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莲叶何田田 于 2016-1-10 20:14 编辑
赤壁小城,很小,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它宛若一位楚楚动人的南方秀女,伫立在长江边上,衣袂飘飘,回眸浅笑。一千多年前,多少英雄好汉为其剑拔弩张,兵戎相见。而赤壁,也因这一战而名扬天下,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为其写下不朽篇章,更有无数后人不惧千山万水,奔她而来,只求一睹其芳容。
赤壁矶头、拜风台上、凤雏庵前、银杏树下,无一不留有英雄们的足迹,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了一段历史长河,看到曹孟德挥师南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武侯诸葛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巧借东风;周公瑾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自若……
昔日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滚滚浓烟早已熄灭消散,当年战场上的声声呐喊、阵阵战鼓也渐渐远去,历经了战火硝烟的赤壁,用多情的长江水洗去了战场上的尘沙,重新露出了她秀丽的姿容。
生长在赤壁小城,我曾试着用双脚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试着用双手去抚摸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花草,去感受赤壁小城的沧桑历史,去领略赤壁小城灼灼新姿。
赤壁的美,美在其山的秀美,水的灵动,花的娇艳,茶的芳香,人的淳朴。
地处江南丘陵地带,赤壁的山,没有泰山的巍峨,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蜀山的奇崛,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赤壁有一座山,因东晋的葛洪在此修道而闻名,后人为纪念这位道教名家而给此山命名为“葛仙山”,而今,曾在此修道的葛洪早已羽化登仙,只余下这满山的竹石与野樱。
来了赤壁,须得爬一爬葛仙山,到山顶参拜葛洪修道的圆形石屋,抚摸一下石屋外的残碑,饮一口清冽的石泉水……才叫不虚此行。当然,来的时候若是春天则更好了,你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野樱花在怒放,飘零的花瓣散落在葛洪曾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你还可以看到成片的翠竹在山风中摇曳,竹枝相互轻触,发出动听的声响,似谁在吹响竹箫,演奏着一支深沉的乐曲。
倘若你觉得爬山太累,那不妨到陆水湖上泛舟览胜。
陆水湖并不是天然湖泊,而是当年因修建三峡水库试验坝,将赤壁境内的长江支流陆水河一截为二而形成。我父亲儿时生活过的小镇金狮观就静静地躺在而今的湖底,而附近的山丘亦因此变成了湖上的座座小岛。这里,山连着水,水绕着山,湖水清澈,山的倒影映在水中,湖光山色俱为一体;湖面宽阔,烟波浩淼,让人分不清湖的边际,唯能看到远山如烟,近水似碧。
能租上一条小木船才是最妙的,看着船夫缓缓地划着船桨,听着船桨拍打着水面的声音,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而美好。转身回望那船桨激起的涟漪,一圈圈地泛开,渐渐扩散到远处,慢慢地消失,然后身后的湖面,又平静如镜。幸运的话,你还偶尔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翻腾了个儿,又潜入湖中;或许,鱼儿还会起翻起小小的浪花,溅到你的脚上、手上、脸上,给你清凉的触感。
湖边还长有水草,而蒲草则最为常见。赤壁旧称蒲圻,一名莼川,得名于孙权诗句“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我更愿称家乡为蒲圻,或者莼川,闭了眼,唤一声“蒲圻”,叫一句“莼川”,脑海里出现的是一片长满菖蒲、莼草的水域桃源,这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赤地千里,有的是只河清海晏,安静祥和。
而今的赤壁小城,的确就是一座安静祥和的小城。
若要刻意去寻找这种安静祥和,最好是沿着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们的足迹,随处弯进一条羊楼洞的窄巷里,望望洞庄的百年木楼,走走小街的青石板路、摸摸斑驳陆离的砖墙,看看瑟缩在石缝中的几根细草。要在雨天的时候来到石板街更好,戴望舒笔下的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就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若是运气好,或许你的身旁亦会飘过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也或许,你遇不到在烟雨迷蒙中踽踽独行的姑娘,而是遇到坐在街道旁的老人,有可能只是一个老人独坐,听着哒哒的雨声,长久地望着一个地方出神;亦有可能是三五个老人聚在一起饮茶,聊天。他们不会留意你的到来,你也不必去打扰他们,在这安静的深巷,在这寂寥的雨天,你只需用心去感受这一切,无论是感伤,还是欢欣。
不用担心会在小城迷路,因为小城处于中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交通便利,这里的人们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只要你开口问路,小城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耐心地告诉你,虽说他们口中的普通话或许会夹杂着难懂的方言。
别看赤壁小城小,却充满诗情画意,生活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这里不乏诗词爱好者。不说这里曾走出过叶文福、饶庆年、梁必文这样的当代诗人,就是走在街上,不经意间遇到的一个人,都有可能是一位诗词爱好者,他们歌古颂今,以诗为乐,以诗为荣。 生于幕阜山下,长于陆水湖畔,行走在赤壁小城的大街小巷,我仿佛置身于一帧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中、一卷印着《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发黄的线装书里。我爱这座小城,不单因为它是我的故乡;还因为对这座千年古城深深的眷恋;抑或,这种爱,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我愿意生活在这座小城,焚一炷香,泡一壶茶,读一本书,做一个安静的女人,静赏花开花落,闲看云卷云舒。
20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