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福岛核事故六周年,入海核幅射有多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6:25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元旦节前,一则关键词包括“福岛核泄漏”“三文鱼”的新闻在国内媒体轮番报道下渐渐发酵。海洋学专家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鱼身上,检测到铯-134放射性元素,证明日本福岛核污染已经扩散到北美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太平洋沿岸国家再度被勾起核恐惧情绪。

事实上,早在2015年2月,科学家就已在北美海岸检测到来自福岛的放射性污染物。四年的时间,福岛核事故影响已自西向东,贯穿了整个太平洋。

1多国部队追踪“指纹”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不久,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组织了一支国际探险队,赶赴日本。

这些科学家将一些漂流物扔进海里,研究洋流路径。沿着那些路径,测量铯的放射性形态。除了出海监测,科学家结合模型模拟,尽可能让研究结论更加清晰。

这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战役:要在占地球约1/3总面积的太平洋上,追踪看不见的核辐射污染物。

“当时我们感到,有必要与世界范围内、多方面的科学家一起做全面调查研究,去发现有多少,以及有哪些放射性污染物,可以在海水和浮游生物(以及一些鱼)中被找到。”2016年12月30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放射化学家肯·比塞勒告诉南方周末。

在他看来,他们是第一支抵达日本的国际力量。

流进太平洋的核污染量是巨大的,海啸引起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有约80%流入海洋。肯·比塞勒至今对当时的数据记忆深刻:“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污染物在海洋的水平史无前例地高,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4月初,铯同位素是以往的数百万倍。”

在数种泄漏入海的福岛核事故放射性元素中,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得到最多关注的是3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铯-137和铯-134。直接决定它们危险程度的是各自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存活时间越久,稳定性也越强,对周边环境影响就越大。

碘-131的半衰期只有短短8天。“在几个月之后,由于放射性衰变,它(指碘-131)就已经大量消失。”肯·比塞勒解释道,“反之,铯-137有大约30年的半衰期,铯-134有2年。在福岛核事故发生的时候,有等量的铯-137和铯-134被释放到大气和海洋中。”

不过,铯-137不能作为福岛核污染“指纹”。“在福岛之前,仍有相对大量的铯-137存在于太平洋中,它们来自上世纪的核武器试验。”海洋学专家杰伊·卡伦确切地告诉南方周末,只有在样本中检测到铯-134,才能知道它的出处是福岛。

发现加拿大西海岸被辐射三文鱼的,正是杰伊·卡伦。2014年秋,一个由加拿大学术界、政府、非政府机构和民间科学家共同组成的合作项目InFORM成立,杰伊·卡伦是该项目相关负责人。

这场战役汇聚了多国力量,不少政府、科研、高校机构都参与其中,并分享各自的数据、技术服务等。

目前,中国的环保、海洋、卫生部门以及中科院、高校、核电站等系统也已积累了大量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虽然数据仍然零散,但出海调查都是日程上的事项。“政府会组织(出海监测),我们高校也会组织,现在不少单位都有自己的船了。”海洋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梁湘三说。

“实时监测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恰恰也是最昂贵而且很难的。为了得到海洋某一个点的观测资料,要动用船,出去走一天大概要几十万,还仅是得到一个点或是一条线上几个点的一丁点数据。”

肯·比塞勒就曾遭遇了资金困境,2014年他还启动了民间募捐项目。“任何人都可以对样本提出建议,然后为我们筹集资金,我们会提供一个‘工具’去收集20公升的海水来分析。”

结合监测与模型两种方法,科学家们给出了福岛放射性污染物大致的传播路径——向东流。“在北太平洋海流影响下,污染流以7-8公里/天的速度向东横跨北太平洋,向着北美运动。而后其中一部分在阿拉斯加暖流影响下,向北沿着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海岸流动,另一部分随着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沿着美国海岸运动。到2016年,大部分的福岛放射性物质已经自西向东穿越了北太平洋。”InFORM成员、加拿大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科学家约翰·史密斯总结道。

2科学界与民间的割裂那只被许多媒体报道的三文鱼,实际上是一条“漏网之鱼”。

2015年2月,InFORM项目在加拿大西海岸就检测到了福岛放射性污染物,那只被检测到含有铯-134的三文鱼,也是当时的样本。只是由于铯-134水平太低,杰伊·卡伦他们没能察觉。而2016年的重新测量,也是个意外。

