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宝妈课堂] 孩子有这么多自我安慰的方式,却错被当成了有毛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前几天,带Jo去广州玩,
毫不意外的,我们的箱子里装着他那块破毯子,
广州下雨,它闻起来又潮又臭。
这块毯子随我们旅行从北京带到香港、云南、日本、泰国、上海……
有一次箱子太满没有带,
飞机上Jo就一直追问我毯子在哪,
结果连着几天他都折腾到夜里12点。
这次带毯子到广州,他跟家里的作息一样,
好像那毯子是一座通向家的桥梁,
让陌生环境也有了家的味道。

小宝宝拿到自己的安抚毯,马上就安静下来睡着了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Jo会把鼻子埋在毯子里,
深深闻上一口,一头倒在床上,
嘴里念着“一点也不臭”,
然后就像喝醉了一样安心睡去。
可他拒绝清洗,拒绝别人挪动,
在这块毯子上,他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
我们只能趁他去幼儿园,用没香味的洗液洗完烘干,
等他回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我记得几年前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一位妈妈发帖求助,寻找一种80年代生产的床单,
她说她的孩子从小搂着一张床单睡觉,
已经很破了,她想换一个新的,
但同样的老古董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她来天涯求助。
床单没找到,竟引起好多人唏嘘,
不少成年人感叹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

许多成年女生对毛绒玩具没抵抗力,其实也是在寻找安抚物。
有个上大学的女生说,
妹妹(它玩偶熊的名字)是初中来到她身边的,
考试时要和它击掌,写作业时要它陪着,
晚上她给它盖被子,冬天给它做衣服。
她甚至还给玩具熊织过一条围巾,做了两双儿童鞋。

如果没有孩子,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大人中毒已深。
比如我大学闺蜜室友,
从家里背了一床的毛绒玩具,
一个近1米7的彪悍学霸搂着小熊睡觉,
总有莫名喜感。
可现在我知道,
无论大人、孩子,
都需要借助一种寄托物来自我安慰,
紧紧拥抱,会让压力和焦虑得以释放。
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从小和父母奔波在酒店,手里总离不了安抚兔。

自我安慰的形式很多。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4~6个月大时就萌发了自我安慰的能力,有些宝宝在疲劳或焦虑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他们会吃手

吐舌头

抓耳朵、拍头、扯自己头发、摇头晃脑

还有使劲拍巴掌、使劲敲击等等很奇葩的专属方式。
我就经常接到妈妈们火急火燎的提问,她们以为宝宝出了什么问题。

断奶后,有些宝宝还会迷恋上摸妈妈咪咪。

有的孩子有专属玩偶、毯子、安抚巾,
有的孩子不需要借助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都是很正常的,
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能力都不同。
通常,吃手、啃毯子总被父母觉得有问题,
被“育儿专家”当做没有安全感,
缺乏家长的陪伴,是过分依赖型人格。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并不完全正确,
有许多妈妈全心陪伴的孩子也迷恋安抚物啊。
当焦虑时,宝宝们不是一味向爸爸妈妈啼哭,
而是想办法自己安慰自己,这是他们独立性的萌芽。
是好事。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在自我安慰呢?
如果他不哭不闹,但却总是静静的津津有味的吃手。
有时他哭了,给他抱起他的小玩偶就破涕为笑了。
不肯睡的孩子,给他找到一个有妈妈味道安抚物,就可以睡了。
在断奶、需求得不到满足、晚上睡觉、早上妈妈上班、换环境、换阿姨、上幼儿园时,都是焦虑上升期,是他们尤其需要安慰与自我安慰的时期,恋物和吃手等古怪行为也就越发严重。
当宝宝完全形成对一种安慰物的依恋,
试图终止这种依恋关系是粗暴的也是不公平的,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会适得其反。
哪怕他依赖自己的手,是一块你想扔掉的破毯子,
粗暴制止只能换来大哭,
或者让孩子将负面情绪憋到内伤。
当他们觉得从这种安慰方式上获得了足够的满足,
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正常孩子在1岁多、2岁时可以告别吃手,
而被父母限制得多的孩子会吃手到四五岁。
同样的,被父母剥夺了安抚物的孩子,
可能长大后会缺乏安全感,对特殊物品产生畸恋。
不制止孩子自我安慰的行为是基本,
可有时孩子古怪方式实在有害怎么办?
比如用头撞墙,把手啃破都不肯停,戒不掉奶嘴……
有位妈妈在后台问我,
他儿子一直啃一架金属飞机,
油漆已经掉了不少,她担心有毒。
过激行为需要看看宝宝的压力来自于哪,
比如头撞墙,是不是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是这样,就要对症处理。
而你觉得他的安抚方式不当时,
最好想办法替换。
比如,断奶以后,Jo喜欢摸我的咪咪。
开始还觉得很甜蜜好玩,
我们母子又找到一种情感连结方式了。
后来就蜜汁尴尬,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啊。
也就是在那时,我引入了开头说的那张毯子。
引导他搂着毯子睡觉,毯子其实也挺软乎的。
后来,他倒是很自然的就把注意力给了毯子,
反倒是我有了种失恋的感觉。
那孩子依赖物品到“病态”的程度怎么办?
如果没到危害健康的程度,
“病态”只是大人眼中的看法,
对于孩子是不能割舍的依恋。
通常从6个月~3岁左右,
是恋物的严重时期。
等到3~4岁,孩子也会恋物,
但已经获得了足够安全感,
自我人格构建也近乎完成。
此时他会表现出不那么需要依恋物,
可以试试替换新玩具,
或者将依恋物收到孩子能找到的地方,
孩子想起他的安抚物的间隔会变长,直到遗忘。
我很喜欢英国推理小说女皇P.D.詹姆士的一句话:
“孩子小时候缺什么,长大了就不会给予什么。”
如果小时候没有建立起自我安慰的能力,
成人以后挫折面前他可能崩溃、自伤,
也就很难谈得上去关心别人。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3
发表于 2017-3-20 15:04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3-20 13:2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2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