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饶红斌、通讯员高又玲报道:“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2.42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市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工业崛起、生态持续、旅游跨越、城乡统筹、人才保障”战略,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转变作风优化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紧紧围绕“三个四、三个三、三个二”工作目标,突出抓项目增投入,强力推进工业崛起目标责任的督办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引进工业项目375个,合同引资535.5亿元。其中,投资额过亿元项目92个,投资68亿元的特种钢生产项目、投资30亿元的台湾DTE(数据终端设备)消防液产业园项目、投资16亿元的雨润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投资10亿元的亚细亚陶瓷产业园项目和兴民钢圈项目成功落户。
旅游业是我市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突破口,是创新发展的新优势之所在,呈现出“总量扩大、质量提升、形象鲜明、位次前移”的火热态势。全市成功引进了香港中旅、香港新恒德、北京华彬、广东碧桂园、三江航天、浙江通圣、武汉万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占地54.6平方公里的温泉生态旅游新城、投资61亿元的“香泉映月”度假区、38亿元的百盟温泉欢乐世界、旅游集散中心、嘉鱼三湖连江风景区、风情赤壁、赤壁五洪山温泉、崇阳浪口温泉、通城黄龙山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确保转方式调结构有实效,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坚持综合施策,创新思路举措,大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土地利用机制建设,组织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行业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评价机制。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1家,年底将突破35家;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提升使产业发展用地得到重点保障,为咸宁经济社会插上科技翅膀,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转自咸宁政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