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家乡——营里 我的家乡在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营里社区。这是令我魂萦梦绕的地方,在这里曾风景如画,景色迷人,在这里曾创造着人间神话,起着翻天复地的变化,在这里也曾储存着我孩提时代的梦想和清新美好的记忆。 营里位于蒲圻老城北一公里的地方,沿伴着陆水河两三公里,进身一、二公里,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据县志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大臣鲁肃在此地建粮仓,后期著名将领陆逊又在此地建军营,这里是历史上的十分难得战略要地——它伴依着陆水河,前行二公里就进入长江,水陆交通方便;腹地则沃野千里良田万亩,还有些不高的小山。解放后,人民政府也把这里当作一个重要的经济基地,修建的蒲圻大桥一头就通到营里,并把霞落港、山脚罗家等地都划归营里,改名大桥大队。后变为村,现改为社区,名称和管辖范围又恢复从前。 我的家就在营里一组。我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劳作和生活,后来我父亲在城里开了个弹花铺,我们家就搬到城里去住了。二十岁我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正好又回到了我的家乡,过起了田园式的生活。接着我结婚了,娶的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姑娘。乡亲们对我都很好,他们那憨厚淳朴的秉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领会到“亲不亲故乡人”的深层含义。当时劳动生产率很低,生活比较苦,但我们精神上非常充实。我参加过修筑南干渠等大型工程,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白天劳动晚上聊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劳动技巧、做人的道理等等。在农村的几年使我一下子成熟了许多,我非常怀念下放的那些日子以及小时候在家乡玩耍的日子,直到我在山南海北工作多年,直到我年过花甲的时候,不论时间空间如何变迁,那些美好的图画依然一幅幅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的水是那么的清醇、明澈、凉爽、甘甜,老树井的泉水甜而爽,夏天人们干活渴了,舀一瓢或捧上几捧泉水,往嘴里一送,咕嘟嘟的,解渴又降温,真带劲。如今,当我坐在冷饮厅里舔着冰淇淋或在茶吧品茗龙井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那时的路,曲曲弯弯,逶逶迤迤,在草丛中蜿蜒,象丈量脚板的一根长绳。那时在每家的房前屋后、在溪堤、路旁,都长着一棵棵树。春天,树上的叶和田里的庄稼变成空中和地上的两层绿浪,在风中翩跹、摇曳、争俏。透一口气,感觉也是绿的恬润和清新。现在却成了孩子们眼里的故事。我更怀念那时在家乡听到的山歌, 粗犷的嗓门,吼起来能叫山谷震荡。没有五线谱,也不懂哆来咪哗,全凭一股底气,把心里的欢乐、悲伤、思念和爱情全吼出来,这是真正的“原声”唱法,它让“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唱法通通都黯然失色。年轻阿哥的歌声,就是一支丘比特的响箭,射中的都是阿妹的靶心。如今,却被电视里的摇滚音乐所取代,只有上了年岁或尝到过甜头的老人,每每想起,才会咂一咂那张没了牙的蛙嘴,说一声:听不到了......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家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首先,一0七国道穿村而过,还有那四通八达到各地的水泥公路在这里纵横交错,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驶过。公路两旁人来人往,一到晚上,一盏盏路灯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昼,农村变成了城市景象。公路旁几十层的高楼鳞次栉比,商店、工厂、学校和公园在家乡的社区错落有致;其次是家乡富起来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给我们家乡也带来许多机遇,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使这些机遇变成现实,乡亲们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和就地开店办厂,上工程做项目,家家户户都成了百万富翁,GPA在全市名列前茅;再次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不再象以前那样只关心自己的一点点利益,而是关心全局、关心国家大事了,人们对科技、教育等的关注以及投入都大大提高,平均每户的大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几乎是零变成现在的50%,即每二户就有一个大学生。 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我更爱家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