“迄今为止,InFORM项目已经收集了大约400条鱼来做分析,在其中8条鱼的身上,我们测量到铯-137,没有发现铯-134。但为了分辨来自福岛的铯-137和上世纪核试验遗留的,我们用了336个小时去重新测量这8条鱼。结果在其中一条鱼的身上,我们检测到了趋于零值的铯-134。”杰伊·卡伦告诉南方周末,“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可以在加拿大的鱼身上检测到福岛“指纹”铯-134,但它低于加拿大政府认为产生健康风险水平的万分之一。”

同样,肯·比塞勒也明确表示:“目前在北美西海岸找到的样本,没有超过国际剂量标准的,在水中和鱼中都是。”

不过,舆论并没有放弃追问。2016年底,英国《每日星报》刊登题为《福岛核辐射带来的癌症恐惧在美国西海岸盘旋》报道,列举了种种质疑声音:“人们认为根本就没有辐射‘安全’水平这样的东西”“医学专家已经陈述过,再低水平的辐射也可以对健康产生大的伤害”……美国一家独立环境新闻机构EnviroNews也连发两文,直接引用《核见证:内部人士说出来》一书中的观点:“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辐射引起癌症,而且证据充足,哪怕是最低的剂量。”

“我们有非常多的方式接触辐射,自然界产生的辐射就在我们周围。”对此,一直从事福岛核辐射研究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克劳迪娅·纳尔逊笑言,“我们现在水中检测到的辐射不足做一次口腔X光的1‰,它是辐射,但是它非常非常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知道这样的辐射会有什么长期影响。”

虽然是日本的海上邻国,中国海域却因地理位置幸运地避免了来自福岛的大规模核污染。肯·比塞勒这样解释:“太平洋洋流尤其是黑潮和黑潮续流,会运输大多数的铯和其他污染物横穿太平洋,所以登陆中国的水平会低一些。”

即便如此,梁湘三认为不能松懈:“我们现在看到监测的结果确实是水平很低,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污染物确确实实是从日本到了北美,再回到我们海域的。”

近几年,国家海洋局数次出海监测福岛核污染。2015年在公告“西太平洋及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结果”显示:“在我国管辖的东海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布设的105个监测站位中,16个站位(占总数15%)海水样品检出微量的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最高活度为0.98 Bq/m3(约相当于我国海水水质标准的六百分之一)。”

2016年公告更为乐观:“海洋大气、海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样品中均未检出福岛核事故特征核素铯-134。”

3安全值之外的隐患哪怕现在已关闭的福岛核电站仍有着多于一千钢罐被核放射污染的水,不间断的泄漏和倾倒一直在发生,上百吨熔化燃料仍在停止工作的反应堆里面,但基于数据,北美科学界依然乐观。杰伊·卡伦告诉南方周末:“放射性同位素持续从核电站泄漏,但是谢天谢地,泄漏的速率远低于2011年3-4月灾难的最初阶段。而且大洋环流模型显示,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我们会在北美沿海水域发现福岛核污染的最高水平。基于我们远海的测量,这些最大值会持续在很低的水平,福岛核事故未来将不会对北美的海洋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肯·比塞勒虽然也认同这个最大值,但态度更为严谨些:“在我们看见水平降低之前,我们都不会说它达到顶点了。”同时,他用数字进行科普:“铯-134已经快衰竭完了,福岛事故四年后就只剩25%了。在下一个3月11日,也就是福岛事故六年之际,将只有12.5%。”但对有着30年半衰期的铯-137来说,“衰竭的数目更少些,四年之后有91%,六年后还有87%。”

担忧并没有完全消失,民间和科学界都流传着一个最糟糕的设想,福岛核电站的燃料可能使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壳破裂,然后渗入到地下,不受控制地把放射性物质传播到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最终进入大海。

除此之外,日本福岛大学环境放射能研究所科学家青山道夫提供的资料中,中国东海的铯-137活动呈现向北增长的趋势。“铯-137在地表水中的最大活动值出现在中国东海的东北部大部,除了受到福岛沿岸的活动影响之外,也一直被福岛核电站事故场地不间断的泄漏所影响。”

梁湘三看得更远:“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研究显示,它(铯-137)最后跟着环流又返回到太平洋的西边界,也就是我们的东海岸,最后进入中国海。”他认为,安全标准是没问题,但不间断泄漏和反复倾倒成了隐患。“我们在东海的一些核物质还没有出去,新的又进来,是存在这种堆积可能性的,只是说现在暂时还差很多。”

“我们大家现在都在讨论雾霾,雾霾谁都看得到,但核污染大家真的看不到,它的危害可能更大。”梁湘三深叹了一口气。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 19:2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1-14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