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40|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悬壶济世为苍生 ——纪念爷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爷爷童伯谦先生(1902年—1960年)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于1933年,1936年,1943年三次出任蒲圻县初级中学校长,于1952年—1960年担任蒲圻县卫生院院长,1956年—1960年担任蒲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爷爷毕生从事文教卫工作,在教育界,医学界,政界都有所建树,但爷爷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医学界,爷爷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享誉业界,爷爷大量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 学生时代,立志行医
    童伯谦,号益之,派名兴让,1902年出生于蒲圻县金狮乡锁石岭(赤壁市陆水湖办事处)童家。父亲童莼荪,成年后跟着舅舅学医,后在蒲圻城关南街开一家"童开泰药店"。爷爷少年时,经常看到父亲与几位医生舅舅因疑难病症争辩探讨,特别是看到父亲妙手回春治好很多病人,治愈后病人及家人千恩万谢。爷爷才知道当医生能给病人解除病痛,能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生活的希望和快乐。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自己的耳闻目睹,对爷爷的人生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爷爷从小心里就埋下长大从医的种子,而且一定要成为像父亲那样能为病人解除痛苦的良医。
   爷爷7岁至13岁在私塾读书,14岁至18岁在蒲圻初级中学读书,19岁在湖北省立二中读书,20岁考取国立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4岁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爷爷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深受师生好评。

1912年北京国立医科大学成立时的校门

北京国立医科大学首届毕业生合影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发表于 2022-12-16 07:28 | 只看该作者
童老先生可谓“教育卫生双建树”,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都不忘初心,一直凭借自己所学服务于地方和人民,且功绩卓卓。值得铭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21:1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二、初涉革、命,参加北、伐
    爷爷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随即加入国、民、党。1926年至1927年(革、命、军北伐时期)爷爷与蒲圻县著名革、命先驱漆昌元先生在国、民、党县党部合作共事,漆昌元为负责人,爷爷担任宣传部长。
    "四、一二"事件后,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于1927年5月16日在沙市叛变,宣布反、共,偷袭武汉。6月29日蒲圻县党部召集各机关团队联席会议,会上发表由爷爷起草的《接受中、央训令,拥护湖北第一次省、县、市联席会议决议案》的宣言,宣言号召各界加强团结,积极支援北伐,打倒列强和军阀。后来夏斗寅部队窜回蒲圻,革、命势力受到摧残,蒲圻县党、部转入地下。
    1927年7月,经北京医科大学同学贺宗龄(解放后任卫生部副部长贺诚)介绍,爷爷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军医,后来随部队到达广州,担任第三后方医院少、校军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2-12-16 15:4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到此这篇纪念爷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文章终于写完了,这是第一篇比较系统全面完整记叙爷爷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算是了却我多年的心愿,这篇文章已经编辑成书永作纪念。
    衷心感谢为写这篇文章提供帮助的赤壁市档案馆,邓浚源先生,龚益发先生,冯晓光先生,欧阳明老师,裴浩教授,葛蒲南老师等众多热心爱心人士的支持。
    我们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讲好先辈故事,启迪后人奋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2-12-16 15:3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九、这是经过邓浚源先生推荐,我去拜访爷爷最后一位在世的学生杜秀云老人时所拍,杜老回忆起爷爷的教诲以及家人病重时爷爷出手相救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这么多年过去了,杜老回忆往事还是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我们衷心祝愿杜老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2-12-16 15:3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八、特变要感谢原蒲圻县卫生院副院长九十高龄得邓浚源先生,邓老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并给于热心支持。我赠数次拜访邓老,一次拜访中我问邓老对于这件事如此热心的缘由,邓老说一般人只是听说过米爷爷的故事,我年轻时曾在你爷爷手下工作过,曾耳闻目睹你爷爷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我从你爷爷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你们家想写一篇关于你爷爷的纪念文章和举办一场纪念会,这个想法非常好,有些人和事情不应该被忘记,历史应该被铭记,家风应该得到传承,我全力支持你们。
由于时间久远,查找资料很困难,有些资料还是繁体字我不认识,有些人物,时间,事件之间的关系我不太清楚,都是邓老一一解析。九十高龄的老人把寻找到的资料拿到复印店打印好,一一分门别类装订好再打电话我去拿,这可是一位善寿老人倾情相助啊!
这是第一次去拜访邓老时拍的视频,另外一位老人是应邓老邀请来见面的谢克矜老人,谢老出身中医世家,解放前童家和谢家的诊所药铺在城关南街相邻而设,衷心祝愿邓老谢老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2-12-16 14:3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三、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晓茜为外祖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的诗

