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烟Eva 于 2013-3-24 00:22 编辑
看着面前的询价单,我迟迟不能动笔。
原本可以很简单,也是交易必备的步骤之一,而且我知道,几番周折后,会上呈到老板那里,成与败皆在掌控者的一念之间。
事情往往会朝复杂的方向走,正如我走进客户的仓库,看到拉伸膜,拿在手里一掂,我非常肯定这绝不是净重3KG,采购顺手拿到电子称上磅了一下,毛重3.2KG,没有一个纸管的生产厂家可以把一根长450MM或者500MM的纯纸管做到0.2KG,更何况,如果我没有估计错误,这还不是一根纯纸管,掂在手里,有种由水泥灌注的坚硬感觉,你尽可以想象水泥的重量。再往里走,我看到客户的封箱胶,市场上常规的那种,我说:是45*80y,45U的吧?采购说差不多,当然我肉眼也不敢断定很精准,这个要到专业的测量仪器上才能知晓。
询价单上要求报价的并不是客户实际需要的规格,尺寸,而且质量要求超出了他们原本的产品,我想要客户的样版,采购说之前的质量一直不稳定,没法提供。
包装材料的利润空间本来就是微利,一个高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一个普通而且短斤少两的产品进行价格比对,不用说,老板必然会“毙”了我。
斟酌再三,我向一个开厂多年的老板请教,他要我先把下面的人打点好,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这是必须的。老乡给你提供这么好的平台,不能辜负人家的美意。我说,可这样不是坑了老板吗?这怎么叫“坑”呢?比如他之前是2.5KG,你又没有少他的,又没有质量不好。我在电话中被足足洗脑30多分钟,仍坚持,即便做不成,我也得跟老板实说。
“那随你,如果你坚持不转弯,你要记住:老板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一旦得罪下面的人,随便一个理由,你都会被拒之门外,你猜老板是信他还是信你?不要说是老乡,老爸都帮不到你,你这样做业务,十间厂九间半都做不成。”
一语中的,我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曾经有一个老客户,换用别家的产品,当我把两家的产品摆放在大家面前时,他面红耳赤,可我们还是逃脱不了被换掉的残酷事实。
一个两千人的外资厂,采购是澳门人,不吃回扣,涵养非常好,她每次都会亲自送我到电梯门口,与我挥手告别,我们送去的第一批8g干燥剂被退货,理由是重量不合格,原来是仓管这一关卡了壳,他戏说过海关时会被误认为是加了白粉,那时我还没有自立门户,老板娘亲自前往,把仓管电话拿到手,下次原封不动地又送了去,仓管还夸奖:刘小姐,你们的质量越做越精了。我说嗯,我们为此专门花高价换了师傅。
我认识一个老板,他为了打进一个大厂,费尽心机,谁都知道大厂利润丰厚,有可能一间厂让一个人一辈子衣食无忧,他暗中准备好红包,采购不接,压根不给他机会,结果他下了一狠招:不给做是吧?信不信我有办法让你马上下课。采购神情大变,立马配合得很,老板说那个采购胃口很大,和男朋友购物吃饭,各种名目的要求花样百出,老板也不含糊,在送货的过程中每200KG平空加多100KG的数量,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
想起我一个老客户,觉得更有意思,合作了两年多,他们挂靠在一个集团上市公司,总公司拿走了他们的采购权,我们被迫中止合作,过了一年多,他们又三番五次地找我,对于他们的单价和规格,我表示做不了,后来我客户生气了,感到不理解:别人能做你为什么不能做?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仓库里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的供应商做的胶袋根本不是提供给我的3C和6C的样品,2.5C都不到,6C的还只有4C.这个客户我们现在仍在做,而且,还给我们介绍了其他客户。
从事包装材料行业时间不短了,亲身经历加上道听途说,林林总总,真的太多了,我在想:有没有一个对别人没有损害,能够皆大欢喜的所谓“潜规则”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