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老屋的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16: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曼尔迪 于 2015-5-11 16:12 编辑

                                                   老屋的记忆

    最近,很是想把心中的那点小心事写出来,也很想写一点自己的那面一点心思,或许是年龄大了,一点点的回忆总让俺一次次感动。说是心思,其实不如说是现在的一幕幕,勾起我对老屋那一段生活情景的怀念罢了。那些即将逝去的故事里才有的悲欢离合,一幕幕在我的心里流淌过。今天,我就把它们一点点的收集过来,算是对那老屋的记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次回答吧。
    那老屋究竟有多老?100个年头?更年代久一些,没人能清楚地告诉我。当我对老屋有些记忆的时候,只有我老奶守着它。现在回头去看那老屋还真有点像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描述的那样:“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我在老屋整整呆了19年,服兵役、参加工作后就离开了令人难忘的老屋。昨天,带上重重的思絮,怀抱EOS50D数码机迎着初夏的阳光回了趟老家。远远就看见我住过的老屋,迅即,童年的记忆便闪现在脑海,深深的刻印在心灵深处往上翻,生活的苦辣酸甜涌上心间!
    早年,对我而言,乡下的老屋就是一处风景。因为,那时奶奶还健在,我们要回去看看。老屋属于“明三暗五”结构,砖木结构楼房以方形天井为核心,天井狭高拔风,适合了南方炎热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楼房外墙抹白灰,阶梯状的墙头高于屋顶,墙头、门头及屋顶皆覆青瓦,给人以明朗雅素之感……
    在老屋,“文革”时期的标语仍在昭然示众。今天,当地的人可能已经看到了偶存老屋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亲身体验到了它的旅游、经济价值,知道保护它、开发它了。
    1997年老奶奶以83岁的高龄走完了她一生的旅程。但是,她生前最大的牵挂就是害怕老屋哪天在故乡也会凄凉地倒下,这样我们就在故乡“没”了根。其实,像老奶奶的孙子辈的这一代人,都在城里买了大房子,即使老了也根本不会去乡下过生活。唉,没了自己亲人味道的老屋还会让我们魂牵梦绕吗?

IMG_0967_副本.jpg (283.13 KB, 下载次数: 6)

IMG_0967_副本.jpg

IMG_0961.jpg (255.83 KB, 下载次数: 3)

IMG_0961.jpg

IMG_0963.jpg (244.49 KB, 下载次数: 6)

IMG_096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5-5-1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写的蛮好的!称赞一下。发出其他地儿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5-11 16:1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5-11 16:4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乡下很多。现在很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11 18:2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11 18:2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难过啊
中国式亲情越来越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12 15:34 | 只看该作者
虽说很少回老家,但老屋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12 15:36 |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12 15:43 | 只看该作者
顶顶更健康。老屋是岁月的沉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12 15:49 | 只看该作者
很熟悉的感觉,虽然没住过这样的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0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