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标题: 转帖:咸宁市,如何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打印本页]

作者: 爬上墙头看红杏    时间: 2013-1-27 20:12
标题: 转帖:咸宁市,如何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咸宁是桂花之乡,也是楠竹之乡,苎麻之乡,是个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的地方,巍巍潜山见证了他的历史,悠悠淦水记录着他的兴衰。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三大动脉贯通全境,更有长江在身旁流淌,交通十分发达,然而他却是湖北省较穷的一个地区。
    人说粘农穷三分,桂花、楠竹、苎麻样样都是农,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勤劳苦干的咸宁人不服穷,咸宁的历任父母官也不服那口气,振兴咸宁经济,建设美好家园,于是一批批乡镇干部去打工、去锻炼、去学习、去取经,一组组招商队伍奔赴沿海、奔赴香港、奔赴五大洲,更有企业中的姣姣者一个个孔雀东南飞,然而咸宁还是那个咸宁,贫穷的帽子就象孙悟空的紧箍咒,乍就是这么难以丢?
    咸宁,如何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咸宁的父母官在考虑,咸宁的有识之士也在考虑。本人作为一个被迫流浪他乡的咸宁人也在思考。
    一、走富农强市之路。
    咸宁是个农业地市,发展农业当然是首要任务。然而咸宁的农业又如何呢?大批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就只有老弱妇孺,大遍大遍的良田荒芜,农民为了占住那点地,不顾上级三令五申,将那么好的良田插上意杨,自己只耕少许土地。如此耕作,如何振兴农业富足一方?虽然有的地方政府也引导农民如何种植,然而成功的例子不多,让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信服的路不知在何方。
    咸宁不是有巨宁纤维板厂、阻燃纤维板厂吗?为何政府就不能牵头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地植树造林 ;咸宁不是有精华麻纺厂、银泉纺织厂、天化麻纺厂、蒲圻纺织总厂吗?为何政府就不能牵头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种植苎麻,种植棉花 ;咸宁不是有建丰竹制品厂吗?为何政府就不能牵头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利用荒山荒地种植楠竹呢 ;为何要到外省去采购竹木?为何要到他乡去收购苎麻?农民大都穷,讲实惠,怕风险,如果政府能当他们的娘家,当他们的靠山,引导农民种植,帮助农民推销,咸宁的农业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咸宁的农民一定会慢慢地富裕起来。
    政府引导农民走集约化农业发展之路,也是很有作为的。咸宁市嘉鱼县走集约化农业发展之路,在以原县委书记胡建华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蔬菜运销广州、深圳,路越走越宽,农民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县委一班人又鼓励一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民走出去,政府为这些农民牵线搭桥,有一部分人在温泉、永安郊区承包土地种植疏菜,有一部人在横沟、双溪等地租赁土地种植水稻,农民的路子越走越广。
    二、依托农业,发展工业。
    咸宁山多,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自己特色的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咸宁是桂花之乡,种植桂花树,让咸宁的桂花树站立大小公路旁,扮亮各个城市。依托桂花,发展自己的食品工业、香料工业,不失为一条发展之路。
    咸宁是楠竹之乡,星星竹海远近闻名,象建丰、赵李桥竹工艺制品厂等,靠着咸宁得天独厚的楠竹资源发展起来,前景十分广阔。
    咸宁是苎麻之乡,孕育着大大小小的苎麻纺织厂,双溪的精华,温泉的天化,马桥的毛球等一群纺织厂,形成了咸宁的特色工业。
    咸宁山多林多,基本能满足象巨宁这样大企业的用材需要。
    农业带动工业,工业促进农业,一种良性互动的局面在咸宁逐步形成。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山窝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联乐席梦思,巨宁木地板从咸宁这个山窝窝里走进万户千家,名扬四海九洲。
    三、开发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
      咸宁山青水秀,人文地理景观较多,是发展旅游业的好地方。赤壁、贺胜桥、汀泗桥古战场,九宫山、潜山、131、太乙洞、飞天洞、陆水千岛湖、星星竹海......,让人记忆犹新,让人留连往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咸宁的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政府提供便利,用心开发,何愁财政囊中羞涩,何愁人民富裕安康。
    
