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時間的沉澱,大眾餐館這個民營經濟小食店不斷在赤壁這片土壤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無從考究它的歷史人文情懷,只因它如赤壁茶磚那樣歷久彌新,具備沉澱的品味。
去大眾已經是新赤壁人的習慣。
從外地游離,回家,品一品屬於家鄉的獨特味道,仿佛多年的歸家夢得以實現的喜悅而雀躍舌尖。
每日,大眾必人海潮潮,赤壁人民在哺育著大眾,大眾也在味道和服務上回饋赤壁人民。
大眾,是一張名片,是一種地方飲食文化的見證者。
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即在於服務質量、技藝水准。
何謂“技藝”?鋪上潔白如珍珠般閃亮的糯米,包上燙好的蛋皮,撒上些許由豆、幹、榨菜等組合調料所製作而成的明星產品————大眾豆皮一直是人們最思思念念、最牽掛的食物。
然,隨著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開始變得浮躁。不再願意花時間帶上老人、孩子一起享受早餐時光。
他們會形色匆匆將食物通過大排長龍後用塑胶袋打發帶走,匆匆坐車,走人,帶回家給孩子、老婆。然,尊老的人不多了。
亦然,老一輩或許才是最有發言權的罷。
大眾賴以風雲多年的味道變了,不知是因為老一代的技藝失傳了還是現在的手法因為來客太多而被忽視。
最敏感的還是我們這些食客。
令人覺得欣慰的還是無論如何,大眾始終保持著對傳統的敬畏,不論是從新的店面裝潢還是入內消費方式。
購票進餐沒有向新時代的交易方式所妥協,它保持著初衷。購票證明你來了大眾,購票買的就是情懷。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蒐集大眾的餐票。
物是人非
售票員換了,食廚換了,情懷還在,只是味道變了。
豆皮的糯米入口感覺半生不熟,很硬,米料品質也不够考究了,食材混合在一起加工時間感覺縮短了,致使“火候”不够。
入口少了些味。雖然我們不是專業廚師,專業美食家、可多年來消費大眾所具備的敏感的舌頭是不會騙人的。
敏銳的食客是能够察覺到的。
浮躁、生意好人多所帶來的產物,產品品質下滑。
我認為豆皮視窗尤其應該要注重品質,而非走量。大眾不怕量跟不上,應該要擔心品質會否下滑。
處方:定期內部會,老闆一一嘗試,分析、討論、找癥結。做傳統食物的心態猶如坐茶論道,需靜下心來,沉澱即是品味。
希望大眾越走越遠,越來越大眾,越來越具品味。真不希望身邊外地朋友認為的那樣,大眾吃的是你們赤壁人的情懷,味道一點也不怎麼樣,不如武漢蔡林記、老通城豆皮等等雲。
只因大眾已經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了,是赤壁飲食文化的見證。希望大眾能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