英琦或多位香港人,對於香港不耐煩的現狀、對公民社會的未來,均不樂觀。台大時期就是嘴念馬克思、頭綁布條、腳踏涼鞋的社運與愛樂青年,有過嚴謹學院政治學訓練的張鐵志觀察,政治層面也許會有微弱的希望。但在中港文化衝突上,隨著自由行的人愈來愈多,矛盾愈來愈大,香港人會愈來愈覺得被侵犯。「香港人有一種焦慮,覺得北京有個中港融合的陰謀,」張鐵志說。過去十年,共有五十萬大陸人移民變成香港人。這還不包含○一年來,父母親都不是香港公民、在香港出生的二十萬「雙非嬰兒」。目前,香港人口七百萬,港府預估,二○三○年香港會有九二○萬人。一位香港社會觀察者憂心地說,「九七之後,香港照理講應該去殖民化。但現在,北京將人送入香港,決定香港事務,形成另一種再殖民。」除了人口、留學生,親大陸駐港的中央聯絡辦公室的各種民間團體,如:愛港力(愛護香港力量),在香港許多公民議題上,與民主派、改革派爭鋒相對,衝突屢屢激化。「我很擔心,針鋒相對的結果,會讓廣大的香港市民厭煩,剛剛萌芽的公民社會就不見了,」黃英琦憂心地說。是律師,也是香港古蹟保護運動先鋒的黃英琦,原是特首梁振英提名到北京的文化局長,卻被北京拒絕。隨著二○一七年特首選舉辦法需提早一到兩年立法,佔領中環運動持續升溫,未來一年,香港社會將處於超級緊繃的狀態。佔領中環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不諱言,自己的策略是透過對抗,來產生一種張力,讓大家回到談判裡。「我提出佔中,是為了不佔中,」戴耀廷說。但一年後,對抗情緒會蔓延到勢不兩立,或走向妥協、達成共識?二○一七年是否能夠普選特首?他無法預測,他形容佔中的結局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香港人的台灣情愫背後,並不輕鬆。香港寓言,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