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赤壁成功举办了茶文化“两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双赢,反响良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见。 由此,引发了我对赤壁茶文化宣传的思考,因不是茶道和学究,所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赤壁茶业及其文化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这方面有很多史料记载,内外专家学考论文较多,比例:武汉大学教授刘再起先生就中俄茶马古道有关论述,本市冯金平、姜洪及文物局的郑先生和钱先生也都有专著文章见诸报端,更可贵的是文体局的马景良同志正在对赤壁茶业及文化作全面系统的研究阐述(他曾写过一本另类小说)。 我们探讨一下赤壁茶业在茶马古道上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曾记得前几年也热播的《乔家大院》和正在热播《汉口码头》,都表现出赤壁羊楼洞茶业的原形。起初,晋商主要采买福建武夷山的茶叶,茶市设在福建崇安的下梅镇,运至铅山的河口镇,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九江至汉口集中再北运。清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兵火影响,茶路一度中断数年,精明的晋商改为采运两湖茶。以湖南的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的茶,就地加工成茶砖,用鸡公车运至新店镇,由黄盖湖运至汉口集中,溯汉水(即襄河)至樊城,然后舍舟登陆,改用畜驮车运,经河南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晋北的玉石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晋商换作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走西口),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们再贩运至伊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清代,中俄茶叶贸易是这两个大国主要的进出口贸易之一,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随着一条条运茶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崛起,欧洲的文明与中国中原的文明在这里交汇,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中国和欧洲借这条商道交换着物质与文明。1857年马克思在《俄国对华贸易》中说:“在恰克图,中国人方面提供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人方面提供的是棉织品和皮毛。”以前,在恰克图卖给俄国人的茶叶,平均每年不超过100万箱,但在1852年却达到了1750000箱,买卖货物的总价值达到1500万美元之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商来到汉口,开始是在鄂茶产地蒲圻(今赤壁)羊楼洞一带招人包办,监制砖茶。1863年至1873年在羊楼洞开设了顺丰、新泰、阜昌3个茶厂。 由于有这些丰富的赤壁茶业及其文化内涵。因此,我建议利用这次茶文化“两会”的造势,运用现代宣传手段,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打造一个赤壁茶文化精品。主题词:1、洞茶春秋;2、重走茶马古道;3、川字茶在赤壁;4、赤壁茶旅、茶行天下。 其有利条件如下: 其一:现省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和省政府副省长许克振(许曾亲自带专家学者到新店明青古街考察过,并明示要打造新店、羊楼洞明清古街旅游精品)。他们俩都曾是咸宁的主要领导,对此,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再加上当前正是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注重打造文化精品的大好时机。 其二:有原创电视剧《乔家大院》和《汉口码头》的基础,再创作顺理成章,其专业编导现有创作班底轻车熟路,本地也有这方面的人才配合,我所知道的,武大刘再起教授前几年曾表达有此设想,本市有前面提到的几位同志冯、姜、郑、钱、马等,再与农业部门的茶叶专家学者结合起来。 其三:有题材:赤壁茶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赤壁的人文、地理、区位和环境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蒲圻旧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