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每年十一假期,故宫里都人山人海。 不过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人山人海,一个不是故宫,却胜似故宫的地方。 这就是 浙江横店的明清宫苑。 这里与北京故宫的相似程度让人震惊,1:1 复制仿造原建筑。 不仅如此,参观「山寨故宫」的门票却要比正品还贵上两倍。 因为拍摄时道具使用不当,一些文物被某些剧组给破坏了。 年代久远的故宫经不起这些剧组们的折腾,决定把内景的门关上。 于是,从 1987 年「末代皇帝」完成拍摄后,故宫停止了紫禁城内实景拍摄的申请。 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后宫剧主题的拍摄数量不断增多。 剧组们往往自行搭景拍摄,非常浪费资源,也不环保。 于是,横店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一个 1:1 比例复制故宫的影视场景搭建项目。 虽然拿到了故宫的建筑物数据,但要做到复制故宫还是很难? 这么大的项目工程,请谁来主导工作呢? 最终,一位老电影美术师站了出来。 杨占家,国家一级电影美术师,科班出身的建筑美术师。 一个人带着 10 个助手,完成了这份艰难的工作 除了明清宫苑,他还穿梭于无数个电影剧组中。 他画了 46 年,用最专业的 3000 多张建筑设计手稿,成就了无数个导演的不朽佳作。 从「红楼梦」的怡红院,到「霸王别姬」的梨园戏班,再到「西楚霸王」的阿房宫… 杨占家的建筑设计堪称票房的一大保证,业内更流传着一句话: 想拍大片,就要找杨占家! 这位 82 岁的古建筑大师,曾经合作过无数位大导演。 几十年以来,他都是电影界美术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顶尖人物。 「霸王别姬」,承载着陈凯歌巨大的野心。 他试图用一个场景来记录下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从而展示出一个大时代的文化演变。 但在那时候,电影特效还跟不上导演们的要求,一切场景拍摄都只能通过实景搭建。 于是,陈凯歌找来杨占家合作,希望他能帮忙绘制场景布置图。 为了完成陈导的企望,杨占家带着尺、笔、本,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园林。 一个人边测边记,边记边画,硬是完成了所有图纸的绘制。 为了还原老北京梨园科班四合院、唱戏的戏园子,乃至老北京的街道… 他做了各种考察,绘制近百张设计图纸,最终成功把各种场景搭配起来。 剧组为了搭建好这些场景,足足筹备了一年之久。 虽然拖了很久,但慢工出细活,才有了日后惊为天人的光影作品。 找他做美术设计的电影很多,无一例外全是经典之作。 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到徐克的「七剑」,从吴宇森「赤壁」到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 但你或许想不到,如此精美的画工,其实都是自学的。 很多年以前,他立志考清华读建筑。 但由于艺术院校提前录取,所以他还没等到清华招生,就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美术系录取了。 入学后才发现,同学们大多都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只有他是靠自己练习。 虽然起点比别人低,但胜在他好学。 周末时,别人还在睡觉,他已经起床练习画画了。 后来他还和老师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改造,长了不少见识。 大学毕业后,勤奋刻苦的他成了那一届唯一留校的学生。 从业电影,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红楼梦」,对待这部经典巨作,他十分用心。 仅仅是研究原著就用了两年时间,他还走访参观山东与江浙一带的园林设计。 他把南北方园林建筑特点,都融入了大观园、荣国府的设计。 而这部良心之作也在 1990年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美术奖,他是并列的获奖者之一。 先通读作品的场景需求,再大规模实地考察,然后进行完全定制化地绘制。 这一习惯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当然,同样保持下来的还有他的手绘。 在「卧虎藏龙」中,导演李安想设计一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武打场面。 为了这一段戏,剧组在摄影棚里搭出了这片房屋。 在杨占家设计的手稿中,一笔一画都能让我们能感受到剧组的良苦用心。 在屋顶详图中,包含了每一栋房屋的具体设计图。 从屋外的门窗造型,到门头、门墩,甚至于门上的对联,每一处都有标明了详尽尺寸的设计与描画。 他的手绘水平,让国外从业者惊叹不已。 在参与制作「功夫之王」和「木乃伊 3」时,美国方面的美术总监看了杨占家先生的图,特别嘱咐道:「你可别学电脑啊!」 杨占家老师的手绘图,每一张都保持着精细的绘制。 每张都有清晰的线条,精细的尺寸和各种标注,这在当今时代很难想象的! 这些手绘不仅可贵,更在于它们展现了杨老师的初心不改。 在计算机制图大行其道的时代,他始终保持着手绘创作的原则。 堆叠的手稿,不是如今那冰冷的制作线条,而是艺术创造者对作品的饱含深情。 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技艺高妙背后的坚持,怀着赤子之心,用最扎实的技艺,给我们筑梦,这样的匠心在浮躁的当下实在太难得了。 正是这些朴素的品质,始终能感染到我们,推动自己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