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陆续推出了好几个版本,第一代为轴传动,本人曾在武汉亲身体验轴传动版本,优点是轴传动可以做到很多年不需要维护,没有掉链条的风险,后期维护少。但是用户体验非常差,踩踏很重,整车也出奇的重,和低成本的ofo以及其他共享单车比难骑。
而现在的版本已经回归的传统的链条传动,并且在重量上减轻了很多。
摩拜单车出了几代车型呢?摩拜新款车型有何不同?赤壁捷安特将为您解逐一解答。
1元的第一代铝合金车身比较重不太好骑!
0.5元的第一代有车篮适合上班一族或约三五知己去郊外游玩还可以放东西。
0.5元的第二代相比第一代的话车篮的边颜色鲜艳和中间多了一块阻挡版还有车尾添加了阻挡版。
0.5元的第三代稍微的调整了原来的车胎全橘色改为外黑色内橘色更突出反光线座位下方添加了反光镜。
1元的升级版也稍微改良了座位席到伸缩杆深黑色和把手也同样改为黑色同时也适当的调整了拉刹车线脚踢原来的银色改为塑料硬身。这个就是我们赤壁市摩拜单车的版本——摩拜单车轻骑版。
下面详细介绍这款车型
车屁股上的黑盒子有什么端倪?
这个是摩拜单车的智能电子锁,内部有GPS定位模块,蓝牙模块,物联网卡,以及给这些电子设备供电的电池。物联网卡又是个什么鬼,比方说我们现在家里很多电器都可以远程控制开关,就是使用的物联网卡,和手机的sim卡类似但是功能更简单能耗更低,有简单的指令型通讯。所以开不开蓝牙都可以开锁,为什么要建议使用蓝牙呢,因为蓝牙是直接传输没有中转,使用通讯模块会有信号中转。不过经过本人测试,开不开蓝牙速度都还比较快就那么几秒钟的事。
那么这些电子模块的供电又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限重五公斤的板子,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汉能制造,自行车的电子设备供电全部指望着这块太阳能电池板。反面有接线盒(下图),盒子里有电器元件,相当于电流的中转站,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自行车的车架上并没有看到从车头到车尾的电线,那电线埋到哪里去了?
可以看到上图车架后上叉里,有一根电线,电线通过车架内延伸到车头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实现供电。内走线可以让车架保护电线,减少被破坏的概率,降低维护周期。
前刹车的钢线从把手套那里开始,也是使用内走线的方式穿过弯曲的车把,然后到达前轮。
后刹车前半部分与前刹一样,用内走线的方式到达车把下面,然后通过车架内部到达后刹,将刹车线尽量隐藏在车架内部,低损坏概率,延长保养周期。
圈圈里的东西是用来干嘛的?
这个是用来快捷调整坐管高度的坐管夹,如果你感觉坐垫太低可以将此处松开,然后将坐管往上拔出一点,非常人性化的设置。
此外车把手也是人体工程学车把,不是那种普通的圆形把手。手掌垫在上面,舒适感非常好。
轮胎上为什么那么多洞?
摩拜单车使用的是实心然后打孔的免充气轮胎,拥有一定的弹性,既可做到长期不用维护,又能保证一定的舒适性,还可以减轻重量。
链条两侧的橙色塑料圈用来干嘛的?
传动部分回归到链条传动,毕竟链条才是所有传动方式里效率最高的。虽然之前的轴传动基本上免维护,但是效率太低,骑行很累。所以还是采用链条传动,并且做了一点防锈处理。后轮链条两侧有塑料圈,可以防止掉链条,这也算是对链条传动的缺点做一下弥补,前面的大齿轮也有类似结构。
前面脚踏处大齿轮的防掉链挡板。由于摩拜单车基本是无人维护,所以需要做到稳定可靠。
焊接工艺是标准的鱼鳞焊,与运动自行车焊接工艺差不多。如下图,大多数人手中的单车焊接并没有摩拜单车这么优秀。
以下内容有点偏专业,酌情阅读。
车轮有什么玄机?
车子的前轴那么大,是因为里面采用的是传统的鼓刹,制动性能足够用,并且维护周期很长,使用稳定性高。
车轮是有辐条版本的,相对于无辐条车轮,舒适性更好,因为辐条交叉编织能给车轮提供一定的弹性,使骑行的路感更好,吸收细微的震动,车子就不会感觉很颠簸,再配合打孔的实心免充气轮胎,车子的舒适度得到很高的提升。
并且我们大赤壁的摩拜单车采用的是2X编织法,也就是每根辐条会与两根辐条交叉,有两个交点。辐条编织按交点数算从直拉(0X)到4X都有,交点越少车轮刚性越好越硬越感觉颠簸,交点越多弹性越好舒适度越高。采用什么编织方法看具体什么类型的自行车,定位于何种用途。
再从辐条的张力可以判断车轮会非常的结实。摩拜单车辐条的拉力比较大偏高,钢丝也比较粗,可见车圈也比较结实,不然车圈会被辐条拉爆。这样体重下不封底,往上大体重的人也可以承受。
最后一个优点是各位用眼睛看不到的,但是能体验到,摩拜单车的操控非常好,感觉骑起来操控很自如,在转弯的时候车头在各个角度的回馈都很均匀,不会有稍微一打方向就感觉有跑偏的迹象,也不会过于灵敏。这个体现在车架几何设计上,头管的角度取值非常的科学合适,应该是参考了运动自行车的一部分车架头管设计经验。下图是运动自行车的车架几何数据,每一个角度都影响车辆的骑行感受,其中车头管延长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就是头管角度C。
头管角度决定了前轮的转向,实际上到底给了多少下压力量带动车子头管、再带动整台车子前进。车头角度愈小,你必须出力愈出力转车把,前轮才会左右转动。直挺的车头角度(72°),感觉起来会比较灵敏,而且车把转起来 感觉会比较轻,左右转动比较简单省力。但这样也会导致车子高速中,操控几何的反应太快,增加了轮子左右摆动的不 稳定性。低一点的车头角度(70°),车把转起来比较重,但龙头的左右转控比较可预期,高速骑乘比较好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