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门口道路(周瑜路)上加装了隔离护栏,这应该是个好事。 但是加装护栏之后,将西一门门口的两条过街斑马线以及斜对面的停车场的入口完全封闭了,只是在距西一门往北约30米处留了一个口子。 必须强调的是,在周瑜路西一门这段道路的南北两个红绿灯之间,只留有这唯一的一个口子。 再说一遍,外校西一门周瑜路上两个红绿灯之间只留有唯一的一个口子! (被封闭的斑马线是两条,只发了一张图片) (停车场入口) 加装护栏的目的无非有三: 一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二是提高安全系数, 三是增加美观度。 这三个目的是否达到?请到现场看一看就知道了。 每天下午放学时,这段路就堵成了一锅粥,可以负责任地讲,比没有加装护栏时更堵。 再说一遍,比没有加装护栏时更堵! 周瑜路南北每个方向本来就只有2车道,从北往南方向这个时段都会临时停车,被占了一条道,只有一条道可供通行。从南往北方向这个时段都会停满了摩托车、电动车和麻木车,也被占了一条道。 原来放学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及家长会从西一门门口的两条斑马线过街,人流一过街,立马就会缓解人流带来的通行压力。 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何舍近求远,将西一门门口的两条斑马线封闭,而在西一门北侧约30米处留了一个过街口子。 西一门门口的两条斑马线都被封闭了,本来从西一门门口就可以快速过街的人流,只得跟随车流一起往北行走。 人流加剧了拥堵。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往北偏离了校门约30米么,30米而已,有什么难的? 说这话的人,建议下午放学时段到这里去走一走这约30米。万一不敢走,就站在路边,掐着码表看看走完这约30米需要多少时间。 还有人车混流拥挤不堪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出事便没有事,一出事,那就是大事。 因为停车场的入口被封闭,南来和西来的车子,原本一过红绿灯就可以左转进入停车场。现在只得继续前行约138米去那个唯一的过街口子掉头,再南行进入停车场,这样一个来回就是多绕了约276来米的路程。 平时,车子多走约276米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这个时段走,无疑会加剧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通行压力,加之对向车道已经停了一排车子,掉头的车子很难一把掉头成功,往往要前进倒退好几把,这样再次加剧了拥堵。 (掉头的车子很难一把成功) 有人可能会说,家长和孩子为何不沿着人行道往南往北分别疏散呢? 一是人行道本来就不宽,两边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中间要留给整队出校门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加之队伍如果往北走,你却要往南走,更加艰难;二是人行道上,除了西一门门口,无论是往南还是往北都必须要走到红绿灯处才能过马路。这么远的路程,天晴还好,下雨在人堆里根本就不能打伞。再说,在人堆里走那么远的路,累且难不说,时间也不允许,许多孩子,要急着赶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或者赶回去做作业。 哪个家长和孩子这个时候不是分秒必争的? 增加拥堵尚可以克服,大不了去兴趣班迟到一会儿,作业也可以熬夜写。 (人行道拥挤不堪) 增加安全隐患才是肉眼可见,才是大事。 自从西一门口的过街斑马线被封闭之后,每天都可以看到翻越护栏和钻越护栏的人,有大人,也有孩子。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孩子独自翻越或者钻越的,也有家长带着翻越或者钻越的。有单个翻越的,也有成群结队的。 如果不相信,请查看校门口的监控视频。 这肯定是不文明行为,但是,看到他们都是在画着斑马线的地方翻越或钻越,不仅不好意思谴责他们,反而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翻越的怕摔,钻越的怕对向车道的车撞。 驾驶员在车内本来就有视线盲区,加之人多车多,突然从护栏底下钻过一个孩子来,被撞的几率有几成?如果被撞了,算谁的? 至于说增加美观度,如果不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其他时段的确比以前要美观。 加装隔离护栏的3个目的,究竟实现了几个? 最后回到主题:外校西门口的斑马线和停车场入口处的隔离护栏是否该封闭? 换句话说,就是在外校西门口的斑马线和停车场入口处是否可以分别开一个口子。 君不见同样加装了隔离护栏的赤马港学校门口(瑞通大道)的那段道路与外校西门口的那段道路差不多长短,可是人家那里却开了4个口子,其中的一个口子正开在校门口。 出校门,就可以过马路, 出校门就可以过马路, 出校门,就可以过马路。 既然是好事,那就把好事办好,办得方方面面都皆大欢喜。 请相关部门去现场检验一下所言是否属实?也请实地去征求一下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请广大网友参与讨论,发表您的高见。 一并谢谢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