纪念外祖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悬壶济世几十春
长者风存陆水滨
岁月峥嵘空念远
不为家世只为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2-12-16 14:37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二、原空军预警学院院长,空军少将马晓岩为外祖父作的诗。
《敬祭外祖童伯谦诞辰一百二十年》
        人世双甲子,生辰百廿年。
        讳谦外祖名,陆水永流传。
        锁岭英才出,京师学业圆,
        南鄂闹革命,北伐授校衔。
        从教复行医,悬壶兼执鞭。
        三历校长职,蒲中谁比肩。
        更拯苍生命,牌亮杏林园。
        术高细微处,声广百姓间。
        奈何乱世频,热血付云烟。
        民主心不改,进步志弥坚。
        率民迎大军,半百谱新篇。
        汉京禄婉拒,桑梓情独牵。
        担纲文教卫,未负厚真贤。
        救人不惜身,重疴自等闲。
        上苍虽好生,壮岁赴黄泉!
        医者仁为本,外祖仁之巅。
        仁义贯之一,家风后嗣延。
        愚孙愧耳顺,未面常思颜。
        家国两相盛,子孙俱争先。
        祖君应有知,笑慰天堂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2-12-16 14:3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附录
一、爷爷的女婿,原蒲纺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党党政办主任雷敬元先生撰写的爷爷的墓志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2-12-16 14:2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部分家人于2016年春节团聚时的合影,合影中有中科院博士后等四位博士,有两位清华大学毕业,有复旦大学毕业,有武汉大学毕业,有澳洲留学归来者,有欧洲留学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22-12-16 13:5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即使这样,爷爷还是夜以继日忙碌在工作岗位上,1960年,爷爷的病情已经发展到黄疸性肝炎,在武汉治疗一个时期,病情稍有好转,就急忙出了院,爷爷实在是放不下自己的病人。
    1960年春季一天,洪山血防组发生一起血吸虫病人因注射酒石酸锑钾引起中毒反应,爷爷闻讯后,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体状况,立即乘火车到赵李桥,再步行40里路(当时蒲圻县城关到洪山没有汽车)赶到洪山立即开始抢救病人,病人是得救了,可是爷爷由于长途跋涉过于劳累引起肝病复发和恶化,不久之后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一代名医从此驾鹤西去。
    县委和县政府在县大礼堂为爷爷去世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和葬礼,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悼念一代名医的逝世,蒲圻师范帅克忠先生作一首挽联哀悼爷爷:
   童副县长永别人间,蒲圻风云添愁色。
   伯谦同志长辞尘世,陆溪河水带哀声。
     爷爷去世后,被安葬在烈士陵园,我小时候,奶奶还带我去烈士陵园祭拜爷爷,依稀记得要爬长长的台阶才能到达山顶,山顶有高高的烈士纪念塔,爷爷的墓碑在烈士纪念塔靠陆水河一侧,长大了还知道烈士陵园两侧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标语。

《赤壁一中百年志》唐崇礼先生和爷爷照片紧排在一起,象征两位老校长坚如磐石的革命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12-16 13:5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爷爷担任蒲圻县副县长一职,分管文、教、卫工作。爷爷虽然工作更繁忙了,依然铭记自己人民医师的本质,保持医者仁心的初心。
    据多篇文章记载,爷爷自担任蒲圻县副县长之后,依然坚持每天坐诊,接诊,查房,有时候还要出诊。只要县政府没有公务,爷爷每天上午在医院主持全面工作,下午参加门诊看病,找爷爷看病的人是络绎不绝,有时候还排长队等候。
    爷爷对病人像一团火,他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可是谁又想到他自己是一个患有多种疾病的重病号呢,早在1958年,爷爷就发现自己有肝腹水,经同济医院董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同学)诊断,认为应立即休养,并开了休养证明,但证明爷爷从来没有拿出来过,直到爷爷去世整理遗物时才发现。
    鲁臣先生在《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一文中这样写到:1956年,童伯谦先生已经是副县长了,肩上胆子更重,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参加门诊,培养青年医生,带他们查病房,带领他们会诊,带领他们一起学习,目的就是想让青年医生们尽快成长起来。
    童伯谦先生去世了,他留给我们的除了为人称道的医德医术外,他那种长期与党和党的干部亲密无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精神和品质,更值得广大党外人士学习。
    爷爷是医生,当然明白自己的健康状况,他非常清楚解放后的岁月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所以想抓紧一切时间多做点事情,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在组织上发现爷爷罹患重疾还依然忘我工作后,为了保护爷爷的身体健康,蒲圻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31日发布第52号文件,强行规定爷爷必须适当休养,爷爷以前分管的工作部分交由其他副县长分担,爷爷仅负责卫生系统的工作。其第52号全文如下:“蒲圻县人民委员会通知,蒲办字地52号。县文教局、蒲一、二中、城小、蒲师:童伯谦副县长身患严重肝脏病,必须适当休养。经研究,适当减轻其工作,只监管卫生工作,文教工作暂由其他县长分担。希接通知后,即转告有关人员,今后有关文教工作找其他县长联系;另外,还转告今后凡干部有病应一律在卫生院就诊,不来找童县长诊治”。人民政府专门发文要求一位民主人士干部适当休养,并减轻其工作量,可见人民政府对爷爷是多么的重视和关怀啊。
蒲圻县人民政府强制要求爷爷适当休养的通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12-16 13:48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1956年下半年,经过蒲圻县人民政府合议,正式向孝感地方委员会(当时蒲圻县已经划归孝感地区管辖)推荐爷爷担任蒲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56年12月18日,中共孝感地方委员会组织部发出第271号文件,正式任命爷爷担任蒲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就这样爷爷众望所归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4-22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