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莲叶何田田 于 2017-4-24 21:09 编辑
小波:凌波步月来
冰雪为肌玉炼颜,亭亭玉立藐如仙。 群花只在轩窗外,那得移来几案间? ——清 康熙《水仙》
我在台下,小波在台上。
她在婉转低徊的古筝的背景乐曲声中,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当时的她,穿着一袭黑色的连衣裙,脖子上围着一条红底暗花长丝巾,翩若惊鸿。
微微有风,风儿不时拂起那垂在胸前的丝巾,丝巾在空中飞舞、交缠,宛若绕在飞天仙子手臂间的飘带。阳光将碎金洒落一地,她在高台上轻轻走动,仿佛飘移在泛着粼粼波光的水面。
此情此景,令人恍惚,我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看到了屈子笔下的水神湘夫人玉立于前。“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就是眼前的这一幕吗?
说来也巧,每每念及小波,大脑里总是摆不脱一个“水”字,不单单是因为她的名字。这种联想是自然生发的,就如同我看到秋日里南飞的北雁,就自然会想到思乡的游子。
她爱流泪水,常因一则缠绵悱恻的文章、一句凄婉感人的话语,或一处萧瑟悲凉之景而眼圈发红,甚至潸然泪下。
记得有一回她上公开课,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课堂上,她范读了一段作者写母亲的文字: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
当时,我坐在离小波不远的地方,我清楚地看到站在教室中间的她,眼圈渐渐发红,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声音亦开始哽咽,以致于后来她要停下片刻,调整好情绪才读完这段话。
或许,是文章里的母子情打动了小波;也或许,是她想起了自己那已故去的母亲。
小波很少谈论她的母亲,偶有提及,也只是说她母亲是典型的旧式女人,勤劳节俭,善良慈爱。同事曾告诉过我,小波的母亲走得很突然,某夜,山洪暴发,她的母亲来不及逃走……这是小波最不愿面对的一段痛苦回忆,每回忆一次,无异于在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上洒一把盐。
依小波的个性,人前,她会刻意避开这些痛苦的话题;人后,只怕又常常因思念母亲而泪湿枕巾。
《红楼梦》中,绛珠仙子因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无此水可还,等神瑛侍者下世为宝玉,也下凡至人间,化为黛玉,将一生所有的眼泪还将于他。不知,小波今生的泪水,是不是也在偿还母亲当年的哺育之恩?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这样的人生经历,亦造就了小波温和的个性。她善解人意,怜惜弱小,犹水之性,善利万物。
多年前,有一个姓但的学生,说话结巴,常遭同学嘲笑,因而自卑胆小。小波为了给这个学生信心,经常有意无意地鼓励他,甚至有一次让他代表全班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小波的良苦用心,这个学生当然知道,他反复训练,最终自信地站在了比赛场上,并获得全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
当这个学生手捧奖状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既是给他的,亦是给小波的。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更何况,要将一头众人眼里的驽马训练成一匹良驹,即使是伯乐,恐怕也难以胜任。
如《道德经》里所言水之特性“众人好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小波亦有慈悲之心、谦卑之态,自从爱上瑜伽后,更是如此。她遇事宁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
有回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摘蔬菜的照片,我留了一句言:很久没逛过菜园子了。细心的她后来特意邀我去她朋友的园子里去,出发前,还特意打电话我,说已为我备好了装菜用的袋子,再三叮嘱我不要穿高跟鞋,说路上泥泞。
那日,是雨后的第二天,园子里的蔬菜叶上,还留有昨夜的宿雨,黄瓜花、辣椒花、玉米穗的香味与泥土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在发丝间、衣裙旁萦绕。心情愉悦的我们,说说笑笑,还摘了好些豆角、辣椒,掰了几个玉米,临走前,她把大部分的蔬菜都硬塞给了我,就好比热情好客的主人,将茶水往客人的杯中添了又添。
她就是这样,凡事先考虑他人,而这种考虑,不是刻意做作,亦不是有意讨好,而是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如同溪水流向河流,河流奔向大海,顺理成章。
小波曾开车,和我们一同去陆水湖边游玩,那天,她穿着一件白色上衣,衣领及外层镂空处是鹅黄色的,立在碧水之前,蓝天之下的她,宛若一朵金盏银台的水仙花。
据说,水仙是湘夫人化身而成,莫非,眼前的小波,真是仙子凌波步月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