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宜都、枝江、当阳三市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来看,赤壁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空间,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千帆竞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深刻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任务,科学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制约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市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努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不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我们要加快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气象、通讯、卫生医疗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小自然灾害成灾率,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业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二是要立足禀赋条件,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化建设。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宜都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场工厂化,农业车间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发展特色农业,在红花套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百亿元产业集群。其中天峡鲟业有限公司现已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公司更是将工业化育苗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成功推广了“公司+合作社+农户”鲟鱼产业化模式,带动公司周边2900多户农民致富,完成产值2.3亿元,户平增收2.1万元,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产业集群的竞争和带动作用,使得宜都企业产品结构迅速升级换代,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且全市河流湖泊众多、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受破坏程度低,十分有利于发展“三品”生产;同时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资源优势,是闻名的“苎麻之乡”、“茶叶之乡”、“猕猴桃之乡”,更是“鱼米之乡”,这些奠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但目前我市这些特色产品种植还只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水平,我市应当借鉴宜都发展农业经验,确定主导产业,因势利导,实行区域布局,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切实将特色产业逐步做强做大,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强”的农产品种植格局。
2、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我市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当前我市整体上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工业化水平依然不高。要紧紧扭住工业化的“牛鼻子”,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一是要加快县域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宜都从传统农业到乡镇“五小企业”,再到重化工业,然后跃升至新型高技术产业,宜都人踏准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节拍,用政府之手强力推动企业转型:用关掉小水泥厂的产能迎进水泥行业“大鳄”华新集团,上马新工艺,税收很快突破亿元;引来宜化楚星公司,淘汰低价位的初级肥料,上精细化工,去年创产值57亿元,利税1.5亿元;从深圳引来的东阳光集团3次追加投资62亿元,仅生物医药年创产值35亿元。二是要攀大连强,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龙头企业上。枝江的奥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只是当地的一个小厂,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下,成功引进香港奥美集团总部的投资,扩建为现在年销售收入6.3亿元的大企业。由于奥美的投资,成功带动稳健、大江等多家港资医疗企业在该市扎堆建厂,一举形成了引领全市纺织业走出国门的“港商群”。而我市具有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以电力、造纸、机械、纺织、建材等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在为赤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各产业内部企业多、规模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还没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出来,加快壮大县域工业规模是当务之急。要完善与大企业联系和服务机制,搞好“直通车”服务,解决大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支持其做强做大;推动和大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培育起一批具有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三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围绕资源和产业特点,宜都构建企业内部循环、区域内企业间循环、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完善循环体系,推动循环经济链条的延伸。近年来,宜都引进产业互补链条配套、循环经济项目141个,组织实施循环技术攻关项目64个,开发节能新产品154个,突破了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统计数据显示,宜都市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9.1%,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8.8%,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循环经济占全市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达70%。 四是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扶持成长型企业的发展。2009年3月,当阳开始兴建“全民创业园”。这个1100亩创业平台,作为中小企业成长“孵化器”,以培养企业家为目标,为创业者提供生产场地和项目建设全程服务。从去年10月第一家企业开始进园施工,目前园区共吸引24个项目落户园区,协议总投资额4亿元,创业园迅速成为全民投资洼地。现已开工项目13个,年产值可达8亿元,利税可达3000多万元,可新增就业2000多人。我市要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在“两型”的框架内,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走“专、精、特、新、配”的发展路子,培育出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小老虎”企业。
3、坚持“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不动摇,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增长动力始终保持消费比重偏低、投资一家独大、对外贸易太少的格局。如何保持“三驾马车”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寻求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提高我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招商引资是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论是保持当前经济增长,还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力,都需要确保一定规模的投资。宜都市在招商引资中巧用辩证法,力避冲动与盲目,不一味地以项目数量谈成败,也不以资金多少论英雄,始终坚持“四不”政策:土地不赠送、税费不减免、就业不特殊、环保不让步,将数量招商转变为质量招商,围绕支柱产业招大商、招强商。十年招商路,截至到2009年,宜都共引进500万元以上的项目454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2个,总投资约209亿元。我市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吸纳和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城市圈转移的产业、企业和资本,把我市打造吸引投资的“洼地”,经济发展的“高地”。在投资重点上,要突出向重点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转移,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大投资的产出效应,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带动我市经济的腾飞。
二是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提高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在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根本在扩大消费。要根本转变以生产为目的、消费为生产服务的观念,真正确立以消费为目的、生产为消费服务观念,更加重视消费。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它涉及面宽带力强,不仅可以带动一、二产业和商贸、交通、信息等第三产业发展,而且可以有效集聚人气、财气以及振扬名气,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开放的有效手段。宜都在加快旅游事业发展中坚持解放思想,把旅游业发展与工业立市相结合,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全市上下认识到“旅游不仅是旅游局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每个人的事”。通过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建立健全部门管理制度、加强宣传等做法,全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亿元。而我市200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71.2万人次,仅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我市要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载体,完善旅游景点建设,加快住宿餐饮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刺激引导消费,构筑以我市特色旅游为依托,以城市区域购物中心以及乡镇的批发市场建立为模式的三级市场体系,有效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三是要继续鼓励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9年,我市外贸依存度仅为0.5%,对外开放程度较低。而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今年宜都外贸出口却是好戏连台:东阳光生物制药红霉素成为世界知名医药公司美国雅培公司的供应商;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先后进入欧盟、日韩和美国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惠宜陶瓷高档卫生洁具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等等。近几年来,宜都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外向型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和积极为外向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是该市扩大出口创汇的重要举措,2009年宜都外资外贸逆势增长,实现外贸出口1.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68万美元,分别增长28.5%、13.8%,还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市。我市要在在大力扶持现有外贸企业基础上,要着力引进外向型企业驻赤发展,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市外贸企业新一轮发展。
4、坚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动摇,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我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资金、土地、技术水平以及环境容量等硬实力的因素制约,也受到制度、价值、文化、人才、意识形态和习俗等软实力的影响,硬实力与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要跳出咸宁市乃至湖北省的小圈子,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总结其他县域经济成功的发展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划我市县域经济的宏伟蓝图。二是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打造人才高地。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内地县域城市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宜都市委一直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战略位置,牢牢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了人才脱颖而出、尽显其能的良好局面。通过立足长远发展引进人才、依托项目建设吸引人才、灵活方式选聘人才等方式加强宜都人才库建设,实现了“领军型”、“经营型”、“专家型”人才的大引进,形成了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加强我市人才工作,既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更大突破重要保证,也是确立我市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要一手抓人才培养,一手抓高层次人才引进,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以引才引智为软实力提供强有力支撑。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政府制度及其创造的发展环境是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其中“效能”和“透明”是衡量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两个因素。宜都市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招商引资上“只要是高新技术企业,搞循环经济,国家都有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我们的职能就是把这部分用足”宜都市市委书记宋文豹如是说。宜都已超越招商引资阶段,着重“选商”和“营商”,工业园区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成为全国百家科学发展示范园区。我市在严格落实优化环境各项制度的同时,要坚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强化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服务社会水平和信用水平,真正把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