    
    2 咸宁如何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四、依托大城市,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咸宁的工业、农业。
    咸宁紧临武汉,是湖北的南大门,与湖南临湘相依,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咸宁的工业、农业、商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入武汉城市圈服务武汉,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为什么不能主动出击与武汉市政府签订协议,向武汉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加工、配件、组装等产品或劳务?为什么不能与临湘、岳阳达成意向,活跃省际间的贸易?为什么不能将武汉的一些项目引到咸宁来落地开花?只要政府实实在在地为咸宁人民干几件事,实实在在地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落到实处,一定能从根本上改变咸宁工业农业落后面貌。
    五、咸宁是一个纺织大市,组建纺织航母,发展纺织企业是大有作为的。
    咸宁拥有精华、银泉、天化、蒲纺、嘉纺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近百个,特别是麻纺企业已成为湖北的龙头老大,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这些企业分布于咸宁四县二区一市之中,成为当地的主打工业,成为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要组建纺织航母,关停一批污染较大的小企业,确保发展纺织大企业。要把咸宁的纺织业建成规模化,系列化,深化的企业,要世人都知道“要买纺织品,就到咸宁来”。
    现实中咸宁纺织工业呢,缺乏领头羊,各自为政,尽打乱仗,既不能抗国外设限风险,也不能拒国内竟争风险,内部杀价,内部抢夺市场,搞得企业利润微薄生计艰难。另外,咸宁的纺织业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深加工远不及彼临的黄石,黄石有美尔雅、康赛名闻遐迩,咸宁有吗?增加纺织附加值,发展织布、染整、服装,也该摆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有人会说,咸宁的纺织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制,该整改的都整改了,该送的也送到位了,政府已经丢了的包袱再揽起来显示得不合时宜,会不会是吃饱了撑着呀,其实呀,不管如何改,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但都是属区下的企业嘛,是GCD领导下的企业,是市政府管理下的企业,从宏观上引导,从业务上指导还是可以的,牵线搭桥、保驾护航还是可以的嘛,为何不能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风险呢?为何要听任企业相互拆台,同室操戈呢?
    咸宁的纺织企业现在还靠一批老企业家支撑着,这些老同志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不得不老骥伏枥,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还要为企业的生存操心,可见企业人才断层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了,这些老人到底能把企业带到何方,人们试目以待。政府能不能协调一下,疏通一下,干预一下呢?能不能培养一批年青企业家,把朝气把动力把现代企业管理带到企业?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说咸宁没有变化没有发展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赤壁的发展就可以,但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相比实在是太落后了。咸宁历任领导都为咸宁的发展操过心、出过力、流过汗。然而咸宁还是那个咸宁,贫穷落后的帽子就是丢不掉。咸宁人杰地灵,这块土地孕育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科学家、企业精英。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也造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来,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一个周宝森不是把田野集团搞得象模象样吗,一个联乐不是把广告做到国内几乎所有城市,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一个李文国不是把巨宁森工木地板也搞得有声有色吗。问题出在那里哪里?政府在反省,企业在反思,为何外资引不进,进来的又不能成活?努力营造咸宁投资环境,这是每一任政府官员都能认识并能引起重视的问题,可我们总是做得不够好。不久前我结识一个老板,他说咸宁的投资环境太差,软硬环境都不配套。说穿了,别的地方能给的优惠政策咸宁为何不能给,那么多的执法部门走进企业不把人家吓走那才叫怪。中港娱乐城、温泉电力铝厂......一个个效益不错的企业都撤资走人,除了企业自身的责任外,我们的政府就没有责任呀,为何武汉、黄石的政府部门都成立有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而咸宁就没有?为何人家纪委牵头人大、政协介入的督查小组能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查处违规执法,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而我们咸宁不能呢?人家到你这里来是来嫌钱的,不是到你这里来听你说教的,不是来作义务讲贡献的,有道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资本总是向那些有准备的地区流动的,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地区。
作者: Die、ˉ猜霸    时间: 2013-1-27 20:20
                          路过    打酱油的
   
                      咸宁算什么东西      赤壁什么都是好的       什么东西都比咸宁好
   
          俺是打酱油的       酱油打了话也说了       该闪人了             ...........
作者: gcycb    时间: 2013-1-27 21:24
说的很不错 真实
作者: 雷之恋    时间: 2013-1-27 23:22
这个应该发到咸宁论坛上去说,我们赤壁的人不感兴趣,咸宁也许就是衣个阿斗。
作者: 风之云彩    时间: 2013-2-14 20:57
呵呵,我想知道,赤壁如何摆脱咸宁,如何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





欢迎光临 赤壁论坛 (https://cbrx.0715.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